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是英美议会所采用的议事表决规则,前两天刚好听了一个关于他的演讲介绍,我觉得或许维基社群可 以有所借鉴。兹列一些要点如下(不知道是否能完全适用于网络社区?):
- 主持中立:就是任何讨论需要有一个中立的主持人来维持讨论,主持人自己不能参与讨论,这一点可能网络讨论很难办到
- 正反轮流:正方与反方轮流发言,让各方意见都能公平呈现,而不会让其中一方说的太多而占据话语权。这一点可能在维基社群里也很难做到,如果某一方 的人好几天都不来,讨论就没法进行下去了,罗伯特议事规则这一点上主要用于实时交流,网络的非实时交流就力有未逮了
- 不计算弃权票: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要做老好人。这一点上,维基社群的中立票是否计算可以参考他
- 发起动议,要有明确的目的:防止流于口水战,而没有实际的结果。这一点应该目前不成问题
- 文明表达:不允许人身攻击,不允许怀疑政治动机和偏好。指责对方的政治动机就像人身攻击一样,无助于事情的解决。禁止人身攻击和禁 止怀疑政治动机与偏好,有助于用户之间彼此尊重,有助于理性思考。如果认为大家的意见都不好,应该提出修正案。我觉得这一点上,维基社群是否可以把指责他 人政治动机与偏好也视为人身攻击之一?在讨论中做出这种行为的用户的意见或投票视之为无效,完全不去考虑?
- 充分讨论:在约定条件下(例如发言次数,发言有效期),参与讨论者都已经充分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或者已经没有人再发表其他看法 了,才发起表决。我觉得这一点可以用于维基社群。当然,维基社群更倾向于共识,而不是简单的投票。例如在一个方针讨论中,参与讨论者都发表了看法,并且讨 论充分,各种意见都采纳到修订的方针中去了。那么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期限(根据每次讨论不同,也可以设定一个通用的期限),例如1星期,如果1星期后还没有 人提出进一步的不同意见,那么就可以认为已经达成共识。如果意见分歧,需要投票才可以决定,那么应该留出一个时间段,例如1星期,如果1星期后这个讨论没 有人提出进一步意见,那么就开始准备进行投票表决。
- 发言完整:就是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维基社群的讨论似乎用不太上?
- 不得跑题:一个讨论只处理一个问题。对于维基社群,是否对于跑题的发言应该有一个处理方法?例如跑题的内容移动到另外一个章节?
一些意见受到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中译作者袁天鹏的启发。
Walter Grassroot的意见也很有启发:
我想起我在美国学过的一门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我们甚至讨论过这个模式。模型在运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主要的一种我们称之为political feasibility,即使同样的模型在不同环境中运作,会出现不同问题。比如议会制为何在美国,奥巴马要在议会陈述前先去各地接见工会代表?在日本为 何政府换届频繁?在台湾为何经常拳脚相交?在公共领域中,如果你要实施一个规则或者政策,那么你会有一个核心价值追求,比如效率 (efficiency),还是平等(equality),在不同情况价值是会相冲突和减损的,换句话说你要追求效率,可能必然会减损平等;你要追求平等 就可能导致讨论无果。议事规则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倡议,至于第一点就无法实现,书生你应该能够深刻感受到吧,众口难调,你是在用福利经济学的观点解决一个帕累托最优问题(Public Goods is the first problem of Market Failure.)。
相关日志
- 2010年02月17日 — google向wikimedia基金会捐赠200万美元
- 2009年10月13日 — 国际奥委会折腾摄影师
- 2009年09月4日 — 维基百科首页栏目的RSS输出
- 2009年04月14日 — 投票吧…
- 2009年03月14日 — 如何输入间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