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提倡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人民日报》 最近发表题为“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倡对不同观念采取包容态度,批评了那种动辄给人扣大帽子的作风。 当代也许没有多少政治人物能够像毛泽东那样,把应当听得进不同意见的道理说得那么动听,但是谁都同意,当今世界也没有几个政治人物像他老人家那样容不得不同意见。《人民日报》最近提倡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里面有些道理说的很好,比如里面“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这句话就相当警策。但愿中国领导层和媒体能够把这些好的道理落实到实际政治生活中。 中国问题评论家刘念春表示,中国的政府和媒体对待不同意见的包容度时紧时松,有时也能讲出很好的道理,但往往是心口不一: “四、五年以前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社论好多文章都写得很不错。因为那些都是宣传民主,而且里面公开赞扬了美国的民主和法治,说中国以后要向美国社会学习。它的包容是时紧时松,比如五七反右的时候,在那之前就没有私下传达,引蛇出洞,毛泽东的那些话。在那之前说的也是头头是道,相当好,也提到了包容那就是百家争鸣,百家齐放,闻者足戒之类的。在改革开放的时候也说得很好,问题是说的时候,它有些心口不一。说得头头是道,而实际做的时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中国的官方网站能够登载经济学家茅于轼尖锐批判毛泽东的文章,说明这些媒体已经有一定的包容度了: “以前千篇一律只有一个声音,反而就不正常了,即使是你刚才提到的毛泽东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事实上还是有不同的声音,只是媒体上没有反映出来。我觉得现在媒体上反映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说法、或者说不同的做法,我觉得这个反而正常。我觉得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声音是有的,比如说经济学家茅于轼评论毛泽东的说法,那也是官方的网站。所以我说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进步。具体的情况,因为中国的有些情况还不是很透明,所以我们也不便随便去猜疑他们。” 中国开始出现一种集思广益的现象,通过媒体和体制内部下情上达的渠道来征集、汇总对决策人有用的意见: “现在处在一个政治和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刚才您提到的多元的趋势。先讲转折好的方面,从集体领导变成专业化的领导。不是谁大谁说了算,不以官为本位。政府、军队、党内都提倡大家集思广益,争取大家都提更多更好的建议。同时提建议的方式也从会议或者报告变成半公开或者全公开,像你提到报纸的文章,电视台的脱口秀,甚至出来的讲演,包括军队也来讲中国的国防应该怎么搞等等建议。这个不一定是中央有统一的声音,这是有多元化的趋势,有提高媒体作用的这种趋势。这是好的,过去是从上到下,贯彻党中央的精神,统一步调、统一意志。现在可能有从下到上,也有这种趋势。好的建议,甚至像你说包容也好、兼容也好、鼓励大家提建议也好,也算一个正面和好的趋势。但是这个不是谁都可以讲,你看那些还都是军队的将军,还是党的干部,但不一定是国防部长,不一定是第一把手。可能他们是第二把手,第三把手。但是可以有不同的声音。你不能讲,我不能讲,我讲就是乱讲,还要抓起来的。” 李教授说,美国集思广益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美国也是由于多党政治,比如说媒体的作用。现在也是各个方方面面你看包括经济、财政、甚至政治改革等等也是从下到上的,不是说总统或者是党魁,上面说了算。完全靠下面不管你是茶党,不管你是什么党派,你有好的建议,媒体马上反应出来。有什么好的改革方案,各个州的,甚至小镇上的,这个措施马上就有报道。所以社会它有这种调整、改进的功能。”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