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认为中国即将称霸世界,但这个国家的领导层对于一些“世界第一”的称号却有可能极为不安。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发现,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这比早前的预测提前了几年。周二,中国急忙予以否认。国家能源局法规司司长曾亚川对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说,根据我们的计算,2009年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是最大的初级能源生产国。
中国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这个“世界第一”的称号呢?毕竟它已经承认自己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绝大多数二氧化碳都来自于电厂和工厂煤炭的燃烧),而且很有可能就在今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拥有大量人口,新汽车越来越多,崛起的中产阶级纷纷抢购空调和冰箱,它迟早会贡献出大量新的能源消耗量。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对自己全球地位的上升显得有些羞涩。在过去,国家统计局迟迟不肯承认中国在全球GDP排名中地位的上升。而在去年,当美国一些学者提出让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一种“G2”框架下协调政策时,中国总理温家宝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
这种不情愿似乎是因为担心,中国会在它觉得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挑上了领导全球的重担。无疑,中国在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之时,所处的环境与美国当初已经迥然不同。
在过去,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往往是全世界的领导者。虽然美国肯定是不得不适应中国实力的增强,但它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军事力量扎根全球,也比中国的军力强得多。
中国的崛起并没有让它在国际能源市场获得更多定价权。事实上,中国在更多的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制定的价格,比如当中国经济上升的时候,石油价格就跟着走高。而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可以说让它比以往更加容易受到那些不可受其掌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中东局势不稳,非洲东海岸附近的海盗活动,中亚地区的冲突等。
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在全世界布置军事和政治力量,来应对它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能源依存关系的。美国在获得能源供应的同时,也将其盟国庇护于它的军事羽翼之下。美国还承认,它不拥有能源供应渠道,而是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全球交易商网络来供应能源,而这些交易商来自很多个不同的国家。
如果承认中国是“世界第一”,那么领导人们就会开始想法处理国际外交上的一些复杂问题,而此时他们宁愿侧重于国内问题的解决,如怎样提高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