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龚仁

去年夏天,我在qq上邀请了三个男工友,让他们去超市挑选卫生巾,并背起巨大的血袋,把管子放在内裤上度过一整天的各种场景:劳动、吃饭、等厕所、换卫生巾。

这次邀请男工友们拍视频,是为了让他们体验每个普通女工友来月经时最平常的生活。而这些没有听过He For She的男工友,在一天“加长护翼”或“棉柔轻薄”的呵护后,毫不犹豫地表示女工友来月经的时候太不方便了,工厂应该改善工作环境,设立月经假和增加女厕厕位。

再看一张图片:

“我是李大姐,我职业病苯中毒已经很多年了。这些年来,我只能卧床在医院,和病魔做着持久的斗争。这三年我的眼睛因为这个病而变得怕光,户外的阳光会让我眼睛感觉刺痛。

这个春节我回家团聚,因为离开了医疗环境,现在眼眶都红肿起来。三年来我只能戴着墨镜走出户外,墨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必需品。走在街上大家都会出奇:这老太婆怎么那么时髦,戴个墨镜上街呢?”

这是一组尖椒部落和绿色蔷薇女工服务中心联合拍摄的女工图片,是我们2016年三八节专题中很受读者欢迎的内容。

除了这些,我还做了个小游戏,让读者扮演家政工,在按照剧本做出各种人生选择——逃离家暴、和雇主协商、作为照顾者经历各种难题,还要承受一些让人心酸的责难。你可以搜索“超能家政工”,看你能得到什么家政工称号?家政闪电侠,来去自如,就是赚得少;家政金刚狼,自愈能力强,可以再战二十年;家政蜘蛛侠,左手扫帚右手奶瓶,手疾眼快,战无不胜!

这些,都是我以编辑身份,在以中国女工为服务对象的网络资讯平台“尖椒部落”的作品。是的,就是那些被称为“厂花”,“打工妹”,在城郊结合部的工厂流水线上兢兢业业的女工们。但在尖椒部落,她们是讨论同性恋,月经假,有自己的欲望和诉求的女人们。

是不是很“性感”?

1

平时我们在新闻媒体中看到的“女工”,几乎只有两种形象。一种,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三八红旗手,或贤良淑德、工作家庭两不误的最美儿媳妇;另一种,则是这两年被炒得很火的“一夫多妻”、“援交厂妹”等带有色情意味的、被物化的身体。

这些光荣的头衔和合法的色情新闻,让女工这个词屡屡出现在社会或娱乐新闻中,但那些因恶劣生产环境苯中毒的,为社会发展贡献了青春、健康甚至生命的;或者那些只被物化的女工,她们的生存状态、薪资水平、健康状况、基本权益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公众的关注。

我认识的女工并不只有单薄的面向。她们不仅勇敢勤劳,爱玩有情趣,还能言善辩,学习能力强。我很想让工业区以外的人能看到和刻板印象不一样的中国女工,所以加入了尖椒部落,这个也致力于传播多样女工形象的网络媒体。

在尖椒部落的镜头中,中国女工的画风是这样的:

尖椒部落和绿色蔷薇女工服务中心联合拍摄,摄影师morton

其中最后一位出镜的工友叫“胖胖”,今年55岁,1996年从河南老家来到深圳打工。对于一般工厂要求的16~22岁的年龄来说,那时34岁的她已不年轻了。找份工作要塞钱,甚至还有过一个多月都零收入的时期。

辗转两年,她又从深圳去了东莞,终于进了“梦寐以求”的电子厂,但无法成为普工,只能负责清洁工作。工资不高,但还算稳定,她过得很知足。可工厂一直没帮员工买社保,在广东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最后她却要面临老无所依的窘况。

在拍摄这幅图片的时候,胖胖在一家外贸公司做帮厨,每天负责二十多个人的午餐,虽然每天6点多就要起床去买米买菜,准备伙食,但她却说过得很开心。

能凭借一己之力,就做出两大桌让大家都很满意的菜,是她最得意骄傲的事。

我很喜欢这组rock到爆的女工照片。虽然最近主流媒体上也有很多关于女工的变妆照出现,但这些照片在我们看来有点难以言明的怪异感:她们穿上制作方给予的礼服,化上可能从来都不会化的浓艳妆容,摆着影楼里常见的“女人味”动作,俨然成为了时尚杂志中的女明星。

诚然,女人化浓妆、穿华服、摆风姿并没有什么应该被苛责的地方,可这种影楼照太套路了,遵循那种“女人应该有女人味”的刻板印象,根据样板来刻画每一个女工友,完全忽略了她们每个人不同的、酷炫的故事和生命经验。

华服脱去,穿上工衣的时候,难道她们就“不美”了吗?只有遵循女人味的套路,才是对她们歌颂的正确方式么?

我认为不是的。

劳动者本来就应该享有尊严的,创造社会价值的劳动者们,在现今并没有得到和她们的贡献同等分量的回报——工资、社保、休息时间、发展空间、舒适安全的生存和生产环境……

这些东西,我都希望通过尖椒部落这个女工资讯平台表达出来,在真正意义上协助女工发声。

2

我的另一个使命,是通过为女工友提供发声平台,帮助她们进行自我赋权。尖椒部落在2013年、2016年都对自己的读者做过分析调查,发现96%的女工友是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其中80%每天都会上网,并且62.6%的女工上网目的是自我增值、建立自己在亲缘、地缘以外的社交网络。

技术并不是中立的。不少比较靠谱的知识性平台,并没有把基层女工定位到它们的细分市场里。

当我们意外怀孕或担心感染一些妇科病的时候,可能会去查知乎、丁香医生、论文,甚至翻墙去搜索怎样去香港体检或打个HVP疫苗。但是对于很多女工友来说,广为人知的百度搜索才是她们最方便快捷的知识获取渠道,可百度出来的资讯可能含有昂贵而不科学的医疗广告,而非科学的、可供工友参考的知识。

女工友们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也有自主自强的愿望。她们有信息需求,却没有充分的话语权表达自我。我的存在,就是为她们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和鼓励,帮助她们实现自我赋权。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花最多精力的,是接收、编辑、发表工友们的来稿。工友们会给我们写来对生活工作、时事热点的看法,还有自己和其他工友维权的经历。我们也通过征文、故事大赛等形式,降低写作的门槛,让有兴趣的工友用文字、图片或者音视频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征文活动,《因为是女孩儿》,就有很多女工友投来了自己从小到大或经历、或看见的性别歧视故事和评论,每一篇都让我们看到赤裸裸的性别暴力和现实。这一个由征文构成的专题,成了我们那一年阅读量最高的策划之一。

3

但要承认的是,在当今文字多以快餐式、消费化方式传播的环境中,工友们写的文章很难成为“十万+”爆文,但我们还是会很关注阅读量,希望公众有兴趣来了解工人生活和工作的状态。因此我们也会策划一些比较有趣的题目,在其中把女工友的生存状态嵌入。

除了文章开头的《男工友体验来月经》策划,我们还有《工业区生存大挑战》,邀请女工友用最低工资生活一周,看看是否可以既生活、又省钱;在《我们用胸罩做了几个探秘实验》中,我们在讨论能不能不戴胸罩之余,嵌入了工厂因为防盗而要求女工不穿带有钢圈的bra的问题,探讨女性身体自主的权利。

这些策划既能够让公众更加了解女工友的生活,也因为有趣吐槽向而阅读量不低,编辑部工作人员在制作过程中也感觉非常有意思。

尽管我们现在阅读量并不高,但这是我们这群关注女权主义、工人权利的“女权左”的一次实践。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女工友们都能够互相学习,得到一些连十万+都没法满足的东西。

当然我们也有反思,女工们信赖熟人社会,接近她们需要事先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工厂工作繁忙,工人们的空闲时间非常贫困,信息生产技术难以长期推动;而我们平台的推广手段也在商业化與公益界间挣扎,且市场化媒体竞争大,我们可供参考的平台又很少…

作为尖椒部落的编辑,我总认为我的工作能用“有勇有谋”来形容。面对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信息社会,我们逆流而上,和工友们一起表达来自广大劳动者的声音。这不仅仅是有情怀,而是有改变世界的勇气和骨气;但是面对这个信息被切好煮好甚至咀嚼好送到读者面前才能被消化的社会,我们也不会只把理念强塞到读者嘴里。我们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包装理念,策略性地传播中国女工面临的环境。

希望我能够与你们共享这些这些勇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