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feng2-articleLarge-v2

为纪念毛泽东题词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中华世纪坛举办“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

三月初,简称为“两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同时两部电影也引发关注。它们各不相同,又同两会一样,散发着威权的意味以获得敬畏和尊重,最后却招来质疑和嘲讽。

“在南京不是零票房,还是有89个观众呢。”3月4日上映的电影《青春雷锋》制片人周琦在接受纽约时报中文网采访时这样解释,“哪怕就是美国大片,在这个时候,也有可能是零票房!”他又补充说。根据《扬子晚报》报道,电影《青春雷锋》首映当日在南京“零票房”,之后引发讨论。制片方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声明显示,首映当日该片南京票房为2595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以连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山西农民申纪兰为原型的电影《申纪兰》正在紧张筹备中,宣布将在两会后公映。申纪兰因为公开宣称她担任代表时“从不投反对票”,“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发养老金”等言论,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引发“罢免申纪兰”的声浪。

雷锋和申纪兰这两个人物,都是富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平民英雄”,他们的魔力不再。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年正值50周年,《青春雷锋》、《雷锋在1959》和《雷锋的微笑》这三部以雷锋为主题的影片几乎同时上映,试图迎合官方主流思想,塑造人物典型的“主旋律电影”在当代中国依然存在。但是与《焦裕禄》、《雷锋》(1964)等影响力巨大的作品不同的是,这次“人民群众”们不仅拒绝买账,更是冷嘲热讽。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主编师永刚在接受纽约时报中文网采访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果说我对主流电影提一点意见的话,就是最好能拍得不那么主流,让大家愿意花钱去买,花钱去捧场。”师永刚也是《雷锋》一书的编著者,在书中他试图将雷锋塑造为一个“戴皮帽子的嬉皮士”。

在中国影史上,一些塑造“高大全”人物形象的电影曾收获了极大影响力。电影《焦裕禄》 (1990)讲述了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下决心根治兰考地区的自然灾害,即使肝脏已经疼得烟熏火燎,仍毅然决然地坚持抗灾第一线。电影《赖宁》(1993)则塑造了一个勇敢扑灭突发山火,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而奋不顾身的“少年英雄”形象。1964年曾有一部“雷锋”电影《雷锋》“在全国上映,反响热烈”,用编剧陆柱国的话来讲“那时候,讨论这部电影的报纸,都整合成了一个集子,出了一本书。”这一系列呼吁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的主旋律电影在上映当时由中国官方大力宣传,各地学校、机关单位等机构纷纷包场或者组织公开放映。

《青春雷锋》零票房新闻引发热议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3月5日即刻在官方网站发布文件《关于认真做好电影<青春雷锋>、<雷锋在1959>和<雷锋的微笑>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要求电影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和电影院等机构做好这三部“雷锋题材”影片放映工作。认为它们“以雷锋成长真实经历为线索,用动人的故事、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

制片人周琦对这个决定表示了认同:“对于管理总局来讲,他们是看过这部作品的。”他还补充说:“我们展现了雷锋的青春时期,充满了青春活力,是向上的、理想的、唯美的。”在周琦看来,《青春雷锋》是散发着“正能量”的作品。

其它主创人员同样非常认可“雷锋”这一人物和该作品,他们似乎对于有关“零票房”的争论以及对“雷锋”这一符号的民众负面情绪,并不在意。制片人周琦在谈及网络的负面评价时说“如果说你去看,一定会被感动。”主演胡家华自称是主动找到剧组希望接任雷锋这个角色,“因为,他是雷锋啊,是中国人的榜样啊”,对于观众的负面情绪,他说:“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大学生,以前觉得自己不知道雷锋是怎么样的,但是看过我们的电影之后,终于能感受到雷锋这种精神。”而针对“零票房”的争论,该片的导演刘一君则表示说,“我是导演,我不关心票房的事情。”之后他一句一顿地阐释这部电影之要义:“一个孩子,受过苦,接受了很多人的帮助,在成长当中改掉了很多毛病,然后慢慢把自己这份感激回报给大家,这是一个心路历程。”

师永刚在接受采访时说:“《青春雷锋》,你有拍的权利,我有选择看或者不看的权利,它只是电影产业的一个部分。1964年的《雷锋》很成功,《离开雷锋的日子》也成功,一部艺术作品关键在于你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雷锋,在你的片子里面,你想推销什么精神,各种各样的理想什么的,都应该是大家看完之后能够感觉到的,大家心甘情愿花钱去捧场的。”

在《青春雷锋》遭受票房滑铁卢的同时,《申纪兰》在尚未公映时就引发争议。早在2012年12月,其投资方北京东方华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官方网站的文章《戏剧电影<申纪兰>顺利杀青》中宣布,戏剧电影《申纪兰》已经杀青。该片由山西省长治市委宣传部和平顺县委县政府牵头,东方华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等联合摄制。“东方华鼎”网站首页写着方正的八个大字:“东方华鼎,儒释道毛”,儒家、佛教和道教都很好理解,“毛”似乎暗暗指涉了毛泽东思想。据网站的最新资讯,这家公司早就参与制作了另一部申纪兰的礼赞,现代戏《西沟女儿》。同时赞助过山西高平北诗镇“十大孝子”“十大孝婿”评选。其总经理侯峻魁是山西高平人,这次担任了《申纪兰》的制片人。

自从今日网络上披露了少量电影《申纪兰》剧照和简介后,部分网友的评价表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在社交网站新浪微博中,名为“长安县令”的帐号发布了一条关于电影《申纪兰》的微博,之后被转发了一万多次,近4000条评论中的大部分均为负面评价,类似于“天朝国专做些匪夷所思的事”、“免费看都是浪费时间”等。而《申纪兰》制作方和演员们的反应几乎静默如谜。

纽约时报中文网联系了《申纪兰》相关工作人员。导演李宝生表示:“该片仍然在制作之中,不接受任何采访”,随后匆匆掐断了电话。投资方北京东方华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程女士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她认为最近是敏感时期,并强调“我们已经接到很多媒体的采访要求,都拒绝了。”演员王凯的经纪人牛女士最初表示了兴趣,但在第二天表示了拒绝,提及某个“不方便透露”的部门认为有“统一口径”的需要,命令所有主创人员拒绝哪怕和《申纪兰》无关的任何主题的采访请求。青年演员李梅可在剧中饰演了配角张金秀,在向她表示了就《申纪兰》的采访请求后,她略显激动地用文字回复说:“我对政治不感兴趣!我只想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路、认认真真塑造好赋予我的每个剧中的角色!”

IBTimes在关于《申纪兰》的报道中提到了该电影的牵头单位之一的长治市市委宣传部的说辞,“申纪兰作为唯一一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拍摄这样的作品,能够弘扬正气,展现共产党人的风采。”而且特别指出了在平顺县政府办公室的电话接通前,有一段时髦的固话彩铃:“这里是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故乡……”

3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掌声送给申纪兰》,与网民要求“罢免申纪兰”的声浪相反,该报道称选民信任申纪兰,因为她不忘农村、农民、农业,带领农村建设,保持农民本色,她的眼界与胸怀“远远超越了她生活的农村”。

雷锋和申纪兰,在现实中并不相交的两个人物,在电影的时空里相会,他们是被意识形态符号化的两个形象,但在传播中又扭曲变形:雷锋,“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日记》语),最终成为798艺术区的海报主角,南锣鼓巷销售的打火机外壳上的波普人物,师永刚所提起的又酷又潮的“戴皮帽子的嬉皮士”。而申纪兰,“忠诚”二字可形容其一生的“艰苦朴素的农业劳动模范”,成为电影拍摄方的敏感词,网友口中的古董展品,人民大会堂一个永远赞成的表决器.

对电影《青春雷锋》的冷漠,对电影《申纪兰》的质疑,被看成是中国民众对待政治宣传话语的一种排斥和“觉醒”。作家慕容雪村在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所做的一个访谈中说:“当一个政权失去所有人的拥护,可能并不是因为它多么邪恶,而是它在文化上、品味上成了一个可笑的东西。”而文化的觉醒的意义则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人民’这个词的虚妄之处,不愿意再做人民之一员,不再是革命的一块砖或者某架机器上的螺丝钉,而是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