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报》介绍了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莫斯科期间,与俄罗斯签署38项经济合作协定。认为与西方交恶关系冷谈的俄罗斯越来越和北京走近。普京甚至对李克强说:我们是天然的伙伴,天然的盟友,我们是邻居。但该报文章最后写道:俄罗斯转向中国也引发悲观看法,一位俄罗斯自由派观察家指出:“这是克里姆林宫鹰派制造的幻想。莫斯科是可以转身面向中国而不理欧洲,但中俄两国间存在深深的不信任感,中国人知道我们处于劣势,在谈判中,中国人变得更加强硬。”

法国《世界报》刊登François BOUGON的文章:题目是:“香港和天安门:粗浅的对比”。该文认为香港占中运动与25年前的北京之春天安门运动确有相似之处,但也只能做粗浅对比,因为两个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历史背景等因素都有很大不同。

文章开头写道:在解释香港占中运动时,25年发生在北京的天安门运动就常常回到人们记忆中。25年前的天安门民主运动,其影响当时扩展到整个中国社会。在1989年6月3日到4日夜间,这一运动被军事镇压。之后25年中,97年回归中国的前英属殖民地香港仍然每年有许多人纪念这一运动。2003年香港人上街反对“23条”,阻止“颠覆国家政权罪”在香港生效,香港和“祖国母亲”拉开了一定距离。

该文作者引述并同意一些中国问题学者的意见, 认为将香港占中和天安门运动做简单对比,会影响人们真正理解香港占中运动的性质。香港占中运动有其创造性和复杂性,不应把这个运动放在某个特定的框框里,香港占中是有与天安门运动相似之处,但后者不是前者的简单重复。该文作者介绍:有香港中文大学学者正在研究可能对香港学运产生影响的中外不同学生运动:法国68年学运,近年发生的智利加拿大学运,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

香港占中运动和25年前的天安门运动的时代背景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文章说:从最好的方面看:都市市民社会更加开放明智,社会网络交流更加发达,权利意识更加明确迫切,迫使统治者不断适应社会要求。从最坏的方面看:统治权力更加强势,在中国海外邻居的眼中,中国政权更具挑衅性更加傲慢。在中国,所有超越中国共产党以外的政治运动诉求都受到毫不留情地镇压,最激烈的批评声音都受到严厉惩罚:从2009年被抓进监狱的刘晓波,到今年9月被判无期徒刑的维族教师依力哈木,都是如此。

《世界报》文章在总结以上中国特色后表示:尽管如此,看来中国并不会对香港占中运动实行1989年式的镇压。在香港从事工人运动的异见人士韩东方也持这种观点:他相信中共内大多数人都记取了89年镇压的教训,他们不会派军队去解决香港的这个问题,即便现在在北京发生什么,也不会再用坦克来解决。

《世界报》文章也分析香港社会的极端多元化:没有经历过殖民地时代的香港年轻一代不接受北京的重压和对他们自由权利的剥夺,认为香港属于中国的香港人希望与北京展开有谈判余地的对话,而那些香港大老板们则与北京政权结下了政治和经济纽带。

《世界报》文章最后批评说:89年天安门运动的学生曾经以西方民主作为政治追求的参照系,但面对这次香港占中运动,西方国家并未有力地确认自己的价值观念。中国官方则开动宣传机器,大肆攻击西方想把颜色革命强加于香港。而一些观察家指出:这次香港占中运动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态度软弱,显示美国并不关心香港政治改革的发展,并不关心香港人有没有获得北京1984年承诺的真正的选举权。据《纽约时报》报道:10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中国外长王毅时,香港占中运动议题仅占据边缘位置,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11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峰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请在这里下载火狐浏览器扩展,可穿墙阅读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