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上海9月29日电】中国政府为进行经济结构改革而设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9日迎来成立1周年。虽然在简化行政手续等部分领域取得改革进展,但对海外投资放宽限制不够充分,导致新的业务停顿或是业务范围难以扩大,也存在不少课题。
北京的中央部委大多对取消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壁垒的态度慎重,要推进大胆的结构改革,可能需要习近平领导集体发挥出强大的领导作用。
自贸区成立时政府提出的拳头政策之一是列出了限制外企投资项目的“负面清单”。鉴于政府曾明确表示,不在清单上的业务领域按内外一致的原则向外企开放,推升了日企对于“有可能带动业务扩大”的期待。
但是,当要实际推进业务时,各行业管理部委又会以现有法令等作为挡箭牌不予批准。
据试验区有关人士透露,某外企成立公司欲开展医疗领域互联网广告的新业务,但开业需要获得卫生部门和互联网管理部门等多个部委批准,最终未能取得经营许可。
建筑业方面,外企起初期待除桥梁等部分领域外都能向外资开放。但现实却是,包括日本综合建筑公司在内的外企只能接受外企订单的国家禁令并未改变,至今仍不能承包中国企业的建筑工程。对此,建筑业有关人士表示“什么都没改变”。
维持限制的背后原因是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另一方面,政府已经认识到外企的力量对于结构改革来说十分必要。上海的金融业有关人士对试验区予以肯定称,“尽管放宽限制的步伐迟缓,但在逐步推进”。(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