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专制

这就是一片晴朗的气场

看书的时候,我常喜欢加点音乐作为伴奏,把房间收拾干净妥当,间或会开一小瓶儿啤酒,活生生地把”看书”这件简单事变得复杂而又正式。看《 我的阿勒泰 》时,挑的是胡德夫的《 匆匆 》,这样组合一时间让我惬意不已。 李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裁缝家的,是个小卖部的姑娘。或者她生活在阿勒泰,远离城市化生活的缘故,从文字中看出,她依然葆有作为一个人的本真:对万物保持着好奇,对土地、森林等自然物事保持着一种情感:彼此相连又心存敬畏。 所以,在看到她描写小动物、”小鸟”牌香烟的时候,总是让忍俊不禁。再看到她描述哈族人那懒洋洋随性、简单的生活时,又觉得那生活的本真从来没有被风沙侵蚀。没有公交车、网络、酒吧,他们的生活依然有意思得让人欢喜。一篇一篇地看下去,会随着李娟不停地发一两个小脾气般的感叹与撒娇,就像一个戴着眼镜的姑娘,穿着干净的连衣裙,赤着脚站在你身旁,羞涩而微笑地看着你,然后神情闪烁而去,忍不住地瞄着那个漂亮的小伙子。音乐响起,这个有意思的姑娘跟着起舞,她或者只会转圈,但你就是觉得她有意思,不经雕饰,有着我们最初的本真。即使是写生活中的各种恶劣环境,写生与死的悲伤,她也能让你抿起嘴,笑出来。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她连悲伤都是明朗的。 不用去看这本书的腰封,你也无法从封底的推荐语中寻找答案:这个有意思的姑娘,究竟是有怎样的力量,受了怎样的影响,写出这些简朴而有意思的文字?这个问题有时候显得无聊而无解。因而,我宁愿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其本真的天赋,能用简单朴实的话语表达自己对这个世间的感想。只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我们的工作,慢慢地覆盖了我们的本真的天赋。 用各种简单的比喻,还给汉字一种本真,不需要过多的饰词,也没有各种悲喜交加,就只是用生命的本真去轻吟浅唱。 这就是一片晴朗的气场。 相关日志 又咸又湿这十年 因为门德尔松 看不见的赫尔特城(Invisible Heart City) 赤贫与痛苦的精神 大哥,我们该歌唱什么年代? 孤单蟋蟀的呻吟 乱世中的个人挽歌 出了门你就在黑暗中 读书偶得(3):国民党论一党独裁 绝望的大众(也读《乌合之众》) 建议使用 Feedburner订阅本Blog | 在豆瓣九点 | English Blog | 墙内Blog: 风月志 Some Rights Reserved | 小刀周遠的瘦人民謠 | Permalink | 暂没有评论 | Add to del.icio.us |关键词: 读书 | faydao@twitter

阅读更多

BBC | 张炜:中共政改恐惧防苏式巨变(二)

1991年8月19日的前苏联政变 今年是前苏联和中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20周年。1991年8月19日,苏联共产党内的保守派发动政变,软禁了改革派总统戈尔巴乔夫。虽然这次3日政变以失败告终,但苏维埃联盟的中央统治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强大起来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 1991年12月25日,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体。苏联的解体对共产党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 下面接着看经济学家张炜就此话题接受BBC中文网记者嵇伟的采访之二: 问: 苏东集团的垮台不仅给了中国统治阶层很大的影响,对中国民间的影响也非常大,但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极其不同。在政治上,统治阶层忌讳至极,但老百姓,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希望中国也能摆脱一党专政;但在经济上,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反对甚至恐惧发生前苏联解体后经济上的巨大动乱,致使许许多多人失去毕生积蓄,这是不是也是中国不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的原因之一呢? 张炜: 苏东改革过程中经济的崩溃有它很多的内在原因,经济理论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它的改革失败的原因有些是内生的。苏东与中国的改革在有些方面是很难进行比较的,苏东在改革之初,尤 其在苏联,它有95%以上的人都在全民所有制内工作,只有很少人,大约5%的人不被国家的福利范围所网盖。 但中国当时即使在高度控制的情况下,也有80%以上的人口,包括农村人口和城市里的非全民所有制人口,他们是不被包括在国家的医疗制度、退休制度之内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改革要想先发展市场经济,中国有80%以上的人会愿意去试,因为他们不会有损失。但苏东民间就缺乏这样的动力。 把中国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一个对比,简单地说这个是成功的,那个是失败的,这种说法不太科学,而建立在这个说法的基础之上,认为中国由于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进行政治改革,实际上是中国现在的统治阶层向老百姓灌输的一种不科学的说法,是为自己的拒绝政治体制改革做法所找的一个借口。 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媒体的中央控制,由于中国的信息封锁,所以这种宣传在老百姓中还是起了作用。中国老百姓在这样的体制下对苏东的了解是片面的,而且简单的把它归结为一种失败,并把这种失败归结为是改革模式造成的,从而恐惧这种大幅度的政治改革。这个做法正好中了中国统治集团的计。 问: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最近的西方金融危机,广泛支持了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成功的“中国模式”论。您赞成这个观点吗? 张炜: 我是肯定不赞成这个观点的。当然这次经济危机使很多人有深刻的反省,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反省。这个反省在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走向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把它归结为市场经济不能容纳现代科技的发展。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造成的,而任何一个经济制度都会有缺陷的,市场经济也毫不例外。但是从更长的历史时期,比如过去一百年的发展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进步哪一个快呢?毫无疑问是市场经济。 相对而言,尽管有许多不足,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一个不断自我矫正的过程,所以现在来判断说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失败,我觉得为时过早。中国的发展才30年时间,资本主义胜过中央计划经济这个过程已经被一百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证明了。 而持“中国模式”观点的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我矫正的能力还信心太低,同时对中国现在中央政府的强力干预和一党制度下的有限度的开放市场这种混合式的经济模式也过于乐观。实际上很多人看到了中国的这种模式虽然能促进短期发展,但这种发展的成本相当大,而且这种发展是否能持续,很多人也持怀疑态度。中国政府本身也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理论上说,用历史眼光来看,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混合式模式具有少数人认为的那种优势。而且中国过去经济改革的成功,都是朝市场化发展而得到的。而中国存在的问题,比如腐败、污染等问题,恰恰是这种改革不彻底造成的。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南风窗》刊登批评孙中山文章 社长调任记者停职

中国知名杂志《南风窗》杂志社社长陈中及记者赵灵敏,因发表采访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教授唐启华的文章,已分别被调任和停职。 香港《南华早报》报导,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教授唐启华在接受的《南风窗》杂志社采访时,对两岸均视为革命领袖的孙中山提出批评说,”在护法运动失败后,转而向日本提出割让满洲,海南岛,组织国民革命军由日本军官带领,出让全国的警察管辖权和税务权,以换得日本派兵出战。”唐启华呼吁,”中国必须告别革命外交,过去近百年,外交往往成为内部斗争和政治宣传的工具,告诉大家列强欺负中国,要报仇雪耻,这种灌输不容易形成平衡公允的世界观和民族性格。” 纽约的自由撰稿人谢选骏说,对孙中山提出批评,在中国大陆是很敏感的事情: “照道理说这种事实的揭示对台湾的震动要比大陆要大,因为台湾还奉孙中山为国父,大陆把孙中山仅仅是当做是所谓的共产党的革命先行者。照理说台湾比大陆震动要大,但是因为台湾已经民主化了,所以它就不能因为言论而进行政治迫害,而大陆就因为言论进行政治迫害。” 《南风窗》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双周刊杂志。引起争议的文章采用问答式形式,标题为 “中国要崛起,必须告别革命外交” 。文章于7月25日刊出。星期一,《南风窗》社长陈中被调任该集团内部一个不太重要的职位。《南风窗》的记者赵灵敏也不再担任记者小组主任职位,目前被停职。贵州贵阳的自由撰稿人陈西说,对社长陈中和记者赵灵敏调任和停职的做法欠妥: “《南风窗》的社长和记者被免职,实际在共产党一党专政的中国应当说是非常常见的。我们知道尽管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是我们有权利保护他们的人权,保护他们说话的自由,言论自由。我们认为一个民主的国家,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不会有这个现象的。只有专制的国家才会有这种现象。” 陈西说,“南风窗”是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杂志,由于他们的记者敢于打擦边球,他们因此受到的压力很大: “在中共中宣部的领导下,一切不符合他们口味的东西都会被扼杀会打压的。涉及的人员会遭到丢饭碗,会处分,甚至坐牢这些事情是常见的。《南风窗》的一些先进记者和新闻工作者他们很不容易。他们在开放社会世界和专制共产党的夹缝之中,生存是非常不容易的。” 陈西说,他曾经在网上看到“南风窗”记者赵灵敏刊发于上一期杂志的《狭隘民族主义与外交政策》,但目前这篇文章在《南风窗》网站上已经无法找到,但仍在各大新闻网站的转载仍可以打开。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8/18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法新社: 美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敦促中国释放人权律师高智晟 ——纽兰称拜登将在访华中提出人权问题,但让记者去问他本人是否特别提到高智晟 。 《每日电讯报》: 中国统治者在大连面对的是新生代中产阶级抗议者 ——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力,敢于挑战一党专政下的腐败。过去 5 年,中国活动走了新的方向,人们不直接攻击制度本身,而是向大连这样,就具体的事进行维 权 《经济学人》: 喇嘛的较量 ——自 1995 年之后,共产党在新班禅的问题上就麻烦不断。最近新班禅的藏区之行,显示仍有不少藏人抵制他。 《经济学人》: 一箭双雕 ——虽然每年出台的反腐法规并不见什么效果,但北京还是希望最新的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职责规定能取得双重成效。 《经济学人》: 中国式的幸灾乐祸 ——西方社会和经济问题,在亚洲引发不同的反应 《华尔街日报》: 央视升高了攻击百度的调 门 《华尔街日报》:一份新的报告表明,随着全球大规模寻找稀土矿产, 大多数稀土种类会在 2012 ~ 2017 年间达到供给超过需求 。然而,稀土精炼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仍然令很多国家为之却步 。 路透社: 拜登告诉习近平,全球经济稳定有赖于中美通力合作 。拜登同时表示外交政策不仅仅是一两次访问,希望中美建立坚实的关系和信任 。 雅虎 / 路透社: 不断壮大的中国国有企业威胁到美国私营企业 ——美国将在 OCED 内推动框架协议,限制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利用不当待遇,与私有企业竞争 。 BBC :印度反腐活动家哈扎尔的助手发推称, 哈扎尔已和警方达成协议,离开监狱 ,继续在德里进行 15 天的绝世抗 议 CNN :新加坡 1965 独立以来一直是多党制, 但是最近大选显示人民对政治的兴趣上升,更愿意呛声 。互联网和 “ 阿拉伯之声 ” 对新加坡人也有一定影响 。 路透社: 利比亚反政府军与 忠 于卡扎菲的部队为控制炼油厂而战 ,美国增派两架掠食者战机协助行 动 《纽约时报》: 美司法部正在调查标普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前,是否在对抵押机构评级中有不当操作 ——调查始于标普降低美国债评级之前,但无疑给围绕降级的讨论增加了政治风暴 。 路透社: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他计划将黄金产业国有化 ,同时将委内瑞拉的国际储备移出西方国家。查韦斯将于明年面临大选 。   【经济金融】 《商业周刊》: 中国银行的坏账将达到 “ 恐怖 ” 程度 ,侵蚀利润,拖慢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冯托贝尔资产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拉吉夫 ・ 让如是说 。 《商业周刊》:中国国家副总理李克强昨天在香港公布计划, 允许更多中港两地投资,推升香港金融类股 票 《彭博新闻》:自从大摩和德意志银行下调对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预期后, 中国股市连续第三天下跌 。两家机构担心欧美经济放缓将减少亚洲出口 。 CBS 新闻: 美国太阳能生产商常青宣布破产 ——但是其破产并非中国竞争者所致,也非简单的政治原因。众多国际公司在同样的政治环境下,常青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策 。   友情提示:译者Podcast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需翻墙更新下载。

阅读更多

从印度民主看我国的政治未来

有近12亿人口的印度在举行世界最大规模的民主选举的时候,其大选是在一个月内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印度的合格选民约有7亿1400万,比美国总人口多出近二倍。从印度现在的民主选举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我们知道,1950年1月26日生效的宪法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采取议会内阁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议会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联邦院共244席,议员由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立法院议员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人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共有545个议员,其中543名议员通过选举产生,另外2名议员由总统直接任命,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当代印度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基本一致,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有它的历史渊源。近代印度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成为一个统一的英印帝国。英国殖民者将他们的政治制度移植到印度,形成近代的印度政治制度。独立后印度的政治制度是以英国的政治制度为模式,但又是从印度的国情出发,在印度社会这一特定环境下确立并运行的,从而带有印度的一些特色。印度是议会内阁制,名义上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行政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必须对议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但事实上,印度的立法机关实际权力比英国议会小,在制定法律、外交事务和财政监督等重要职权上处处受制于行政机关。与此相对应,行政机关权力掌握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实际上的核心地位。政党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的政党数目繁多,议会选举是印度政治制度顺利运转的基础。通过多年的现实操作和经验积累,印度的选举制度逐步巩固和完善,选民参与选举的水平和程度不断提高,不少问题在实践中逐渐被克服。印度作为一个种姓、民族、宗教都十分复杂,矛盾非常尖锐的国家,没有发生像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政变、军事独裁政权和街头争斗的现象,其现代民主制度发挥的稳定功能是无法替代的。   (一)民主不会导致分裂   不管怎么说,印度进行自由选举就意味着印度有货真价实的民主,这样,作为中国人自然就会由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印度都能民主选举我国为何不能?当然,一提到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就会有各种担心。   有人担心:我国民族成分复杂甚至有的民族很集中如果进行民主选举会导致国家分裂 。也许他们不知道印度的民族状态比我国还复杂,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汉人占总人口的90%,印度有二百多个民族,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最大但它也只占总人口的46.3%。大民族有10个: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该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语,少数人说乌尔都语。主要以务农为业)、泰卢固族(TELUGU)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8.6%,又称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孟加拉族(BENGAL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等,操孟加拉语,大多数人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马拉地族(MARAT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语,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加拿达族 (KANNADA) (该族占印人口3.87%, 说加拿达语,分布在卡纳塔卡邦)、马拉亚拉姆族 (MALAYALAM) (该族占印人口3.59%,说马拉亚拉姆语,分布在喀拉拉邦)、旁遮普族 (PUNJAB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语,少数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信奉锡克教和印度教。多数人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阿萨姆族 (ASSAMESE) (该族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操阿萨姆语。信奉湿婆神。多从事农业、畜牧业)、奥里萨族 (ORISSAI) (该族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奥里萨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奥里萨一向被誉为印度教之乡,素有印度教圣地之称)。印度民族如此之多有的民族也很集中,但从独立至今一直在进行选举,却还没有分裂过,我国的民族状态比印度简单得多,民主化后更不容易分裂。可见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纵观世界历史,实际上,专制国家闹独立更厉害;民主国家也有闹分裂的,多是这样,即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人口差不多的情况。中国不属于这种情况,少数民族人少独立根本不可能,除非中央政府同意独立。   (二)人口多既穷又素质不高进行民主选举也不会导致混乱   更有人担心:我国人口多既穷又素质不高进行民主选举会导致混乱。他们也许不知道从古到今,印度一直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现在人口总数仅次于我国,长期居世界第二位,其人口密度又大大超过我国。1871年印度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为2.07亿人。从本世纪20年代起,印度社会加速发展,人口增长速度显著加快,1921~1951年间的年平均递增率达到12.3‰,为中速增长期。而后即进入了高速增长期,1951~1991年间的年平均递增率竟高达22.3‰。这40年里,我国人口增长1.05倍,印度则达到1.41倍。造成印度人口高速度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出生率持续偏高,而死亡率则有所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印度的出生率长期保持在46~49‰之间,40~60年代波动于41%上下,迄1991年亦仅降至31‰,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首先是小农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它直接刺激着农民的生育意愿。这种情况同我国家基本类似。此外,印度的高出生率还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宗教的强烈影响,无论印度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是鼓励生育的;二是印度存在着森严的种姓制度,全国计有3万多个种姓和亚种姓,这些种姓往往是内部通婚的封闭式社会集团,为有助于生存竞争,亦对人口增殖持鼓励态度。在上述种种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影响下,印度早婚多产成习,在世界上亦属少见,如1981年女子的初婚年龄仅17.1岁,这必然增大了总的生育率,高出生率致使印度人口十分年轻,15岁的少年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6%。由此可以预计,印度的生育高峰还将再延续一个较长时期。 照现在的发展来看,印度的人口将在21世纪中叶超过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见人口多这一点上跟我国是相同的。 印度自独立以来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其他多数国家相比,发展速度不算快。再加上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人口压力是十分沉重的:(1)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如1965~1989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l.6倍,但人口也增多了69%,因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53%。印度迄今仍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比我们中国还穷。据美国《亚洲周刊》估计,每天不足1美元的贫穷人口,在13亿中国人当中有3. 5亿,而在10亿印度人当中有5.3亿;(2)人口的经济结构一直没有明显变化,失业问题与我国一样严重,自本世纪初期以来,印度的经济活动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始终占70%左右,迄今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在世界上还是少见的。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1951~1980年间官方统计的失业人数就猛增了46倍,此外还有更多的人经常处于半失业状态。穷和失业的严重性跟我国也一样。印度人口多既穷素质又与我国的状态差不多,印度进行民主选举几十年而不乱,我国为何一定会乱呢!这种担心是不是多余的?!应该说,人口多、穷人多和素质不高,民主化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绝不是不可能的,印度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考虑的应该是如何通过宣传、教育、发展来为实现民主化提供条件,而不是用来不实行民主化找借口。   (三)民主化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有人担心:民主的印度经济发展慢,我国不是民主国家但经济发展快,如果我国民主化了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印度这个拥有世界第二人口数量的大国,正在与我国一样创造“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已完全实现,2008年增长率为12.7%,而且是不含水分的增长。今年是金融危机年,09年第一季度我国增长率为6.1%而印度为8.9%。印度经济自独立到八十年代末跟我国一样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所以发展很慢,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中后期提升为5.6%。9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转向市场经济,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上升为7%,到2003年经济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从那时进入了黄金时代。   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到2008年的粮食产量已为2.25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第二产业现状: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大能源, 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其中食糖、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医药工业和纺织业是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印度是非专利药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印度的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量的8%,排第四名,是世界第五大散装药生产国。第三产业现状: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软件业异军突起,实力雄厚,印度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达45%,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开放的金融环境形成了较发达的资本市场,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公共服务部门的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 “硬件”、“软件”一齐抓;为弥补基础设施滞后的缺憾,印度政府制定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计划2010年,至少投入470亿美元用于提高国内道路、机场和港口水平,鼓励外资或私人财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教育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已经普及了九年初等教育;医疗卫生方面,通过建立三级医保网络(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社区保健中心)医疗免费;印度对外经济状况方面,目前,印度政府进一步提高海外企业对印度本地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上限,从49%突破到了74%,表明印度政府对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从目前来看印度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国家。   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与印度,50年前都是比较的落后的农业国家,进入21世纪初,两国都取了长足进步,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根本的变化。(一)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 中国当年学的是亚洲“四小”模式,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强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粗放式增长。因此,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 而印度则相反,它重视的是服务业。印度的服务行业在GDP占50%以上,而工业和农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印度已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自己劳动起家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第一波”,那么,21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第二波”。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印度则在“第二波”中显示出对中国的压倒优势。例如,2003年有2万美国人的税表财会统计是在印度完成的,2004年有20万个税表被送到印度作财会统计,2008年则有120万个税表被送到印度作财会统计。(二)对外经济战略: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印度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20世纪90年代前,印度曾严格限制外资进入,其的贸易额与GDP之比只增长23%。而现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中国则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在东南沿海实行了外向型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额与GDP之比增长70%以上。   在《迈向2050年》的报告中,高盛公司预测印度在未来50年里,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许多学者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印度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市场结构更能保证长期的发展潜力。许多学者认为印度选择了一条比中国更健康、更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如果说以“硬”为特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扩张推动的,属于汗水(inspiration)驱动型;那么,所谓“印度模式”,就是以“软”为特色,由它的制度基础设施与企业家精神(aspiration)来塑造的。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多地物化在了建筑物(包括厂房)上面,是硬的,看得见的,而印度的经济实力则由它的潜力决定,是软的。这里的“软”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广义的制度,包括文化。 如果说“软”只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那么,它的深层次的力量来自于内生体制性因素。印度具备体制演进比较优势(institutional evolving perspectives),塔伦·凯纳(Tarun Khanna,麻省理工学院)和黄亚声(Yasheng Huang,哈佛商学院) 在《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印度能否超过中国?》。他们在文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一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对本国资源的调动。由于印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而且注重自身内部的有机增长,这使得印度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国家独特的优势――良好的英语教育、符合国际化的管理等,英语为通用语言,受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印度精英教育中国际化人才更容易接受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大批能够与欧美进行国际竞争的跨国公司;拥有民主制度能更好地更公平地关注各个不同群体的利益。   从印度的经济发展来看,发展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主要原因是实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九十年代改革后发展愈来愈快,但由于改革开放比我国晚十年,我国在“第一波’发展中占据优势。从2003年开始印度的增长率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8年全年和2009年第一季度增长率都超过了我国;现在世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未来十几年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将超过我国。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印度实行的是民主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那种认为我国实行民主化后会使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看法是绝对没有道理的!   实行自由选举的印度同没有自由选举的我国有人口多、穷人多、民族成分复杂的相同特点,请问:印度能选举我国为何不能?况且民主制度对经济的发展速度只有提升没有阻碍作用,那么请问民主制度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观点能站得住脚吗?不言而喻,我国也应该实行民主制度,向印度一样进行自由选举。   (四)印度政局动态有序的原因   印度与泰国一样实行的都是议会内阁制,印度的政权有过更迭,但在社会层面从来没有过像现在的泰国那样出现过无休止的街头争斗。实际上,议会内阁制要保证政局动态有序发展,需要一党独大或两党政治。但独大的政党不能再占优势后也会出现政局混乱,从1950年通过新宪法进行议会选举开始一直到80年代末,国大党一直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内阁的权力也就一直掌握在国大党中,造成了国大党一党独大的局面,政局稳定将近三十年,但是从80年代末开始,由于国大党的垄断地位跨了,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联邦议会选举中获单独组阁的多数席位,结果导致政局动荡不定,政府更迭频繁。从1989年12月至1999年4月的10年中,印度一共组织了8届中央政府。2004年后才逐渐形成现在的两党(人民党和国大党)势均力敌的状态。但不管中央政府如何更迭,社会上几乎没有街头对垒。这是何原因?这可能跟印度的宗教有关。印度几乎人人都信仰宗教,印度是世界宗教的发源地之一,宗教氛围很浓,从泰姬陵的大门前来往的人群中可以感受到, 有头缠各色头巾的锡克教徒,头戴小白帽的伊斯兰教徒, 有额上画有黄粉圆点的印度教徒,身穿白衣的基督教修女,。 印度第一大宗教是印度教,大约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占11%、基督教占2%、锡克教占2%、佛教只占1%(虽然佛教发源于印度,但是佛教不是印度第一大教)。印度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印度的大小城镇,到处可以看到印度教庙、佛庙、清真寺。有人说,印度是一只不老的神牛,负载着几千年的神话,一点不假。印度教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 主要教义有种姓制度、因果报应、人生轮回、信守程序和非暴力之说, 重来世,轻今世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信仰印度教使人心态平和、追求公平正义和人人互爱,有问题通过程序解决。印度的社会层面的街头对垒几乎没有,虽然国会中有争斗,所以才有从1989年12月至1999年4月的10年混乱(那十年印度一共组织了8届中央政府)。从这样来看,我们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中国必须要实行民主进行自由选举但议会内阁制这种具体的民主形式可以不照搬。理由是: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印度教的信仰、没有大的爱心、没有平和的心态、没有信守程序的观念,民族心理不同,制度建立的心理基础不一样,照搬会出问题。   (五) 专制主义的后果   但不论如何民主制度是一定要建立的,因为实行一党专制政体,人民完全缺乏作为主人根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无论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选举和被选举自由、结党自由、信仰自由、集会和游行自由和迁徙自由都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民主的本质在于人民当家作主,主人的标志就是权利和自由,并且必须公开和确实可见。上世纪世界各国一党专制政治的“硕果”是:纳粹德国的犹太人屠杀、前苏联斯大林清洗(1932年春- 1938年)、中国的“反右”“文革”武斗和“六四”血案、1975-1979年红色高棉大屠杀(被杀100多万,占全国1/7人口比例)。在专制制度下大规模对人身权利的侵犯可以说是普遍而随处可见的,现在中国经常发生的群体上访事件,还有下岗工人静坐和农民工集体讨工资事件都被政府强行压制着。即使在印度这样的非发达民主国家,政治侵犯人权的事件也非常少。有人说,民主政治议会决策没有专制效率高。我们应该看到,议会决策虽然速度比较慢,但质量和可靠性却强,经国民议会再三讨论和推敲有利于资金利用率提高。国家大事由领导人一下子拍板是很危险的,中国专制政治权力决策虽然速度高,但出问题更多,比如现在的大量的没有经过议会审议和监督的豆腐渣工程和铺张浪费的建设,大量浪费资源和产生严重腐败。从印度的选举来看,自由选举已是世界政治文明的标志,中国式的没有自由选举的党权政治一定会结束,中国一定会实行民主化,这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党权社会最终是要解体的,从苏联、东欧和台湾的经验来看,党权社会解体后,步入的是民权社会。所以我们现在从印度的民主选举中主要考虑的不应是要不要民主的问题,而应考虑的是应实行哪一种具体的民主形式问题。   (六)优先选择的应该是半总统制   从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方面划分民主的具体形式,可分为议会内阁制、总统制、半总统制三大理想类型,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来看,议会内阁制使政局稳定一般要建立在两党制或一党独大的局势的情况下,同时还要看所在国的具体情况,比如底层人口占多数的落后国家,如采用议会内阁制,也会出现在野党发动街头政治的可能性,泰国就如此。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民主化后不宜采用议会内阁制。总统制也存在的危险性,那就是总统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搞独裁,另外,在总统制下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相互独立,各自有独立的选举基础,当总统和国会多数发生分歧时,没有一个民主原则可以决定谁更代表民意;这常常会引发军人干政。同时在野的势力如不能获胜经常走上街头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因为总统制还具有一大弊病,即总统选举具有零和博弈的特点,总统固定任期的刚性,更加剧了总统选举败方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民主制度刚建立不久的时候,总统选举的零和博弈特性,更容易导致败方在民主博弈规则之外去另寻出路。到底采用哪种具体民主形式就不能不顾国情也不能忽视不同社会力量在同一制度形式下实现自身实质性利益的机会。从如上角度和使国家政局动态有序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优先选择的应该是半总统制。半总统制涉及两个二元合法性:一方面是总统制下的立法与行政首脑的二元合法性,另一方面是行政首脑机构之内总统与总理的二元合法性。在半总统制下,当总统所属的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时,该体制实与总统制无别;但当总统所属的党及其联盟不占议会中多数时,总统则必须任命一个反对党的总理,这样,半总统制实际上缓和了总统制的任期固定刚性的缺点。这种行政首脑机构内的合法性二元化,可以通过给总统诉诸全民公决的权力来解决。在此问题解决之后,行政机构内的二元合法性反而帮助缓和了总统制下选举零和性的困难:因为零和选举是行政与立法之间的二元合法性所造成,当行政之内出现二元合法性时,零和选举就不复存在了。对民主化刚起步的国家来说,采用半总统制更为适合,因为这些国家专制传统势力大、人民民主素养又不高,这种制度可以避免总统利用形势搞独裁又能保证局势动态有序的发展。我国社会底层民众占绝对多数,民主化后代表这种势力的领导人通过选举就有可能当上总统,如是这样他们就不会走上街头了,城市精英虽占少数,但代表这种势力的领导人也有可能在议会选举中获适当议席并联合其他党派组阁当上总理;即使比总统党力量弱的政党的领导人也有可能当上总理,因为总统任命谁为总理会是要从各方面去考量的,这样他们也就不会走上街头。不管何种势力在这种具体的民主形式下都能获得机会,因此会相安无事,即使要斗也只会在议会中斗不会走上街头进行无休止的争斗。即使是少数派不能当总理,总统总理都由代表多数派的党担任,少数派要闹,多数派也可以提起全民公决,这样,少数派就再没有闹的理由了。采用半总统制这种具体的民主形式能够从制度上保证代表各阶层利益的各个领导人的公平争夺机会,从而使政局不论是在中央层面上还是社会层面上都保持稳定。   (七)重新认识印度才能走出认识的误区   人类发展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从今天来看民主制度是人类所有发明里最伟大的发明,虽然这个发明权不属于我们中国人,但是它是属于全人类的。现在只要头脑健全的人都会认为民主制度是迄今为止在人类所发明的制度中最好的制度。我们的祖先是睿智的,一九零五年在日本东京建立同盟会的时候就发出了建立民主共和的伟大号召,从一九一二年也开始进行了民主制度的实践。可惜的是,我们这些不孝子孙既愚蠢又势利把民主制度出卖给了专制势力,就如同把大好山河拱手让给了外人,把良心出卖给了魔鬼;更可怜的是到现在对自己的出卖还沾沾自喜大加赞赏。由于无知我们许多人对民主制度和对民主国家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看到的是,眼前只是黑,无法看到民主制度和民主国家的美丽和多彩。从国内媒体对印度这一次自由选举的讽刺来看,他们总认为自由选举不好,印度有选举有民主只会落后只会经济发展缓慢;没有自由选举没有民主的中国模式已显出生机和活力,即使腐败即使侵权也是属正常。可是,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该反省,应该重新认识自由选举、认识民主制度和认识印度。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认识的误区,才能从印度的选举中认识到中国的光明的政治未来只能是民主化!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房原董事长呼吁小产权房征房产税!网友:柿子捡软的捏,怎么不提议去征收豪宅税?

【翻车现场】“从厉害了我的国,到砸锅卖铁,一路征程一路高歌”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