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华人受袭,但两岸撤侨行动无协调

法广:在大陆与越南围绕海岛主权争议的冲突中,台湾是否处境相对尴尬?

丁树范:台湾在1947,也就是二次大战结束以后,中华民国曾经派出军舰到南海一些岛屿设立边界界碑,所以,中华民国政府强调这些是U型线的历史水域。1949年以后,因为撤退到台湾,国力相对薄弱,没有力量去经营这些所谓传统历史水域的问题。同时加上台湾在外交上对美国的高度依赖,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台湾处境的确有点尴尬。

法广:台湾在越南的不少工厂和人员也成为袭击的目标,他们被误当作大陆人而遭到袭击。台湾民众对此如何反映?

丁树范:台湾民众对政府有蛮高的期待和批评,认为政府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因为,据说在越南发生暴动以前,日本和中国就已经开始撤侨了。所以,部分民众批评政府,认为政府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等等。至于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有一种声音认为,越南这样做只会逼得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

法广:在这场冲突中,中国大陆在撤侨的时候,以及在面对当地华人侨民的时候,是否有同台湾方面协调、协商的迹象?

丁树范:我想,显然没有,因为,对中国来说,外交部门机构很大。固然他们曾说要改善两岸关系,但是外交人员对于怎么样顺应和台湾的关系,并没有接到特别的指示,具体如何做,他们也没有充分的经验,所以,他们(大陆)基本上是在撤离自己的侨民,并没有事先告诉台湾这边:可能会发生潜在的暴动,台湾要早做准备。

法广:就是说在撤侨的时候,(大陆)并没有想到撤离华人,而不光是大陆人?

丁树范:是这样,并没有。

台湾难以在北京与河内间扮演中间人

法广:在您看来,台湾在这场冲突中,是否能起到中间的协调作用?马英九政府是否有这方面的尝试?

丁树范:(台湾)官方一开始的反应可能慢了些。但后来很快加快了脚步,做得还不错。同时也对越南政府提出很多抗议和要求,要求越南政府尽到切实起到保护台商的责任,等等。台商也通过台湾的民意代表—立法委员向政府提出很多建议,施加压力,当地的台商协会的确也起了一些作用。

法广:台湾是否有可能在北京与河内之间的紧张关系中扮演一个中间的、润滑剂的作用?

丁树范:坦白来讲,不太能够,因为北京现在有一种新的想法。过去在邓小平时代到胡锦涛时代(实行)韬光养晦的策略,就是尽量避免有摩擦,有纠纷。可是,目前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以及习近平个人的一些特质,(中国)对自己的核心利益绝对不能放,可是,也必须和周边国家尽量保持和缓的关系,所以,从中国方面来说,基本上是一方面对越南施压,一方面和越南保持和缓的关系,认为这是可以平行并进的,可是从台湾来说,台湾就基本上没有办法在南海岛礁主权诉求问题上与大陆合作,台湾基本上不能扮演起北京和越南中间的润滑剂的角色。

台商工厂的大陆籍干部对工人极端严格

法广:越南和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突然紧张到如此程度,您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当然,海岛主权争议由来已久,这些年也不断发生一些小危机,但这次爆发到如此严重,您觉得其中原因是什么?

丁树范:我想,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类似的爆发或冲突的发生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据我有限的了解来讲,第一,最近两、三年,越南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将近20%,这就使得越南的贫富差距加大;第二,越南工人得到的待遇还是很差;第三,很多台商的工厂从中国大陆搬到越南的时候,他们聘了很多中国大陆的干部到越南去工作。这些(大陆)干部基本上沿用了过去在中国大陆时的采用的军事化管理,对工人可以说是极端严格。所以,这些都是一些造成紧张关系的潜在因素。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把探油船从黄岩岛附近拖到越南认为有(主权)或者说中越有主权争议的这些岛礁上,就激发了冲突,但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越南内部通货膨胀、越南工人待遇很低、贫富悬殊日益严重等问题,历史的老问题就像导火线一样触发了这次整个社会冲突。

越南对中越关系历史的解读与中国不同

法广:从大陆方面来说,把石油勘探平台移到有争议的海域这个举动本身是否也不够谨慎呢?

丁树范:从中国的角度来说,那里还是在九段线范围之内,那当然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可问题是中国方面这次的做法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欠考虑。我的意思是,从历史角度讲,中国对越南一向采取和平的方式,可是,越南对中越历史的解读和中国完全不一样,越南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一直侵略越南。这些历史的因素,加上中国探油船的问题、特别是事件爆发前两天东协(东南亚国家联盟)在缅甸召开了高峰会议,等,所以,我的感觉是,我觉得中国官方可能低估了这次整个事件。

现在,越南在南中国海各方面的军事准备也在逐步增高。所以,我感觉,将来,这种紧张的局面可能不太能够往下降温,而是慢慢升高,但是,这并不代表说他们会立刻发生军事冲突,只是说,经过这次事件后,彼此间心理上的芥蒂可能会越来越深,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难。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