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3年4月19日)是香港葵涌码头工人罢工的第23天。
3月28日,码头工人因收入近十年“不涨反跌”、工作环境极恶劣,又无法与雇主有效商榷、谈判,将原本的请愿升级为罢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码头工人的罢工渐渐演变为香港学生、各社会团体、政党人士都参与其中的社会运动。许多人撰文揭露外包码头生意给码头工人带来的艰辛,反思“港式资本主义”与“黑暗的商业帝国”夹击下的工会为何没能保护码头工人。
本期一五一十周刊收录香港葵涌码头工人罢工事件的亲历者和观察者的文章,并进而探讨工会在两岸三地社会中的角色。
在码头工潮发生的最初,何洁泓到码头收集工人签名,为相关工会与资方谈判做准备。她介绍了冲突双方——码头工人和和香港国际货柜码头(HIT)相差悬殊的处境。左翼废青的文章揭示了双方冲突的根本原因:承接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外包(又称“外判”)生意的外判商把码头工人简化和量化为商业成本的一部分,在商业逻辑的指导下,极力削减成本,缺乏更人性的考虑。他还指出:外包生意的另一个结果是工人可能做着相同的工作,却不再属于同一间公司,增加了组织工会的难度,影响工人集体的议价能力。
这次的码头工潮只是工会面临诸多问题中的其一。陈嘉铭认为,香港人数最多的工会组织、一直就工人薪酬问题参与和资方谈判的香港工会联合会是“黄色工会”,即资方“关系密切”的工会组织。L.S.P和舒在工潮现场对工会理事和工友的访谈文章回顾了近20年香港码头工人与工会的曲折经历。18年前类似情况下,码头工人抗议的苦果让“有心推动工人行动的都非常谨慎,以免不小心中了资方打压工会的计谋”。访谈同时指出,2007年香港“扎铁工潮”及其后几年扎铁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经验,为这次行动带来启发。
关于本次事态的走向,陈昭德提出:劳动三权之一、被称为“工会的灵魂”的集体谈判权是下一阶段的目标,是要实际改善工会成员权益必须握在手里的权利。他指出,香港两成左右职工参与工会的比例与欧美国家比并不低,但是集体谈判权的覆盖率远低于欧美国家。
如同很多作者提到的那样,工会在此次香港码头工潮里的角色颇有争议,这引人思考工会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中、港、台两岸三地因政治、社会环境不同,有各自的经验。萧裕钧比较了共同存在于在市场经济和跨国资本主义框架里的大陆与香港工会、劳工法和工人维权意识。邓聿文分析了政府、外企及非公有企业不乐于见到工会背后可能的逻辑,并呼吁中国需要为各类社会组织松绑,鼓励真正独立的工会。陈峰提出,工会在市场经济来到中国前曾经既代表国家又代表工人,但在市场经济创造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空间后,工会是如何代表工人与国家这两个关系不再纯粹的实体?他在实证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有一定代表工人的空间,但仍然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可能与国家政策相抵触。林宗弘则从台湾80年代第一个劳工NGO与30多万工人参与的“八八工潮”谈起,详述了台湾工会的发展与台湾民主化、国企私有化、全球化影响的共同演变。
在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工会应该象征着自主和团结的力量,很可惜它没有在富士康连环跳、占领华尔街和许多群众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抗争以及生命、财产的损失引人深思。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录
编者的话. 2
【因】. 5
【析】. 22
10-5 L.S.P、舒:码头工会的战斗性是怎样炼成的?. 25
【思】. 37
10-7 萧裕均:前卫的工运,落后的劳工法 ——比较中港罢工细节. 37
10-9 陈峰:在国家和劳工之间 ——市场经济下中国工会的角色冲突. 43
10-10 林宗弘:台湾工会三部曲 ——维权、自主、全球化. 67
【FMN新闻】. 72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