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诺贝尔委员会星期四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官方作家协会随即发表贺词,表示莫言获奖证明国际社会“深切关注中国当代文学”。不过也有批评者认为,莫言的作品缺乏理想主义历史观。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委员会表示,莫言的作品“将魔幻主义与民俗小说,历史与当代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国过去六十年的历史”。有关消息在中国引起了极大反响,中国官方作家协会发表贺词,表示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中国新闻社引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的话说,莫言获奖“有力证明了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学会越来越多被世界所认识。”而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则表示,莫言获奖“反映了中国强大”。

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美国的董鼎山,对再次有中文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非常高兴:

“莫言能够得奖,我觉得实在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尤其是高行健得奖没有几年。我知道世界上很多有名的作家都在争这个奖。结果莫言得了奖,这对中国文学界是个很荣誉的事情。至于他的作品,我觉得写得不错。”

1955年出生的莫言是一个高产作家,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以来,共创作了八十多篇短篇小说、三十部中篇小说,十一部长篇小说、五部散文集、九部影视文学剧本和两部话剧作品。其多篇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是现代中国在海外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官方作家协会副主席。
旅居美国的中国作家余杰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莫言的作品语言华丽,但缺乏理想主义的历史观:

“从两个层面看,看一个作家要看他对语言的创造性发挥,莫言的语言非常华丽,非常繁复,没有节制,和很多有名的作家比较都比较差。另一方面,从作品中的价值观历史观来看,也其他作家差一些。”

他也认为,莫言的作品对暴力色情过度渲染。对历史持虚无主义态度,缺乏反省,和诺贝尔委员会推崇的风格不同:

“十年以前就他的一个作品檀香刑写过评论。我看到的是他对这种色情和暴力的不加节制的高度的反复的强调和渲染。第二他对历史持一个虚无主义的态度,跟诺贝尔文学奖强调的理想主义的追求和倾向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觉得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错误。”

莫言是世界上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以中文写作的作家。2000年,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态度,已经入籍法国的中国作家高行健,首次以其中文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过,当时中国作协发表声明强调,高行健获奖 “表明诺贝尔文学奖实质上已被用于政治目的,失去了权威性”。

余杰分析说,中国官方对高行健和莫言两人获奖的不同态度,显示中国的文学仍然在政治的阴影之下:

“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基本判断,仍然笼罩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阴影之下。就是文艺为政治服务,其实就是为中共所服务。中共对莫言获奖和高行健获奖以及刘晓波获奖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我担心官方会利用莫言获奖掀起新一轮民族主义的情绪,从某种程度上抵消刘晓波两年前获奖所带来的中国人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和渴望。”

美国《纽约时报》星期四发表文章,指出莫言获奖打破了过去十年欧洲作家垄断诺贝尔文学奖的局面,并指莫言的作品,“用残酷叙事建立了一个隐秘的王国”,把残酷的现实和浪漫的精神结合。即使在中国,莫言的作品也一直处在争议漩涡中心,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几乎截然相反的评价。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