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

德国之声 | 香港回归十五年:渐失民主与自由?

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认为香港回归15年来,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开创了全新局面。且中央政府一直对香港鼎力扶持。但香港泛民主派表示,中央政府对港经济政策背后,对香港政治、法治、言论自由等核心价值进行干扰。 ( 德国之声中文网 ) 6月28日,中新网源引香港《大公报》评论,指香港回归15周年以来,实现了”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也推出系列”挺港”经济措施。今年7.1也是特区行政长官换届时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6月29日抵港访问,并主持新特首宣誓就职典礼。 香港特区中国政协委员刘梦熊对德国之声表示,香港回归15年来,中央政府总的来讲恪守了”一国两制”原则,香港到目前也拥有基本的新闻、游行示威自由等,包括并未限制市民、泛民主派、法轮功团体等的意见表达,以及香港每年一度的”维园六四烛光晚会”等,另外中央政府开放自由行、实行对港经济扶持政策。 对此泛民主派人士香港立法会议员、支联会主席李卓人、香港民主党主席何俊仁,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并不认同,指中央政府对港的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香港作为自由港也对中国经济有着特殊的价值。透过中央政府经济扶持政策表象,更多的是对港政治民主、法治、言论自由等核心价值的慢慢侵扰,面对渐失民主的自由的香港,香港市民亦感受到危机。 李卓人、何俊仁也向德国之声透露,香港警方已经全面布署胡锦涛到访的安保力量,所批准的社会团体抗议区域与胡锦涛到访之处隔离甚远。因”李旺阳死亡事件”和最新爆发的候任特首梁振英隐瞒僭建一事,点燃民众怒火,他们预计胡锦涛到访时,会有大批香港市民到参加抗议和示威活动。抗议的主题包括”平反六四”、”要求释放刘晓波”、”要求调查李旺阳死因”、”实现双普选”、”抗议梁振英失当行为”等,但是否达到2003年”七一游行”的规模,目前还无法预估。 6月10日,香港市民的“要求调查李旺阳死亡真相”集会 “经济政策不是干预’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的理据” 何俊仁表示,透过本届香港特首选举的整个过程,既可证明中央政府在政治上对港府的干扰:”确实梁振英的竞选和他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在中联办背后的支持下完成和推动的。我们也非常担忧在他上台后,中联办继续加强对香港政治的干预。” 何俊仁认为,不能因为中央对港经济扶持政策,从而忽视中央政府逐渐加强控制香港的态势:”总不能以为可以利用经济的支持,来换取我们的高度自治、法治和民主,我们不会因为中央政府经济上的一些好处,忘记我们对民主的要求,我们也不认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就有理据可以干预香港,这些干预会对’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构成严重的损害。” 何俊仁(前排右二)、李卓人(前排右三)赴奥斯陆参加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 何俊仁也指从今年开始不断爆发出的曾荫权、唐英年、梁振英等涉贪腐和其他如僭建、不诚信等行为,是因中国内地官场贪腐风气蔓延至香港:”内地的一些政治文化、社会风气,我们要全力去抗拒。” “中共政权不允许香港有民主” 李卓人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即使从中央政府与香港经济关系来看,也并不是中央政府一面倒地支持香港,香港为自由港和金融中心,很多中国内陆企业透过香港进行国际融资,包括大陆开放自由行也是缘于香港本身在市上的竞争力优势,香港回归十五年,不能单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央政府和香港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观察香港政治现状。 “《基本法》有一个承诺,我们有普选权,包括选举特首和立法会。但中国人大会议在2007年、2008年时否定了中共否决香港于2012年实行普选行政长官及全体立法会议员。到2012年再一次否决。中央已经两次否决了我们普选的诉求,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干预,也是在政治上中共政权不允许香港有民主;中央说给香港人民主,我们也不敢相信,除非中国民主化否则香港很难有民主。我想强调中央打压香港政治,香港有很多人也是这样看。” 李卓人也介绍因为香港政府严密布置安保力量,泛民主派和市民很难直接让胡锦涛听到他们的诉求:”胡锦涛的警察再保护,我们也要在最接近胡锦涛的地方表达,也希望中央听到我们的声音。” 作者:吴雨 责编:李鱼 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大事记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中央政府钦定产生的首届特首董建华任职; 1998年5月,香港举行回归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 2001年2月,反对中央政府干预香港事务的前政务司长陈方安生被迫辞职,曾荫权接任。 2002年6月,香港法院判16名在中联办外抗议的法轮功人士有罪; 2003年3月、4月,香港爆发”非典”(SARS) 2003年7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到访香港,50万港人举行大型”七一游行”,反对《基本法》第23条; 2004年4月,中央政府要求香港的选举中任何改变都必须得到中央批准。且有权否决要求香港的民主提案。 2004年7月,再有20万人游行抗议,以反对中央政府否决香港对特首的普选诉求。 2005年3月,董建华以健康理由提前辞职; 2005年6月,曾荫权继任特首。 2005年5月,香港最高法院推翻8名法轮功成员的有罪判决; 2005年6月,数万香港市民发起纪念”六四事件”16周年活动; 2007年4月,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赢得连任特首; 2007年12月,泛民主派发起香港市民反对中国人大否决普选的游行; 2008年11月,香港受金融海啸冲击; 2009年7月2日,部分参加”七一游行”的人士在香港政府总部门外静坐抗议,警方以武力举一反三场并拘捕数百人; 2010年1月,香港举行元旦游行,争取2012年双普选,要求释放刘晓波,反对高铁等。 2011年1月,香港支联会主席司徒华病逝; 2011年7月,香港亚洲电话误报前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死讯,引发轩然大波; 2011年11月,香港举行第四届区议会选举; 2012年1月, 北大教授发表”香港人是狗”言论,引发中港矛盾; 2012年3月,梁振英当选第四届香港特首即行政长官; 2012年6月,”维园六四烛光晚会”创新纪录,共有18万人参加,其中很多来自中国大陆; 2012年6月,因中国内地维权人士李旺阳异常死亡事件,香港爆发规模较大的游行示威活动,要求中央政府公示李旺阳死亡真相。

阅读更多

BBC | 香港移交十五周年 民众谈观感

新西兰人 Dave 来自新西兰的Dave表示,他曾经在1997年来过香港,主权移交15周年之际,他再次来到香港,他认为主权移交以来香港变化不大。 他表示,香港变得更繁忙,在街上可以听到更多人说普通话。 Dave说:“香港的前途将会更加光明,“一国两制”的进展良好,我相信未来也会一样。” 重庆人 孙女士 随重庆知青艺术团到香港演出的孙女士表示,对香港移交中国感到高兴,她认为现在中国更加开放,使中港两地来往很方便。 孙女士说,“香港发展很快,看好香港未来的发展。” 加拿大人 Huckson Huckson认为香港移交是一件好事,“香港在过去15年有很大发展,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包容世界上不同的种族。” 他说,“香港称得上是国际大都市,提供很多机会,吸引不同国家的人来香港。” Huckson相信香港的前景很美好,有很多商业机会。 香港居民 蔡先生  19岁的蔡先生表示,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在这十五年来改变很多。 他预计中国和香港的发展将会更好,两地各方面开始慢慢融合。 蔡先生对一国两制的前景感到乐观,认为会将会发展更好,他说“我开始愈来愈认同自己是中国香港人的身份。” 香港居民 陈先生 26岁的陈先生认为,香港移交后比移交之前更差,不但楼价贵、物价高,失业率也很高。 陈先生谈及“一国两制”时表示,中央在某些方面会对香港事务进行干预,特别是关系到中央的切身问题时,并不是真正的”一国两制”。 他预计香港未来的发展也会继续变差。 陈先生认为,中央管制将会比现在更多,不会放宽。他预计新闻自由会变差。 陈先生说:“除了革命,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改善。” 香港居民 梁先生  谈及对目前香港政府的看法时,梁先生表示,希望梁振英上台后民生会有所改善,因为曾荫权政府领导下的民生太差。 他认为移交以来“一国两制”实行得不错。 梁先生说,香港经济没有问题,只需要改善香港市民的房屋问题。 香港中学生 冼先生  “如果中国对一些敏感事件保持开放的态度,例如六四事件、维权人士等,并了结这些事件,我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冼先生表示,在最近数年的示威事件当中,都显示警方在某程度上不了解并阻碍新闻自由。 不过,他认为香港经济发展不错,未来将变得更好。 回流人士 陈先生  刚刚从英国回到香港定居一年的陈先生表示,香港自移交十五年以来变化很大,增加了与中国的接触,虽然并非全是坏事,但他宁愿不要这么多。 谈及香港目前的情况,陈先生认为中国游客太多,香港失去了原来的“个性”。 不过陈太太表示,她对香港的未来有信心,目前全球、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很差,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地区经济环境将胜过欧洲。 但她对子女未来的教育问题感到担忧。 她说:“我担心“双非儿童”或不在香港出生的小孩会与孩子竞争学位。”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面临诚信危机 梁振英仍获中央支持

中国国家领导人明确表示支持正面临诚信危机的梁振英担任下一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因涉嫌隐瞒家中违章建筑而深受困扰的梁振英又被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裁定,他曾经没有如实申报利益。 中国中央政府分管港澳事务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星期三在会见到访的现任香港特首曾荫权和候任特首梁振英的时候说,中央支持梁振英7月1号接任新特首职务。 习近平说:“梁振英先生即将就任新一任的行政长官。中央政府衷心希望也全力支持梁振英先生和新一届特区政府继往开来。” 这是深受丑闻困扰的梁振英多日来首次得到北京的明确支持。 梁振英因为涉嫌隐瞒他家中有多处违章建筑正面临自己政治生涯中最严峻的一场诚信危机。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在香港即将举行回归15周年活动和新特首就职仪式的前夕爆发梁振英违章建筑事件,会使到香港来出席活动的北京领导人很难堪、很尴尬。 在今年早些时候角逐下一届特首的竞选中,梁振英的竞争对手、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被媒体揭发家中有一个违规建造的地下室,但他涉嫌刻意隐瞒真相,其诚信受到重挫,导致竞选失败,梁振英当选新一届特区行政长官。 *梁振英曾未申报利益 再被指令人失望* 不过,就在习近平表示支持梁振英上任的几乎同一时刻,香港立法会一个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认定梁振英曾经在他担任评审委员的一个大型市政工程招标计划中没有如实申报自己的利益。 调查委员会主席叶国谦星期三在立法会宣读调查结果的时候说,委员会对梁振英当时的行为表示失望和遗憾,认为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叶国谦说:“专责委员会认为,梁振英先生在申报表上的申请并不正确,也不完整。专责委员会认为,梁振英先生在填写申报表时掉以轻心,(我们)对此表示遗憾。” 梁振英在竞选期间为自己没有适当申报利益做出辩护,称自己当时未清楚了解填写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 针对家中的多处违章建筑,梁振英已多次向公众致歉,称对自己很失望,但坚称自己并无刻意隐瞒,因此不应涉及诚信问题。民主派人士和一些亲政府建制派人士表示难以接受他的辩解。许多市民表示会在这个周末举行的大型示威游行活动中要求梁振英上任后立即辞职,并要求北京不要干预香港的事务,真正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阅读更多

BBC | “香港须维持国际舞台有用角色”

香港即将庆祝回归中国15周年。 在香港主权即将移交15年之际,第一任香港特首与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官员分别对香港的发展发表评论。 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宋哲在香港媒体发表文章称,香港必须维持它在国际舞台上有用的角色。 宋哲在文章中表示,香港经济的持续增长非常重要,公署一直尽力协助香港抵御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 宋哲表示, 公署曾协助安排香港高级金融官员参加G20峰会、维持香港在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成员角色、也确保香港金融管理局参与东盟和日中韩的外汇储备基金。 他说,这些都让香港跟上目前国际上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并保障香港的经贸权益。 宋哲说,在过去15年,公署一直积极加强香港对外交往及推动其参与国际合作,增加香港在国际间的影响力。 “一国两制” 第一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以“真的非常不错”来评价香港在过去15年的发展。 董建华认为,鉴于“一国两制”与中国作为后盾这两个最重要的理由,“香港未来一定会很好。” 他说,香港拥有独特的法律制度,这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来说很重要。 董建华也在访问中表示,对于特殊的个别事件,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而不应夸大这些事情或无限放大,尤其是“发生在中国自己家里的事情”。 发展方向 即将上任的香港候任特首梁振英最近被发现其豪宅涉及6处违规建筑(即僭建),他称是“无心之失”。 董建华对此向香港媒体回应说,他完全相信梁振英的说话。 董建华表示,他认识梁振英很久,对其评价很高,希望市民给予梁振英时间让其发展。 董建华在谈及中国自由及民主发展时则表示,中央一直在进行发展国家民主,但开展得比较迟。 他称,先要有稳定的基础才能发挥民主,所以中国“一定要找寻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方向及时间表”。 董建华表示,希望市民不要低估中央的努力,去作为一个公平、公正及公义的社会。

阅读更多

BBC | 香港观察:井水对河水的纠结

回归15年来,「井水」对「河水」日趋纠结。 成语「井水不犯河水」,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因为井水属于地下水,河水属于地上水,井水与河水互不相通,互不侵犯。 香港回归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最高治港原则,并用「井水不犯河水」,来描绘和形容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安抚港人惧中恐共的心态。然而,回归15年来,「井水」对「河水」日趋纠结。 河水早已汇入井水 回归15年来,香港经历亚洲金融风暴、SARS肆掠、美国金融危机等,虽困难重重,但安然度过,现今仍充满动感、活力和竞争力。如果没有内地对香港的支持,没有「河水」对「井水」的汇入,这是不可思议的。 没有内地「河水」的汇入,香港的「井水」早已干涸。15年来,内地的「河水」源源不断的汇入香港的「井水」。 例如,香港与内地从2003年开始签订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通过减少市场壁垒和政府管制等,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贸联系,使香港企业早夺先机,提高竞争力,创造的财富如泉涌。 再如,内地居民赴港旅游,为香港经济注入活水。15年来内地居民赴港人数增加了12倍,年均增长19.3%,总计1.7亿人次,占香港总入境人数的52%。2003至2011年,内地共有7852万人次的游客通过个人游方式到香港旅游,占内地赴港游客的53%。有关数据显示,9年来,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给香港带来约3462亿港元的直接旅游收入。 又如,2011年来,中央政府授权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通过香港在境外发行人民币,让人民币在境外通过存款、贷款、股票、债券等业务,实行自我循环。壮大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是香港仅存的竞争优势。 15年来,「河水」早已汇入「井水」,很难区分哪是「河水」哪是「井水」。香港的哪一口井里没有「河水」? 井水已离不开河水 如果说回归前,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都难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么,香港回归后的15年来,两地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难解难分。「井水」已离不开「河水」。 离开「河水」的「井水」,将成为无源之水。虽然表面上,香港与内地仍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体,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但「井水」已离不开「河水」,这是不争的事实,更是大势所趋。 井水日趋纠结河水 然而,「井水」确实日趋纠结「河水」。 根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6月19日公布的民调显示,港人对中央政府的不信任感,创下从1997年5月以来的新高,有37%的受访香港市民表示不信任中央政府。与3个月前相比,香港巿民对香港前途信心明显下跌,对香港前途信心持正面态度的港人比例,由3月份的58%,下滑到6月份的53%。此外,对「一国两制」持正面态度的港人比例,也从3个月前的55%,下降到6月份的51%。这些数字表明香港回归后的民心却渐离渐远。 回归15年后的香港,就像温水煮着的青蛙,突然发现水温在升高,麻痹舒缓的神经突然紧绷起来。从维权人士陈光诚的出逃到六四铁汉李旺阳的离奇自杀,带给港人的信息是,下一个是谁? 港人担忧,香港从内地获得的经济利益是否要以丧失政治权利来换取?不时听到“爱国者”的叫嚣:不服从中央意志,就停水、停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统治者在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上似乎没有太大的进步,而且还一步一步的从霸道滑向黑道和鸡鸣狗盗。港人狐疑、忐忑、恐惧,弥漫着对中央政府的不信任。因为它确实是一个颟顸的、难以沟通的、令人畏惧的庞然大物。 香港回归15年里,「井水」对「河水」有太多的纠结: 香港是中国国土上极少的享有言论、出版、结社、示威、游行等自由的地方; 香港是中国国土上极少的可以每年纪念「六四」的地方; 香港是中国国土上极少的可以不用担心食品安全的地方; 香港是中国国土上极少的可以不被代表、不被自杀、不被失踪、不被剥夺财产、不被强制拆迁的地方; ……… 想到这些,港人不禁想起了英国人统治下的香港,虽然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百年耻辱,但也带来了西方文明。这一文化遗产,很让港人受用,当然,也被国人骂为“狗”;虽然目前大多数国人的人权状态、社会保障、经济生活等远不如这些“狗”。 回归15年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差别日趋缩小,而政治权利悬殊极大。50年不变的大限一到,专制主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掉落在港人头上。想到这些,令人不寒而栗。如果要在祖国和自由中选择的话,越来越多的港人将被迫再一次用脚选择后者。 回归15年了,港人普遍关心的是,香港今后的35年怎么走?当香港对内地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紧密的时候,港人日趋纠结,不禁要问,香港还有哪些普世价值能够保持50年不变?香港还有哪些竞争优势能够继续存在?这是香港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为纪念香港回归中国15年而提出的思考。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