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贫困家庭的女儿考取了南京某大学,收到自称大学的缴费电话,被骗去了全家省吃俭用攒下来、准备开学缴纳的9900元。这位花季少女,在新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候,急火攻心,不幸猝死。

这事的主犯,当然是手机诈骗的骗子。但是没有一些帮凶,诈骗很难得逞。女孩接到的是170开头的手机电话,根据各大媒体的报道,公安部公开解释:“170、171号段本来是为虚拟运营商准备的专门号段,但因为监管措施跟进不到位,无需实名登记即可购买,已经成了诈骗电话和短信的温床。”

这就奇了怪了。普通个体购买手机卡,都要实名登记;过去没有登记备案的,也要限期补办。怎么电讯公司卖给机构运营商的,却无需实名登记即可购买。为了多卖手机卡,赚取服务费和通讯费,明知有隐患,却不执行监管政策,如此放任纵容坏人诈骗,电讯公司和销售运营商,是否帮凶?

公安机关经常是一出事就振振有辞地提醒公众,早干嘛去了?中国的各种手机诈骗、经济骚扰,数不胜数,很少见到监管机关有效的预防和阻止。可是手机短信里要有政治敏感内容,会被自动屏蔽,发不出去。通话内容要有涉及稳定的组织和行动,会被实时监控、追踪捕获。很多地方发生过由于传播讽刺县委书记的短信、批评领导的微信,就被查获处罚。电讯公司和公安机关,在政治信息和维稳通讯方面如此敏感、高效,怎么到了骚扰和经济诈骗方面,就慵懒不作为呢?

大学和合作银行也是难逃其责的帮凶。女孩被骗,是由于之前按大学的规定,开通了存有学费的银行卡,也按正规渠道提交了申请奖学金的材料,被告知会很快通知发放。紧接著,就收到精准的诈骗电话,以要领奖学金需先缴学费为由被骗。如此精准和时间、事由上的吻合,是谁泄漏了女孩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

大学为了自己方便,往往还没开学注册,就要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又不能保密。银行为了现金流和收益,以返息和礼品诱惑,勾结大学财务部门,将本来可以由师生和校方直接结算的经济往来,通过强制开通的银行卡进行。大学和银行,既不能保证师生信息安全,出事后又袖手旁观,竭力推脱责任。

生活中,一旦买车、买房、银行开户、生孩子、入学,就会收到推销车险、房屋中介、金融理财、幼儿服务、课外辅导等各种各样的骚扰、诈骗电话。谁泄漏、出卖了我们的信息?中国刑法第253条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案女孩因被骗引发死亡,应该算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一旦骗子被抓获,哪个机构或个人向其“出售或提供”了女孩信息,应依法惩处这样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