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博谈网|中国经济放缓如何影响习近平的领导地位?

(博谈网记者郑皓然编译报道)据《财富》(Fortune)杂志2月26日报道,情况可能变得很糟。 随着中国开始向消费型经济转型的时候,外国企业可能更难进入中国市场。 这个观点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在周四的报告中提出的,报告的作者是罗伯特·布莱克威尔,亨利·基辛格和库尔特·坎贝尔。 该报告的作者写道:‌‌“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在放缓,(中国主席习近平的)对政治不稳定的恐惧可能促使他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新的侵犯人权以及西方非政府组织和企业面临的新的挑战将导致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出现新的摩擦。‌‌” 作者写道,中国在过去十年经济的惊人增长一直让北京当局的政权稳定。但是,现在2016年预计的GDP增速将放缓至6.3%,中国的权贵和百姓或许会发现经济的转变令人不满意,从而造成社会动荡。 根据报告的作者,习近平已经通过几个反腐败运动非常努力地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他可能会更进一步,‌‌“加强个人崇拜,更严厉地打击异见人士,更大胆地利用反腐败运动打击反对他的权贵阶层。‌‌” 为了保护他的地位,习近平‌‌“最有可能激发和加强中国的民族主义—这一直是北京合法性的一个支柱—来弥补经济放缓的政治损害,来转移公众注意力,来制止可能利用民族主义批评对他进行打击的对手,以及打造他自己的形象。‌‌” 北京当局的公信力已经被中国股市在2015年和2016年1月的暴跌而损坏。这个问题,与对官方统计的广泛不信任加在一起,将提出一个习近平如何计划将中国的增长型经济转变为较慢的,消费型经济的问题。 报告作者写道:‌‌“对中国经济和对习近平命运的真正风险,不来自于股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是来自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习近平面临的声誉挑战和经济障碍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减弱。‌‌” 阅读原文:How China’s Slowing Economy Could Change Xi’s Leadership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中国往何处去?

经济改革何去何从,政府究竟愿不愿意放权,这是德语媒体评论中国经济时最关注的话题。然而种种迹象显示,共产党无意选择市场自由化的道路。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法兰克福汇报》驻上海记者Hendrik Ankenbrand在题为《中国的未来》一文中开篇也是提出了一个设问:“北京会走什么样的道路?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方向早已经选定。”文章先是回顾了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没有直接向世界大开门户,而是先以一些经济特区作为市场经济的试验田。“许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国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崛起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原因。中国的领导人至今都坚信,如果当时直接全面实行了市场的自由化,就像俄罗斯90年代所做的那样,那么中国经济就无法实现持续的高增长。更重要的一点:也许中国共产党已经重复了前苏联共产党的命运。”北京不愿走自由化的道路但是问题来了:在摸索着实行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还会不会继续“放权”,允许市场继续自由化?作者指出:“凡是研究过其它国家失败案例的经济学家,都坚信,如果中国政府不能允许市场获得自由,那么中国经济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的。然而,自由正是政府所惧怕的,因为它被视为对权力垄断的威胁。”自从中国的工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股市也开启“过山车”模式之后,北京就开始投入巨资,以重新掌握对经济的控制。今年年初开始实行数日就“夭折”的股市“熔断机制”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为此,证监会主席被撤换,“但是中国领导人仍然不愿意承认,要想调控规划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可比计划钢铁和煤炭产量要复杂多了”。“这对于中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呢?专家分析,有四种可能:最不可能出现的景象,就是以新加坡为范例,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自由化,随后转型成为富裕的工业国家。与之相对的还有三种可能的情景,其区别就在于威权统治的程度,相应的改革力度也是从强到弱,甚至完全没有改革,直至经济发展走到自己的极限。”那么,北京的决策者会选择哪一终模式呢?作者接着分析道:“种种迹象表明,方向早已选定——而且北京已经难以摆脱自己对这条道路的依赖。”仅追求物质够不够至于这条道路会引领中国走向继续的崛起,还是走向没落,也是《新苏黎士报》周四所关注的话题。该报在其“政治文学”版面发表了一篇书评,介绍了《纽约客》前驻华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的著作《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相和信念》(原著标题Age of Ambition:Chasing Fortune,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这本书的德语译本2015年出版发行。书评作者简要总结了欧逸文实地观察中国“充满野心”的发展八年得出的结论,那就是仅仅有富裕生活是不够的:“如今中国领导人已经不再许诺实现什么社会大同,而仅仅是富裕、自豪与强大。根据欧逸文的分析,这样的许诺在一段时间里也是足够的。但是现在中国人追求的更多了——也许就是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新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一种新的政治文化:过去曾经讳莫如深的东西,今天已经不再成为秘密。而共产党越是去极力阻止中国民众获取无过滤信息,民众在这方面的要求就会越强烈。”经过将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八十年代的日本相比较,欧逸文认为中国的制度之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混乱无序。因为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繁荣时期的日本有一个根本区别:在日本经济出现泡沫的时候,它已经全面发展成一个发达国家;而中国尽管经历了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也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它如今的人均收入也仅仅相当于日本在1970年的水平。中国的未来究竟要往何处去?书评的作者最后总结道:“至少有一点欧逸文是正确的,那就是中国会进入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阅读更多

BBC |访日中国游客银根收紧“爆买”变异

中国猴年春节长假周日(2月14日)落幕,访日中国游客正纷纷上路回国。为了在这个春节长假迎接中国游客“爆买”,不少设置了专卖柜、增添了汉语服务等的日本百货店、免税店等。零售商望着中国游客的背影,纷纷叹息爆买已成“昨日黄花”。中国游客爆买是近年日本传媒和社会的热门话题,从初期爆买指甲钳、电饭锅,到后来爆买化妆品、马桶座板,日本市场饱和或接近饱和的囤积商品忽然柳暗花明,不仅挽救了许多中小夕阳企业,而且也成大企业新市场曙光。在中日政治关系冷淡、中日民间印象不良的主流中,访日中国游客爆买的现象,令日本传媒、舆论津津乐道,日本政府也不断放宽中国人访日签证条件。去年访日中国游客比前年增长107%,达到499万人次,是所有外国和地区访日游客中的最大增幅。今年1月,日本驻中国使馆、领馆发放签证数比去年同期增加近5成,约40万件,各大日本传媒都相信今年也能期待春节假期迎来中国游客爆买高潮。股跌币跌双重灾BBC中文网记者在春节长假期间的2月11日走访了位于东京新宿的免税店“日本堂”,希望目睹今年中国游客“爆买潮”,不料日本堂股东原田优美说:“我自己从去年8月开始、周围有人说从去年7月开始中国游客购买力不行了,比2013、2014年爆买高潮期差得好远。”原田是加入了日本国籍的华人,21年前来日本,经营免税店生意20年。她认为急剧滑坡的中国游客购买力主要是中国股市下跌、人民币贬值,“中国股市好、人民币兑换高的时候,再贵的东西都有人买,前两年免税店忽然多了好多,但去年下半年就不行了,现在最新的购物动向是买医药品这些廉价和实惠的日本货。其中大概3、40岁的游客最具购买力,年纪大的游客很多人来了也可能一分钱不花就走,但整体来看大家都在省钱”。对记者不解日本传媒为什么在过去半年广泛报称中国游客爆买现象,原田说:“他们是起哄、是托这个市,我这里经常有日本传媒打电话来说要来采访,我说了实情,他们就不来了”。“识途马”购物变化不过原田也承认,作为面向团体旅客经营的免税店,生意清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访日中国游客现在自由行多、团体客少。“不错,游客人数是在增加,但消费额减少,而且很多是第二次、第三次来,来过日本一次的中国游客一般就不会再参加旅行团。第二次、第三次来,想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可能家里电饭锅、马桶座板都已经有了”,她说。原田还说“中国人反日感情还是很普遍,所以很多没来过日本的中国人不想来,倒是来过、亲眼看过了,就有不少人会想再来。因为日本安全、汉字通用,所以很多人再来就会选择自由行”。访日中国游客自由行通常三、五人结伴而来,目前日本一些旅行社也开始瞄准自由行中国游客,推出六人包车服务等。日本堂也在争取做散客生意,为了迎合游客购物,店里每天实施顾客调查。记者在店里转了一圈,看到陈列的商品以日本生产的药品、化妆品居多,但也有一个贩卖高价“南部铁瓶”和古董“浮世绘”的角落。店员对记者说“还是有人会买这种高价品”。说起日本货,原田感概地对记者说:“这个行业里,做真的生意非常难,20年前我看到有人把在韩国、台湾生产的东西换个日本包装,就算‘日本制造’,当时我想‘你们做这种假生意,一定迟早被揭穿,做不久’,可是他们现在不但在,而且生意还越做越大”。“变化也是契机”日本官方电视台NHK上周五(2月12日)报道了中国游客爆买向廉价商品转化的新闻,报道还引述银座高级百货店称“今年的印象是中国游客没去年那么爆买”。同样针对自由行散客的百货店也感到中国游客购物动向受到了影响。但NHK在一个专门分析日本零售业围绕中国游客的“春节商战”是否会继续的节目中说,中国游客爆买力降低可能也与中国政府抑制携带外汇出国有关。理由是“中国政府最近加强机场严格检查出国携带的外汇,可能是中国经济严峻中,政府促进国内库存商品流通的手段”。分析也说,从东京美容院、香川县乡村餐馆增加了中国游客的动向来看,中国游客访日消费“从‘购物消费’转向‘行动消费’”,并指出“现在断言中国游客爆买已过时还太早,但变化也是契机,不但零售商店需要尽快应对,也可能正是各地吸引中国游客的契机,期待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访日外国游客制造的经济效果在日本各地扩大”。

阅读更多

交易录|中国不良信贷构成的威胁加大

全球金融系统背后潜藏着一个涉及数万亿美元资金的问题,它可能会在未来多年持续削弱多个大国的经济实力。这个问题就是巨大而且僵滞的债务池,它由全球各地的企业和个人难以偿还的贷款构成。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良贷款一直在拖经济活动的后腿,但最近几个月,过多的不良贷款所构成的威胁似乎在不断加大。中国是这种担忧最大的源头。据一些分析人士估计,中国的不良信贷规模可能已经超过了5万亿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相当于中国年经济产出的一半。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银行在去年12月放慢了发放贷款的速度。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能会比现在还慢,进而给多年来一直依赖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多国家造成进一步打击。但这个问题不只是中国的。凡是政府和中央银行在最近几年采取激进刺激政策的国家,都会随之出现不良贷款过多的问题。在美国,最近一次楼市泡沫破灭之后,按揭贷款违约量好几个月之后才有所下降,现在则有不少美国能源企业,难以偿付它们投入到页岩气热潮中的巨额廉价贷款。分析人士表示,欧洲的不良贷款总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很多大型欧洲银行还在承受巨大的违约贷款压力,这加大了政策制定者重振欧洲经济的难度。比如,意大利上周就宣布了一项计划,要清除该国举步维艰的银行体系中的坏账。在其他地区,巴西最大的一些银行的坏账也在增加,该国正努力应对规模庞大的信贷狂潮带来的后果。“如果之前出现了繁荣,然后衰退,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位于伦敦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全球宏观信贷研究负责人阿尔贝托·加洛(Alberto Gallo)说。“你可以期待这些损失有朝一日能转变成利润,但如果这种希望落空,它们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和个人都会申请新的贷款,来购买商品和服务,而且利率往往比较低。经济放缓之后,很多债务人就会难以偿还其贷款。之前的泡沫越大,之后银行和决策者需要收拾的坏账摊子也就越大。从理论上讲,银行可以快速列支不良贷款的坏账损失,然后通过吸收新资金,来填补这些漏洞。而这些清理完坏账的银行,就更可能重新开始发放贷款,由此发挥它们在助推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但事实上,这一理论很难付诸实践。要列支坏账损失,银行需要推动企业债务人走破产程序,迫使家庭债务人放弃抵押品赎回权。这种举措会让整个经济感到阵阵寒意,需要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实施不得人心的紧急财政援助,也会带来社会阵痛。而且在有些情况下,银行可能很难在市场中再吸收新的资金。尽管如此,推迟清理坏账也会有后果。因为银行会因此持续处在受创状态,不愿提供贷款,经济恢复也就遥遥无期。多名经济学家表示,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信贷热潮之后,日本拖了太久才迫使其银行列支巨额损失,结果日本经济在之后多年一直一蹶不振。现在,很多银行业专家开始担忧中国的不良贷款。对于中国经济放缓的种种担忧已经让全球市场在最近几个月承受了巨大压力,因为中国经济走弱将使全球经济随之放缓。这种担忧有很多都集中在中国的银行业。最近几年,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又发放了一大波新的贷款和其他信贷产品,其中很多都将无法全额收回。研究机构Autonomous Research驻香港分析师朱夏莲(Charlene Chu)表示,到今年年底,中国金融领域的贷款及其他金融资产将达到30万亿,而七年前这个金额只有9万亿。“以前从未有过这么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大程度的信贷增长的情况,”她在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认为,这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世界上几乎每一项资产的价格,因此市场对于中国信贷问题可能暴露的预期,感到紧张不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不良贷款的账面金额,很可能无法体现问题的真实规模。朱夏莲在分析中估计,到2016年年底,中国金融体系将有多达22%的“不良”贷款和资产。这一银行业术语指的是债务人拖延还款,或因为财务状况吃紧,无法全数还款的情况。按美元计算,中国的不良贷款和资产达到了6.6万亿美元。“这种估计实际上不无道理,”朱夏莲在邮件中写道。“我们在其他国家也见到过类似的比率。不同的是规模,这反映了中国信贷热潮的巨大规模。”据她估计,不良贷款最终会带来4.4万亿美元的实际损失。虽然没有足够多的官方数据提供有关不良贷款的精确数字,但其他分析人士估计金额在5万亿美元左右。鉴于中国金融行业的不透明性,其他分析人士只是估算了不良贷款的“基线”数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克里斯托弗·鲍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说,对企业向中国各银行支付的利息进行分析后,结论是8%的企业贷款可能存在问题。但鲍尔丁表示,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不良贷款金额可能更高。但全球经济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于,中国会如何应对巨额的不良贷款。在20世纪90年代的信贷大潮过后,中国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帮助银行清理不良资产。但考虑到最近信贷热潮的规模,如今采取类似干预举措的成本可能会极高。更直接的影响是,不断增加的不良贷款会阻碍健康的公司获得贷款,并在这个过程中削弱经济增长。“我感觉,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就像是被汽车大灯照射到的小鹿,”鲍尔丁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例如,一些欧洲国家等了很多年,才开始着手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有时候,拖延清理不良资产的原因在于不愿把别人赶出家门。尽管爱尔兰最大的银行在金融危机后遭受巨大损失,但它们并没有把不履行还贷义务的债务人从家里赶出去。近些年来,爱尔兰政府开展一个广泛计划,以减少资金困难的房主的债务负担。这种宽容举措似乎没有削弱爱尔兰经济,该国经济的复苏速度比其他欧洲国家都快。但在意大利,等待太长时间所带来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意大利在今年1月宣布了一项帮助银行出售不良资产的计划。该计划的一些批评人士表示,这与政府救援银行的举措相似,而其他持怀疑态度的人士则表示,银行可能不会采取该计划,因为其成本似乎非常高昂。“意大利银行体系的严重问题在于它们行动太晚,”欧洲经济问题研究机构布勒哲尔研究所(Bruegel)的研究员西尔维娅·梅勒(Silvia Merler)说。“他们本来可以处理得更聪明一些,更早一些。”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张欣:人民币贬值和危机

2016年新年伊始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暴跌600点。半年来累计人民币已贬值了6%,其前景更不容乐观。远期交割的ndf市场预期两年内人民币将贬为7.2元兑1美元。如此持续贬值将对中国经济和国民生计,从物价、出国留学、到国际支付等造成巨大负面冲击。

记得2014年前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升值,成为国际货币中的强势货币。而2014年后形势却被迅速逆转,它不断贬值并被国内外普遍看空。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这个人民币汇率恶化?

中国官方媒体将此归咎于索罗斯的“魅影浮动”。如很多国内外学者已经指出,这种指责没有依据,是官方为自己问题寻找替罪羊的手法。这是因为,一,中国在国际金融交易上有严格限制,投机者很难炒作;二,索罗斯也没有这么大资金能和中国对博。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中国本身。这两年来,从李嘉诚到中国普通百姓,(注意这些人和索罗斯没有关系,其中不乏有讨厌索罗斯的),都在加快将资金朝海外转移。结果大量资本外流,中国国际收支恶化,迫使人民币贬值。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