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少驊
周五晚在港大的集會,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現象,台上發言嘉賓中,政黨背景人士只佔少數,而且根據台下的反應,似乎是非政黨人士獲得的掌聲較多。其實這現象已經存在了一段日子,政黨人士總是給人有政治利益計算的疑慮。
陷入政治漩渦就會失去影響力
這令我想起2003年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立,由專業人士和大學教授組成,成為當時得令的意見領袖,得到市民的尊重和信任。後來組成了公民黨,就捲入政治的漩渦,若論輿論影響力,實在不及當年之勇。我這樣說,當然不是我不認同他們過去的表現,但政治是公眾觀感的事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建立「公民社會」壯大輿論影響力
雨傘運動冒出了多個甚具輿論影響力的新興專業團體,其中以「法政滙思」和「杏林覺醒」較為突出,在多個涉及香港核心價值受到破壞的議題上都有他們的身影,能夠帶動市民的關注,為建立及壯大「公民社會」注入積極的動力!
香港2017沒有了普選,繼續爭取是不在話下,走入建制和街頭抗爭裡應外合是必然的路徑。我只是希望大家也在建立「公民社會」壯大輿論影響力這個視角來看一看問題,我們固然需要有人進入議會,同時也確實需要在社會不同領域中有具影響力的opinion leaders!若然大部分社會運動的領袖都以進入議會作為目標,只怕在壯大公民社會方面的力量就會不夠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请在这里下载最新版Lantern 2.0,翻墙快速易用小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