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专制

德国之声 | “专制政权其实更脆弱”

《世界报》1月15日的评论认为,中国人善于长远思考,这种能力源于中国文化而非政治制度。该报写道:”中国人深谋远虑,因为他们是中国人,并非因为他们没有民主制度。当然,中国领导人可以对重大事件作出反应,无须过于考虑本国的公共舆论。 “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梦想民主,但一个公民社会正在形成,导致新的利益和要求,与以往相反的是,这些利益和要求不能再被完全控制或操纵。”  评论指出,”也许大多数中国人不想要西方的统治方式,然而,以为他们的唯一目的只是在于达到西方的生活水准,可就错了。他们愈是成功,也就愈加成为个人主义者,期待得到尊重,也期待政府的善政。 “一旦中国的经济增长减弱-今后几年很可能会这样-那么,对腐败的抗议就会加剧,而腐败是任何政权的薄弱环节。” 作者认为,当前西方工业国家的危机完全有可能会导致全球衰退,这不仅揭示出民主政权的许多弱点,甚至还会催生这些弱点。 “尽管如此,对不民主制度的影响会更大。虽然这些政权显得更有效率,其实却更加脆弱。这一点将在俄罗斯和中国日益增加的动荡中看得出来。 “与许多看法相反,较之其它选择,民主制长期而言更有抵抗力。……不民主的模式不会真正危害民主,只有民主主义者的错误行为才会导致危害。” 《日报》1月16日报道说,”中国2/3的抗议是由于腐败和剥夺土地导致的土地冲突引发的。迄今为止,赶走所有干部的乌坎村走得最远。可是,这个村努力不去向党做原则上的挑战,与省委副书记达成一致后,乌坎村被迅速用党旗装饰起来。” “中国只会败给自己” 《法兰克福汇报》(1月13日)在评论哈佛历史学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新著《文明:西方与其它国家》时认为,外部角色比如美国是无法阻止中国崛起的,”中国只会失败于自己,弗格森无疑看到一系列绊脚石,而其中的任何一块本身就足以让中国气馁。 “首先是千百万农民工,他们在越来越富裕的中国生活得还不如早期资本主义欧洲的贫民。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分析,中国的收入差距之大是全球之最,显示出中国的脆弱性。中国的社会问题是继续沿着现行道路无法自己解决的,谁若只看经济增长率,就会轻易忽视这个问题,同样也会忽视生态问题,它是随着最近30年中国推动的工业化而积累起来的。” 文章说,最后是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金字塔在十多年后会颠倒过来,不仅会有日本那样的人口老化问题,作为独生子女政策后果的男女比例悬殊的问题也会导致社会问题。 书评指出,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崛起远非一帆风顺的,中国强烈的社会、经济震荡究竟有利于西方的统治地位还是会将西方拖入深渊,弗格森的分析没有涉及。此外,”没有公民的民主参与,中国是否会持久地政治稳定?这是最终的关键问题。弗格森开辟了这个问题的探讨之路,但是没有给出答案。……” 编译:林泉 责编:乐然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阅读更多

谈谈刘少奇的一次讲话

谈谈刘少奇的一次讲话 文章原标题:刘少奇最臭的一次讲话 作者:李昌玉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1-17 本站发布时间:2012-1-18 0:44:38 阅读量:28次   1月14日,大陆媒体称之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又一届选举,在蓝绿、三党的激烈竞逐中揭晓。马英九以得51·47的选票再次当选“中华民国”的“总统”。在我们习惯于99%、100%得票率的大陆人民看来,仅仅多出50%一点点当选,实在是有点遗憾,不值得自夸。   笔者是一名退休了十七八年的语文教师。记得好多年前的高考作文题,有过一次叫《习惯》。对于“习惯”,大多考生叙述或议论的是坏习惯,而不是好习惯。坏习惯一旦养成,于己于人于国就贻害无穷。中共建政六十几年来,不是没有选举,而是所有的选举,特别是人民代表的选举,完全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久而久之,经过六十年的历练,现在大家都习惯了“领导提名,群众画圈”的“民主选举”方式。习惯成自然嘛!选谁还不是一样,选出来的“代表”也是橡皮图章,表决机器。什么“民意代表”?那是台湾、香港的玩意儿!“人民代表”是党赏赐给他们的“荣誉”称号。他们自己也羞于承认自己是“民意代表”!   不过,回到六十年前,中共刚刚建政的时候,还是有人对于这套“形式主义”的选举不满意,因为这和5年,仅仅5年之前,中共夺取全国政权之前的郑重承诺不符,免不了唧唧哇哇,说三道四,这些不三不四的议论,到底形成了气候,中共不能不做出正面回应,于是,刘少奇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之尊,在1951年2月28日,被迫驾临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发表了一通关于为什么不能采取“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讲话,以正视听。   这个讲话,可能是刘少奇在建国后最臭最臭的一次讲话。他说:   说到选举,有些人就常常想到“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这句老口号。无疑问,过去在蒋介石反动的独裁政权底下,提出这个宣传口号去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权,那是有它的进步意义的。但是,这个口号如果拿到今天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底下要求立即实行,对于中国人民目前的实际情况则是还不完全适合的,因而也是不能完全采用的。中国大多数人民群众,主要是劳动人民还不识字,过去没有选举的经验,他们对于选举的关心和积极性暂时也还不很充分。如果在这种情形下,就来普遍地登记选民,机械地划定选区,按人口比例一律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来直接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根据我们过去在若干地区实行过的经验,这样的选举反而是形式主义的,它给人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损害人民的积极性,在实际上并不能使这样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更多的代表人民的性质,因而也就不能用这种办法使今天的人民政权更加民主化,更加密切地联系人民。   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者是注重这一套形式主义的办法的,他们也常常满足于这一套形式,以便他们能够在选举中加以操纵,假代表人民之名来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之实。然而我们是新民主主义者,我们首先注重的不是这一套选举的形式,而是它的实质,就是说,要使人民,主要使劳动人民真能选举他们所乐意选举的人去代表自己,并要代表能忠实地把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反映到政府中去。只要选举能真实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在选举的方式上去斤斤计较,而尽可能地采用群众所熟悉的和便利的方式去进行选举。北京市的这种选举方式,证明对于人民是便利的,是在目前可以采用的方式。   刘少奇的这个讲话其值得肯定的优点就是“坦率坦白、直言无讳、无遮无掩”。他道出了老底。他说:因为在中国,“劳动人民还不识字,过去没有选举的经验,他们对于选举的关心和积极性暂时也还不很充分”,根本不能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选举,但是,“过去在蒋介石反动的独裁政权底下,提出这个宣传口号”是为了“去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权。”原来这是强蒋所难,是一个在中国不能实行的“宣传口号”。他一口咬定,“普遍平等的选举”是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的形式主义,咱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选举是不讲究“形式主义”,只求实际内容的。这是刘少奇的众多讲话中最臭的一次讲话。那么,当年中共是怎样“提出这个宣传口号去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权”呢?余生也晚,那时还是一个懵懂少年,没有记忆,只能查阅文字记载。好在有书可查。   第一篇是《新华日报》1946年1月24日的专论《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署名力 民。   该文劈头就说:   这是一个老问题:中国广大人民文化水准太低,致使有些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运用选举权的能力;反对实行民主的人,更以此为借口,企图拖延民主的实行,并从而诬蔑解放区的民主选举。如像去年12月26日的《和平日报》社论就可作为代表,那社论里面说:“……共产党拿‘普选’和‘不记名投票’来欺骗人民。谁不知道,中国人民有百分之八十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他们既不能记自己的名,更不会记共产党所指派(?)那一群大小官吏的名了。这种政府只能叫做‘魔术’政府,不能叫做‘民主政府’,共产党人却掩耳盗铃,硬说‘魔术’就是‘民主’,简直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这种说法,不仅是诬蔑解放区的人民。而且推论下去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民还无法运用民主选举,还应当由他们继续“训政”下去。居心何在,不问可知。   假若将来中国人民个个都能识字了,实行选举时一定便利得多,这是很明白的。现在中国人民文盲太多,进行选举 时非常麻烦,这也是事实。但是,无论如何,选举的能否进行得好,主要关键在于人民有没有发表意见和反对他人意见的权利,在于人民能不能真正无拘束地拥护某个人和反对某个人,至于选举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解放区实行民主选举的经验便是明证。我们略举几个例子,看看解放区是怎样选举的吧:……   有意思的是该文批驳的正是刘少奇批驳的同一个观点“人民文化低就不能实行民选”。于是该文举了解放区农民——一群文盲半文盲——用“投豆子”的方式选举,证明“人民文化低也能实行民选”。刘少奇不知道他在北京人代会的讲话掉进了自己设置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逻辑陷阱。   《新华日报》言犹未尽。过了几天,1946年2月2日,《新华日报》又追发了一篇社论《论选举权》,进一步阐述“选举权”的重要性。该文说:   选举权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人民所必须享有的最低限度的、起码的政治权利。民主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是主人翁,官吏是公仆,代议士是人民的代表,好象是监督和管理仆役的管家。如果人民没有选举权,不能选举官吏和代议士,则这个国家决不是民主国家,决不是民治国家了。本来,人民只享有一个选举权,还不能够算是彻底的、充分的、有效的民权。像中山先生所说:“从前没有充分民权的时候,人民选举了官吏、议员之后,便不能够再问。这种民权是间接民权。间接民权就是代议政体,要代议士去管理政府,人民不能直接去管理政府。要人民能够直接管理政府,便要人民能够实行这四个民权。”所谓四个民权,就是在选举权之外,更加上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这三个权。人民同时享有这四个权,才能算是彻底的、充分的、有效的民权。但是,假使人民连选举权都不能享有,那就根本谈不到民主、民治,而和中山先生的理想,更不知相去几千万里了。所以凡是真正的民主国家,就必须让人民享有选举权。只要是这个国家的人民,那就除却“精神缺陷”或“被法院判处褫夺公权”的人们外,一达到成年,都应享有选举权。不能加以任何性别、种族、信仰、资产、教育程度、社会出身乃至居住年限等限制条件,另一方面,每一个人民也只应享有一个选举权,不能依据任何性别、种族、信仰、资产、教育程度、社会出身及至居住条件等优越条件,而取得一个以上的选举权。这就是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废除以资产为标准之阶级选举”,而实行的“普通”、“平等”的“普选制”。固然,在过去,甚至现在,有些民主国家的选举制度,并不是普选制,而是限制选举制。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潮流所趋,很明显地,是不可阻遏地走向普选制了。特别在我们中国,中山先生老早就已主张普选制。在理论上,一切人民都将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以上两文均见于笑蜀编《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论选,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天,在隔了68年之后,我们再来重读这篇文章,实在是感到两眼昏花,两掌渗汗。恕我再把此文中的警句引述一遍:“选举权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人民所必须享有的最低限度的、起码的政治权利。民主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是主人翁,官吏是公仆,代议士是人民的代表,好象是监督和管理仆役的管家。如果人民没有选举权,不能选举官吏和代议士,则这个国家决不是民主国家,决不是民治国家了。……所谓四个民权,就是在选举权之外,更加上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这三个权。人民同时享有这四个权,才能算是彻底的、充分的、有效的民权。但是,假使人民连选举权都不能享有,那就根本谈不到民主、民治,而和中山先生的理想,更不知相去几千万里了。所以”,该文斩钉截铁地说:“凡是真正的民主国家,就必须让人民享有选举权。”这些话说得多么好啊,真是字字珠玑,句句透理。   笔者不是法学家,说不出更精辟的论述了。   所以,刘少奇在庄严的北京市人代会上郑重其事的讲话,其实是一个伪问题,是一个他自己骗自己的伪问题,是一个欺世惑众的伪问题,是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伪问题,是一个中共要实行一党专政无法化解的伪问题。这是1951年的故事,当时要以理服人。   刘少奇对北京市的人大代表,作出了承诺。他说:   “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选举方式,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还不能因而也不应该一下采用。这只有在各种准备工作均已做好,中国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经过了相当长期的选举训练并大体识字之后,才能最后地完全地实行这种选举方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十一年已经过去,我们自己由青年到了即将就木的老年,我们的孙子都成了成年“公民”,而这个“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选举方式,还只能望洋兴叹,望台兴叹,望蒋经国兴叹,望变成历史了的“蒋介石独裁政权兴叹”,望马英九兴叹。   而回顾我们自己的历史,在刘少奇发表了这个最臭的讲话之后,6年后,一大批人跳出来再对选举说三道四的,完全打成了右派。无产阶级的铁拳头封住了众口哓哓的嘴。这个问题也就寿终正寝,完事大吉。   但是,今日里,台湾的“总统”选举或“地区领导人”选举,对大陆实际上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战,是一篇笑里藏刀的檄文,中共能不能拿出一手高明的对策呢?请品味一下马英九当选后笑咪咪的讲话。他字斟句酌,通篇用了18个“台湾”,极力避免刺激中共,仅仅一次提到“中华民国”。在其中一个段落是这样讲的:“我们还要继续推动改革,我会大刀阔斧的来推动,让台湾脱胎换骨,要为我们台湾公平正义有序发展奠下坚强的基础。各位乡亲,我会用生命来扞卫‘中华民国的主权’,台湾的完全和台湾人民的尊严,生生世世要为台湾奋斗到底,好不好!这是我对台湾最庄严的承诺。”讲话中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加了引号,不知是不是大陆媒体转发时加上的。在这里“中华民国”绝对不能置换为“台湾”,从修辞上看,真是煞费心思,高明得很啊!他就是这样“走私”,贩卖私货。谁能说他在搞“两个中国”呢?没有,一点也没有。他还说了一句“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萧副总统在过去4年当中对我的支持。”让人不会忘了他的“中华民国总统”的身份。马英九,这小“马哥”坏得很,奸得很,难对付啊!   中共要主动出击,出击,开动瓦良格航母出击,起码是逐步实行现代法律意义上的选举。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BBC | 台湾能,为何其他华人圈不能?

在历年多次的选举”训练”中 台湾民众也因而养成了独步华人世界的政治素养 台湾2012年的大选已经顺利完成投开票,胜负结果业已揭晓,代表国民党的现任总统马英九,以超过半数的票数,成功连任。 回顾整个竞选过程,可以说是热闹十足,却未过度激情,国民两党交手时,或有火药味,但双方仍有自制。 整体来说,无论中外媒体及国内外的舆论,均认同此次大选的成功,并对台湾民众的民主素养充满好评。 华人圈的民主试验场 当然台湾的民主之路,走到目前与其他现代民主国家不相上下的高水准演出,绝非一步登天,套句台湾的流行说法;事实上,其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结果。 台湾虽从1950年代就有地方自治的选举,但是直到1996年的全民直选总统选举,方才真正让台湾,成为全球华人圈中的民主制度试验场。 但就如同一位初生婴儿学步一样,初始时总是跌跌撞撞,像是发生在2004年的两颗子弹及2010年连胜文遭枪击事件,均让其被讪笑为“台式民主”。 但在历年多次的选举“训练”中,台湾民众,也因而养成了独步华人世界的政治素养。 至于其激情的竞选活动,或造成了社会的撕裂及示威抗争,但最后往往也能平和收场,并以法制途径解决,从未因此而引发恐怖的内战。 为何华人都该有选举? 或许民主制度绝非完美,其当然亦有缺失,但在权衡优缺的考量后,仍然是目前最佳的选择;而具代议政治基础的选举制度,当然在可更完整表达民意的依归下脱颖而出。 至于常有好事者,以台湾一路走来,并非全部顺遂的民主学习之路,来告诫其他华人圈;认为民主选举制度是西方人的玩意,不适合中国人,但在现今经历2012年的大选后,如果台湾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同为华人社会的香港、新加坡、甚或中国为何不能? 以香港社会来说,比台湾社会拥有更强的国际观,和其完备的法律制度及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当然具有绝佳的至高点。 但在今年稍后举办的特首选举,在人口仅有700万的香港,却仍未能实行全民直选。 造成香港社会目前徒有自由却无民主现况的原因,不仅是港民多年来遭英国殖民统治时被埋没的参与政治事务的主动意识,其实中国政府对港人治港的民主意识,才是关键。 其实身处特区的香港人,在看到邻近台湾人民享有的自由表达,当然会无奈感日增,中国政府限制港人的政治权利,在长久累积后,势将让其对北京中央政府最后的依存感,均消失殆尽。 另就新加坡而言,其虽也有选举及成立政党的自由,但在过去40多年来,因其扭曲的选区划分制度,造成了目前人民行动党一直是唯一的执政党,反对党出头实不易的局面。 或许目前其傲人的经济成就掩盖了一切不平的声音,但在现行的制度下,更强调人治的作风;如果有一天,换上了一批品行不良的领导阶层,以目前其贪污调查局就设在总理公署之下的设计,其又将来如何发挥作用? 因此这个东亚第四富裕的地区(仅次於香港、日本和韩国),并享有“花园城市”美誉的国家,就不再被国际社会看成民主俱乐部的一员。 手术刚完成后比手术前更难受,可是不能就不动手术 或许新加坡多元种族的组成,让其政府对于更开放的公民参与及政治改革裹足不前,但台湾亦有省籍及统独意识形态的议题之争,可多年来的选举,或许引发争议,却让台湾社会一路成长,并共同体验民主的“试炼”。 许多事往往都需要付出代价。就像是手术刚完成后,常常比手术前更难受,可是不能因此就不动手术。 至於占有全球华人97%的中国大陆,在政治上,称其为“民主沙漠”亦不为过。在目前仍是一党专政及实行严格媒体控制的现况下,要求其实行全面激烈的政治改革,当然像是痴人说梦。 但凡事总有开端,台湾也有政治强人及一党专政的过去,亦是之后在蒋经国解除戒严及党禁报禁陆续开放后,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面。 至於常有人以中国人口众多,及民众素质不一为理由,认为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选举,这更可说是倒果为因;事实上,只有在民主的实践中,民众的民主素质才有机会提高。 在刚落幕的台湾选举中,当台湾各党的总统候选人,在电视辩论会中以各位“乡亲”当做发语词的一刻,全球包括中国的网友,即发出了为何他们的领导者,都还是用更具官僚及阶级意识的“同志”、“老百姓”来称呼他们的感慨。 台湾所形成的民主现象,透过目前无远弗界的网路传播分享,已然在全球华人社会形成典范。民主从来没有速成班,即便在笔者目前身处的民主最老牌国家–英国,也是经过漫长道路才走到现在。 祝福在不久的将来,身为全球人口总数最多的华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有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阅读更多

新浪微博网友热议台湾大选

目前,各大社交网站最火的话题之一应该就是网友们对台湾大选直播的热议。除了五大门户网站(见下图)齐齐推出专题直播外,在新浪微博以及推特的中文用户之间也是热议不断。

阅读更多

BBC | 记者来鸿:专制社会盛产政治笑话

不自由的社会,幽上一默,也能给人带来些许解脱……(左起:卡扎菲,希特勒,乌干达总统伊迪·阿明) 人言,专制国家,政治笑话才会盛行。不自由的社会,私下里幽上一默,也能给人带来些许解脱和自由感。BBC记者李特尔的采访足迹几乎踏遍全世界。也许,正是因为见识过痛苦,才更能理解人们为什么需要找乐儿。 那是在一个阿拉伯国家的首都。报道“阿拉伯之春”忙忙碌碌,我们决定歇一会儿。 同行者是一位聪明敏锐、经验丰富的世界大事观察员。他的幽默、诙谐,伴随着我们一路奔波。 这位老兄提议,该吃饭了。因此,我们在一家餐馆坐下来,审视菜单。 看着菜单,他说,“好极了。上面有道菜,可以帮我演示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现象:无法翻译的笑话。”他说,“我最爱搜集那些无法从英语翻译成其它任何语言的笑话。” “那是豆儿” 服务员走上前来,我的这位朋友问,“您能告诉我,cassoulet是什么菜吗?” 服务员回答说,“先生,那是豆。”(It’s bean.) 朋友一丝不苟、很有礼貌地说,“我不在乎那曾是什么,我想知道它现在是什么。”(I don’t care what it’s been, I want to know what it is now.)(译者注:英语中,“那是豆It’s bean”,与“曾经是it’s been”谐音。) 由此,我们边吃边聊,就幽默的本性、以及幽默与政治事件的关系展开了一番热议。这些事件,有些,就在吃着豆焖肉的同时,在我们的身边、眼前展开。 “寒舍生辉” 面对困境,人们经常从幽默中寻找庇护,将幽默作为抵御进攻的防守。 曾经听说过有关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母亲的一则幽默小故事。 卡特竞选总统期间,母亲在乔治亚的农家寒舍中接受美国一位大牌政治记者的采访。 采访过程中,老卡特夫人笑着说,“那是吉米的小谎话。” 大记者立刻追问,“谎话?吉米爱说谎?” 老卡特夫人突然警觉起来,试图挽回局面。“不过也就是些小小的善意谎言。” 大记者闻到了血腥味儿,穷追不舍,“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善意谎言呢?” 老卡特夫人回答说,“你没忘吧,今天你来的时候,我说,你的到来让我们寒舍生辉。那就是个善意的谎言。” “把你挂上去” 幽默还能帮助人们理解自己所处的困境。在不自由的社会,也能给人带来一点点自由。 前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权势急剧上升时,和1980年代其它一些共产主义国家一样,贝尔格莱德的商店内也在橱窗内悬挂新领袖的画像。 反对派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中,米洛舍维奇阴郁地盯着自己的画像,悲哀地问道,“我们的未来会怎样?”画像回答说,“有朝一日,他们会把我拿下来、把你挂上去。”(英语中,“挂”hang,与“绞刑”同义词。) 画像如先知,准确地预见了未来。在海牙接受反人道罪审判期间,米洛舍维奇死在牢房内。 “和你告别” 南非最后一位捍卫白人至上、种族歧视的领导人“大鳄鱼”博塔下台后不久,我曾经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博塔掌权许多年,当时他健康状况不佳,有病,整个国家一片混乱。 所有的人、其中也包括最亲近的支持者,心里都很明白,博塔该下台了。但只有他本人却不能面对事实。 当时,南非一家报纸上刊登的漫画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种现象。 画面上,博塔站在总统府的阳台上,看着下面人山人海。博塔问助手,“这是干什么呢?”助手小心翼翼地回答,“他们是来告别的。”博塔反问,“为什么告别?他们要上哪儿去呀?” “深渊边儿上” 玩笑开到这种程度,幽默就真的很危险了。独裁者、威权领导人可以抵挡批评、仇恨、斥责,但是,奚落、嘲笑,具有强大的腐蚀作用。 1989年圣诞日,我在罗马尼亚度过。那一天,伴随着独裁者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枪决,专制政权垮台了。 一位在电台工作的小伙子告诉我说,“你知道吗,1978年,齐奥塞斯库到伦敦去国事访问。他不会说英语,靠发音死记硬背了一小段英语台词。在宴会期间发表讲话,提到共产党掌权那一年,齐奥塞斯库说,1948年,我们的国家处于深渊的边儿上,然后,我们勇敢地往前迈了一大步。” 迄今,这仍然是我最喜爱的一段混合隐喻。 说笑话不害怕 电台里的其他人,听着小伙子讲起这段故事,都不禁大笑、鼓掌。 当然了,这个笑话,他们早就听说过。过去,私下里聚在一起,他们互相传播政治笑话,但却从来不敢当着人面大声说,更甭提当着外国人的面了。那样作,无疑是太危险。 现在,他们总算敢于大声地当着人笑了。能够公开、不计后果地说笑话,代表着人们获得了解放。 这是怎样一个时刻啊!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房原董事长呼吁小产权房征房产税!网友:柿子捡软的捏,怎么不提议去征收豪宅税?

【翻车现场】“连这新闻都得精选评论,当那些外资是傻的啊?”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