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BBC | 中国承认曾与卡扎菲政权洽谈军售

利比亚反卡扎菲力量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将因军售交易谈判的曝光而变得更复杂。 中国政府承认中国的军火制造商曾与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代表在北京洽谈军售,但否认向利比亚出口军火。 最近一次这类接触是在今年7月,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和效忠卡扎菲的部队处于激战状态,而联合国正对利比亚实施军售禁令。 不过,中国外交部声称没有向利比亚提供武器弹药。 BBC驻北京记者顾求真说,这将使北京和利比亚新政权的关系复杂化。 中国仍未承认利比亚反叛力量为利比亚新政权。 加拿大的《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和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此前披露,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找到的文件显示三个中国政府控制的公司表示愿意出售所有库存的武器装备,包括导弹发射器和火箭筒、反坦克导弹,可能还有地对空导弹。 估计这批军火价值超过2亿美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证实卡扎菲政府的代表曾于7月中旬到北京与有关的公司洽谈。 她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利比亚人员的北京之行中国政府并不知情。 她说,这些人员在北京与有关的军火公司的一些人进行了接触;中国公司没有签署军售合同,也没有向利比亚出口军火。 利比亚反卡扎菲武装的一名发言人声称,反叛力量有证据显示中国和卡扎菲政权之间有交易。 路透社报道说,即使卡扎菲政权与中国军火商的接触和交易背着中国当局,这一披露也足以加深北京和利比亚反卡扎菲力量之间的互不信任。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别让好人“受伤”

前几日,江苏南通一位好心公交车司机下车扶起了一位老太太,险些被误以为肇事司机,幸亏有车载摄像头和乘客的证明,这才免遭“飞来横祸”。南通“彭宇案”引发了“救助恐慌症”,面对危难,是否还会出手,这成为整个社会的纠结。 南通“彭宇案”的并发症,很快出现在成都的街头。近日,成都一老人在街头摔倒,陷入众人围观,却没有人伸手援助的尴尬境地,老人最终因为窒息死去。读过这两条新闻之后,我想很多人会在心底有这样一个纠结,面对危难时,到底还要不要伸出援手?昔日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如今做好事害怕被诬陷,这不能不让人心痛。 我们不禁要质疑,我们的社会究竟是怎么了?为何好人一再受伤?“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侠肝义胆般的助人为乐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显得越来越疲软,越来越力不从心。南通“彭宇案”和成都老人摔倒无人救助,最终死亡,就像前因后果一样“理所当然”。可这种“因果”着实可怕,倘若社会真得陷入这种因果循环中,我们的道德恐怕再也没有容身之地。 这样的社会扭曲现状必须要得到矫正,倘若不然,世风日下不仅会伤害善良、伤害勇敢、甚至要泯灭良知,整个社会的道德恐怕要危在旦夕。别让好人再“受伤”,保护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全民要行动起来,给我们的道德输送“营养”。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的防线一再收缩,就不得不需要法律来为道德构筑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好人受伤,是道德的疲软,那就请法律给力道德防线。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雷锋”的合法权益。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给与认可与鼓励,政府出面建立一种嘉奖制度,不仅是对好人的认可,也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尽快让道德回归,这是全社会都在呼唤的声音。 保护好人,就要惩治坏人。别让一颗老鼠屎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个别案例造成的恶劣影响甚为严重,往“雷锋”身上泼墨,诬陷助人为乐的好人,这不仅是有违道德的丑恶行为,更应该被法律法规所制裁。一些肮脏缺乏起码人格的社会老赖、道德蛀虫不仅要被整个社会所唾弃,更要用法律法规的威严给与“根治”。为获取不义之财,诬告好人,陷害好人,这样的行为一旦查实要从严惩治。 只有别让好人“受伤”,危难时刻才能有更多人挺身而出。崇尚好人,树立社会道德的楷模与典范,大力发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美德,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BBC | 香港观察:大学之尊严

李克强访港过程隔离措施引争议 九月是新学期的开始,莘莘学子回归校园,好不热闹。余波未了的香港大学仍是各界的焦点:自八一八港大百年校庆、李克强访港并大驾校园而引发对人权、新闻和学术自由的争议,几个星期仍然挥之不去,本栏也为此连续讨论了两个星期。 当学生、记者和社运人士高呼捍卫自由,以游行、示威和请愿等行动证明港人对自由的执着之际,有没有人真的问过一句:除了在重要时刻如六四、七一外,香港人何时会再走前一步,不单止是「捍卫」自由,而是真正的「实践」自由? 由捍卫自由到发挥自由的力量 捍卫只是最基本的防线。「自由」本来就是基本人权。真正善用自由的人,会培养出批判精神和理性思考,从而开拓更广阔的视野。但在香港这片号称中国最自由的土地上,却越来越似奢侈品──只因奢侈,才需要捍卫。 八一八之后,专上学生联会向各大学校长发表公开信,要求各大学承诺捍卫大学自主,而数间大学也发表声明,表示会维护学术自由。 这些站在道德高地的声明和响应,永远不会错,关键却是如何实践,而且不单是校方,还有学生。当自由受到冲击,有学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捍卫基本人权,其情操诚可贵。 可是,我们为什么总待自由受到践踏而快将失去之际才热泪盈眶地站出来?而在集会之中漫骂之声又比理性的讨论和批判更为凶狠。平日在校园内,学子们除了最担心GPA过不过3.0、履历上有没有游学体验等可在职场增值的东西外,他们有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的核心价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学术、自己的人生、甚至对整个世界作出理性的辩论和思考? 资深传媒工作者张翠容就在自己的专栏中指出了一个客观的现实:在校园内,严肃的讲座总是不叫座,除非讲者是政经或娱乐界的「明星」,如少女模特儿周秀娜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姬,才能座无虚席。这本应体验了大学雅俗共赏、有容乃大的精神,但现实是,更多时是大家一睹明星风采后,就人去楼空,再无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此外,张也提到一个香港人普遍患上的疾病,就是「偏视症」──中国权贵的一言一行动辄得咎,而对西方的权贵没有同等的批判能力。比如同是香港大学金主的李嘉诚和索罗斯,他们同样具争议性,可是传媒和学生对他们的态度和待遇就有天渊之别。 没有全面的批判思维,不止是学生的问题,这反映了培育社会栋梁的大学、甚至整个社会也有根本性的缺陷,令我们享有自由而无从全面发挥它的作用。 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 大学的发展方针变得急功近利是不争的事实。以事件主角港大为例,现今的最高管理层几乎没有人文学科的学者,而早在2006年文学院重组也令人文学科被切割得遍体鳞伤,当时就有「变相杀系」的声音。五年过后,今天形成了商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这些传统而来最赚钱(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未来的出路)更强势,文学院形同虚设。大学即使在亚洲排名经常名列前茅,也难以如西方的文理商兼重的传统名校一样能成为引领世界思想潮流的先驱。 此外,学术自由还要讲求气节,可在不受任何权力影响下有自由追求学问。香港的大学,若与内地各大学相比,相对较少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但这道防线其实也岌岌可危。 另一名资深传媒工作者、前中央政策组顾问练乙铮在信报撰文指出:「革命者取得政权之前一定要渗透大学,之后还一定要颠覆大学,不然不能改造社会,巩固统治」。 于是,除了有2000年港大民调风波(当时行政长官董建华的助理路祥安透过港大校长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施压,要求停止有关特首及政府的民意调查)外,回归前后,各大学的校长和副校长当上全国政协(但现任港大校长徐立之仍未进身政协),挤身权力机关之列;今次李克强更指明要送礼给港大(可没有人深究为什么只有港大受惠?),由中央设专项资金每年让香港的龙头大学一千名师生到内地进修,而港大亦没有拒绝这笔捐助。 这些举动,令人不禁要问,大学的风骨哪里去了?校长们一一向权力靠拢、权贵的捐款也勿囵吞枣地收下,「自由」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交换的筹码。 大学可说是城市的灵魂,现在有什么大学,将来就有什么社会栋梁。说得浪漫一点,一百年前,香港这片自由之地(还有港大的前身西医书院)孕育了孙中山,继而改变中国的命运;而今天,香港仍是中国最自由之地,但我们可有再次影响中国的胸怀?若我们仍把「自由」当成宝物收藏,只在有人想夺走的时候才挺身而出,而无法将之变成长存的人文精神──对国家和世界也有人文人道的关怀──则我们的防线,终会有被攻破的一天。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加媒体称文件表明中国同意为卡扎菲提供武器

加拿大媒体本周引述利比亚过渡政府发现一份文件指中国军工企业在七月下旬同意向卡扎菲政权提供价值两亿美元的武器,涉嫌违反联合国禁令。中国外交部随即对此予以否认。而北京在利比亚事件中的立场和做法,外界多给以负面的评价。 加拿大《环球邮报》本周披露一份据称由利比亚过渡政权从卡扎菲亲信居所附近的垃圾堆中发现的一份文件,详细介绍卡扎菲上校的安全官员7月16日抵达北京,与三间国家控制的武器制造商官员会面: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中国国家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CPMIC),和中国新兴进出口公司。 中国公司愿意出售全部库存,如有需要将制造更多武器。但他们强调保密,并建议通过第三方交货。中国公司还指利比亚代表团要求的武器许多已经在阿尔及利亚的军事仓库,可以立即越过边境运输,中国可以后补阿尔及利亚库存。 该备忘录指出,阿尔及利亚方尚未同意这样的安排,进一步的会谈将在阿尔及尔中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举行。相关文件附录显示涉及的武器包括车载式火箭发射器、燃料空气炸药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QW–18防空导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周一的发布会上称:“卡扎菲政权曾于七月在中国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派人来华于中方有关公司的个别人员进行了接触,中方公司没有与利方签署合同,也没有向利比亚出口军品。”   当被问到相关中国公司通过第三方向利比亚政权售武的可能性,姜瑜说:“据了解,安理会通过第1970号决议以后,中方公司没有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利比亚提供军品。”   不少意见认为,在7月下旬提供武器和弹药给当时已是四面楚歌的卡扎菲可谓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中国政府不至于如此不明智。   台湾军事专家郑少儒说:“卡扎菲那边当时的战况它确实需要其他的武器来源抵抗反对派的节节进逼,但我觉得属于狗急跳墙。或许他是与一些掮客做些联系,但这个联系和是不是真的实现合约还是有段差距。中国当时要考虑国际对武器禁运形成共识的情况下,不会出口武器给卡扎菲。”   《环球邮报》报道指,反对派军方高级官员证实了这写在政府信笺上的四页备忘录的真实性,尽管文件本身无法证实是否有武器运抵。 但利比亚过渡政权军事事务委员会负责人在内的多位过渡政府成员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的武器被送到了利比亚并且被用来对付利比亚人民,并且说这些文件令中国,阿尔及利亚和南非最近的行动更显得可疑(三国政府一直不认同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但又声称支持联合国的武器禁运);在利比亚的新统治者划分其巨大的能源资源,或为国家重建选择外国公司合作时这几国可能会处于劣势。   澳门军事评论员黄东认为,就算这笔武器并没有达成交易,中国政府在利比亚事件中的立场和表态,足以令利比亚新政权对其没有好感。 “中国政府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承认过渡委员会,而且一直不对利比亚的政府做出选择。还有这个武器交易问题,我觉得中国政府不会笨得这样子因为七月份已经太迟,但有没有买到是一个问题,起码他们有接触过洽谈过,起码你没有当场拒绝。第四就是中国最近关于解冻利比亚资金方面只是同意暂时解冻150亿,其他的没有做出更大承诺,利比亚新政府早就对北京方面的不合作有所不满。”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异议人士被秘密羁押将被合法化”

针对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公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德国《日报》(9月1日)发表评论,对监视居住的内容提出批评。该报写道:”持不同政见的艺术家艾未未4月初在北京被警察带走后,在他失踪的81天里,警察从未通知他的家人艾未未是在何处。司法部门和警察从而自己违背了保护中国法律的义务。 “此前,它们以类似的方式对待后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刘晓波, 从今年春季开始也是这样对待数十名异议人士的。这种违法现在要通过计划的《刑事诉讼法》改革予以合法化,尽管中国与西方国家有过许多法制对话。” 评论指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个中国假议会的网页上,8月30日发表的一份修正草案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一种软禁)这种温和的逮捕形式包含着令人不安的例外。人权问题专家罗森茨威格(Joshua Rosenzweig)对《日报》解释说,迄今为止,只有当事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被抓时,他们被拘留在警察的’宾馆’(’黑监狱’)-而不是在自己的住处-才是合法的。 “不久前还担任美国的人权组织对话基金会驻香港办公室负责人的罗森茨威格说:’按照这个草案,那些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或者较为严重腐败的人很快就会被合法地羁押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而且在有碍侦查时也就没有义务通知家属。罗森茨威格称之为’将被强迫消失的行为合法化’。” “强化警察的权力” 该报引用中国维权网(China Human Rights Defenders)的王松连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维权人士常常被谴责是对国家安全的危害,这个法不是更好地保护个人免于国家政权的侵犯,而是强化警察的权力。这是让人不安的。” 评论接着写道,”照罗森茨威格看来,当局今后无需再像正式逮捕那样最迟在30天以后出示逮捕令,而是可以在任意地点逮捕,并拘押当事人长达6个月的时间,这就会让滥用权力合法化。他认为,该法进一步强化的一点是,监视和电话监听的指令今后可以由较低层级的行政当局下达。” 对于刑诉法修正草案中关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明自已有罪的规定,《日报》的评论表示肯定,但是同时也对能否得到执行表示怀疑。该报写道:”具有积极意义的是,今后不许再使用刑罚强迫招供。然而,如果正式允许将嫌疑人带走,从而剥夺被绑架者的任何合法保护,将不可能核实供词事实上是在何种情况下作出的。” 编译:林泉 责编:叶宣 (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房原董事长呼吁小产权房征房产税!网友:柿子捡软的捏,怎么不提议去征收豪宅税?

【翻车现场】“连这新闻都得精选评论,当那些外资是傻的啊?”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