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

BBC | 中国外长访印 妥善处理敏感问题

中印外长会谈涉及双方关系的各个方面 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外长杨洁篪周四(3月1日)会晤了印度外长克里希纳,谈到涉及双方关系的敏感问题以及即将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报道并没有具体说明具体商讨了哪些敏感问题。 会谈后,克里希纳说,双方涉及中印关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理解彼此的立场和意见,并将继续沟通。” 不过,克里希纳也没有具体说明敏感问题的细节。 中印之间长期存在的边界问题至今仍然在谈判中,但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仍然使双方心存芥蒂。 在进行了15轮边界会谈后,印度担心中国在边界问题上态度更加强硬。 上周,中国外交部对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前往阿鲁纳恰尔邦参加庆典活动表示强烈反对。 中国认为该邦是中国藏南领土的一部分,印度官员前往将使争议地区的问题复杂化。 在诸如南海等地区的能源开采问题上, 双方同意探讨开展海上合作。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毛四维:新一轮中印边界会谈的关键看点

毛四维:新一轮中印边界会谈的关键看点 (2012-01-28) 早报导读 [时事漫画] 卡梅伦批评欧元区缺乏竞争力 [中国早点] 助你好「孕」 [名家专评] 奥巴马国情咨文旨在竞选非为经济 [台海局势] 陈冲内定任台行政院长 ● 毛四维   2012年1月16日至17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五次会谈在新德里举行。从双方各自发表、内容大体相同的新闻稿可以看出,此次会谈取得两项进展:一是商定就边界框架谈判以来双方达成的共识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形成一份共同认可的文件;二是签署了《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   但笔者认为,此次会谈的最重要看点不在会内,而在会外。   1月16日,印度最有信誉的英文大报《印度教徒报》(The Hindu)发表了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的署名文章,该文明确表示:“丝毫不存在所谓中国要‘进攻印度’、‘打压印度’的问题”。(There does not exist such a thing as China’s attempt to “attack India”or “suppress India’s development”.)这是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和民众的政策交底,而且是以个人署名文章这种非同寻常的方式予以表达,其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立即为敏感的印度媒体所感知。全印第一英文大报《印度时报》甚至以《中印在边界会谈前倾撒玫瑰花瓣》为题发表社论。 印度媒体与政客的炒作   中印关系复杂,近年出现矛盾增多趋势。抽丝剥茧,核心问题是:中印是否会发生武装冲突、甚至爆发战争?尽管双方政府做了很大努力以推进两国关系,但社会舆论却逐渐走向敌对,甚至有意无意地在渲染战争气氛。   先看印度方面。印度媒体对中印边境事务一向非常关注,到2009年下半年走向顶点,连续拉响“警报”。7月,被印度三军总部推荐的《印度防务评论》杂志发表其总编辑文章,预言2012年或之前中国将对印度发起进攻。该文一时间被印度海内外各大媒体热炒。8月,印度北方英文大报《印度斯坦时报》报道,中印边防部队在锡金边境地带交火。9月,《印度时报》发表长篇报道,说印方两名边防士兵遭中方射击受伤。尽管以上两则不实报道都被印度官方明确否认,但印度活力四射的私人电视网已将此炒得沸沸扬扬。对边境局势深为担忧的不仅限于拿笔杆子的,一些政客也慷慨激昂。在去年底的议会冬季会议上,一位名叫姆拉亚姆·亚达夫的地方小党领袖发表演讲,声称据其掌握的情报,中国已做好进攻印度的准备,战争迫在眉睫。重要的是,此人在上世纪90年代曾出任印度国防部长。这就逼得印度总理辛格(曼莫汉星)在议会明确表态:政府不认为中国计划进攻印度,印中边境总体和平。 印度对华民意发生重大变化   1998年,印度时任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曾公开说中国是印度的“头号威胁”, 这一时间成为媒体热议话题。但当时印度主流民意对此并不认同,以至费尔南德斯不得不说报道有误,他本人还于2003年高调访华,讲了很多热情友好的话。时过境迁,“中国头号威胁论”当今在印度却颇有市场。去年10月1日,也就是中国国庆节当天,印度最大的新闻电视频道NDTV播出一集热门辩论节目《大搏斗》(Big Fight),当主持人问谁是印度的头号威胁时,上百名观众(多为年轻知识分子)几乎同声呼喊:“中国!”印度人口12亿,占世界总数的六分之一,这种民意变化值得重视和深思。   再看中国方面。随着博客、微博的迅速发展,现在普通民众有了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意见的诸多平台。这是好事情,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但如果注意浏览一下有关中印关系的帖子,不难发现,有些人(相信多为年轻人)充满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专家(想必是业余的)做过战争预言。2009年8月,中国一家知名网站曾发表一篇点击率甚高的博文,标题是《警惕:印度可能在国庆期间对中国发动突然进攻!》幸好印度媒体几乎没什么人懂中文,否则,他们会做什么样的反应不难想象。当然,中国正式媒体比较谨慎,但在中印关系方面,他们对印度在边境地区增兵、加强布防等事态都盯得很紧,却鲜有评论能指出,印方军事动作从总体上说是防御性的。

阅读更多

BBC | 分析:噶玛巴与流亡藏人的危机

藏传佛教领袖17世噶玛巴1999年流亡印度 流亡印度的藏传佛教领袖17世噶玛巴受警方调查,并卷入印度媒体的间谍指责。中印关系专家认为,这是自1959年以来在印度的流亡藏人社区面对的最大危机。 西藏流亡政府所在的印度喜马偕尔邦的警察在突袭17世噶玛巴的寺院时在那里找到价值几千万卢比的不同国家的货币。一时间印度媒体纷纷将噶玛巴喇嘛同巨额人民币现钞相联系,甚至有指称说噶玛巴喇嘛是中国的间谍。 关注西藏问题的英国西敏寺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迪比亚什认为,印度媒体在作捕风捉影的无端指责。他说警方破获的案件充其量说明噶玛巴寺院可能在购买土地过程中和运用资金方面出现违规,或寺院管理的一些问题。 达赖喇嘛圆寂后的接班人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问题。达赖喇嘛由于其很高的声望和国际知名度而能很大程度上不受印度政治势力约束。迪比亚什认为,许多人认为噶玛巴喇嘛是唯一可能成为继承达赖喇嘛作为精神领袖地位的人选,但他现在受到的无端指称已经使他的声誉受损,因此他说这是1959以来西藏人在印度面对的最大危机。 藏人购地建寺院 印度各邦法律禁止外邦人拥有土地。迪比亚什说,众所周知,在过去40年中,西藏人作为外来人虽然不能拥有土地,但藏人的寺院一直在通过当地人购买土地建寺院。 同中国的土地收购和拆迁相比,藏人在印度北部购买建寺院的土地都是零星的险峻的山地,面积很小。在这些土地交易过程中,有人受益,有人吃亏。因为寺院有施主供奉,资金远比当地人充裕,所以难免有人在这些交易中处于劣势。 据迪比亚什教授分析,地方执政党的一些政客或许也会感到他们的利益受到这些交易的威胁,所以指责西藏人构成安全威胁成了很方便的攻击借口。 印度媒体捕风捉影 印度有媒体报道指噶玛巴活佛是中国阴谋控制印度边界地区的一部分。迪比亚什说,这些媒体报道没有引用任何消息来源作指责,破坏了西藏人对印度民主的信心,也伤害了印度在西藏的长期利益。 迪比亚什认为,印度媒体和安全官员有夸大中国威胁的倾向,而在这个过程中,西藏成为受害者。印度媒体为抓眼球,往往喜欢报道或引用印度安全官员、前军官的对中国的言论,而较少引用学者和专家的看法。前者往往夸大所谓中国威胁。 印度媒体怀疑噶玛巴的一个原因是说他从未批评过中国,同时北京也没有谴责过噶玛巴。迪比亚什认为这并不应该成为受怀疑的理由。中国在达赖喇嘛1959年流亡后的一段时间也没有公开谴责过达赖喇嘛。噶玛巴流亡印度后,达赖喇嘛让他先集中宗教训练。 中国避免批评噶玛巴喇嘛或许因为中国担心谴责他会有助于为自由西藏运动制造另外一个国际公认的佛教领袖 。另外迪比亚什认为,从历史传统上看,噶玛噶举派也没有发挥明显政治作用的传统,17世噶玛巴不过在遵循前世的传统罢了。 迪比亚什还说,印度媒体决不会对印度苏菲教派领袖或瑜伽尊者作类似的草率指责。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中央政府应该出门澄清,说噶玛巴涉案同间谍指称无关,但印度中央政府目前深陷腐败丑闻,自顾不暇。他怀疑,这些企图背后是有人想迫使噶玛巴离开印度,去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 藏人在印度的尴尬 在噶玛巴相关报道爆出前,印度有人向地方法院提交请愿,要求禁止在印度领土上悬挂西藏旗帜,并且要求禁止西藏流亡政府。这说明了印度一些当地人同流亡藏人社区的关系紧张。迪比亚什认为,这是有意削弱西藏流亡社区合法地位的企图。 在印度警方收缴噶玛巴现金后,西藏流亡政府所在的喜马偕尔邦首席部长周二说要成立调查机构关注该邦流亡藏人的活动。他说,在西姆拉情报部门建立一个藏人难民小组,并要求中央政府全部报销关于达赖喇嘛和噶玛巴喇嘛的保安费用。 迪比亚什说,其实当地印度人和西藏流亡社区的关系在90年代曾经一度弄得很僵,当时达赖喇嘛说过,如果他不受欢迎,不是那里的客人,他可以离开印度。后来被印度极力挽留。 但是迪比亚什认为,这次由印度地方政府,即邦的首席部长和警方负责人率先对噶玛巴表示怀疑,说他有问题,并且通报中央政府西藏流亡政府的问题,这还是第一次。他说,流亡藏人对印度作出很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贡献,但他们却被当作临时的外来者。 事关中印争议领土 迪比亚什认为中国官员会十分乐于看到印度媒体关于噶玛巴报道和指责,因为这些报道会在印度流亡藏人当中带来混乱,也会导致中国的藏人对印度产生不信任。 他说自40年代以来,印度的许多做法令西藏人失望。最初在西藏人寻求国际帮助,争取独立的时候,尼赫鲁1954年同中国签订潘查悉拉协议,同中国就西藏地位达成协议。 虽然印度收容了10万多西藏流亡者,但是迪比亚什认为,流亡的西藏僧人为印度提供了稳定,特别是他们在印度边界地区族群稳定方面发挥了比印度军队更重要的作用。 流亡藏人对印度收容他们感恩戴德。但迪比亚什认为,印度应该记住,到1951年为止,目前中印争议领土既非属于中国,也非属于印度,而是属于西藏。他说,作为回报,至少印度不应该去惹恼西藏宗教领袖,否则印度在争议领土上更不理直气壮。

阅读更多

译者 | 《时代》周刊 达赖喇嘛在印度出场演讲,中国大为光火

核心提示:”中国政府视我为恶魔,”达赖喇嘛周五在加尔各答笑着说,”可能我是一个恶魔,但却是一个善良的恶魔。” 原文: The Dalai Lama Steps Out in India, as China Seethes 作者: Nilanjana Bhowmick 日期:2011/12/05 【2011年12月3日,印度新德里,经由”企鹅印度”安排,达赖喇嘛发表了题为”幸福之道”的演讲。摄影:次仁多杰/美联社】 周六下午,经由出版商”企鹅印度”的安排,达赖喇嘛在印度园区中心做了一小时的演讲,为满室大约1500名听众讲述了”幸福之道”。自然而然,这位西藏精神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畅销书作家,同时更是世界知名的公众演讲家。正当中印就边界及中国南海油气开采纷争日益激烈之际,达赖喇嘛一周之内在印度第三次露面显然非常引人注目,虽然他于1959年中国占领西藏后就逃亡到了印度,但这并不妨碍他再次成功地成为中国严厉谴责的目标。此次演讲主题虽与政治”绝缘”,但达赖喇嘛突然的频繁亮相还是引来了众多猜测,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对达赖喇嘛最近一次在印度公开发表讲话,中共政府自然反应强烈,虽然新德里以及西藏流亡政府方面都表示自己无意冒犯,但中国仍果断取消了中印高层谈判并致函印方希望下不为例。 新任卡隆特里帕,即西藏流亡政府首相洛桑森格(Lobsang Sangay)表示:”达赖喇嘛在德里的确有些繁忙事务。但他参与的所有事务都无关政治,这些事一件接一件貌似密集,只是个巧合。”周六他陪同达赖喇嘛出席了演讲。”中国有点’矫枉过正’了,将达赖喇嘛所有露面政治化了。达赖喇嘛的讲话中常会提到’人的价值’和’和谐’;貌似中国才是最不’和谐’的那个,总是向印度以及其他国家施压来打压达赖喇嘛。” 在周六演讲结束后,达赖喇嘛还回答了观众的提问,但他回避了所有”政治性质”的问题。与此相反,他谈及了印度的热点话题――腐败问题,在最近几周,这个问题一直在印度人民的心中挥散不去。”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但宗教信仰和腐败是水火不容的。”达赖喇嘛说道。”如果每个印度人都为建设一个和谐印度出一份力,那么众志成城,事必成就。”上周达赖喇嘛还表示自己支持安娜・哈泽尔。这位74岁的老太太一位反腐斗士,今年年初,拜她的”无敌神拳”所赐,整个印度几乎停止运作。 带着他的招牌幽默感和和蔼的微笑,这位诺贝尔奖得主一开始就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戴着一顶与褐红色长袍相配的空顶帽以遮挡刺眼的灯光,76岁的喇嘛对答如流,除了服用每天需服的药片,他没有停下来歇过。虽然他一再避免提到中国,但他还是引用了”中国强硬官员”的事例,他们不许他待在印度;还有2008年,他宣称中国称之为”藏南”的地区实际上属于印度阿鲁纳恰尔邦引发了一场风波。提到中国视自己为”祸精”,他调皮地笑了笑――反之亦然。自3月起,已有至少12名西藏僧侣、尼姑和还俗者自焚抗议中国对西藏的占领,而北京方面却谴责达赖喇嘛极其追随者煽动群众自焚。 “我24岁就开始流亡了。”他当时说。”我在西藏没有家了,但在印度却有了一个更大的家。”达赖喇嘛主持印度北部达兰萨拉的西藏流亡政府已有六十载,今年5月他将权力移交给了推选代表森格。但达赖喇嘛在印度的露面依旧对中印关系影响恶劣。中国一贯反对他在印度公开露面,但受人尊崇的达赖喇嘛在印度可是最尊贵的客人,作为一位精神领袖,他有权出席非政治性集会。 过去,印度政府会屈服于中国的压力:在2009年,印度禁止外国记者进入阿鲁纳恰尔邦采访达赖喇嘛。但最近一系列事件表明印度已在邻国面前”昂首挺胸”起来,至少在达赖喇嘛的问题上。12月1日,中国致函印度东部孟加拉邦的外交部长,希望印度官员不要出席”纪念特蕾莎嬷嬷百年诞辰”的大型庆祝活动,因为达赖喇嘛将出席并发表讲话。但此警告信函明显被忽略了,中国对达赖喇嘛出席11月30日新德里为期四天的佛教大会非常不满――随后还推迟了另一轮原定进行的边界谈判以示抗议。”达赖喇嘛并非纯粹的宗教人士,而是一个打着宗教旗号长期参与分裂活动的分裂分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几天前如是说,并重申了中国反对”任何国家给予他任何形式的平台。” 最终, 达赖喇嘛仅仅是两国众多纷争之一。达赖喇嘛”是中印关系的一部分。他是一位有自己立场和力量的重要人物,但印度似乎不会直接利用这点。”前任高级政府官员及”南亚分析小组”中印关系专家巴斯卡尔・罗伊(Bhaskar Roy)说。”不管是从战略上,地区事务上还是放眼全球来看中印的关系,它都远远比一个达赖喇嘛重要得多。”但这并不妨碍这位精神领袖偶尔成为两国导火线。”中国政府视我为恶魔,”达赖喇嘛周五在加尔各答笑着说,”可能我是一个恶魔,但却是一个善良的恶魔。”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颜昌海:谁在左右印度对华政策?

除了“改革之父”曼莫汉·辛格外,印度高层不断进行着人事调整。曾经口无遮拦的外交部长慕克吉转战经贸领域,没有任何外交经验的克里希纳出任外长,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纳拉亚南如今身居国家安全顾问要职,从小在拉萨长大的前外交秘书梅农可能走进印度总理办公室……。印度政府走马换将的同时,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国度继续传来复杂的声音。 有媒体报道说,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印度向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增调了6万兵员,使得那里的驻军达到10万之多;印度空军也在靠近中印边界的前沿地区修筑机场,并在那里着手部署两个中队的苏-30战斗机。而另一方面,中印双方同意,“中印两国必须和平共处,没有其他选择”。印度方面如此复杂甚至矛盾的言行,究竟体现了新德里怎样的对华战略?而又由哪些核心人物左右? 索尼娅·甘地 / 拉胡尔·甘地:传承尼赫鲁家族对华政策影响力 虽然尼赫鲁对于1962年中印爆发边界冲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尼赫鲁对中国的热爱近乎痴迷,这也深深地感染着尼赫鲁家族的每个成员。2007年10月,作为尼赫鲁的曾外孙,37岁的拉胡尔·甘地陪同身为国大党主席的母亲索尼娅·甘地访华,他们不仅与胡锦涛总书记以及温家宝总理一起共叙中印友好,更重要的是,索尼娅还正式地把尼赫鲁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有望领导印度未来的新一代国大党领袖拉胡尔介绍给中国领导层。 作为尼赫鲁-甘地家族后人,索尼娅和拉胡尔分别为印度国大党主席和秘书长,都没有在政府中担任任何公职。尽管如此,谁也不会否认,母子二人对国大党政府现行对华政策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母子俩在对华政策方面很少发表公开发表言论,不过索尼娅2007年访华时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演讲令人印象深刻,她向中国师生传递了一种乐观情绪:“尽管双方观点不完全一致,但‘务实和共同利益’是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进行自由坦白的对话和讨论,这些问题都会被解决。” 曼莫汉·辛格:想让印度官僚学习中国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是著名经济学家,曾经担任过印度储备银行行长和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正是他在1991年设计领导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挽救了当时正处于崩溃边缘的印度经济。 读书是辛格的最大嗜好之一,细心的印度人经常会发现他的身影出现在新德里的某个新书发布会上。2007年,在出席印度前商业部长纳特的新书首发式时,辛格曾出人意料地引述了一大段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辛格说,希望温总理讲话内容能成为“印度举国上下人人捧读的基础材料”。这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后来辛格的前新闻秘书巴鲁告诉笔者,辛格总理说这番话,其实就是想让印度的官僚开拓视野,向中国学习。 熟悉辛格的人都强调,他属于那种非常谨慎、不事声张的人。但辛格总是喜欢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对中印关系的见解:“中国是印度最伟大的邻居,两国之间的关系并非对抗性”,“世界有足够的空间让中国和印度发展”。 普拉纳布·慕克吉:对华强硬派将打经济牌 在印度国大党内,很少有人能像普拉纳布·慕克吉那样几乎把政府中最重要的几个内阁部长都当个遍。由于资历颇深,他在国大党内具有很重的话语权。2009年国大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后,党内曾经考虑让外交部长慕克吉留任,但他以“年龄偏大、不适应频繁出国”为由婉拒,随后,辛格任命慕克吉为财政部长。 慕克吉行事比较干练,但有时说话口无遮拦。在对华立场上,慕克吉一向以务实和强硬著称。几年前,身为国防部长的慕克吉在一次国防研讨会上曾指责中国在1962年“侵略”印度,在中印外交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8年,慕克吉直言不讳地在印度国防学院强调,“中国作为印度最大的邻国和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对印度来说是一个挑战”。 据了解慕克吉的印度圈内人士说,慕克吉与印度商界过从密切,他比较擅长于开拓商业和贸易市场。在担任外长时,慕克吉便积极地推进印度经济议程,帮助印度商人走向国际市场。如今作为财政部长,虽然不会直接插手外交事务,但他将会更多地呼吁政府在对华关系上打经济牌。 S.M.克里希纳:对中国很有感情 克里希纳被誉为印度内阁中三位“老人”代表之一,尽管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或许是曾经留学美国的缘故,克里希纳的气质与多数印度政客明显不同,他穿戴时尚,儒雅得像个大学教授。克里希纳是印度国大党元老之一,他曾经在以“IT中心”班加罗尔为首府的卡纳塔克邦担任首席部长、在以“金融中心”孟买为首府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担任邦长。“S.M.克里希纳是印度近年来最为出色的首席部长之一,他是印度为数不多的具有留美教育背景的政治家。正是在他的推动下,班加罗尔成为举世闻名的IT中心……”;在孟买,在班加罗尔甚至金奈,每当提及克里希纳时,许多印度朋友都会如此称赞他。 克里希纳对中国很有感情,2004年12月底和2005年3月初,笔者在班加罗尔和孟买两次专访克里希纳。笔者问克里希纳,目前印度领导人在口头上已经不再说“中国是威胁”,不知道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思想是不是真正从他们的头脑中消失了?克里希纳回答:“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哥,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伙伴,我们认为,中印建立伙伴关系的努力对西方发达世界将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可能不会在明天就出现,但在某些时候会出现……” 虽然曾经在国大党政府内担任过几次部长,但克里希纳没有任何外交经验。就在他走马上任外交部长之际,“中国威胁论”刚好成为印度媒体再次热炒的词汇。对此,克里希纳有自己的看法。8月11日,他对印度记者说,“印度与中国有着一种良好的关系,印度同中国的关系并不阴云密布”。不过,正如印度媒体所说,如何妥善处理印度与中国的关系,还真是克里希纳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M.K.纳拉亚南:中印边界谈判的高手 大概是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缘故,74岁的M.K.纳拉亚南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总是不苟言笑。如今他身居国家安全顾问要职,更让人感觉十分强硬。 纳拉亚南现在已经成为中印边界谈判的高手,但是2005年围绕他能否胜任边界谈判“特别代表”问题,印度决策圈内曾有过一场大讨论。长达几个月的激辩之后,印度政府作出裁决:虽然纳拉亚南对中国的知识略显不足,但具有情报背景不仅使他适合担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还会在印度同中国的外交对话中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印度外交官当时透露,对纳拉亚南的任命反映出印度政府的一种战略考虑。由于中印之间不仅有边界问题谈判,还启动了战略对话,而战略对话大多涉及国家安全利益问题,所以,印方需要一个特别熟悉国家安全利益的人。纳拉亚南正是这样一个人选。 出于职业习惯,纳拉亚南对许多事情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与他十分熟悉印度朋友说,“纳拉亚南是一位忠实的听者”。他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或接受任何观点。每当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时,他总愿意静静地在一旁倾听,却不多发表意见。据说纳拉亚南比较注意倾听自己所信赖的中国问题专家,特别是来自情报系统的专家的观点。 尼鲁帕玛·拉奥琪:多年分管中印关系的外交秘书 “外交秘书”是印度外交部里职位最高的文官。这不仅需要年龄恰好合适,还需要拥有被各方都认可的能力。尼鲁帕玛·拉奥琪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6月30日,她击败对手得到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位。 在印度公务员里,外交部属于最难考的部门,拥有英国文学硕士学位的拉奥琪不仅考取了,而且还在这个几乎被男人垄断的世界里干得出类拔萃。拉奥琪是印度外交部第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印度驻斯里兰卡和驻中国的首位女性大使、印度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外交秘书,因此,她被誉为“经常创造历史的印度女外交官”。 举止优雅的拉奥琪还是一位诗人,她非常崇拜中国作家王蒙。担任驻华大使期间,拉奥琪经常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向中国知识界阐述印度的中国观。在她看来,中国人认为印度“并不友好”主要源于中国对印度还不够了解。 由于在外交部多年分管中印关系特别是边界谈判,拉奥琪一直被印度同僚视为中印边界问题专家。8月初,拉奥琪首次以外交秘书身份出席了由辛格主持的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在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上,她向与会的重要人物通报了有关中国的情况。不过,正如一位印度外交官所说,“拉奥琪的主要职责还是执行政府政策。至于说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仍取决于最高领导层”。 作为外交秘书,拉奥琪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个是经验不足的外交部长,一个是比十年前在战略安全事务上更有分量的总理办公室。她需要更好地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沟通,以使得印度的对外关系更为顺畅。 希夫尚卡尔·梅农:印度外交部走廊里的“中国人” 梅农已经从外交秘书职位上退休。当年辛格总理破格把驻巴基斯坦大使梅农任命为外交秘书时,在印度外交界曾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印度外交部基本上是论资排辈的。然而,辛格却偏偏看重当时资历靠后的梅农,有的印度媒体揣测说,辛格有意通过此举加强中印关系。 媒体的猜测其实与梅农本人的中国背景有关。梅农出身于外交世家。他的祖父KPS ·梅农曾经作为首位印度外交公务员担任驻中国和俄罗斯大使,父亲P·N·梅农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出任印度在拉萨的总领事。父辈的耳濡目染以及童年时代在拉萨的几年生活,使梅农从小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汉语非常流利,其外交生涯也是从中国开始的,曾经在印度外交部负责领导中国科,并多次参加中印边界谈判。据称由于梅农十分精通中国事务,被称为印度外交部走廊里的“中国人”。 梅农在印度外交部算不上资历最高,其能力却在外交界有口皆碑。“他非常低调、平衡、成熟、说话温和,同时也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和方法。”由于辛格非常看重梅农,坊间一直盛传梅农退休后可能会加入印度总理办公室,因为辛格有意让他担任负责中国和巴基斯坦事务的总理特别顾问,或者直接接替纳拉亚南出任国家安全顾问。目前,梅农的去向仍未最后确定,但一位与他过从甚密的印度朋友肯定地表示,梅农将会在2个月的休假结束后加入总理办公室。 苏布拉姆尼亚姆·贾伊尚卡尔:驻华大使或许带来新气象 印度驻华大使的苏布拉姆尼亚姆·贾伊尚卡尔是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会员,被公认为印度外交部里的战略思想家,他的父亲是印度著名安全战略问题专家K.苏布拉姆尼亚姆。在担任印度驻新加坡大使之前,贾伊尚卡尔一直在外交部负责美国事务的联系,是美印核协议谈判印度方面的六七个核心谈判成员之一。 不过贾伊尚卡尔获得驻华大使提名仍有点出人意料。因为这些年来的驻华大使多是印度外交部中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而贾伊尚卡尔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对象都不是中国。不过,一些媒体指出,考虑到中印目前正在进行许多战略问题的讨论与合作,或许由一个安全战略问题专家出任驻华大使能够为中印关系带来一种新气象。 贾伊拉姆·拉梅什:“Chindia”的创造者 拉梅什作为印度环境与林业国务部长,职务看上去与中国问题不太沾边儿,但他却是国大党在战略事务上的幕僚级人物。他曾经创造了一个与印度和中国密切相关但却“从未申请专利”的英文名词,这便是被世界媒体和学界广泛使用的“Chindia”。 拉梅什常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他的文笔犀利而幽默,尤其擅长玩弄英语词汇。因此当看到媒体报道拉梅什创造出“Chindia”一词时,人们没有感到惊讶,惊奇的倒是他对中国的热情。在一般人眼里,China和India不过就是两个国家名,他创造Chindia希望表达何种意义呢?”拉梅什说,“我一直认为中国和印度有时在合作,有时各走自己的路,但总是在试图寻求相互之间的理解。Chindia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共同前进与合作,两国都彼此明了相互之间的差异,两国总是会非常在乎彼此间需要和平与和谐共存。” 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的拉梅什其实是个经济学家,他曾经先后为两任印度总理以及两任财长担当政策顾问。也可能是考虑到气候与环境问题将是一个对印度来说非常棘手的问题,辛格把环境部长职务留给拉梅什。鉴于中国与印度在气候和环境问题上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未来拉梅什肯定少不了要与中国打交道。上任后不久,拉梅什已经组织了中印两国就联合监测喜玛拉雅冰川融化情况进行谈判。他表示,喜玛拉雅冰川事关两国利益。为此拉梅什已经制定了时间表:争取在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与中国就喜马拉雅冰川问题达成协议。 谁在左右印度对华政策?中国官媒列举的印度官员都是想让印度官僚学习中国、对中国很有感情、传承尼赫鲁家族对华政策影响力、甚至是“Chindia”的创造者等等人物,似乎中印关系,早就进入“同志加兄弟”的“血盟友谊”地步。由此看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越来越多。但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屁民们是不用操心的。因为,一旦有了变故,当局亦可以否认它“从来就不是中国的老朋友,美国才是它的老朋友”。此外,除了谴责美国,还可以归咎于达赖。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