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晚间,甬派发布了一条稿件,大意是一封北京游客的来信,引起了一把手的感动和重视,并且进行了批示。
今天,也就是8月14日,宁波日报头版、宁波发布齐刷刷的转载了这条稿件。熟悉媒体的人就应该明白,这个报道,有来自相关部门的指示。
一把手对这封信的批示是这样写的:“一位外地来甬普通不留姓名的游客,对宁波的热情、热爱和负责任的态度,很值得我市党政干部学习。”
报道没有写这封信的批示时间,唯一的一个时间节点是,“北京游客”6月14日来到宁波,并且游玩了“几天”。
那么,我们就来仔细读一下封信。
《北京游客的来信》开头讲的很清楚,作者来自北京,6月14日来到宁波旅游。从行文看,这名游客还有同行者,因为信中一直自称“我们”。
北京游客在信中提及的宁波景点有:天一阁、月湖、东部新城、天一广场、和义大道、东钱湖。
游客来宁波,去这些地方显得十分正常,因为毕竟属于宁波的标志性地点。
信中称:“我们每一次问路都有人耐心地指引,甚至会顺路带我们过去”。这说明北京游客对宁波并不熟悉,可能是第一次来。
但是信中后面这句话,值得玩味。“这些都让我们对这座城市产生深深的好感,也让我们羡慕生活在宁波这座“名城名都”里群众的幸福。”
一个对宁波不熟悉的游客,对宁波产生好感,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刚来宁波的“游客”居然还熟悉“名城名都”这样的特殊名词,应该说是不简单。
2017年年初,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宁波提出未来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由此,“名城名都”成为热词。
2017年12月,宁波市委又发布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举“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快推进“名城名都”建设的决定》。
由此可见,这名游客对宁波的“城市战略”比较熟悉,可以信手拈来。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词是“群众”。我们一般形容另一个城市的市民,很少用群众一词,起码在我的意识里是这样的。只有类似“朝阳群众”这样的特殊词汇才会使用。由此推断,这名游客最基本的身份是党员干部,或者是一名级别还可以的领导干部。
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虽然我们这次在宁波游玩的时间不长,但是在与本地居民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对今年宁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非常认可,对宁波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感觉整个城市活起来了。”
本地居民对今年的一系列措施非常认可。一名宁波游客如果去北京,会对北京居民询问北京执政措施如何么?好像身份和角色不对,除非是领导考察,问问市民这样的问题倒比较正常。
需要注意的另一个词汇是“今年”。今年是什么时间段?宁波新任一把手是2017年12月15日到宁波就职。也就是说,居民非常认可的是一把手到宁波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一名北京普通游客对一把手的执政成效进行评价,想必一般人是不敢的。
北京游客在信中提到了宁波的几点不足。分别是——
1.部分背街小巷的市容市貌存在不足;
2.一些旧城改造项目实施时可以更加精细化,如个别拆迁地块在进行房屋拆除时,未采取任何防尘除尘措施,既影响周边环境,也影响城市形象;
3.旧城改造进度不够快,拆迁区块环境脏乱;
4.一些小区内部设施破旧,环境较差,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基础设施整修改造;
我们再来看看宁波日报头版的稿件,就会有新发现。
头版头条《阳光力拆出新天地》,稿件讲拆迁,与北京游客建议的第二点相呼应。
头版倒条《红联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有一套》,讲老小区改造,与北京游客建议的第一、四条呼应。
头版底部边条《轨道交通“抢建设”,还路于民》,讲城市改造,与北京游客建议第三条接近。
所以:党报传达的意思非常明显。这是一个“非一般”的“北京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