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梁振英十一月十日晚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导人会议文娱活动及晚宴。图示梁振英(左)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于会场合照。
如果听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两句诗,便沾沾自喜,奔走相告,而不懂得凡事战战兢兢,不去多反省典故中有否更深层的意思,如此肤浅,也就死了也不值得可怜了。
选自《明报》,作者:蔡子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
周日,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特首梁振英,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荧光幕所见,习近平在开放给传媒拍摄的开场白中,未有像过往领导人在类似场合般,表明支持特首施政,实时惹来了一些揣测。
不知是否有人心虚,因而觉得需要“补飞“,会面后,有“消息人士“即向部分传媒选择性放风,说:习近平在会上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两句诗来形容梁振英,又说梁是一个“在关键时刻信靠得住的人“。
翌日,爱国和亲建制报章,对此争相引述,并谓这是对梁的高度肯定。
不少报章都有介绍这两句诗的出处,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一诗,并说出相关历史背景,那是李世民有感功臣萧瑀,在李家兄弟为争夺王位的一场你死我活之宫廷斗争中,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最后帮他夺位成功,因而作下此诗赠予萧瑀,赞扬他乃忠贞之士,当中不无感激之情。
几乎所有报章,写到这里都搁笔,而没有再进一步深入看看这个故事的下场,认真探讨这个历史典故。所以,它们说的固然是事实,但却也只是事实的一部分,这里且让笔者再多补充几笔,还读者一个全貌。
事实上,当太宗继位后,萧瑀即成了一麻烦制造者,争风呷醋,与其他大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魏贞等闹得十分不快,同僚间关系异常紧张,他的性格好斗,经常和同僚争吵,令太宗大为头痛,不胜其烦,虽曾多次劝告,但萧瑀却仍不以为然,结果为了顾全大局,太宗只能把他罢免,让他赋闲在家,静思己过。后来太宗又始终念旧情,于是又让他复职,但“江山易改,品性难移“,萧瑀依然故我,由于性情“骨鲠“,有一次又与大臣在太宗面前厉声争拗,因不敬罪再次被罢。于是,就是这样,时而罢免,时而复职,浮浮沉沉,但无论如何,萧瑀从此之后再难进入太宗处理政事的核心班子了。
贞观廿二年六月癸酉(24)日,萧瑀病死,年74。宫廷太常上谥曰“肃“,太宗认为萧瑀性多猜贰,刚忌太过,最后谥曰“贞褊公“。
因此,萧瑀的典故告诉我们,纵使你自恃忠贞,曾立汗马功劳,但如果性格好斗,与同僚关系紧张,不能团结人心,反而惹来纷争不断,就算上司本来多看重你,都有心死的一日,为了顾全大局,到时也只能忍痛割蓆了,尤其是,当上司已曾经给过你痛改前非的机会。
看到这里,读者会否觉得萧瑀的故事熟口熟面呢,那岂不是梁振英处世为人的最佳写照?事实上,梁最缺的就是“人和“。
中央领导人的两句诗,会否话里有骨呢?
梁振英当选之初,曾经声称要搞好“香港营“,团结各方。但新班子上任后不久,不单不能网罗到好的人才效力,之后,更出现不少人“跳船“。两年之后,情况更糟,不单止香港社会陷入空前的撕裂,就连建制派,也出现离心,纵然北京三令五申,但建制派也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出现阵前倒戈,公然要求梁考虑辞职的例子。
周一,董建华成立“团结香港基金“。基金的名字可谓“画龙点睛“,无论基金客观上有否能力达到目标都好,它至少点出了香港如今的问题所在,无论梁振英如何口口声声要搞好“香港营“都好,两年来,香港只落得更加分崩离析。
就是梁自己搞不好“香港营“,才要麻烦董出山“团结香港“,团结一些梁团结不到的人。事实上,他们亦称,现时社会分化,社会各阶层出现撕裂、对立局面,距离很远,故今次设计基金的标志,是绿色椭圆形内写有一个“好“字,寓意男、女手牵手,缩窄分歧,至于绿色则由黄色加蓝色变成。
香港人看到的,董建华看到的,中央不会看不到,因此借古喻今,警戒梁不要再惹事生非,做好人和,也不会完全是凭空臆测了。
其实,中央领导人的说话,不能简单从字面去理解,要小心思考内里有否进一步的深意,这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例如2005年,曾荫权在北京宣誓就任特区行政长官时,当时的总理温家宝特别引用了《论语》的名言来鼓励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很多人都知道这两句说话出自曾荫权的先祖曾子,但朋友梁文道对此背后的含义,却有进一步的精辟分析,他在6月28日《都市日报》的专栏中,写了一篇文章〈曾子遗训〉,说出了当中很多的上文下理,与曾荫权性格弱点上的关系,让我眼界一开。
所以,如果听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两句诗,便沾沾自喜,奔走相告,而不懂得凡事战战兢兢,不去多反省典故中有否更深层的意思,如此肤浅,也就死了也不值得可怜了。
因此,我赞成一些建制派的建议,重新把中史列为必修科,至低限度,要那些只晓得仰望白宫的“金锺仁“必修。
#本文意念由朋友麦太提供,特此鸣谢。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