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 将向会员用户开启评论审核 实现先审后放
新浪微博2月28日发布公告称,为了提高评论审核的效率,有效管理微博评论,微博面向头部用户和正式会员用户开通评论审核的功能。开放此功能的网友可对自己微博下的评论实现评论先审后放,即收到的评论不会直接在前...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3 月 1, 2018
新浪微博2月28日发布公告称,为了提高评论审核的效率,有效管理微博评论,微博面向头部用户和正式会员用户开通评论审核的功能。开放此功能的网友可对自己微博下的评论实现评论先审后放,即收到的评论不会直接在前...
阅读更多发布者红色键盘侠 | 12 月 23, 2022
发布者红色键盘侠 | 10 月 23, 2022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开。因此前的北京四通桥抗议,中国社交网络上的审查压力剧增。在会议期间,又出现了数次有针对性的大范围审查,中国数字时代测试了相关敏感词并总结如下
阅读更多发布者unknown | 8 月 9, 2021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位前律师和公民记者的故事。她因言获罪,但是在监狱中也没有停止抗争。她的名字叫张展。
阅读更多发布者红色键盘侠 | 7 月 23, 2021
本周我们发现:1.孙大午案开庭后庭审简报于网络流传,其中披露出大量迫害细节,而后审判孙大午相关信息在各平台被加紧清除。2.在河南暴雨中,当局采取了全方位的审查手段,并开动宣传机器不断注入“正能量”。而对难以洗地的环节,比如大量流传的人员伤亡画面,即遭到全面清理。宣传自身所造成二次“舆情”,如对郑州花费534亿元打造“海绵城市”效果的质疑,和毫无人性的正能量文案所引起的批评,均被及时抹去。3. 2021年7月23日是温州动车事件10周年,10年前创造出来用于压制舆情的敏感词,在今天依旧未见丝毫松懈。
阅读更多发布者红色键盘侠 | 7 月 15, 2021
本周我们发现:1.铜锣湾七一刺警案受到中国媒体一致谴责,但关于案情本身无法讨论,当事人名字“梁健辉”几乎被抹去,事件于是扭曲为对当事者供职公司“维他奶”的政审。2.中国高校性少数学生社团遭微信公众平台集体封号后,声援活动的传播受阻,“舆情”被显著压制。3. 7月13日是刘晓波忌日,与其相关的敏感词仍然是中国互联网敏感度之最,但仍有网民发文悼念。
阅读更多发布者红色键盘侠 | 6 月 21, 2021
发布者红色键盘侠 | 5 月 16, 2021
本周我们发现:1.有关成都49中的多轮舆情遭到反复压制,话题扩展至多个敏感领域。2.端点星案在社交网络几乎无法提及。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12 月 31, 2020
“李文亮的去世引发了民众的普遍愤怒,那是中国共产党无法无视的。所以中国官方在宣传上选择站在李文亮的一边,并制造出李文亮也是站在中国官方一边的假象。”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朵后浪 | 10 月 17, 2020
网络审查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互联网进行的互联网审查,是一种行政行为,属于中国大规模监控的一部分,具体负责网络审查的“互联网信息审核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被中国人社部正式编入工种,此后几乎再没有企业避讳自己招聘审查员,进行网络审查的事实。审查员是为网站后台管理人员,是审查制度中的一线操作工人,需要对网站内的被认为对中国当局或网站自身有害的内容进行删除或隐藏等处理。“有害内容”的分类包括:“涉政言论”,“国家领导人”,“社会敏感事件”,“民族宗教”,“境内外分裂势力”,“色情和有害价值观”,“涉枪涉赌犯罪信息”等不一而足。审查员往往通过学习审查部门制定的规章和敏感词库来辅助判断,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各种操作。两种策略。”每个班次,新浪审查员都会留下一篇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将如何审核微博写得非常清楚。本文根据新浪微博某审查员2011年-2014年审查日志和ta的研究撰写,分析一些基本的审查操作和审核策略。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