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荷广 | 杨恒均:“英语退出高考”影响中美关系?

图:Flickr/Marco antonio torres 2013-12-10 08:15 凤凰博报 在西班牙旅行期间,收到一位好久没联系的美国旧友的电子邮件,坚持要同我通话,我搜索了一下估计他想讨论的防空识别区、美国轰炸机以及拜登访华的新闻,然后把所住西班牙酒店的电话号码发给他。 电话接通后,他连寒暄都省了,马上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高考先是要降低英语科目的分数,现在又听说要取消英语统一考试?你怎么看? 我愣了一下,说,好像是吧,我不是太清楚,也没什么看法。回答完后,我等他提下一个问题,没想到,他在这个问题上紧追不舍,询问这个改革是怎么出笼的,符合中国的开放政策吗?中国会不会就此退回到闭关自守的时代?今后同美国的交流会不会减少?杨先生怎么看这个问题?…… 哇,多大点事儿,问这么多问题?这哥们不提最近热得发紫的拜登访华,不提钓鱼岛,好像压根儿没听说过防空识别区似的,只是继续专注地追问我根本不关心的高考外语考试改革。 一开始我还有气无力地应付两句,但听他的语气和连珠炮似的问题,我突然狐疑起来:这哥们同我可是在研究国家战略与中美关系时就熟识的,他研究的都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包括“冷战”与“和平演变”,咋突然对中国高考感兴趣了呢?不可思议啊。 我直言不讳地问他,是不是要写什么文章,为什么突然对这个鸡毛蒜皮的事感兴趣,这可不像你老兄啊。 他沉吟了一会,说,他担心降低英语分数甚至取消英语统一考试,会影响未来中美关系,他说,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靠民间往来维系,而全部的中国学子把英语像数学一样重视就尤其重要。他还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把英语同自己的语言(指语文)以及数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国家,他认为这是邓小平英明之处,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奠定了基础…… 短短几分钟,老杨头那曾经干过特殊工作的大脑立马被“激活”了:首先,这哥们并不亲华也不太关心中国国内事务,他是研究美国大战略的;其次,我们过去三年只是有邮件来往,探讨的也都是美国战略,连那些大事,也没有重要到要非通电话不可的地步;第三,他谈论中国高考英语改革的严肃认真劲头,透露出急迫与不耐烦感,太明显地暗示中国的高考改革与其说损害了中国利益,不如说也损害了美国利益。 于是,我开始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说我假装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想一步一步引导他说出自己为何对外语退出统一高考的改革如此感兴趣。 果然,谈论不到20分钟,他就透露了更多:他关心高考的改革,虽然也有从中国对外开放以及中美交流出发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 中国的外语改革,将在国民教育中无形地调低对英语国家的重视度,同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将不一定是学习英语出身的——那些从小学习英语的,未来出国留学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会选择去美国、澳洲、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 尤其是后面这一点,对于一个以人才立国的国家,难道不是比钓鱼岛更迫在眉睫的“大战略”问题?中国高考改革对美国未来在吸引人才上造成的“潜在”损失,恐怕是无法估量的。 加上他毕竟是上个世纪研究对华“和平演变”政策的重量级人物之一,中国人都不学英语了,一旦美国越过防火墙与政府同中国普通人对话,那不是对牛弹琴? 我把自己的猜测直言不讳地说出来,他支吾了几句,辩解说,对美国是有损害,但对中国的损害难道不是更大吗?我说,那可未必! 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潜在的人才大国,留学对象集中在几个总人口数加起来也只不过四亿多的英语国家(不包括以英语为主的印度),还有比这更好的单向“资源输出”?在“人才”成为当今全球各国最紧缺资源时,唯独英语国家美国、澳洲、英国与加拿大从不缺人才,恐怕同中国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这一全民学英语的考试制度不无关系吧?中国的学校成了几个英语国家的“人才加工厂”。 全民学英语当然不是坏事,西方其他国家也大多选择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尤其在中国长期闭关自守多年后,全民学习作为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排在第一位的英语,更是理所当然,对中国同世界沟通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也多样化了,还把一种单一的语言作为全国学子们的唯一选择,且放在同数学与本国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恐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就拿我刚刚离开的西班牙来说吧,全球有五亿人说西班牙语,大概有近20个国家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一语言。西语世界不但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中国今后同西班牙以及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南美国家交往一定会越来越多,需要更多西班牙语人才。 我认为避免在语言学习上一刀切,且不要让中小学生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单一一门外语上,弄得孩子功课压力太大,也没记住多少单词。我认为,应该鼓励进入中学的有条件的同学选择除英语之外的其他外语,大学本科学习外语时更应多样化一些…… 上面这些是从文化、语言学习上出发的,至于从国家利益考虑,那是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嘛。总之,一个大国,不应该在语言学习上太过单一,从而无形中对美国等英语国家有过多的“依赖”,单向输出太多的人才,无形中限制了中国同其他更多国家的交往与交流。 原文发表于: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330215.html (图文无关,受权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作者 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的博客之一,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平台,秉承凤凰“全球视野、中华情怀、兼容开放、进步力量”之精神,倡导“发布全球华人独立观点”,以理性为宗旨,客观为基础,从全球角度解读中国,用中华情怀关注世界。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马英九:检讨反省白色恐怖时期侵害人权事件

台北 — 台湾总统马英九星期二出席世界人权日活动时表示,台湾在白色恐怖时期人权遭到侵害的情形,政府应该检讨反省,面对错误。   *历史教训不能遗忘*   马英九:检讨反省白色恐怖时期侵害人权事件 马英九总统出席由文化部主办的“珍爱记忆,捍卫人权”活动致词时表示,历史的错误或许可以原谅,但是历史的教训不能遗忘。   台湾总统马英九(美国之音张永泰拍摄) x 台湾总统马英九(美国之音张永泰拍摄) 他说:“人权侵犯的事件在全世界都发生过,我们这里发生了,那个时候的政府和现在的政府都是一个执政党,就是中国国民党,所以我们无从回避,也不需要回避,我们诚实的面对,诚恳的检讨,让历史真相还原,让家属能得到心灵的抚慰。”   马英九还指出,文化部推动的国民记忆库,就是把相关的人权迫害事件搜集起来,让大家知道受难者的真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是指1949年到1987年的戒严时期,根据法务部指出,军事法庭处理的政治案件多达29407件,无辜受难者大约有14万人。   政治受难者家属代表高英杰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台湾千万不能再重蹈践踏人权的覆辙。他也将父亲从牢里写的家书都捐给了国家人权博物馆典藏。   高英杰的父亲高一生是台湾原著民邹族人,因为主张高山自治而于1950年代被政府以匪谍叛乱罪逮捕并处决。 *尊重人权受害历史*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表示,很感谢受难者家属捐出相关的遗物,为人权历史留下记录,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了解记得并尊重这段人权受到迫害的历史。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 (美国之音张永泰拍摄) x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 (美国之音张永泰拍摄) 她说:“为了让社会不忘记过去,并且学到教训,以免别人的自由再被剥夺。”   龙应台部长还引用刚去世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话,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教育是最伟大的武器。   台湾政府近年来陆续将白色恐怖时期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转变成国家人权博物馆,包括了景美人权文化园区以及绿岛人权文化园区。此外,还发放了196亿台币补偿金给受难者家属,并发出回复名誉证书4053件。   马英九总统在致词时还谈到,人权的保障没有国界,台湾不但关心别的国家的人权,也让别的国家关心台湾的人权。   *纳两公约保障人权*   马英九还指出,台湾虽然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却将联合国人权两公约纳入了台湾的法律,不论政府或人民都可以引用两公约保障人权。   马英九还强调,一旦发生战争,就会出现很多侵犯人权的事件,这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例子,所以一定要尽可能以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   这场纪念活动邀请了360多位的受难者及其家属参与,并通过音乐会的方式来抚慰受创的心灵。   台湾最大在野党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批评,国民党执政之下,接连发生多起政府侵害人权的重大事件,包括强拆民宅案,下士军中枉死事件等。他说,联合国人权两公约已经沦为马政府的遮羞布。   联合国于1948年12月10号发表“世界人权宣言”,为人类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做了广泛的保障,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分男女,一律平等,并且于1950年将每年的12月10号订位世界人权日。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法广 | 法国报纸摘要: 巴黎望与北京加强核电合作

今天(12月10日)一大早上市的法国全国性报纸围绕的主题各有不同:从安乐死到私营饮水的昂贵,还有关于电子烟的销售权或是欧盟国家的外国劳工问题都有。法国 « 世界报 » 关注法国警方的丑闻;« 解放报 » 围绕法国法律没批准的安乐死展开;« 费加罗报 » 聚焦百日之后的法国市政选举;« 回声报 » 对欧盟劳动部长昨天通过针对外国劳工待遇作弊的措施赶到欣慰。 法国希望向中国提供新一代核反应堆 法国哪怕很想向中国提供两座新一代核反应堆,但仍然谨慎地指出,尽管法国已经准备好提供核反应堆,但决定权在中国一方。法国经济报纸说,法国希望借法中经济合作良好关系的东风,把核电合作再推上一层楼。法国十分希望向新的核电计划提供核电装置。 中国计划在台山核电站之后,再建两座新的核电站。法国总理埃罗指出,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准备好可以提供两座新生代核电装置,但决定权在中国方面。法国总理埃罗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他显露出对法国与中国双边经济合作友好关系现状满意与乐观。 法国与中国合资建造台山核电站,法国提供两座新生代核反应发电装置。法国与中国创立的台山核电站的合资公司,中国方面由广东核电集团控股百分之51,法国电力公司控股百分之30。双方为台山核电站投资高达60亿欧元。 中国在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 回声报 » 一篇报道评论,中国在刚刚过去的星期天(12月8号)宣布即日起,中国各家银行可以颁发随市场浮动利息的存款证明。虽然表面上这个决定是一个技术性的金融措施,但却具有重要的金融改革意义。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由国家制定指导性利率,并制定利率最高限定,而国家通过制定存款利率从家庭存户获取利息税收。这一项决定引导金融进一步向市场开放。 « 回声报 » 继续指出,虽然现在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只限于银行间认证流通,但根据发展逻辑可以希望未来不久能面向个人存户。这一开放改革,也将引导银行储蓄流向市场决定的投资性存款项目。 法国经济报纸 « 回声报 »又说,北京几个星期来已经出台多项金融市场开放措施。中国显示向金融进一步市场化方向迈进,逐步开放利率,并且显示不可逆转的进一步开放的趋势。这些随市场波动而波动的利率存款证明,也表明北京开始将市场浮动机制引入金融资本,由市场决定资本的价格,而不是至此都是由国家干预来决定资本的成本。 巴新原始森林滥砍滥伐现象严重 法国 « 世界报 » 今天在国际版刊登文章报道评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状况,总部设在美国的一家非政府机构对巴新原始森林被滥砍滥伐现象作出调查显示,主要是外国公司通过非正常手段,或是腐蚀,或是强权威胁获得砍伐经营权,其中大部分木材都向中国出口。 仍根据美国同一家非政府机构对巴新的原始森林被滥砍滥伐现象作出调查指出,多达550万公顷森林面积占巴新全国面积百分之12,巴新森林是世界上第三大原始森林。巴布亚新几内亚还拥有丰富的金属矿藏,其中还有很多稀有金属矿藏。巴布亚新几内亚依靠出口森林木材维持经济高增长率,但出口木材与矿藏的收入却没为国民带来收入或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全球第二大热带森林木材出口国,却在全球贫困排行榜上排第156位,几乎是最贫穷国家。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中国最高法院表示应废除嫖宿幼女罪

16年来,儿童权利倡导者们一直在呼吁中国政府废除一项法律。根据这项法律,与未满14岁幼女发生性行为的男子,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向幼女支付了报酬或其他补偿,获得的惩罚就会比强奸年龄较大的女孩或女子的罪犯更加宽松。14岁是自愿性行为的法定年龄。 “嫖宿幼女罪”为性侵者提供了选择年幼女孩从而逃避最重惩罚的动机,批评人士说。被控强奸儿童的人,可以贿赂或强迫幼女及其家人作伪证,称她已经获得了报酬,以逃避重罚。活动人士表示,这项法律认可了幼女“卖淫女”的身份,这一标签是对幼女的极大侮辱。 中国最高法院已向倡导修改这项法律的主要活动者、全国人民代表孙晓梅表示,赞成她的观点,即1997年颁布的这项法律是不公平的、错误的。虽然修改法律的日期没有确定,但这一消息让儿童权益活动人士和女权主义者感到欢欣鼓舞。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积极的变化,”中华女子学院的法学教授张荣丽称。“这是政府听取民意的一个例子。这项法律在全社会非常不得人心。调查显示,有98%到99%的人反对它。政府听取了民意。” “我们必须等待法律的修改,最高法院不能立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但他们告诉我们,这项法律实质上已被废止。”张荣丽说。 上周六,这个决定在活动人士、学者和记者参加的一个儿童权益会议上进行了通报。多年来,张荣丽同一所大学的同事孙晓梅跟其他很多人一起,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推动这项法律的修改。张荣丽说,今年7月,孙晓梅第一次听到官员表示他们会这么做。 本周一,党报《北京青年报》援引最高法院未具名官员的话称,该法院“完全赞成”这条法律应予废除。他们给出的主要原因是,虽然“嫖宿幼女罪”对被告人进行了处罚,但也给幼女挂上了侮辱性的标签,该报表示。 根据支付给幼女的报酬来确定处罚的轻重也是一个问题,张荣丽说。由于这项法律没有规定年龄“下限”,因此适用于从出生到14岁的儿童。“这太可怕了,”她说。 在中国,强奸罪名的处罚包括无期徒刑和死刑,而“嫖宿幼女罪”的处罚上限则是有期徒刑15年。“当然,如果不会被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张荣丽说。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