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与新华社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并列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报,在中国大陆境内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该报内容代表中共官方立场。因此,《人民日报》成为国际媒体和国际政治了解中国大陆政治发展的“风向标”之一(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真理馆

中国数字时代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404给CDT-收稿机器人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人民日报》建议领导干部对媒体要善待善用善管

《人民日报》评论部16号的一篇文章表示,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所表现的素养是其执政水平的体现。文章要求领导干部善待、善用、善管媒体。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人民日报》评论部16号的文章称,“一个治理媒介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文章首先阐述了媒体或舆情的重要性,指出“舆情不是‘敌情’”。文章说,有了媒体, 政府的治理方式和理念才得以传播甚至放大。文章批评一些地方干部忽视、躲避或害怕媒体,指出“封、捂、堵、压、瞒五字诀时有出现。”文章说,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跟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善用、善管。” 旅居纽约的华裔老作家董鼎山表示,“善待”一词仍有居高临下的意味,但是《人民日报》能够提出善待媒体就很不错了: “我觉《人民日报》大意是这么说的,善待媒体等于是指上级和下级讲话的善待。善待已经不错了。《人民日报》能这样说已经很好了。” 华裔时事评论家孟玄表示,《人民日报》所谓对媒体要“善管”的提法表现了中国“官场上的基本心态”。他特别提到《人民日报》16号的文章也提到并加以批评的某地方官员质问记者“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那句“名言”: “什么是善管? 换句话说它基本上认为媒体是它的工具,不过是要善待一点,懂得怎么去跟它打交道。这是它治理社会应该用好的武器。本质上它的心态就是我要把不谐和的东西要把它和谐化。做官的人最基本的动机还是保持自己的官位,然后怎么样的替自己去谋福利,完了以后才讲其他的事情。所以根本的体制不改革,一切还是朝着上面看的时候,你要求东改一点、西改一点。这是没有用的。太多的例子如:‘你是代表党说话还是代表人民说话?’这些东西是中国官场上人的基本心态。它把媒体当作应该接受管制的党的喉舌,就是替我讲话的。所谓舆论监督这个意义根本监督不了,因为你党是控制一切的。” 这位评论家说,《人民日报》最近也发表了某些表示宽松的言论,但是人民对政府终将会听其言、观其行:  “《人民日报》里最近也有一些跟整体紧缩的气氛不一样的,比方说要包容异质思维了这种话也出来了。可是老百姓听其言、观其行。你所有的形势实际上是加紧对社会的不是管理,是压制。”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郑竹园表示,中国政府对于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一则予以重视,一则予以防范。他说,中国的新闻制度仍将是一个国家统治下的制度: “现在所有重要的消息都是在网络上面传达出来。过去大家是看报纸,现在谁还看报纸。现在都是在网络上面,手机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它现在也都了解,你如跳过这些东西跟民众接触,那就很难传达你这政令。但这个东西有个问题,网络在流通的时候,有人批评政府的话,马上网络上就流通了。所以,一方面要开放,一方面要监督。这是你刚刚提到的,所以谷歌中国是监视它们的东西。这是一个矛盾。即要传达政府的消息,鼓励官员跟民众接触,但又恐怕民间形成舆论以后,对政府加强了压力。所以现在它是处在两难的情况。所以讲它是一个国家统治下的制度,还不是个开放的制度,不可能开放的。尤其现在中东的教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它现在恨小心。” 作家董鼎山表示,媒体应当替人民说话: “作为媒体就是代表人民说话。没有媒体的话,政府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媒体就是要监督。在美国媒体不是白宫,不是国会,媒体完全是代表民间说话的。媒体要监督国家的事情。”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人民日报:舆情非“敌情”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

人民日报:舆情非“敌情”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 人民观点:如何回应社会关切③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日期:2011-6-16 本站发布时间:2011-6-16 10:59:26 阅读量:118次   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事件时代。   翻开报纸,转发微博,评论新闻……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华南虎”、“躲猫猫”、“钓鱼执法”、“宜黄强拆”,这些借助媒介迅速蹿红全国的符号提醒我们,今天,治理的方式和理念往往通过媒介呈现、传播甚至放大,一个“治理媒介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公开透明逐渐成为执政共识,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成为公民基本权利,我们看到,各级政府的媒介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新闻发布制度日益完善,新闻发言人不断亮相,越来越多党政干部回复留言板、走进直播间,1700多个政府机构微博随时发布权威信息,各级领导干部面对聚光灯越来越自信自如,这样的变化令人欣喜。   当然,变化是一个过程,在总体的发展进步中,一些地方在媒介应对上仍有诸多不足。或是忽视媒介,把媒介当做摆设,很少更新的“沉睡网站”体现媒介意识的淡薄。或是躲避媒介,“杞人忧钴”、“响水逃城”等事件,暴露引导手段的缺失。或是害怕媒介,断定媒介是“找事”的麻烦源,“封、捂、堵、压、瞒”五字诀时有出现,“防火防盗防记者”心态屡有所闻。或是滥用媒介,视之为文过饰非的工具,漠视民意,打压舆论,为某些地方和单位违规行为“背书”。   如果说媒介已来到双向交流的2.0时代,那么政府治理同样进入了2.0时代,从高音喇叭、报纸刊物的宣讲,变成了新闻发布、网络留言的互动。如果没有必要的媒介素养,没有回应关注的能力,只知打压甚至封堵,无疑会使“沟通”没有了“通”,只剩下一条无法跨越的“沟”。   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一时难堪,但对于我们准确全面地体察民情,保持头脑清醒,大有益处。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正如一位省委书记所言,“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   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思想转变,无论是解说政策、疏导情绪,还是沟通思想、促成共识,都需要媒体来主动设置议题,求同存异、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中央领导强调媒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跟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善用、善管。   被各种信息和媒介包围的领导干部,亟需养成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学会“新闻执政”。否则,介入迟缓或干预不当,不仅可能“小事闹大,大事闹炸”,而且会消解改革发展共识,损耗政府“无形资产”。   对领导干部而言,媒介素养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心态。有平等的心态,才不会有“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傲慢官腔;有尊重的心态,才不会有“没时间跟你闲扯”的敷衍轻慢;有开放的心态,面对监督才能正视问题而不是列“记者黑名单”;有坦诚的心态,遭遇批评才会反躬自省而不是“诽谤定罪”……说到底,媒介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这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检验。 相关链接: 人民观点:如何回应社会关切之一: 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 人民观点:如何回应社会关切之二: 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让世界刮目相看

(截图一) (截图二) 原文: 点击 © Chiquitita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6/04. | Permalink | 中华人民共和囧 , 党的政策亚克西 Post tags: 人民日报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