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债务状况的消息有些令人担忧。
就在中国对地方政府不断上升的债务展开的审计还有数周就要出结果之际,我们从我们在上海的团队那里得知,中国地方政府已被允许通过短期借款的方式来借新偿旧,同时我们也从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的报道中获悉,为弥补银行业的损失,一些中资银行的坏账冲销规模上升了两倍。
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政府实施经济政策时遇到的一大难题。中国政府无疑希望让中国经济摆脱具有潜在风险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化解危险的房地产投机泡沫,但缺乏监管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迅速扩大,阻碍了中国向更稳定的、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顺利转变。
中国审计署曾在2010年估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为人民币10.72万亿元(合1.75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不过根据从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自2010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出现了快速膨胀,一些人士估计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已达60%,其中大部分债务来自地方政府的特别投资工具(SIV),这些投资工具能够绕过中央政府设定的借款限制。(对于那些熟悉金融危机前华尔街资金拆借门道的人士而言,SIV听起来有种不祥之感)。
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债务激增问题上也难辞其咎。多年来,中央政府一直会给全国的年度经济增长率设定一个目标(过去几年的目标通常被设在8%或更高水平),同时会向省级和市级政府表示,希望他们能实现这一经济增长目标。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来说,解决方案很简单:先征地拆迁,再借款搞房地产开发,在很多情况下下,这些官员不会考虑未来对新住宅和办公楼的需求有多大。
地方政府的这种做法造成了Kynikos Associates对冲基金经理Jim Chanos所称的“通往地狱的脚踏车”。到未来某个时点,地方政府将不得不停止这种做法,届时他们的债务将达到难以持续的规模。目前看起来这一时刻越来越像是已经来临。
难怪中国政府已经在想办法应对借贷双方未来将面临的困境了。
了解最新政策变动的人士对《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称,在对信贷法规的修订中可能包含允许更多地方政府发行短期债券的内容,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可以用发债所得偿还到期债务。当然,这只不过是将问题向后拖延数月或几年。政策修订者大概抱着这样的希望:到那时,经济增速已经恢复,会使这些地方政府更容易筹到资金。但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彭博的报道来看,银行已经在对这些不良债务进行大规模冲销。彭博在周三早些时候报道称,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在今年前六个月冲销了人民币221亿元(约合36亿美元)的坏账,是2012年同期的三倍。
令乐观者感到安慰的想法是,中央政府还有腾挪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预计, 2013年中国中央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将只有21.3%。
然而,要对中国的债务规模进行任何合理分析,都必须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债务统计进来。上述机构都可以说是中央政府的延伸,这意味着它们的负债最终也是中央政府的负债。拥有无限税收权力的中央政府当然可以吸收这些债务,但如果救助规模过于庞大,将严重制约政府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能力。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可能受到重创。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最近的一份评估报告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相当令人不安的大背景:2012年底,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98%,高于2008年时的125%。现在不妨思考这样一个事实:中国GDP同比增速自2012年以来已降至7.5%左右,而截至9月份,中国最大几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加了19%。
还会有其他人认为中国将遭遇危机吗?
相关日志 2013/10/22 — 中国寻求揭开地方政府债务迷雾 2013/10/12 — 沙钢船务乱账遗案 2013/10/10 — 《纽约时报》华尔街敢赌美国政府不违约? 2013/10/09 — 如果美债违约…… 2013/10/01 — 地方政府挖空心思绑架银行 2013/09/29 — 野村证券警告中国地方债风险 2013/09/29 — 审计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激增 2013/09/27 — 野村证券警告中国地方债风险 2013/09/24 — 福布斯:中国企业债台高筑 一场违约将引发雪崩 2013/09/24 — 中国省会债务压力沉重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