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距离北京的采暖季只有50天了,我去远郊走村。
今年冬天,村里“不许冒烟”是一条环保“红线”。
取暖,煤改电。
前两年试点,因为电取暖设备选型不甚科学,96%基本闲置。今年政府加大了补贴力度,但新设备的购置费依然超出部分村民的承受力。另外,对于特困户如何“兜底”,这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养殖业全面清理,加工制造业一律歇业。
以前每年厂子平均停工两三个月,现在“电闸一封就没日期了”。企业主和工人都明白,早晚要转型,但要挺过这一段确实有点难。所以冬天“喝西北风”这句话,市民和村民会有不同的理解。
体谅归体谅,但牢骚归牢骚。大家最气不过的是一位基层干部说:“这时候关门儿,你们就偷着乐去吧!以前你们赚钱都赚翻了,没办你们就不错了!”
环境质量,关乎每个人。看着AQI,大家郁闷;领了军令状,官员着急。但现在不是说气话的时候。
军令如山倒,但山倒了以后如何安置和补偿“山区”的乡亲,路还很长,配套的政策不能缺位、不能漏人、“不能随便翻篇儿”。不能简单地用“投入多少钱、覆盖多少村、惠及多少人”这样的述职句式来衡量,部门联动与协同、政策的连贯和可持续特别重要。环保的投入多了,环保的钱就更要精准地花。
(举个以前的例子,前些年建设新农村项目,新农办投钱给村里硬化路面,好事;路刚修好,第二年水务局投钱给村里改造污水,好事。但修污水把路给刨了,污水管线铺好了,但没有恢复路面的钱。“花了不少钱,也填了不少堵”。)
我问村干部,今年冬天“不许冒烟”靠谱吗?
村干部说,再等等看,没准儿还有辙。
@宋英杰:我已经很小心了,但村里的实情必须说出来。如果我按照记录和录音把某些乡亲的原话都写出来,这条微博就发不成了。更详细的内容我已经通过其他渠道向上反映了,我不想说气话,但要讲实情。
@宋英杰:我走访的,最多的一户一个月取暖用电2400元。村民说:电闸一开,太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