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来源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Media: Or “Why Twitter is so darn addictive”
译者onizhang

我们谈起社会化媒体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别人说它很容易上瘾。“我现在Twitter/Facebook上瘾了。”人们穿梭于不同的社会化媒体网站时,比如在博客,论坛,新闻引擎和SNS上分表东西时,都会忽略时间。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参与事实上真的很容易上瘾。

我在这里并不是比喻,而是我的确认为沉溺行为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现在的社会化媒体。

为了更深入的讨论,我们先来看一看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交互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之父,艾里克·伯恩(Eric Berne)的著作。虽然当时伯恩的理论饱受争议,而且在流行心理学书籍比如《I’mOK, You’re OK》中,被无限简化。但是“交互分析理论”的基础原理,作为一个合适的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用模型,而被众人接受,并且很多注重实践的理疗师把该理论用于了他们的实践中。

用一个简单又粗俗的版本来解释“交互分析理论”,就是人类的行为看起来像是经济结构。这种关系经济(relationship economy)流通的基本货币叫做“肯定”(Stroke。有些文章将其翻译为“安抚”,本文章中统一使用“肯定”。译者注)。“肯定”指人和人之间的任意互动(交互分析理论中,“肯定”被定义为对另外一个人表示认可的任何行为。这种“肯定”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或者正负混合的。译者注),“肯定”根据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价值。比如你在星巴克里跟店员互相问候,这种“肯定”是比较低级的惯例。惯例是重复性的,可预测的低程度“肯定”的交换。在关系经济的顶端,有种“肯定”叫做“亲密”(Intimacy)(伯恩解释“亲密”为一个人不通过任何“花招”(Game)给予其他人最强烈的“肯定”,跟“花招”(Game)不同,“亲密”没有任何隐藏的目的。译者注);另外一种则叫做“花招”(Game)(伯恩定义“花招”为人和人之间一系列互补的,别有用心的,想从可预测的结果中获取利益的交互行为。译者注)。

基础的“交互分析理论”认为我们都有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绝大多数人,即使他们本身从没听说过“交互分析理论”,都会比较熟悉一种观点:人们渴求得到其他人的注意,而且会尽其所能去得到它。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不能名垂青史,那就遗臭万年?无数捣蛋的孩子用他们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解释了这个观点。很明显,大家或多或少,不管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或事情,都会稍微了解这些概念和观点。

我要抛出来的下一个观点: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来,西方文明经历了“肯定经济”的土崩瓦解。随着越来越多的道德观念和传统被抛弃,这些传统道德观为上一代人形成了可靠的惯例(Rituals),消遣(Pastimes)和活动(Activities)(低价值却量大的“肯定”(或者“安抚”)),那么现在的人们就需要寻找一些弥补的办法。

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们再也不会在早上出门的时候跟送奶工问好了,我们大多数人也没有见过邮递员,我们更不用去亲自去银行(因为有网上银行和自动取款机)。那么现在,我们必须在网上通过Tweets,即时通讯软件,连接回复(Pingbacks)以及其他社交网络,来弥补我们失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层面。记住,“肯定经济”中计算的不仅仅是数量,而是程度(Intensity)。社会化媒体给现在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换相对高程度“肯定”(high-intensity strokes)的平台。BBS和博客上激烈争论(热烈的,通常是私人的甚至轻蔑的争论,慢慢就演变成杰瑞·斯普林格电视秀(一档在美国流行的,由杰瑞·斯普林格主持的低俗电视秀,经常邀请通奸犯,同性恋以及受争议的人物做嘉宾。译者注)一样的网络自由竞赛),钓鱼行为(“Trolling为了挑起争端,故意在博客或者论坛上留下挑衅评论的行为),以及其他能够制造心理学意义上的“戏剧”(Drama)效果的令人讨厌的行为,都开始大行其道。

虽然争论和钓鱼都可以看作网络版本的交互分析“花招”,社交网站中还有其他不同层次的时间结构(TimeStructuring),从惯例(Ritual)一直到顶端。我确实认为“亲密”(Intimacy)也在网络中发生(当然我不是指成人网站上那种亲密……),但是这不是这篇博文主要讨论的话题。

总结一下:

从人性上来讲,人们都有很大的动力去寻求彼此的交流互动。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是“肯定”(Stroke)。

我们根据我们发出和收到的互动的数量(Volume)和强度(Intensity),来决定我们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平衡”(humaninteraction balance(这个平衡可以决定我们的幸福感)

当后现代化的生活和科技正在减少人们传统的互动频率时,我们被迫去寻找替代品。换句话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种轻微的肯定不足(strokedeficit)的状态下,大概就像我们都生活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一样。

对于我们这些充满后现代知识的工作者来说,参与社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各种程度的“肯定”。我们被迫通过社交网络寻找“肯定”的程度大小,取决于我们个人的“肯定”缺失有多么严重。你在现实世界中的“肯定”不足越严重,你就对社交网络越有瘾。


译者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630957.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actional_analysis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108/14/19782_2289289.shtml

请看原文:
我们为什么会对社交网络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