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后的北京已是深秋,但中国政坛热度不减,这其中的重头戏当属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虽然当局并未公布五中全会的具体议程,但这早已不算是秘密,按照以往惯例,经济问题将是五中全会的主题,主要讨论「十三五」规划,对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发展目标,向人们描绘中国梦的美好愿景。由于「十三五」全部在习近平执政期之中,因此五中全会将决定习近平时代的政绩评价。

习近平接班以来,一改胡锦涛的柔弱风格,国内强力反腐,国际强势外交,很短时间内就树立起极高威望。但这种威望要持续下去,终究还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成就。对于现代社会的民众来说,不论是强力反腐还是强势外交,都离他们很远,民众更在意的是经济形势的好坏,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能否得到改善,如果经济不行,靠反腐和外交积累起来的声望很快就会消减。

问题恰恰在于,这两年的中国经济遭遇困境。本来,在○八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三年间,中国经济还被称为国际经济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到处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但这两年形势急转直下,出口乏力,内需不振,投资下降。以目前形势看,在经济问题上,五中全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其一是近期任务,能否尽快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目前中国经济虽然还不能说是哀鸿一片,但急剧衰退是不争的事实,若不能及时扭转这种趋势,已习惯快速增长的民众势必将不满情绪发泄到政府身上。问题的难处在于,前几年刺激政策留下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消化,政府手中可打的牌不多。

经济转型说易行难

其二是远期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型。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所依赖的发展路径是粗放式发展,突出点是高耗能、高污染,缺乏创新能力,这种模式已无法持续下去,必须转型和升级。习李执政以来,一直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列为头等大事,为此还不断向人们发出警告,为转型升级牺牲一定的速度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然而,经济转型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纵观世界经济史,成功转型的国家寥寥可数。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多次提出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但成效不大,中国经济本质上并未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如果「十三五」中国经济仍不能摆脱这种模式,大国梦想恐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