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

墙外楼|廉思:中国底层青年的生存困境和出路

嘉宾简介:廉思,“蚁族”概念首创者、“工蜂”概念提出者。教授,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秘书长。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首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首批入选者。 主持人:袁训会,共识网副总编辑 以下系在线文字稿全文:...

阅读更多

萧强:介绍陈奕伦的《无道德社会的启示》

我的工作是对中国的互联网媒体的观察,在我的网站《中国数字时代》每天都会通过自动聚合技术,收集很多在网上被网民热传和推荐的时政的信息。今天在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我注意到这样一篇文章,是从香港的一个网站叫《共识网》上取来的,作者的名字叫陈奕伦,他文章的题目叫《无道德社会的启示》。 这篇文章的一开始其实是作者的一段读书笔记,他是这么写的:“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爱德华•班菲尔德(Edward C. Banfield)出版了一本名为《落后社会的道德根据(The...

阅读更多

关于中国年轻一代——媒体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年轻人 — 这是一个对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举足轻重的群体,也是未来几年将控制中国的工业和经济方向的群体。 鉴于年轻一代如此重要,国际和国内的媒体都尽了最大努力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人真实的一面,我们又应该对他们能寄予何等的期望。然而,媒体的对标题党永无止境的追求歪曲描绘了中国的年轻一代,没有抓住他们的本质。通常媒体会这样开头: “ 中国有 400 万年轻人。这些青年人是 ……” 就开始使用个案来代表整个群体。下一次你读到关于中国年轻一代的文章时,尽量记住以下几点,以免被误导: 1)   媒体所说的中国青年是富有的那些,还是其他的那些? 如果你读到一篇描写中国青年强劲消费能力的文章,或称这些年轻人 “ 在繁荣中长大 ” 的描述,记住这一点:在任何国家都有富与穷的对立。而在中国,这种对立更是相当的严重。中国年轻人会开着昂贵的意大利跑车购买奢侈品牌的商品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一部分的中国年轻人是否仅占据总体的极小一部分?答案也是肯定的。的确,大多数年轻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繁荣中度过,但 “ 繁荣 ” 这个词语在不同人看来并不是同一个意思。对于某些人来说繁荣意味着有一套以上可以穿的衣服。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繁荣意味着得到自己的第一部移动电话。而对于其他的一些人来说,繁荣意味着为他们的狗购买独立公寓。当媒体告诉你中国年轻人拥有消费能力的时候,要参照上下文来看,并想像一个倒立漏斗的样子。这些媒体讨论的是漏斗的哪一个部分?但不管怎么说,这不是对于整体的一种观察。 2)媒体指的 青年 是大城市的还是小城市青年?非主流的青年或主流的青年? 媒体会发发掘真实而鼓舞人心的中国青年神奇的故事,这些人都是一些谁有独特的生活观,独特的感觉,属于亚文化群体。虽然他们都是的的确确是中国年轻人真实的故事,我们也需要再次把它置于合理的情景中来看待。中国的大城市,和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一样,为亚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大城市比小城市有更多机会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来自国际和国内的音乐、电影、文学和思想。企业家和草根阶级也更有机会得到认同和支持。因此,毫不奇怪,我们发现大城市的青年更多样也更前卫。同样,他们在中国的青年人口总数的比例非常小吗?是。非主流的青年也有类似的消费能力分布情况,但两者并不相关。媒体向你展示的是这个图表的哪一部分呢? 3) 大部分中国年轻人都感到幸福 —— 或至少是满足 媒体对于引发焦虑、恐慌或是震撼的故事有着特殊的偏爱,主要原因是这些东西是构成所谓 “ 新闻 ” 的主体。不幸的是,这表示我们看到的有关于中国年轻人的故事只有两种:或是致力于描述他们与我们之间有多么巨大的差异,或是使得我们对于他们的处境十分担心。事实是,当我们的研究者和人种学家进行深度调查之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很多年轻人并不能找出太多值得抱怨的事。我们发现,许多年轻人耐心地扮演着社会分配给自己的角色并安于现状,并且这种情况与其个人经济状况或是生活在哪一级别的城市没有多少关系。许多人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之路并对其不加质疑;许多人尽管沉溺于一些不正当的或是逃避的行为之中,但却并不是由消极的冲动所驱使的。当然,根据我们的研究,这种缺乏不满的现状也导致了他们的生活缺乏激情。但,对于媒体来说,这既没有不满也没有激情的大多数是不值得进行报道的。 4)大多数中国青年并不叛逆。 媒体发掘出来的有着不满情绪或者或挫折的故事往往被拿来和“叛逆”强牵强附会。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中国青年,的确有不少挫折(但总的来说 比较有 满足感),并不自然地想要诉诸叛逆来解决。虽然和他们的父母、老师、或老一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青年都是叛逆的。这与青少年自己所处的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交圈以及社会阶层有关。对家庭负责对中国青年来说仍有着非凡的重要性。这是他们性格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由不满或挫折导致的行为并不是对家庭,父母或权威的反叛。这是一种对不同的价值观体系的借鉴和探索。叛逆与奉行不同的价值体系是非常具有独立性而且独特的东西。我国青年的行为属于后者。媒体,特别是国外媒体,喜欢将中国青年贴上叛逆的标签,这是因为外国媒体的社会背景、文化和经验所致。对于同样背景的观众 / 读者,这样写的东西,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理解和共鸣。然而,这一刻,重要的差异就此初露端倪。 5)中国年轻一代不想叛乱 另一个把外国背景和经验强加到中国青年身上的实例是,媒体有时会谈到或者想知道年轻一代有没有公开叛乱的潜力。我在中国多年间,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展了许多项目,我一次也没有遇到一个提到、更不用说设想大规模叛乱的中国青年。再说,我也从来没有亲自遇见任何中国公民有类似的想法。虽然几乎所有国家( 包括中国) 的历史,一直都充斥着起义,但它并不在今天的中国,尤其是中国青年的思维版图中。 6)   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存在大规模的 “ 群体 ” 大规模的反叛之所以不再是中国年轻人的一个可用选择,部分原因在于 “ 大规模群体 ” 已经不存在了。强行将一代人或一群人束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并据此进行统一的评价,这种概念已不再能取得这一代年轻人的信任。诸如 “ 一个领袖出现然后人群拜服 ” 这种想法对他们也没有吸引力。如今的中国年轻人对于自我和身份的理解正在发生飞快的变化。我们的确看到许多普通的年轻人由于各种原因参加公共活动,如暂时休学前往 2008 年四川地震灾区担任志愿者帮助灾民、或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等活动中进行志愿工作。但他们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服务公众或者群体认同。当被问到为什么做志愿者时,年轻人们通常都会回答说,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宝贵的经验,他们个人将能藉此发掘出自己潜在的能力。如此多的年轻人走上自发自主选择的道路,这一事实恰恰说明了这一代年轻人正在发展的自我拥有很大的能力,并且是现实存在的。不断涌现的各种亚文化、分享自己独特经历的富有创造力和敏锐感觉的年轻人,以及他们发明的各种对抗挫折感的方法;这一切都是每一个充满个性的年轻人在与这个世界搏斗,并试图解决自身的终极定位问题的证据。媒体不会告诉你这些,因为这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新闻。媒体只会选用某一个个性青年的经历,从中提取一个主题化的印象,用于代表整个中国的年轻一代。或许这在夺取眼球方面颇有益处,但离真相却是遥不可及。 合作译者: jo , akid 相关阅读: 精通科技的90后一代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坦白无私”一代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阅读更多

【历史的先声】目前青年运动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主

三月二十九日晚上,已经停顿很久的复旦师生合组的宪政研究会召开了第七次的座谈会,座谈 的题目是“青年与宪政运动”,同时,并由周谷城教授讲演“青年运动在历史中的地位”。 “中国青年在现阶段中所从事的运动,应该是争取民族独立,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为这三 大目标而奋斗的人,在历史中就有他的地位。”这是周先生全篇演说的结论。在结论中,他更明确地 指出:政治民主是一切民主的先决条件。有政治民主,才会有经济民主,有了政治的民主,才能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