自圣火在伦敦上空被点燃后,美国各路媒体关于开幕式的总结性报道旋即纷至沓来。《奥运开幕,伦敦沸腾了》、《一个上演五环开幕的马戏团》、《滑稽和不害羞的大不列颠开幕式》……由于是相邻的两届奥运,北京奥运被有意无意地作为参照提及。在众多西方媒体人眼中,投入巨大、无比奢侈亦无与伦比的京奥开幕式已成为一座当下无法逾越的高峰。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题为“更符合人的尺度的奥运在伦敦上演(In London, Olympic Games are being staged on a more human scale)”的报道更是直接将两次开幕式进行平行比较。通过罗列事实:2008名如机械般整齐划一的鼓手与田园写意的一群绵羊、三头牛和十只水鸭;雄浑辉煌的“鸟巢”和简陋且可拆卸的“伦敦碗”……文章强调面对上一届的辉煌,大不列颠无意也无力超越,他们就是踏实地呈现平实却更为纯粹的奥运开幕式。
《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则以为;带着羊群、布鲁内尔、憨豆先生、伏地魔、披头士乐队、烟囱、表征全民医保的病童和病床、跳伞登陆的女皇等一系列意象,这一滑稽、离奇、古怪、喜庆、精彩的开幕式极力向世界吐露一种后帝国时代自我认同的平静探寻。这既非对过往“日不落”的怀旧,亦非对光明未来的憧憬,而是以大智若愚般的嬉笑怒骂平和地呈现无法量度的百年巨变。同时,文章认为开幕式也淋漓尽致地折射出强烈的大不列颠性格——无政府主义和超凡的自嘲能力——高耸的烟囱和污染、妇女和黑人民权运动、1936年失业大游行……不留情面的自我展示让“我是谁”的答案越发明晰。而且,他们似乎也在向世界昭示:“我们或许无法永远是你的那杯茶,但无可否认的是你却往往会熟知或喜爱我们的文化。(来自《华盛顿邮报》的另一篇评论)”
另一方面,不少报道也会联系到一些负面因素。有文章称在一片关于公共开支过大的指责声中,场内从演员到观众的狂躁和兴奋是如此的不真实,大家都在吹制一个完全不属于大不列颠的“兴奋”泡沫。
相较于伦敦开幕式,四年前美国媒体对京奥的评价要沉重许多——不仅仅在于对表演本身惊艳程度的“厚重赞叹”,更包含对表演背后隐含话语的“深沉挖掘”。各种震撼的标题不计其数:《波澜壮阔的开幕式》、《来自中国的盛大开幕式应得一枚金牌!》、《北京让世界惊叹》……其中,《纽约时报》一篇报道的标题是如此形象—–“让世界惊叹并安心”(China’s Leaders Try to Impress and Reassure World)。除了表达宏大场面和炫目表演带来的感官刺激,文章对开场的“击缶而歌”以及朗诵论语章句进行了延伸:这是致敬传统文化,这是激发国人自豪感,更是对世界说“我们没恶意,请勿惊慌。”文章认为,围绕“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国人努力传递着中国的崛起并非要危害他人利益。以往,类似信息是通过表情严峻的领导人传达的;而这次,通过这个完全畅通无阻、直达世界观众的人类舞台,这种政治和谐的安抚诉求被宏大华丽的视觉盛宴承载着、讲述着,具体如各种肤色孩童的一张张笑脸。相应地,这也正是执政党强化伟大正确光荣形象和中国人郑重宣布中华帝国在国际社会的“王者归来”之时。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