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司法机关能摆脱政治控制、律师的独立角色能获得尊重、并且对刑事司法做出重大改良,否则很难看到中国司法系统如何在日益活泼多元的社会经济中尽到职责。民众受到冤屈时,必须有一个能回应他们需求的司法系统,但法院和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却大都失灵,令人对整个司法改革进程感到怀疑。
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
孔杰荣教授在人权观察今天发表的首篇中国司法改革系列评论中说,虽然中国人民面对公检法主张权利已较以往更为有效,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仍然未能启动并落实公正司法行政所必要的关键改革。
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说:“除非司法机关能摆脱政治控制、律师的独立角色能获得尊重、并且对刑事司法做出重大改良,否则很难看到中国司法系统如何在日益活泼多元的社会经济中尽到职责。民众受到冤屈时,必须有一个能回应他们需求的司法系统,但法院和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却大都失灵,令人对整个司法改革进程感到怀疑。”
这篇题为〈中国的刑事司法:从四人帮到薄熙来〉的论文共计15页,作者为纽约大学美亚法律研究所法学教授孔杰荣。他在文中分析数十年来中国刑事司法程序的变迁,从1981年的「四人帮大审」到薄熙来案。薄熙来是被罢黜的政治局成员,曾因主政重庆期间动员群众打击贪官和黑帮而闻名。在薄案于2012年底移交刑事司法系统之前,薄熙来被「双规」长达几个月。「双规」是一种没有法律依据的秘密拘押制度,专门用于制裁党员。
官方媒体今天正式宣布了薄熙来被起诉的罪名,包括受贿、贪污和滥用职权。显然他在重庆市政府「打黑」运动期间所涉及的刑求、任意拘押和其他侵害等罪行,并未受到追诉。
孔杰荣分析了拟议中的劳动教养制度改革,以及未来若批准国际人权条约,例如《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能否带动中国遵守法治和人权标准。尽管他强调中国近年来在司法程序上已有许多进步,但孔杰荣的结论是:“…发人深省的问题是,今天比起四人帮大审,实质上的改变是多么微小。”
本系列将陆续发表的论文包括:
- 卡尔・明兹纳(Carl Minzner),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讨论中国中央领导决定舍弃20世纪末期司法改革之后混沌不明的前景;
- 艾华(Eva Pils),香港中文大学,讨论强迫拆迁和圈地造成的人权侵犯;以及
- 傅华苓,香港中文大学,讨论法院和中共政法委在刑事司法中的角色。
“这些论文对中国司法改革的轨道及其前景提出根本质疑,”理查森说。“中国人民已表明对法治的渴望,问题是新领导班子能否回应他们的要求。”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