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01月09日 12:34:06
少有人天真到以为《泰囧》出现就预示着中国电影春天到来。对这部电影最准确的评价来自导演徐铮,他不过是想拍一部“正常的电影”,期待有一个“正常的结果”。
自然,人们也都看到了正常化之后的现实结果:数千万人观影、过十亿票房。泰囧又一次提醒我们,在今天,每一个想正常起来,并且真能够正常起来,或者仅仅是正常一些的人和作品是多么珍贵。只要他们能够因为种种机缘,冲出各种羁绊藩篱枷锁气喘嘘嘘神情惊恐得出现在民众面前,就会收获足够多的鲜花和掌声,以及随后而来的在有限的自由空间里的财富致敬。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那块曾经疯狂的石头,还是今天的泰囧,都是这个时代雕刻出来的好作品。
再也不会有人会从艺术角度苛评这部电影了,当冠之以类型片的头冠,当成就了一段电影经济传奇,最苛刻的文艺青年们都开始从王宝强那里寻觅一颗比自己更加文艺的心脏了:看,他手捧仙人掌如杀手莱昂,笃信宗教延续着此前在《天下无贼》里去西藏筑庙的修行。至于这部作品的艺术水准究竟如何,是否能在欢乐中国完毕之后稍稍感动中国,这些问题本身就是苍白的气泡,在泰国热带阳光照射下随风而逝。
正常就好,常识就好,其他的问题,交给敌对势力或者火星。
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是徐铮完成了一部正常化作品?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完成“正常”化,在于徐铮找到了一个让电影正常起来的好理由:泰国。自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这个被中国富有阶层和公务员们几乎玩腻了,已经完成普遍的包括性在内之启蒙的地方让监管的鞭子变得温柔起来。不是吗?这部明显可以归为三级片的电影如此津津乐道于性和变态,津津乐道于金钱和宗教救赎,没有教化,没有完全的正面角色做指导员,甚至我们可以将电影概括为,这是一个两个被城市文明毒害了的商人与一个需要服药的精神病患者共同寻找始终不在场的禅修爱好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金钱和对金钱的渴望是发展的动力,人妖与3p成为靓丽点缀。在影院,我旁边坐着的是一位带两个孩子围观中国电影盛事的母亲,还好,这两个小朋友没有去问妈妈,外国叔叔和两个美丽阿姨在床上玩的,究竟是什么游戏。
一部拥有如此多可以危害精神文明建设因素的电影,居然没听说受什么波折就嬉皮笑脸出现在贺岁档上。对此,我想到的解释就是,因为故事是在泰国,神秘的有关方面人员被自己的旅游经验麻痹得过于放松了,他们延续了自己在异域体验到的放松状态,结果就是,一瞬间,一切都顺利成章得“正常”起来。
在拥有了数千万观众之后,《泰囧》已不再是一部电影。化用一份最近火得焦头烂额的报纸的广告语,在这里,能读懂中国。在一部关于泰国的电影里面读懂中国很有些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不过,中国人不就是擅长这种表达方式并靠着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吗?
在依靠口碑传播,用钞票表达意见之后,这部被称为“庶民之胜利”的电影基本上可以视为民意的体现。甚至我们可以延展自己的想象力,琢磨下进入2013年以后知识分子等阶层热衷探讨的“社会共识”的问题。如果说,在没有民意充分表达的情况下,“共识”是个奢侈品,那么,在三千万人用钱投票制造出了电影奇迹之后,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基本共识,这些共识甚至可以推心置腹到有意无意放过这部电影的官员们,那就是,在进入到203年以后,这个社会涌动着一种情绪无论是渴官方还是民间,都存在着告别拧巴又高度敏感的渴望,这个社会开始渴望回归到松弛而正常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既有人为财死又有饮食男女,还有或优雅或粗鄙的各色理想,以及最后的自我提升和救赎。这个社会里,没有维稳,没有那么着急,有差别但是没有绝对对抗的社会不公正,这个状态里,有范冰冰与泰国人妖争奇斗艳,民众自由选择自己信仰,或儒或道或释或基督……,但无论如何,都是用自己智商选择的结果。
- 上一篇: 关于青春 写给学生们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评论数(0)
0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