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其实,秀才遇见了盗贼,连理都没有地方说去。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贼。

   朱元璋早年做流氓无产阶级,偷鸡摸狗这样的事,估计没有少干。后来咬牙投奔农民起义军,造朝廷的反。在朝廷和正经人家看来,就是盗贼。虽然说,元末农民起义,由于叫喊驱逐鞑虏,比起其他朝代的同类,有更多的合法性。但身在其中的若辈,却未必有这样的自信,因为他们的行为,比起元军来,也差不到哪儿去。直到干出点气候,才会有天下之志,也才会约束部下,让人看起来像个仁义之师。

   正因为做贼的自我感觉太强。所以,直到登了大宝,做了皇帝,朱元璋依然疑神疑鬼,总担心人家看不起自己,尤其担心的,是读书人。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读书人都受人尊敬,惟独元朝不同。这个蒙古人的王朝,军事上太有心得,实力也太强,马上得天下,以马上治之,对读书人不怎么在意。科举不过开了几科,取了不多的人,也不怎么用。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不高,说是排名老九(八娼、九儒),比娼妓还低,也许过了,但儒者的地位,的确不及工匠,更不及喇嘛。跟娼妓,也相差不多。所以,关汉卿之辈,成年介跟妓女混在一起,做个铜豌豆。所以,在朱元璋心目中,就压根没有多少对读书人的敬畏。如果还残留一点的话,也是宋代文化在民间的余泽。

   但是,事闹大了,又离不开读书人,但每每看见读书人舞文弄墨,就未免疑窦暗生:他们会不会在文章中骂我?朱元璋后来识字了,也难为他了,没上过学,凭着一股子蛮力,硬是能读《孟子》了,自然,也就能读奏章了。读懂读不懂是另一回事,但这个半文盲,疑心病患者,就是喜欢读。喜欢读,就得有人上表。有点事,就让人家写奏章。一干武夫,地方官,自己玩不来这个,就抓住个当地的教授(官职,属于当地县学的官办教师)训导什么的,上折子拍马屁。一拍,稍不留神,就拍在了马腿上。

   那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有多少州县的小读书人,因为替人写折子,丢了脑袋。凡是奏折里有“作则”“生”,“法坤”字样的,结果都是一个字,就是杀。因为“作则”,近乎做贼,“生”近乎僧,而“发坤”近乎发髡(古之剃发之刑)也。似懂非懂的朱元璋,觉得人家是暗中讽刺他,做过贼,做过和尚,剃过光头。当然,一个个被砍头的小读书人,那里知道他们的皇上,会有这许多忌讳,会这样神经过敏。无非咬文嚼字,无非寻章摘句。那年月,又没有互联网,一个掉到坑里,也没有人通报,于是,前赴后继,居然有那么多人莫名其妙丢了吃饭的家伙。小文人倒霉,大文人也未必能幸免。朱元璋请状元张信为诸王子老师,按说,王子的老师,等于家里的西席老夫子,理应客气一点。没这事。只因张信教王子们写字,用了杜甫诗句“舍下筍穿壁”,也倒了霉。人家杜甫无非是说,自己家住的房子差,竹笋都穿过了墙壁,没想到却惹得朱元璋大怒,说人家讥诮本朝,把个当朝状元,自己孩子的老师给腰斩了。这样的厄运,也会落到能文的和尚头上。明初一个叫来复的和尚,大概是法力比较高,所以,被朱元璋看上,招进宫里,谈得入港,赏了一顿饭。和尚一高兴,写诗为谢,谢出毛病了。因为诗了用了一个“殊”字,朱元璋觉得,人家是骂他歹朱。于是,和尚的小命,也没了。

   朱元璋当家若干年来,只有一个人,因为文字得罪,但却滑了过去。这个人原是翰林,后来因事得罪,被下放到山西蒲州做学正,皇帝的生日,各地照例上贺表。这位前翰林也上了一个。表中有“天下有道”和“万寿无疆”两句套话,没想到也被朱元璋看见,不仅看见,而且生气了。说是疆就是强,道就是盗,分明骂我是强盗。把这厮抓来!抓来之后,经有司问罪,这位前翰林说,皇上有旨,令表章不许杜撰,务出经典。我这两句话,一则出自论语,为先圣之格言,一则出自诗经,为群臣祝君之真情。朱元璋听了,嘴上说,这厮还嘴硬,但是暗中却把人放了。大家叹了一口气,说,这么些年了,才见容此一人而已。

   多少年来,朱元璋一直以正面的形象被记录在历史上,其实,这个人如果不是受迫害妄想狂的精神病患者的话,就是个贼气不改的暴君。也许,两者兼而有之。读书人碰上这样的暴君,这样坐在金銮殿上的贼人,真是晦气。偏是这样的人,能做所谓的开国之君。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