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

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

@何兵 :今天参加 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胡德平、江平、于建嵘等几十人与会,有妙言会报告大家! @同言勿记 :请问主办方是谁? @何兵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南方周末、腾讯。 高尚全、张维迎、吴思、杨继绳、展江、张鸣、陈有西等与会。 名大报刊总编、中央党校王长江、财新胡舒立到会。 高尚全发言:不解决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改革是空话。 最近去朝鲜,农民不能私人养牛,因为牛是生产资料,要国有。关于中国模式,三种意思:一、要肯定证明中国伟大;二、反对,使改革失去方向;三、提中国道路不提中国模式。高尚全,举国模式存在许多问题。 清华大学郭道晖讲话题目:共产党要从革命党转型为宪政党。三十年前,是党内最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郭老师是我博士答辩组成员,致敬。 郭道晖说:三件重要事,一、开放三十年前大讨论的档案;二、开放对毛泽东的讨论;三、开放对些年改革开放的大讨论。党的执政地位到了最危险时刻,要再次解放思想,进行大讨论。 郭道晖:没有宪政,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社会至上,他是和国家至上相对立的,而不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对此,何某深表赞同。 人民日报前评论员马立诚:国家要举什么旗?如果纵容毛左,国家将有大难。唱红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如果回到1945年的新民主主义,那就开放言论、真正选举等。 如何举邓小平旗帜?一、民主和自由不可阻挡,不要阻挡;二、经济发展不能解决执政合法性,不要自欺人。点评:人民日报的前记者都很牛。 胡德平发言:三十年前的决议,自我批评还是不够的。决议批判否定的文革的底线不能突破。近来有人想利用文革、再搞文革,违背锦涛讲话精神。 党内的极左,个人凌驾于中央之上。革命时期搞集中,还好理解。现在还这样,就不好理解。为什么民主集中制,民主总是弱势,集中总是强势? 只有封闭的社会才感觉自己什么都好?开放社会才知道这儿那儿不如人。孤立于世界有什么好?林彪曾说,什么是政权,就是镇压之权,当时大家还叫好!党性必须统一于人民性。党内民主更值注意。 张木生发言:听大家发言,一个共识。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两会代表,农民代表两个,亿万富豪一百多,确实问题大。中国经济到拐点,贫富差距接近拉美。马克思的设想,至今没在哪个国家实现。马克思没有消灭资本主义,反为资本主义提供营养,使其完善。 清华大学李楯:文革为什么还能沉渣泛起?因为很多该否定的没否定?我六十多的人,很多历史还不知道! 权力在别人手里,造反有理;在自己手里,稳定第一。改革早已停滞。 李楯:党把人民当少孩子,看中学教科书,国家没有前途。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有人提出用阶级斗争思维解决劳资纠纷,我不认同。但要完善工会及其他制度。左派有市场,因为制度有问题。 宋晓梧:现在是地方不听中央,gdp劲头特别大。不能再收权中央,要向社会放权,民主。不能后退。 北京大学张维迎:政治家不能从公务员中产生。公务员机械化,无思想。二、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多是假历史,不彻底否定文革,中国人灵魂不可能干净。要公开档案。三、要落实宪法。宪法只有一条真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全场笑一一 何方:邓曾说:毛在,毛说了算;我在,我说了算;什么时候你说了算,我就放心了。可见,人治是历来传统。 江平:两个谬论要狠批,一是稳定压倒一切论;一个中国国情论。 今天真是思想大解放。上半场结束,下午继续。 下半场马上开始,大家先喝口水。 中央党校沈保祥:决议当时出台不易。突出解决毛泽东评价,将毛思想与毛错误分开,承认思想。实现当时的统一,是政治问題决议,有些话不合实际,如评价华国锋。 今天的问题还是在党。关键是推动党改革,党身上封建东西很多。党建关键要民主化、科学化,党要现代化。党的好提法不落实。不是理论没有,而是不落实。十七大很多不落实,十八大如何交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不清,又搞核心价值理念。有些理论上面很重视,下面很冷淡。错误理论要敢放弃! 决议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对头。决议说现代化实现了,搞民主。现在为什么不搞。毛泽东发动群众想法对的。当权者想搞修正主义,毛的判断是对的,方法错。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王占阳: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论,后来改了。国共合作时新民主主义,是竞选。后来不一样。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谈民主宪政比延安时期差远了。有三个毛泽东思想,看用哪个。 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四种模式对付腐败,一是政变,二是民主和法治。三、开明专制,新加坡这样。有个基本条件是规模小,大国从来学不好。十几亿中国还可能搞这个。四、暴民运动。前提要有个权力极强的君主,今天没这种人。 中国只有一条路,民主和法治。这个绕不开。中国拖的时间太长,代价将更大。 全国政协海外侨胞列席委员姜维:当年我是个体户,社会上认为不是好人。胡耀邦说,个体户是光彩的。我们含着热泪听的。 杨继绳:党史上,党中央经常出现反革命集团,这是为什么?要反思. 北京大学陈波:决议受邓主导,党内有些好建议没采纳.对文革反思不够,建议腾讯找五十以上人写:我经历的文革.毛从小到老,都搞阶级斗争。 中央党校蔡霞教授:中共对文革反思不够,党内有政治企图的人会利用郡众,实现个人目的。党内政法生活若干准则被背离,导致许多问题。九十年代政治改革落后了,我发表观点,有人还批评。党内民主如何进行? 黄炎培之子黄方毅:当年共产党向国民党提议案,要求结束党治,实行宪政。新民主主义第一版框里只有两字,宪政。有人笑评,现在最困难的是,不知道什么是毛泽东真正思想一一 社科院雷颐:历史经常被遗忘,要和遗忘作斗争。血统论也起来了,文革时有。接开历史伤疤会痛,但有益。 陈有西律师:一、现在需要新的思想解决,改变维稳模式。现在越来越依赖警察。自杀还说人家暴力抗法,结果杀你。二、改革要有顶层设计。三十年后还摸石头过河。三、重建政治道德,权力黑社会化危害国家。公权力撒谎恶化国民道德。五、政治改革从司法改革突破。 中央党校王长江:一、悲哀在于声称要长期执政,实际上没人有这想法;二、当年决议几千人讨论,现在行不行?越南全党讨论,我们讨论成泄密。制度建设让部门进行,成为部门谋权。 中国驻瑞典哥德堡原总领事:现状是一部分人掌握政治权力,还掌握经济权力,还害怕,往外跑。国外报纸从来没说领导英明的,那有这么干的?现在在火山上,有钱人跑了,我这没钱人只好等着。   (未完待续)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8733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选网受权发布:理性评说广东模式、重庆模式(一)

理性评说广东模式、重庆模式(一) 地方治理与国家转型研讨会——以广东模式、重庆模式为例记录稿 天则法律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办,2011年7月30日,北京香山饭店    茅于轼: 各位来宾,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会。今天上午委托我来主持,我主持人的任务就是按照会议议程进行,我控制每位同志的发言时间。议程大家都有,今天崔之元老师不能来,因此他那一个小时,刚才我跟秋风商量,把他放在最后作为自由发言来利用。我就不一一介绍,哪位同志发言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 我作为上午的主持人,还有一个15分钟的致词。首先,我希望这个会开成一个学习的会,大家彼此学习,彼此尊重,我不希望把它开成一个说服别人的会,说服别人,你说服不了,时间就浪费了,你想想别人的观点里面有什么好的,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每个人都能从这个会上有所长进、知识有所增加,我觉得这是我最希望的,所有的天则所的会都能做到对每个人带来知识的增量。这是这个会议总的希望。 下面,我说说我这十几分钟的发言,我的题目讲的是“ 从世界大潮看国家转型 ”。 大家知道100年以前孙中山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100年前,他有这个眼光,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现在多了100年,我们看有没有这样一个潮流呢?我觉得是有这个潮流的。孙中山那个时候讲的潮流,我想他讲的是三民主义,讲总理遗著,什么是总理遗著?在国民党的时候,每个礼拜一要开纪念周,就是念总理遗著,他说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40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所以,他想的世界潮流大概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三民主义,第二方面就是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就是中国人不要受欺负了,因为孙中山是在晚清的时候,中国一直受欺负,所以孙中山有这个希望。现在这个潮流,我感觉是存在一个普适价值,这就是世界潮流,什么是普适价值?我的理解就是民主、法制、平等、自由,为什么这是普适价值呢?我认为它还不是最基础的,最基础的是人类共同的道德,不管是什么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孔夫子,都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这个道德大家都知道,不要说假话,要彼此尊重,要有宽容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人类共同道德,这个我想不会有人反对。为什么有共同道德?我觉得这是人类脱离动物的根本原因,动物没有道德,马克思讲劳动使猿变成人,我觉得不对,是道德使猿变成人,道德是经过人类社会几千年、几万内的博弈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就是遵守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最优解,最优解是什么?就是道德。讲道德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这是我对道德的理解,如果有道德就有普适价值,平等、自由、宽容、博爱、法制,这一系列是这么来的。 当前世界的矛盾有各式各样的矛盾,我觉得不管在中国,在利比亚,在突尼斯或者在哪里,它的冲突就是普适价值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相冲突。拿中国来讲,就是普适价值和中国的皇权文化,我们几千年皇权文化的冲突,在利比亚有他们的冲突,在埃及有他们的冲突,他们的冲突和我们不太一样,非洲也有非洲的情况。但是,它都是一种本地文化和普适价值的冲突。最后,我觉得本地文化要调整自己,适应普适价值,但是并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只是放弃自己文化传统中间跟普适价值不相容的那部分。 今天我们的这个题目是“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的比较”,看这两个模式,在我看来,还要拿普适价值来衡量,哪一个模式更接近于民主、法制、人权、平等、自由,更接近于这些东西。当然,我们也可能有不同看法,我觉得这是我比较粗浅的看法。我本来要写一篇东西,但是没有写完,我觉得我们回顾一下对普适价值的认识,在满清的时候,对于西方世界了解的非常少,我看文献讲林则徐是比较有眼光的人,他相信英国人的腿是弯不下来的,这是林则徐的看法。所以,他们不可能到朝廷上下跪,原因是它的腿有有一根筋弯不下来,这是林则徐的看法,现在看起来是非常可笑,但是确实他那个时候是这样想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对普适价值认识是不太容易的,我们从满清的封闭的状况走到今天,有没有普适价值?现在还是有争论的。在孙中山死了以后,就是他死的前后,大家知道有一段时间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一个目标,因此那个时候共产主义是普适价值,全世界都要走到共产主义去。经过七八十年的实验共产主义失败了,公有制、计划经济不行了,绝大部分国家放弃了。现在我觉得不大会有人再要求,虽然我们还叫共产党。相信的还是现代社会的制度,我们宪法里面写的虽然是公有制为主,但是还是承认各种所有制,承认人权、法制,这都写在宪法里面,宪法里面原来是没有的,现在都有了。 所以,我们对普适价值是不是有一个回归,收敛到同样一个认识里面。这个收敛的结果,我认为就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所有违反基本道德的制度也好,做法、政策也好,通通要被唾弃,我们文化革命就是违反最基本道德的。解放后好多事都是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没有宽容、没有同情心、残害人,这都是缺乏基本道德。所以走向了无产阶级那种形式的专政。 别的我没有把握,有一点我是非常有把握的,因为我是经济学家,什么东西有把握?人类一定会有一个市场制度,这一点我有非常高的把握。原因是什么?因为只有市场制度能够最优配制资源,这是经济学所严格证明了的。市场制度是对付资源稀缺的唯一办法,资源总是稀缺的,我们的欲望是无穷的,这个矛盾的解决只有靠市场制度,它能够最优。所以,我们不要幻想会有一个没有货币交换的没有商品的社会,不可能,如果是这样的社会,一定很穷了,资源是非常浪费的。所以,我们如果面临资源越来越稀缺的环境的话,必然要走向市场制度。所以,我说价格万岁,价格不可能没有。别的我没有把握,因为在别的我不是专家,但是对经济学,我想了几十年,我认为这一点我是有充分把握。而且由于最近50多年,市场经济的建立,解决了资源配置的问题,有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得到任何一种资源,不需要通过打仗。最典型就是日本,日本占领我们的东三省,后来打东南亚,就是为了资源。东三省的煤、铁、粮食,东南亚的橡胶、石油,他需要发展,发展需要资源,日本没有资源,所以只有打仗。现在的情况,日本还是一个资源穷国,但是他是经济上的强国,他用不着打仗,他可以得到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中国现在也走上这条路,我们用的全世界所有资源都在市场上购买。所以,在我看来争夺资源的战争一去不复返,除非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糊涂得要命,用政治干涉市场、破坏市场,这个就非常危险。虽然争夺资源的战争没有了,剩下的战争就是和普适价值的冲突。所以,我们中国将来走什么道路,需要看清楚。在我看就是要避免和普适价值发生冲突。 这就是我的开场白。我遵守时间,15分钟。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项目,请肖滨老师做广州模式的报告。    肖滨: 我在中山大学的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任教,感谢天则所茅老师和秋风兄的邀请,有幸和大家交流关于广东模式的话题,希望通过这个交流向各位学习,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不断思考和学习的过程。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我跟大家报告的题目是“ 中国模式的广东样本 ”。我今天讲几个问题,一个是学界的争论,点一下广东模式历史由来,主要是广东模式基本内容,最后谈一下广东模式往哪里去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模式这个问题,学界有些争论,争论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是究竟有没有中国模式?我注意到MIT的黄亚生一口否认说没有中国模式,说这完全是学界杜撰出来的,说什么是中国模式?中国这几年发展和东亚和全世界发展没有独特之处,没有中国模式,这是坚决否定中国模式的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要慎用“中国模式”,因为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中国模式可以复制吗?持怀疑态度。第三种认为是有中国模式,比如北京大学的潘维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他们认为有中国模式。由此引出一个问题,究竟怎么界定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狭义地界定为经济增长模式,从这个角度谈中国模式。还有一个就是广义的界定,界定为政治经济学概念,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第三个争论就是中国模式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讲一下,按照丁学良的观点,中国模式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还有人追溯的更更早一些,至于中国模式的具体内容各方说的不一样,潘维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说法,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对他这个说法不认同。不管怎么说,关于中国模式具体内容是有不同说法。第四个争论,假设有一个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框架下有没有不同的具体形态?中国模式是不是铁板一块?学界的争论大概就围绕在这样几个方面。 我不想再纠缠于这些争论,我就姑且接受有中国模式的说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我心目中不太拘泥于模式的说法,因为你们都说模式,我就说模式,我用这个模式表示的就是一种套路,不是道路,中国这30年的发展确实有它自己的套路,这种套路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中国套路,因为学界都说中国模式,我就姑且接受中国模式的说法。在这个情况下我赞成把中国模式界定为政治经济学模式,就是政治、经济、社会三个层面为一体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定位为纯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所以,我接受丁学良提出的中国模式三分架构的说法:一是列宁主义的权力架构,二是中国特色社会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由五个“方面军”组成,第三就是受政府控制的市场经济。我基本同意他的三分架构的论述,但是我的判断是他的论述太简单,而且没有看到中国模式框架下一些地方形态是很复杂的,还有比如说权力架构,如果仅仅说列宁主义的权力架构,这样,这30多年好像没有变化,我不赞成这样,我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权力架构是有变化的,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办法解释中国经济30年长足的发展。他的大框架我赞成,但是太粗糙、不细腻。因此,我认为中国模式框架下还有具体形态,我的判断是广东模式是这些具体形态中的一个典范,有它的特殊价值,所以我称之为中国模式的广东样本。 广东模式怎么来的呢?刚才说中国模式是1978年开始形成,有的追溯的更早。我的基本判断是这样的,中国模式也好、广东模式也好,它这里面的权力架构这块肯定不是1978年才形成的,权力架构这块追溯到历史渊源的话,江西时期是发源期,延安时期是定型期,1949年之后是扩展期。讲中国模式或者广东模式的三个板块,市场经济这块肯定是1978年之后引进来的,包括社会层面变化也是1978年之后有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把历史纬度拉大来看广东模式和中国模式。目前我集中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看这个东西。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广东模式的形成除了那么长的历史渊源,我觉得四点可以说明。 一是在改革开放历史中形成,第二是在三代主政者的历史接续中形成,第三是在三波思想解放浪潮中形成,四是在社会或民众的参与或推动下形成。改革开放我就不细讲了,其实广东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三个历史阶段,比如1978到1989是一段,停顿了两年之后,1992年小平南巡,到2003年是第二阶段,2003年之后是第三个阶段。在这个改革开放进程中广东有两个特点比较明显,一个是开放力度比较大,经济特区开始有四个,三个都在广东,整个沿海广东开放比较早,改革的力度广东一直比较大。所以我的第一个判断,广东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离开历史的过程没法理解广东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简单地把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对比,其实有一个时空上的错误,为什么?重庆模式很短,基本上是薄熙来去了之后才冒出来重庆模式,广东模式是1978年之后慢慢形成的。所以,我的判断要对广东模式做一个更深度的、更长远的历史把握,而不仅仅只看汪洋和薄熙来,我特别不赞成简单把汪洋作为广东模式的代表,如果这样的话,习仲勋、任仲夷呢?谢飞呢?这些人都对广东模式有重要贡献,在我看来任仲夷在广东模式形成中更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讲广东模式的形成必须说第二点,就是在三代主政者的历史接续中形成。这里不讲中央层面的主政者,比如,邓小平、叶剑英、谷牧等他们的贡献当然是存在的,这里主要说广东省的三代主要的领导人,80年代是习仲勋和任仲夷,最主要的就是任仲夷。他们干了什么,第一就是为广东争取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广东这个地方你给他多点自主权,他的地理优势,历史传统就可以发展。最后争来了八个字,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样为80年代广东起飞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前提,没有这个东西,中央不向广东放权,根本谈不上后来的发展。第二点就是任仲夷的“三放”,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任仲夷当年是顶着各种压力的。此后,谢非可以看成是第二批主政者的代表,汪洋则是第三批主政者的代表。为什么是汪洋呢?汪洋之前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李长春,一个是张德江,最后是汪洋,我个人认为汪洋是这波的代表人物,从任仲夷、谢非到汪洋,这三代主政者的前后接力为广东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政治上的推力。换句话说,除了中央层级的领导,广东模式的政治香火是他们接续起来的。因此,广东模式是历史过程的产物,而不是最近七八年或者五六年的产物。 第三点就是广东模式是在三波思想解放浪潮中形成。第一波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当时习仲勋和任仲夷都是批评“两个凡是”的勇猛战将。第二波思想解放,就是走出“姓资姓社”,八九之后中国改革开放应该往哪里去?报纸上到处都是说反和平演变这些东西,迫使邓小平南巡,邓小平南巡讲不要纠缠“姓资姓社”,这个时候谢非陪同他一起南巡,谢非非常理解邓小平搞市场经济的思路,所以谢非主政广东的时候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制和廉政监督三个机制,加强农业、交通能源信息和教育科技三个基础,实现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人口素质三个优化,这就是“三个三工程”。第三波思想解放就是汪洋2007年来的时候推进科学发展,这是第三波思想解放。 此外,社会或大众的参与和推动也是重要的力量,很难想象,没有那些创业的企业家、个体户和无数的农民工、进入广东打工的外来工以及那些活跃在广东媒体中的记者等,能形成所谓的广东模式。总之,有四种合力形成广东模式,(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思想解放、精英主导和大众参与。 下面我讲一下广东模式基本内容,就是从三元架构来讲。第一个就是政党和国家,这是权力架构,我的判断是调整中的权力架构,第二个是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第三是社会,分两个层面来谈:一是还在建设中的有保障的社会,二是成长和建设中的公民社会。为什么这样说?成长是自发性,建设是国家政府的建构,所以是成长和建设中的公民社会。 现在看第一点,丁学良在关于中国模式三角关系叙述框架中,处于三角关系中顶端位置是核心的列宁主义权力架构。总体而言这一判断当然适用于广东模式,就是广东是共产党领导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仅仅这样判断广东模式的话,这样有点太片面了,这些年权力架构的内核部分是没有变的,但是权力架构的边层部分或者技术性部分发生很大调整和变化。看广东模式不能讲一般列宁主义原则的坚持,还要讲边层结构的变化,这是广东模式的一些增量,虽然不是内核结构变化。我们经常讲党国体系,其实党国体系是三层,一个是内核层面,相当于鸡蛋的内核,二是中层,相当于蛋白部分,最后是外围部分,类似于蛋壳。这30年外壳发生很大部分,中间部分也有一些调整和变化,并不是完全没有松动,但是真正核心部分是没有动的。我举一个简单例子,80年代的时候,曾经按照十三大报告准备搞党政分开,我查到一个资料,1988年10月中共广东省批准省委组织部一份文件,就是逐步撤销在政府中的党组。这是1988年10月,翻过来就是1989,就吹了。如果这样做的话,就触动内核部分了,因为撤党组是什么意思?就是党和国家是有一个依附联线,撤党组就是断了这个联线。所以,它的内核部分没有改动。但边层有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权力关系的调整。具体说,一个是放权改革,第二是还权改革,第三是限权改革。还权改革是横面层面,限权改革是自身的层面。 放权改革是纵向层面,一方面是中央向广东的放权,这个80年代尤其明显,从允许广东搞几个经济特区,财政大包干,然后不断重申对广东优惠政策、灵活措施不变,基本上中央不断向广东放权。当然,分税制之后,中国是有集权的走向,但是并没有回到以前把所有权力都收回去了。尤其是后来中央向广东放了一部分政治性权力,就是地方立法权,比如深圳经济特区是有地方立法权,这是政治性的,并不是经济性权力。所以,中央向广东让利放权,这对广东自主权的形成非常有好处。否则你不可以解释广东这30年的发展。 另一方面,广东省向市县放权过程不断推动,包括今天并没有停止。所以,几乎中央向广东放权同步,广东省积极向市县放权,从1981年、1985年不断向下放权,一直到最近,广东推动减政强镇,最近一个改革是关于顺德区和汕头市濠江区改革,顺德区是广东佛山一个区,现在广东省赋予顺德区省管县的权限,今年汕头市向濠江区也有一个很大放权,而且放权之后由汕头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立法。所以,广东省向下面放权步伐没有停止。从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现在,省到市县放权并没有结束。因此,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什么?权力架构调整中,要注意放权,就是纵向层面权力下放。这个有什么有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一体化体系中上级集权主义。什么是上级集权主义?中央集全国的权,省集市的权,市集县的权,层层集权。改革开放30年,广东逐渐向省、市、县集权,改革上级集权主义使得纵向权力架构有松动。因此,放权改革松动了高度集权体制,从而为企业和劳动者发挥经济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留出了自主空间,提供了经济增长推动力。在此意义上,广东其实是在实验地方自治,包括乡镇自治,不仅仅是社区自治。 第二个就是还权改革,还权这个词就是任仲夷讲的,当时讲是向下放权,任仲夷讲不是什么是放权,是还权,什么是还权?这个权本身不是你的,而是人家的。我稍微说一下向企业还权,80年代的时候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和政府是在一起的,所以80年代给企业更多自主权,当时的清远经验等等都是向企业还权。任仲夷在1979年的时候就在讲这个东西,在80年代初就有一个搞活企业的清远经验,这样政府和企业逐步分离。 第三个就是限权改革,就是政府自身限权,走向有限政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个在广东是不断进行的,一轮又一轮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这个很重要,因为行政审批越强势,说明政府权力越大。举一个简单例子,有一次我在广东讲的时候我就批评发改委系统,结果台下就有一个广东省发改委官员,下来就找我,说肖老师你这个说法对于我们广东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同样是发改委,我们广东省发改委跟贵州省发改委差远了,他比我们牛多了,我说为什么?他说内地发改委比我们牛,我们经过这么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我们已经差多了,我说你们在我看来还是不行,即便是广东发改委,行政审批权还是掌握很多,资源还是掌握很多,但是相比来说,广东比内地的贵州、四川可能还要好一些,这跟他们长期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有关系的。当然,走向有限政府在广东也没有完成,所以,最近汪洋提出搞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限政府。 因此,三大权力改革松动了权力关系,促使一体化体系分化。一体化的体系是什么?是政企合一、政事没有分开、政社没有分开,这30年改革广东一体化体系开始分化,分化为国家领域、私人领域、市场领域三个领域分开,当然离一个良性结构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这个结构已经有很大进步,就是市场已经漂移出来,私人领域也已经有了,私人的空间非常大。而且,一体化结构的分化,不仅体现为政府向企业还权、政企分开,还有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改革,这个还没有完成,但是还是在推进,国企改革还容易,事业单位改革是跟这个体系粘连度非常高地不容易,但是广东还是在做,这是要肯定的。举例来说,广东行业协会改革力度很大。当然,改革还没有完成,政社分开的路还很长。 第二方面是政府角色转型。广东政府角色转型有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致力于计划经济的革命斗争型政权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着眼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建设型政权转型。第二次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建设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第一次转型很成功,这30年政府都是经济建设政府,那些书记、县长差不多都像老板,经营政府的老板,怎么把GDP弄上去,这个转型完成的很好。但是,这个转型也有问题,政府领导都成了企业老板,肯定有问题,所以现在需要第二次转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第二次转型还没有完成,这个比较艰难,要把这个思路扭转过来,要GDP为主变成公共服务型政府比较难。但是,广东已经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创新公共服务流程。比如服务均等化,他们现在正在推动,包括社保的问题,这方面广东做了很多工作。第二个是健全公共财务制度,这几年公共支出逐渐在提高。还有创新公共服务流程,比如电子政务,全国电子政务南海做的是非常不错,甚至包括网络问政,这都有很大进步。比如电子政务平台,在南海可以看到是相当成熟。 权力架构变化中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治理取向的刷新,不是说列宁主义变了,它的权力架构原则没有变,核心没有变,但是增添了新的取向。我认为三大取向很明显,一个是法治、一个是民主,一个是自治。 首先谈一下法治,广东法治建设任务并没有完成,包括最近汪洋也讲要把人情社会变成法治社会,但是广东法治是在探索当中。我主要讲一点,就是立法。广东立法是走在前面的,立法为什么走在前面?立法量确实增长很快,因为搞特区,搞经济增长,经济立法一开始就占很大比例,立法速度很快。但是,往后面走,开始注意提高立法质量,所以比如说专家怎么介入立法,公众怎么介入立法,听证会怎么举行,这方面有很大作为。我讲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这个立法不仅是人大立法,包括政府立法。政府立法举一个最简单例子,广州市政府前些年搞了一个养犬条例,这个条例看似很简单,就是养狗,但是不好弄。因为养狗涉及两波人,一波是养狗的人,一波是反对养狗的人,我就反对养狗,但是人家其乐无穷。所以,政府搞一个养犬条例很麻烦,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花了很多工夫,从专家论证,从报纸上登意见,开门听取意见,很多方式把民意吸纳进来。最终这个养犬条例,大家都可以接受。我想通过这个例子来看,广东省立法系统,不管是人大这块还是政府立法系统,他们都是花了很大工夫,这些方面我认为是立法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方面是做出了探索。另外,从立法内容来看,立法的重心在逐步转移。一开始经济法规很多,慢慢转向民生,立法的重慢慢从经济立法为主向社会立法为主。我们看它的立法条例,可以非常清楚看到这样一个演变。 第二是民主。在广东,选举民主、预算民主、协商民主、党内民主和网络民主都在试验。选举民主在广东发展的比较早,80年代的时候,袁庚主政的时候就搞过,后来夭折了。在广东,选举民主实验平台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他们有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企业工厂工会。选举参与者力图突破确认性选举或者安排性选举,使之转变为真正竞争性选举。就像2003年深圳区人大选举的时候,就有人站出来要竞选,这个引起全国人大注意,后来选举法修改了,跟这个事情出现是有关系的。这也体现出选举制度跟民主实践相互作用的一面。预算民主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预算监督法制化,二是预算公开化,三是监控技术化。预算监督法制化,无论深圳还是整个广东省都有特色,它们搞了暂行规定,通过了预算审批监督条例,这个为广东预算公开、预算监督提供了法律框架。二是公开化,公开化最近的例子就是去年广州的预算公开,当时广东预算公开之后有些地方不公开,说是国家机密,网民一阵炮轰,说广东可以公开,你为什么不可以公开。此外,协商民主和党内民主也有一些动作。还有网络民主,这点在广东是非常火爆,最近我去调研河源的网络问政,确实有其特色。 以上说的是权力架构的变化。当然,由于政治改革总体推进不大,这套体制的制度成本也高,这里就不细说了。 广东模式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它的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这从数据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前面那些年份广东都是排第一,这几年有些下滑,它的市场化程度在全国是比较高的。当然,它也不是典型或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在经济层面,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外向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市场化和适应全球经济变化所采取的经济增长方式给它带来了经济增长奇迹,但留下了巨大的后手,比如,环境污染、劳资矛盾、外来工的权益等。它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一个痛苦的转型。 稍微说一下广东模式的第三个方面:社会层面。我分两块讲,第一块是建设中的保障社会。市场经济下,如果完全没有社会保障,社会是有问题的。所以90年代之后,中国出现了寻求社会自我保护,广东这块是一直在发展,80年代中期、2000年都在搞社保,而且是逐步全面推开。重庆这两年肯定动作比较大,但是广东是持续在干,是在不断推动这个东西。参保人数不断向上发展,2001年比较低,2006年是一个拐点,2009年是比较大的高峰。广东社会保险在全国排名指标,11个指标排全国第一。不是只搞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城乡低保都有。广东搞社会保障靠四个力量,国家、企业、社会、个人。我讲一个广东医保湛江模式,学界有争议,这个东西行不行?湛江模式含义是什么?就是人民保险系统即中国人保参与进来,市场化作业和政府主导,不是纯粹靠政府大包大揽。我不看好靠政府大包大揽搞保障,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像北欧。社会保障制度有不同模式,比如英美的自由市场模式,北欧模式、日本模式,我相信我们不可能走北欧模式,北欧多少人口?丹麦、瑞典,那些小国家,产值又高,我们不能比。所以,国家、政府、市场、社会这几个元素怎么在社保中起作用。 第二点讲成长和建设中的公民社会。广东正在成长中的公民社会有四个支柱。第一个支柱是公民意识在逐步崛起,我讲一个例子,在番禺垃圾站焚烧事件中,公民的维权意识、组织意识非常明显。第二个支柱是成长中的公民组织,我讲的公民组织主要是民间自愿组织,民间自愿组织在广东成长非常快,这里面有一个说法,2010年广东省共有社会组织28000多个,他们很活跃,这里有一个表格,它们活跃社会管理、社会救助、环境保护、公民维权、公民教育、社区服务等方方面面。第三个支柱就是公民行动,广东的公民社会不是在说,他们行动了,这些就不讲了,我们看这个画面,这个小伙子本来是有头发,剃成了光头,为什么?是广东搞光亮工程,他反对。他们的公民行动是把行为艺术和言语表达相结合。第四根支柱就是公民平台。广东的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交织为一体,为公民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这些大家比较了解,我就不讲了。 总体来看,广东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从以前政党、党国、社会一体化的体系向国家、市场和社会三元良性结构演变、过度中的一个形态,它还没有定型,处于演变之中。它留下的经验与教训需要反思性的清理。 茅于轼: 你的时间已经到了,下面请杨帆介绍一下重庆的情况,因为崔之元没有来,为了使大家对情况了解有一个平衡,杨帆老师讲一下。 未完待续……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江泽民生死之谜折射中国制度建设缺憾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7月 08日 星期五 11:19 A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7月 08日 江泽民生死之谜折射中国制度建设缺憾 记者: 齐勇明 | 香港 图片来源: AP 一位妇女走过江泽民画像.当局否认江已经去世. 丁学良表示,中国政府在领导人健康问题上的原则就是能不说的就不说,能少说的就少说。大部分情况下是事先已经安排好了再说。他认为,也就是因为这种做法“才给外界制造了这么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空间。” 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据传去世的风波经中国官媒新华社辟谣后已趋于平静。但当人们对一名离任多年的年迈前领导人给予如此高度关注时,问题就不一样了。多位专家学者就此发表了看法。 几家中外媒体误报了江泽民病逝的消息,既反映了中国政府运作的不透明导致媒体猜测,也反映出人们对中国政治前景的关切。 *学者: 领导人健康状况应该公开*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对美国之音说,中国政府的信息太不透明,领导人的健康也成为国家机密。他说欧洲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就将在任离任的最高领导人的健康做为必须向公众公开的信息。 他说:“当然他退休这么多年了,但他毕竟做过13年的最高领导人,他的健康状况应该成为公众了解的、政府也有责任向公民、向全世界公开披露的消息。” 丁学良说,就是因为中国没有这个制度,外界才只能靠猜测。 他说,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去世前,香港就有至少4次猜错。他说其中一次是某媒体得到邓小平身边人士的消息说,不行啦。媒体几个小时后就报了死讯,但是那次邓小平没死。他说,这和中国的特别制度也是有关的。 *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医疗条件世界第一* 丁学良:“最高领导人在中国享受的医疗条件是世界上最好的,其它国家的领导人无法和中国领导人相比。中国领导人享受着全世界最顶级的待遇,就算是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救不活的,在中国都有可能被救活。” 香港明报署名评论说, 84岁的高龄的江泽民健康出些问题,一点也不奇怪,“问题是一个卸任已经6年多的前领导人的生老病死,还能引起民间如此广泛的兴趣,在世界各国实属罕见。” 美国之音 中国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 中国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对美国之音说,人们对这一消息的关注主要反映了在一个非法治国家里,民间关注江泽民存亡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这个事件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未来政治格局。 胡星斗说:“尽管他是一个退位的领导人,但是在中国,毕竟现在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权力不一定和法律确定的职务有关,有的人可能没有职务,但是具有权力。” *胡星斗: 权力和法定职务不挂钩* 胡星斗说:“这可以说是非法治国家的一个特点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领导人即使退位的领导人,他也有可能对未来的发展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民众对此事的关注也可以说是对国家前途或者说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吧。” 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引述评论人士的话说,如果江泽民死在中共决定下一届最高领导人的18大之前,他的死就会增加最高权利交接的不稳定性。 美国之音张楠 北京学者章立凡 该报援引历史学者章立凡的话说,江泽民之死将会改变中国的政治平衡。当江泽民把权力交给胡锦涛时,他在胡周围安插了很多自己的亲信,以此来限制胡锦涛的影响力。他说:“如果他现在去世,我认为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有不同的阵营,这些阵营之间可以相互制约,起到平衡的作用。否则的话,一方强势,主导力就会过强。” 美国之音 独立作家、评论家戴晴 *作家:中国制度性建设不够稳固* 北京的独立作家、评论家戴晴对美国之音表示:“各方关注 就是因为中共高层各派政治势力都在安排自己的人马,这就意味着将来的领导人是谁。也就是谁上台, 今后的各种政治气氛、出台的政策等,都会有很大的变动。” 戴晴说,这是制度上的问题。她举例说,“美国的两党制、欧洲的总统制或议会制,不论哪个领导人出现生死或健康状况,它整个政治局面还会是稳定的。而在中国,不同的最高领导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政治形势”。她说如果江泽民在18大之前去世,就会使局面出现很大的变动。 戴晴说:“中国这种政治体系太在乎个人,制度性的建设不够稳固,于是他们的生死就这样被人关注。” *公布信息是法治区别与人治的一个标志* 对此,丁学良教授的分析是:“江泽民在位时,有很多事情都是他亲自拍的板。当时就有争议,在他退休以后有些政策的争议就更大了。当然他的健康状况如何对这些政治的做法能不能延续下去、在多大程度上会受到修改、有什么大的人事安排,都有很重要的含意。” 丁学良说:“(因此中共)公开这些事情不仅仅是公开个人健康的问题,在目前的制度和体制之下,最高权力在多大程度上是法制的权力,在多大的程度上是人治的权力。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共最高领导人,包括现任的和退休的领导人,他们的健康状况就不会对外公布。” 丁学良表示,中国政府在领导人健康问题上的原则就是能不说的就不说,能少说的就少说。大部分情况下是事先已经安排好了再说。他认为,也就是因为这种做法“才给外界制造了这么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空间。” 相关文章 中国否认有关江泽民去世传言 中国官方通讯社星期四否认了退休领导人江泽民已经去世的说法,称这纯粹是谣言。几天来,有关这位84岁的前中共和国家领导人病重或者病故的传言,在网络和媒体报导中甚嚣尘上,满天飞。星期四,官方媒体终于出面予以澄清。新华社援引权威人士的话说,有关报导纯属谣言。 香港亚视播江泽民逝世 北京指责造谣 中国官方否认江泽民逝世 新华社称江泽民逝世报道纯属谣言 当局急阻涉江帖 平添多少敏感词 更多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收听: 江泽民生死之谜折射中国制度建设缺憾 MP3 新闻快讯 更多»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网上问卷 您认为中国在领导人健康信息公开方面做得如何?  恰到好处  过于封闭  过于开放  让我想想 投票 检视结果 » 最受关注文章 世界媒体看中国:江泽民“被失踪” 中国否认有关江泽民去世传言 当局急阻涉江帖 平添多少敏感词 香港亚视播江泽民逝世 北京指责造谣 中国官方否认江泽民逝世 世界媒体看中国:老人·谣言·政治·热闹 新华社称江泽民逝世报道纯属谣言 胡锦涛担心中共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最新博文 美国之音中文博客主页 » 何清涟: 中美之间的另类“文化交流” » 戴晴: 真如神-白区损失百分之百 » 万延海: 胡佳案考验中共政治智慧 » 龚小夏: 改变人类历史的五十五个字 »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 chinese@voanews.com。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档案资料 温故知新,检索历史,欢迎您光临VOA文库查看美国之音自2004年以来数以万计的中文稿… » 专题报道导航 欢迎使用专题库存,透过我们导航信息,让您回顾千变万化的世界,也为您留住历史的热点… » 听众热线电话 在中国大陆请直接拨400-120-0551,在台湾请拨00801-148-940。 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VOA中文手机网 简体版地址: cn.voa.mobi 繁体版地址: tw.voa.mobi 上网办法 » 登陆美国之音网站还可以通过下列路径,请您试试看:liantiao11.info 美国之音美语教学强档 网站 goEnglish.me »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世界媒体看中国:谣言·学术·文学·政治

 2011年 7月 08日 图片来源: AP 中国过滤有关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健康话题。图为年轻人在北京一个网吧使用互联网 在外界以及中国网民间盛传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已经去世之际,中国执政党共产党宣传部门控制下的中国各大互联网网站监控部门开足马力,删除一切关于江泽民的帖子,并且连同包含“长江”字眼的帖子一并删除或屏蔽。 在中国当局实行的这种网络信息控制和封锁成为国际笑柄十几个小时之后,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正式发文否认。新华社援引权威人士的话说,有关报导纯属谣言。 *中国的谣言新闻* 7月9日中国时间凌晨1点左右,搜索谷歌英文新闻,在搜索栏键入“ China, rumor ”(中国,谣言),可以得到604条搜索结果。其中打头的是有关江泽民死去谣传的新闻报导,其中包括新华社的否认在内。接下来的谣传报导是中国有意投资美国的社交网络脸谱网。 搜索谷歌日文新闻,在搜索栏键入“ 中国,噂 ”(中国,谣言),可以得到大约50条搜索结果,其中打头的也是有关江泽民死去谣传的新闻报导,其中包括新华社的否认在内。 搜索谷歌法文新闻,在搜索栏键入“ Chine, des rumeurs ”(中国,谣言),可以得到大约250条搜索结果,其中打头的也是有关江泽民死去谣传的新闻报导。 中国的谣言究竟数量多少,如何辨别,这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难以一概而论。但毫无疑问的是,当今中国是频繁出现谣言导致重大新闻事件、甚至导致骚乱的一个大国。谣言导致重大新闻事件的最近例子是江泽民去世的谣言。谣言导致骚乱的最近例子是6月中旬广东增城骚乱。 “ 广州增城发生大规模骚乱 : 不要轻信谣言,也不要传播谣言,更不要被少数人利用,”这是中国官方新闻媒体的一个标准的标题。 在发生群体抗议事件的时候,中国官方在进行镇压之前总是呼吁民众“不要轻信谣言,也不要传播谣言,更不要被少数人利用。”在6月的增城,在5月的内蒙古,在1989年6月的北京,中国当局都是这种说法。 *学术外行乎?政治糊涂乎?* 由此可见,无论是关于已经退休的高龄前领导人江泽民的谣言,还是引发民众上街跟当局对抗的谣言,各种谣言的流传是令中国当局头痛的问题。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接受中共控制的中国首屈一指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属下“ 百度百科 ”居然对谣言颇为赞美,似乎是说谣言越多越好,谣言越多越能显示一个社会稳定繁荣: “谣言是社会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中的调味料。一个稳定繁荣的文化传播社会应该有一定的谣言产生几率与其相适应,谣言越多,反应出社会文化传播活性越强(人们对于传播的积极性越高),反之,则说明这个社会的大众传播或者人际传播缺少活性。” 现在不清楚为“百度百科”撰写“谣言”词条这一段的写手到底学术太外行,还是政治太糊涂,还是存心要跟中共及其政府捣乱。但“百度百科”的这种说法显然跟正规的有关谣言的社会学、传播学研究不一样。 学术界在谣言研究上的共识是:谣言是信息缺乏导致的。也就是说,谣言并不表示繁荣,而是表示贫乏;只有在一个不稳定的社会,谣言才能此伏彼起、长盛不衰。 *谣言与想象力发挥* 拥有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本星期四在接受美国之音驻香港记者齐勇明采访的时候,就江泽民死亡的谣言在中国飞速流行的问题发表了评论。丁学良在采访中有关谣言的说法,显然是遵循学术界的共识。 丁学良表示,中国政府在领导人健康问题上的原则就是能不说的就不说,能少说的就少说;大部分情况下是事先安排好了再说。他认为,也就是因为这种做法“才给外界制造了这么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空间。” 换句话说,信息的缺乏为人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空间。 说到这里,应当顺便指出,在想象力、创造力方面,中国人一点也不比外国人、外国记者差。就在外国记者妙笔生花地描述过去几天的中国、由谣言解说中国政治的时候,中国国内已经有人写出 玄幻作品 ,将细腻的政治分析和奇妙的文学想象融为一炉,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开怀大笑: “刚才经超级传送阵离开风云大陆,去雷鸣大陆查探了一番。 “报导有二: “一是:亚视独家爆料姜大乘渡劫失败…… “二是:未获人族天渊城确认。 “异族的说法是,姜大乘dying or had died(正在死去或已经死了)…… “另有消息证实,亚视掌门人系姜大乘后世子孙(非嫡系)。分析可能是不满圣皇秘而不宣的做法,所以,兵行险着,独家爆料。 “姜大乘陨落,首先对灵石,古票会有直接影响。当年邓大乘陨落之时,古市全面跌停,前车之鉴,不可不早做打算。这是影响一。 “影响二:灵界人族高层将全面重新洗牌,估计合体以上修士会陨落一批,隐退一大批,出走一批……同时,各项布置势必全面重新调整。以目前的形势看,圣皇将会完全掌权,扫除对他一切威胁。 …. “温长老为前前赵圣皇亲传弟子,有消息称,此人一直力主对人族进行大改变,故多受排挤……而下层修士也多有不满……传言其夫(妇)其子捞灵石过多……如今姜大乘陨落,他会做何打算?他与圣皇自八三年相识,至今共事将近三十万年,两人关系究竟如何?闹矛盾是真,还是演戏给姜大乘看?……随着姜大乘的陨落,谜底将会很快揭开。” 熟悉当今中国社会和政治的人不难顺畅理解并欣赏这些文字。即使是不太熟悉,只要把有限的几个关键词翻译出来之后,也可以理解并欣赏。例如,异族=外国人;姜大乘=江泽民;圣皇=胡锦涛;灵石=钱财;邓大乘=邓小平;古票=股票;灵界人族=中共领导层;温长老=温家宝;前前赵圣皇=赵紫阳。 *谣言.宣传.政治* 就跟研究生命科学的研究者至今对生命没有确切定义一样,研究谣言的研究者对谣言至今也没有确切的定义。英文版的 维基百科 对谣言的难以定义有一个相当简明扼要的介绍。尽管如此,谣言研究依然是社会科学的一门显学。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学者认为,谣言是属于宣传的一部分,是为了影响公众舆论而编造并强行推行的谎言。中国经济学者 茅于轼 认为,中国就存在这种政治环境,而这种政治环境对百姓和政府都构成严重损害: “百姓诉诸正义的道路非常艰难,成功的机会非常微小。社会陷入正义无望、邪恶当道的黑暗之中。于是民怨迭起,百姓也不再信任政府。每当官民发生矛盾时,民众不分是非,一概认为政府是错的。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说假话,就要反对说真话的人。说真话的人就得冒风险。社会的秩序靠假话来维持。假作真时真亦假,假话说惯了,忽然政府改说真话了,百姓也不信,搞得政府百口难辨。” *谣言可能更真实* 谣言在一般情况下是虚假不实的。但中国不是一般国家,因此,中国官方所说的谣言,有可能比官方所说的真话更真实。 洛杉矶时报 7月8日发表记者大卫.皮尔森的报导,就表达了这种意思: “美联社报导说,(在信息错综混乱的情况下,)香港、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新闻媒体未经(中国)官方证实就在星期三报出了江泽民去世的消息。 “尽管一家媒体(即香港的一家电视台)后来撤回了自己的报导,并做出了道歉,但专家们表示,那些新闻机构可能依然是正确的。 “中国领导层有隐瞒流行病和丑闻消息的先例。他们要花好多天才能达成共识,提出应对说法。去年中国人权活动家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齐之丰) ——————————- 记者附记:上文所引的题为“关于姜大乘陨落的讯息及分析,以及灵界人族各大真灵世家恩怨”的政治玄幻小说在中国时间7月8日午夜时分还百度贴吧,但到9日凌晨两点时已经被删除。显然,即使使用玄幻小说的方式谈论政治在当今中国也不被准许。 作为新闻事件的一部分,美国之音将该玄幻小说原文转贴如下: 刚才经超级传送阵离开风云大陆,去雷鸣大陆查探了一番。 报导有二: 一是:亚视独家爆料姜大乘渡劫失败…… 二是:未获人族天渊城确认。 异族的说法是,姜大乘dying or had died…… 另有消息证实,亚视掌门人系姜大乘后世子孙(非嫡系)。分析可能是不满圣皇秘而不宣的做法,所以,兵行险着,独家爆料 姜大乘陨落,首先对灵石,古票会有直接影响。当年邓大乘陨落之时,古市全面跌停,前车之鉴,不可不早做打算。这是影响一。 影响二:灵界人族高层将全面重新洗牌,估计合体以上修士会陨落一批,隐退一大批,出走一批……同时,各项布置势必全面重新调整。以目前的形势看,圣皇将会完全掌权,扫除对他一切威胁 要说各大合体修士,就先说真灵世家了。这些真灵世家都是富可敌国,只手遮天的大家族。有雷鸣大陆的资料统计,真灵世家弟子在天渊城的近两百名长老中占据着三分之二左右的名额。但当今圣皇并非出自真灵世家…… 姜大乘在的时候,作为威慑圣皇的超级存在,统领三皇。实际上是圣皇之上的圣皇。如今姜大乘陨落,再无凝聚之力。而圣皇挟谭部诸位合体与长老,自成一体,其势无人能挡……真灵世家,看似很强,但都自成体系,难为一体……李家虽大,传承至上古,却不强。叶家虽弱,依然能撑住《南方周末》,随口点评半个人族,名声看似不显,实则声望依然很高……而其它的薄家,宋家,万家,乔家,陈家……等各大家族势力都不弱 而且这数十个家族之间,又各有子女联姻,或有上代情仇恩怨,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候,不显山不露水,依然能指点江山,掌人族众多修士之前途命运,甚至生死……比如陈家。 真灵世家中,最大的李家与圣皇以前联手过,但相互矛盾也很深。而且人族有三大李家,虽然都姓李,却不是同一真灵世家,不仅如此,甚至还是对头……薄家也与圣皇多有不和……习家与圣皇很不好说,既无仇,也无怨,但习家与姜大乘关系过密,恐为圣皇不喜。姜大乘陨落,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习合体,薄合体了。当然,更直接的,现任最高长老团的贺长老,周长老。这两位长老是姜大乘的亲戚 先分析习合体: 来自真灵世家,习家。豪门显爵,无论是姜大乘的关系,还是与当今圣皇的关系,都不算差。是一个中间派,为姜大乘所喜,当初七十七名合体以上修士投票选的时候,以两票之差,击败对手李合体。后传此人,不愿当圣皇。曾数度上书力辞……与当今圣皇的关系也不差,但并非圣皇嫡系,圣皇上位后,多依赖谭部旧将。而这些旧将又与李合体为首……如今姜大乘陨落,圣皇会做什么选择与安排,实难预料…… 当初习合体定位,就是合体后期以上修士,多半为圣岛修士投票的结果,一共七十七人,习合体以两票优势击败李合体……时过境迁,圣岛修士已不复当年,圣岛内部矛盾重重,再加上姜大乘陨落……其势不在……如今,关健还要看圣皇的安排以及习合体的修为进度了 另一面:温长老为前前赵圣皇亲传弟子,有消息称,此人一直力主对人族进行大改变,故多受排挤……而下层修士也多有不满……传言其夫其子捞灵石过多……如今姜大乘陨落,他会做何打算?他与圣皇自八三年相识,至今共事将近三十万年,两人关系究竟如何?闹矛盾是真,还是演戏给姜大乘看?……随着姜大乘的陨落,谜底将会很快揭开 其实,我现在最关心的是这个目前看似不重要的温长老……他的动向,随着姜大乘的陨落,将向对人族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可以看看,紫圣皇和耀圣皇眼光究竟如何?他们的亲传弟子,在这个局面,能否有一番作为?还是真的忙着捞灵石呢? 现在做一番推算,将几个有可能假设都一一例出来,自然不难分析出未来走势 假设一:圣皇和温长老的矛盾是在演戏,那么,姜大乘陨落了,戏就该演完了……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如此演戏有两种可能, 第一:一个为了个人的安危,让姜大乘放心。以求保命。静等姜大乘陨落,独掌大权,为所欲为。 第二:想对人族进行全面改革, 但形势不允许,只能装出有矛盾。上可使大乘放心,下可让低阶修士看到些许希望。那么,如今姜大乘陨落,而全面改革将很快开始(当然,先要将一干阻碍的合体修士干掉,但难度不大)。。各位道友,是否还记得去年的不了了之的收入分配改革吗?我想,如果圣皇当真有心改革,则收入分配只是小改,还有更大的动作在后面…… 假设二:圣皇与温长老确实有矛盾。那么,姜大乘陨落,圣皇急需将姜大乘的宝物收归已有,将人马或收归门下,或一一分化击破。他也需要温长老的合作,就看他们达成什么样的交易条件了…… 关于温长老主宰凡间多年,到底是好是坏,谜底也就随之揭晓……无论如何,在眼下这个情况,他的份量都会变重很多……失去姜大乘的真灵世家要改换门庭。要进行重置的圣皇需要助手帮忙……如果,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温长老依然没有任何表现,那就是一个彻底的演技派,也证明当的紫道长和耀道长,看错人了……所以,温长老的表现将对低阶修士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可能假定他是无能为力。但自此之后,这个假定失去存在的条件…… * 必须填写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信力健 | (转载)余以为:东莞请传媒专家请来水货

按:现代化和大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新闻资讯业的发达,过去我们只有宣传没有新闻,即使到现在,对新闻的闭塞和封锁虽有改观,但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新闻资讯业十分弱势的国家,这于经济发展,中国崛起是极为不利的。而新闻资讯的真正崛起需要真正的传媒人来扛大梁,如既是著名传媒人又是新闻教育事业积极推动者的胡舒立等几位下文中提到的传媒界公认的学者,至于不伦不类不痛不庠的水货,还是靠边站的好。   东莞请传媒专家请来水货     (南都东莞版被毙稿)     首批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成员聘任仪式暨座谈会,会间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刘志庚书记讲完话,轮到专家讲话时,根据某与会专家要求,记者被请离场。莞市委宣传部原本大大方方地邀请媒体参会、报道,与会专家却瞻前顾后,最具讽刺性的是,他们号称是传媒专家。 传媒专家怕传媒,只能说明他们自己是水货。看了一下名单,知名度都不太高,我对他们个人学术水平不太了解。简单说说他们所属院校的实力,因为外行找专家往往根据所属院校院校排名按图索骥。需要注意的是学院与大学的影响力往往不是一回事,差别还很大。比如中山大学整体学术水平绝对强于暨南大学,可是新闻传播学院显著弱于暨南大学,因为成立才数年时间。 暨南大学与南方报业集团长期密切交流,保持了较高水准。 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之外,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 成员所属院校在国内传媒界影响力都不算大。过去传媒界有“北人大、南复旦”之说,清华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属于后期之辈,实力难以望人大项背。就是在清华大学找人,也应该找刘瑜,刘瑜是媒体红人,比范红红得多。厦门大学由于广告专业开得最早,其传播学院的影响力在国内名列前茅。 除了内地这几所大学之外,香港的大学实力急剧 上升,无论理工还是人文。香港中文大学历史悠久,港大新闻系与国际传媒界联络广泛,浸会大学则注重与传媒界交流互动,学术氛围比较活跃。东莞毗邻香港,从 香港找专家比去北京找还方便。由于李嘉诚的关系,汕头大学办学方式非常港化,与港台互动较多,其新闻传播学院上升势头很猛。 上面简单介绍了院校的实力,下面列举几位在传媒界影响力得到公认的学者:美国加州圣玛利学教授徐贲、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泳、财新传媒总编辑、中山大学传媒学院院长胡舒立、香港大学教授丁学良,香港大学研究员钱钢,人大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婉莹,他们任何一个都可以让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增添光彩。 东莞最需要摆脱钱多没文化的城市形象,找专家也是一件体现文化水平的事情。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17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