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秦偉
每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吸引大批英國球迷返回前殖民地香港。他們在嘉年華扮成遠離日常的角色。攝影師的鏡頭卻觀察到衍生其間的一股荒誕悲壯氣氛,一種「被迫的歷史虛無主義」……
絕非懷舊的殖民地幻象
文 /廖偉棠
這兩年來,隨着本土意識的向右發展,在Facebook和高登論壇上常常湧現以香港老照片為中心的集體懷舊潮。往往是某張泛黃略帶柔光、並有小小波普和坎普氣味的1970、80年代照片最受歡迎(而不是一百年前那些貧民們胼手胝足的赤裸現實主義黑白照),因為那個時代是所謂殖民者良心開始發現,殖民統治進入盛世時期的黃金時代。於是港式論壇上老人懷緬唏噓有之,少年痛不生於當年者有之。
但是秦偉他們那一代叛逆的香港藝術家告訴我,1970年代並非這麼美好,恰恰正是反殖運動進入理性高潮的時代,與六七暴動不一樣,他們的反抗以中文合法化運動、金禧運動等更有知識分子味道的文化權利鬥爭為代表,他們那一代的抗爭,給日後香港某種程度的開明、民主奠下了基礎。隨後他們一代紛紛尋求更廣闊的途徑去延續這種鬥爭與批判,有的人遠赴歐美學習,有的人留下來保釣、支持內地學運等等,文化和藝術多少仍是他們的武器。秦偉則兩者兼之,年輕的他遠赴法國學習藝術和領受彼地六八革命餘波的洗禮之後,在六四之後果斷回港,成為日後以藝術延續抗爭精神的許多香港藝術家的一分子。
從雕塑轉向攝影,秦偉除了以拍攝大量第三世界地區基層人民生存環境和生存機遇的惡劣現實之外,還有不少以隱喻說話的觀念性攝影作品。前者的他也飽含攝影師的主觀態度,但他克制着讓影像以群組、枝蔓狀的結構進行敘事;後者的他發揮的是一種布萊希特式的詩意,讓畫面內部的細節和情緒構成小世界內的張力。我稱之為觀念性紀實攝影,它的觀念表達離不開紀實,而紀實卻不以新聞事件的傳達為目的,反而是去幫助觀念呈現增加其曖昧性與複雜性。
《大不列顛的傲慢與失落》正是這麼一組作品,它並不以紀錄的事件的重要性為要務,因為那只不過是一場可有可無的年度小狂歡運動而已——在新聞工作者看來。但一個帶有批判精神的藝術家卻從構成這個滑稽事件的人的無聊或放肆中看出了嚴肅。這些從與中共帝國的殖民地爭奪戰中敗下陣來的英國人,只能在小橄欖球場上戰鬥然後在場邊買醉,香港從此必然與他們沒有嚴肅的關係,徒餘精神上的自我調侃和良心責任而已——葆有後者的老實說也的確不多。
從打扮成在英美流行文化中符號化的英雄與美人的這些彪悍漢子身上,秦偉拍攝的是一種虛無:被迫的歷史虛無主義,對於他們比對於論壇上意淫殖民之美的懷舊人士更為令人難堪,甚至衍生出一股荒誕的悲壯氣氛。被攝影者與秦偉共同建構這麼一個幻象,雙方都「居心叵測」,但這個幻象卻真正撕裂着另一個更大的幻象:那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 1970、80年代童話。所謂的英雄美人天使聖女裝扮,不過是一場熱汗與一杯啤酒之間的藉口。
秦偉小檔案
生於香港,自由攝影師。早年畢業於法國 Mulhouse 高等藝術學院,現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HKU Space 講師。個人攝影項目以關注亞洲地區性貧困問題及後殖民的文化現象為主。
攝影師手記
文 /秦偉
每年3、4月間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總有一群瘋瘋癲癲的傢伙從世界各地不同的英語地區出發,目的地是香港大球場的南看台。他們既不是欖球員,亦非啦啦隊,更不是舞台演員,說是一群烏合的球迷也不為過。球場內外,在近乎嘉年華的狂歡下,他們相互寒喧一年來的景況後,便醉個翻天。畢竟,這是一年一度的聚會。
欖球運動源於英國1823年的一次學生「打茅波」(犯規)。在一場足球賽中,一位學生因一次踢球失誤感到氣惱,乾脆抱起皮球跑向對方球門,儘管是犯規,但己方陣營的支持者卻雀躍不已,更開了犯規的先例。大概由於這樣,欖球運動似乎就是要和足球運動對着幹,更另立球例。球場上扯褲拉衫、肢體碰撞,一切被視為理所當然。而今天,這已是大不列顛的國萃。
19世紀英國國勢極盛,橄欖球運動這種「茅波」文化隨着大英帝國的海軍向外侵略屬地的時候,漸漸推廣至世界各地,成為一種英聯邦式運動。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打茅波」似乎是大不列顛文化的某些折射。當年的鴉片戰爭紳士們高呼為公平貿易而戰 ! 同時,在民主及公義的激昂口號下,殖民主義股掌中的香港民主政制卻又難得寸進,箇中玄機那就一言難盡了。
儘管今天的欖球運動仍然不是香港的主流體育運動,但香港的國際七人欖球賽已是本地的一項國際盛事。每年此刻,英聯邦地區的欖球迷便會蜂擁而至。特別是1997年香港回歸後,早前徹離了的殖民者也借此機會回港「省親」。
「我每年都會回來一次,探探親人,看看比賽,湊湊熱鬧。香港多好,我們都很懷念此地……」Peter是從前殖民時代的官員,現在回到英國老家生活,可謂無官一身輕,少了當年的一份傲慢,言語間謙和多了。我對欖球運動不算太了解,但感到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也實有其獨特之處。每場以 15分鐘的快速節奏、攻鬥得分及簡單的規則,令球員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發揮個人技術。主辦單位更在每場比賽加播兩、三分鐘節奏強勁的搖滾音樂令氣氛推至熾熱,吸引喜歡刺激的人付數千元入場觀看。
這些來自各地的球迷以弄潮者的身分介入球賽活動,身穿奇裝異服造型荒誕,志在忘卻日常沉悶的生活。但我們譏笑這些之餘,卻不難細味內裏玄機。一種建構下的若干價值幅射——譏喻那些暗藏在生活角落中的病態心理……社會的上層精英(扮演法官,醫生)、權力的虛擬(公安、警察)、性別上的扭曲跨越(易服癖)、對「自由」的嚮往者(監獄逃犯)、幻想個人超能量的提升(超人、蝙蝠俠)、宗教規條的嘲諷(扮演修女和主教)。諸此種種,在一浪接一浪嘉年華式的衝激背後,也許是英國人在此時此地再次尋回他們的傲慢與失落。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