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先审后放

【年终专题】从“我的职责”到“我们的职责”……2022年度敏感词

2022年对于中国庞大的审查机器而言,跟每一年一样,依旧在24小时不舍昼夜地无情碾压网民的声音。但对普通网民而言,这一年我们却经历了比之前更多的审查大事件,在徐州铁链女、《四月之声》、“最后一代”、四通桥抗议、乌鲁木齐火灾、白纸抗议等等事件里,或因审查策略制定者的犹豫困惑,或因网民人人参与导致审查机器不堪重负,被官方视为“有害内容”的声音越来越频繁地浮出水面。

阅读更多

【CDT敏感词周报】第33期:孙大午、淹死、海绵城市、千万郑州人、金日成综合大学

本周我们发现:1.孙大午案开庭后庭审简报于网络流传,其中披露出大量迫害细节,而后审判孙大午相关信息在各平台被加紧清除。2.在河南暴雨中,当局采取了全方位的审查手段,并开动宣传机器不断注入“正能量”。而对难以洗地的环节,比如大量流传的人员伤亡画面,即遭到全面清理。宣传自身所造成二次“舆情”,如对郑州花费534亿元打造“海绵城市”效果的质疑,和毫无人性的正能量文案所引起的批评,均被及时抹去。3. 2021年7月23日是温州动车事件10周年,10年前创造出来用于压制舆情的敏感词,在今天依旧未见丝毫松懈。

阅读更多

【CDT敏感词周报】第32期:梁健辉、未命名公众号、没有敌人

本周我们发现:1.铜锣湾七一刺警案受到中国媒体一致谴责,但关于案情本身无法讨论,当事人名字“梁健辉”几乎被抹去,事件于是扭曲为对当事者供职公司“维他奶”的政审。2.中国高校性少数学生社团遭微信公众平台集体封号后,声援活动的传播受阻,“舆情”被显著压制。3. 7月13日是刘晓波忌日,与其相关的敏感词仍然是中国互联网敏感度之最,但仍有网民发文悼念。

阅读更多

【CDT导览】删、隐、止、私、封,审查员是如何审查网民言论的

网络审查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互联网进行的互联网审查,是一种行政行为,属于中国大规模监控的一部分,具体负责网络审查的“互联网信息审核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被中国人社部正式编入工种,此后几乎再没有企业避讳自己招聘审查员,进行网络审查的事实。审查员是为网站后台管理人员,是审查制度中的一线操作工人,需要对网站内的被认为对中国当局或网站自身有害的内容进行删除或隐藏等处理。“有害内容”的分类包括:“涉政言论”,“国家领导人”,“社会敏感事件”,“民族宗教”,“境内外分裂势力”,“色情和有害价值观”,“涉枪涉赌犯罪信息”等不一而足。审查员往往通过学习审查部门制定的规章和敏感词库来辅助判断,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各种操作。两种策略。”每个班次,新浪审查员都会留下一篇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将如何审核微博写得非常清楚。本文根据新浪微博某审查员2011年-2014年审查日志和ta的研究撰写,分析一些基本的审查操作和审核策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四月之声(2025)——“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

【404文库】“文章写尽太平事,不肯俯首见苍生”(外二篇)

【CDT关注】“时光/我没有辜负你/把我的孩子变得陌生”(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