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伊朗是中东地区一个伊斯兰共和制的独裁国家。自1977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人权状况急转直下。此后,伊朗的专制统治也引发了一些列民众的抗议,游行。

2022年9月,一位22岁女生因为没有戴头巾而被“道德警察”逮捕,后死在警局中。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伊朗一系列示威游行活动。这也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了热议,大量中国网友惊呼“中国还不如伊朗”。

2019–2020年期间,因为油价上涨,伊朗多个城市发生了一系列抗争活动,最终延伸到了对伊朗现政权和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的反对。

其他重要的伊朗游行示威活动还有,2018-2019年伊朗大罢工与抗议、2017-2018年伊朗示威、2009年伊朗绿色革命和1999年7月伊朗学生示威等。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公民馆真理馆时间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任贤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兴媒体

任贤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兴媒体 进入专题 : 领导干部 新兴媒体    ● 任贤良       近年来,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大众传媒和舆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与深刻变革的现实社会相互激荡,与活跃的社会情绪相互作用,使社会管理环境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党中央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体现了党中央敏锐的洞察力。            一、当前舆论态势            新兴媒体的崛起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时空,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格局,颠覆了传统新闻传播规律,刷新了传统新闻传播的理念。也使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挑战更为严峻。     (一)新兴媒体异军突起     近两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目前,全国共有网站230万个,网民5.13亿,手机网民3.6亿,微博用户达2.5亿以上。一些网站的实力非常雄厚。我国已有39家互联网公司在香港和美国上市。其中,腾讯、百度的市值都在450亿美元左右,超过了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贵州茅台、上海汽车等A股行业龙头。一些网站的融资能力极强。百度、搜狐、腾讯、新浪、网易等商业网站的发展极为迅速,成长经历不过10年左右,全部员工1000人左右,但盈利能力却都在百亿以上,远胜传统媒体。一些网站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受众群体的规模、数量。百度、搜狐、腾讯、新浪等商业网站,日点击量均过亿,其受众数量远超国内任何一家平面媒体。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所有新闻舆论事件的背后,都有这些新兴媒体的影子。     (二)传播格局深刻变化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公共传播平台,传播格局出现了三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网络媒体化,二是媒体网络化,三是媒体大众化。互联网的普及,打开了公众话语权的大门。论坛、跟帖、博客、特别是微博客的兴起,催化了新闻媒体平民化、大众化的进程,使公众取得了新闻媒体所拥有的话语权。新闻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处处有媒体,人人是记者”。“自媒体”爆炸式膨胀,分散了传统媒体的受众,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空间,稀释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浓度,钳制了传统媒体的作用。客观上,传媒领域正在面临重新洗牌的压力。对此,我们应该正视,更应该重视。     (三) 西方大国推波助澜     西方大国一直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迅速崛起,他们利用强大的传媒优势,极力妖魔化中国。一些西方大国一方面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出版制度和新闻管理制度;插手我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培植“政治异见人士”,千方百计争夺舆论阵地、争夺受众、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在我国周边地区,不断制造事端和摩擦。另外,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不断滋事,给我国设置障碍。     目前,新兴媒体已经成为西方大国强推文化霸权、传播西方价值、干涉别国内政、颠覆他国政权的主要手段。2011年2月15日,希拉里在“关于互联网自由”的讲话中公开宣称,美国已经把推动网络自由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美国政府成立了网络事务协调办公室,实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联合有关国家的企业、公民、数字专家、活跃人士,组成全球网络联盟;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应对有关国家政府对互联网的管制;运用“云计算”技术,为网民提供破网技术;实施公民社会2.0计划,培植意见领袖,推动网络自由应用到现实世界;支持推特(twitter)推出多语种版本,使美国不受任何限制地与各国民众进行实时对话、双向交流。近3年,美国政府至少投入了5500万美元,主要用于研发翻墙破网技术、支持活跃人士。另外,美国依托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研发的“空中互联网”技术早已成熟。一旦启用这项技术,美国随时可向任何国家的用户提供免费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届时,将给有关国家管理互联网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重视新兴媒体            社会舆论既可促进社会发展、造福人类,又可影响政治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新兴媒体的崛起,使社会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一)影响事件走向     一是能够改变事件的进程。司法审判,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时限。从理论上讲,不管多大案件、多大冤情,也不管涉及什么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办事。但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有时必须进行变通。比如药家鑫案,在全国掀起了巨大的舆论狂潮。为了维护稳定,国新办直接出面,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尽快做出判决。     二是能够异化事件的性质。按照法律,司法案件应该就事论事、直接客观。但有时因为媒体的介入,公众情绪的推动,形成的社会影响,会背离案件本身。比如,著名的“我爸是李刚”事件,本是一起典型的汽车肇事刑事案件。就是因为一句“我爸是李刚”的传言,迅速异化为一起“仇官”性质的新闻舆论事件。     三是能够影响司法的判决。从理论上讲,司法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从客观现实来看,在特殊情况下,法律有时顶不住舆论的压力。最具典型性的,就是2009年5月10日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     四是能够推动制度的创新。制度,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在于社会公众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守。如果媒体和公众,群起而质疑甚至攻击某项制度,那么,就很可能会动摇这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甚至可能终结这项制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3年3月17日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开始只有广东《南方都市报》一家报道,随后,新浪、搜狐、人民、新华等网站跟进转载,形成了强大舆论场。最后,终结了国家实行20多年的收容政策。     (二)监督作用很强     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对于负面事件具有很强的汇聚效应、放大效应和扩展效应。在年轻受众求新、求异、求奇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借助新兴媒体双向互动、多向互动的传播优势,许多负面事件的新闻,很可能被无数网民迅速狂转、群体围观,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近年来,在各类媒体的频繁曝光下,西方政要丑闻迭出,非常狼狈。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事件、法国总统萨科齐离婚结婚事件、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被指“买春”和滥用职权案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被指控性侵犯等事件,都是媒体曝光的重点。     在西方国家,许多反对党、在野党经营或支持的新闻媒体,常常与执政党对立,专门盯住政府找茬,时刻希望能够抓个“猛料”或“丑闻”,进行大肆炒作,其目的就是把执政党搞下台。这是西方政治互殴和媒体猎奇的必然结果。     而我国,在根本利益上,各级党委和政府与主流媒体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依然要谨言慎行,决不能率性而为。否则,可能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近年来,频频曝光的“网络反腐”、“局长日记”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三)足以颠覆政府     网络传播,使动员社会力量更加容易、更加便利。有时,新兴媒体能够轻而易举地颠覆政府。从西亚北非动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互联网的强大社会动员力。       以突尼斯政府垮台事件为例。2010年底,“维基解密”网站揭露突尼斯官员腐败的绝密外交文件发布后,引起了一位网名为里”的突尼斯网友的高度关注。“阿里”通过互联网,将分布在突尼斯全国各地的14名年轻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15人新闻组,密切跟踪并广泛传播相关内容。这些年轻人或通过网络寻找新闻线索,或者亲赴各地采集新闻报道,然后将有关新闻和自己的观点发布到互联网上。当突尼斯政府对互联网实施严厉管制之时,他们运用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网络新技术,不断建立新的交流平台,始终保持与全国乃至全球网友的联系,使总统家族的奢华生活和政府的贪污腐败广为传播,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激起了国人的愤怒。2010年12月17日,政府执法人员粗暴对待一位水果小贩,并致其死亡。新闻组的年轻人充分利用互联网,每天在电脑前工作15个小时,动员社会力量,抗议政府,成功地将虚拟社会中的愤怒,引到了现实社会,并迅速转化为激烈的抗议行动,形成大规模社会骚乱,造成多人伤亡。几天之后,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逃亡沙特阿拉伯。整个事件前后只有29天,新闻组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26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推出的推特(Twitter)技术平台,与我国现行的微博基本相同;而脸谱(Facebook),则与我国的QQ即时通讯,没什么两样!目前,我国每天QQ上的实时在线人数都在2亿左右,而微博的在线人数也在2亿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绝大多数都是20岁至40岁的人。这个群体,一旦在某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后果很难预料。     (四)诱发社会动荡     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涉及整个国际社会,世界各国经济持续衰退,财产缩水、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等等,许多社会问题凸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很多公众感情焦虑、情绪急躁。此时,互联网和手机相结合的即时通信、虚拟交友、多向互动等功能,让更多的人找到了倾诉感情、宣泄情绪的理想渠道。同时,也使社会动员变得更加迅速便利、成本更加低廉。诸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借力,很容易诱发社会动荡。     近年来,伊朗、英国、巴黎骚乱以及华尔街抗议事件、西亚北非政局动荡等,显示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组织动员能力越来越大,令一向标榜言论自由的西方国家有苦难言。            三、认识新兴媒体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主要有网站、博客、微博、跟帖、留言、论坛帖文等形式,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热闹、最嘈杂、最火爆的舆论场。研究和把握其主要特点,对于我们认识新兴媒体、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很有益处。     (一)层次性     网上人群,分为三个明显的层次。大众层:看多说少,人数最多。大多数网民上网很少主动留言、发帖,主要是浏览各类信息。愤青层:见谁骂谁,人数不少。这些人通常非常感性化、情绪化、简单化、非理性。其作判断、下结论,往往仅凭个人好恶和直观感受,缺乏深入的思考,也不讲究起码的思维逻辑,喜欢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夸大其词、耸人听闻。精英层:发言较多,人数很少。这一层次主要有三类人:一是明星和名人。其受众群体非常庞大,其一言一行备受关注。比如,姚晨等明星的微博,大都是说说琐事、晒晒心情,但其粉丝都在千万以上。二是“意见领袖”。这类人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思想能力和文字水平,热衷于评点各类热点问题,批判意识较强。其中,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往往标新立异,刻意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有的甚至以嘲讽、戏谑、瓦解主流意识形态为能事。这类人的网络参与行为更具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对现实不满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不得志、不如意,有挫折感、失落感,对社会和生活心存不满,借网络发泄不满、宣泄情绪。这类人有较强烈的发帖冲动,甚至对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形成了精神依赖。     (二)从众性     新闻传播存在明显的“首声效应”。在信息传播和信息接受这一社会认知过程中,第一次传播和接受的信息,对受众的作用最强、影响最大,大多数人都会相信和附和。人们对后续信息的接受,则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符合首声效应的就接受,不符合首声效应的就排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先声夺人”、“人云亦云”。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群体的作风和特点,会对群体中的个体产生巨大影响。在一个群体中,许多个体的个性会淡化或消失,其感情、思想、行为和作风等基本趋于一致。在网络上,特别是在某一个群体中,网民通常呈现出明显的从众性和跟风性,常常对某一种先行发布的观点齐声附和。即使有人发表不同见解,不是被挤到边缘,就是被一通乱砸、一阵乱骂,使其声音变得越来越弱,甚而“沉默不语”。     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谨记首声效应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极端重要性。在特别事件发生后,要实事求是,先声夺人,争取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三)爆发性     网络传播存在明显的连锁效应,特别是微博,表现得更为突出。假设每个微博用户有100个粉丝,转发1条微博最多用时1分钟,如果首发用户发出1条微博,那么,第1分钟微博转发数量就是100条,第2分钟就会增加1万条,第3分钟就会增加100万条,第4分钟就会增加1亿条……。     网络传播是多层次的。从传播形式看,可以由一个论坛、组群向其他论坛、组群传播,也可以由境内网站向境外网站传播,还可以由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传播。从传播区域看,可以使地方议题全国化、国内议题国际化。从传播走向看,网络舆论常常由小及大、由点及面,从议题本身所涉及的领域迅速向其他领域蔓延,使得对个别现象、个别案例的关注,变成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讨论,直至上升到整个社会和国家制度层面。     (四)叛逆性     虚拟社会对传统思想观念、主流意识形态存在明显的逆反心理,网络言论呈现出反传统、反主流、反权威的舆论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党的政策、政府规定、官方言论、主流观点、社会精英、富裕人群等,统统持逆反心理和怀疑态度,宁信其错,不信其对;宁信其坏,不信其好;一些有违社会公德的人和事,在网上不仅很少受到抵制,反而受到追捧。这种极端化的心理状态,在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网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操控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具有便捷、高效、操作成本低等特点。从理论上说,每一个网民都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较小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制造舆论热点,掀起舆论风潮,这就催生了“网络推手”这一特殊网络群体。他们通晓网络操作规则,谙熟大众接受心理,通过设置议题,制造热点,操控网上舆论。这样,就使人为制造和操控舆论变得简便易行,不仅改变了舆论形成和演变的正常轨迹,也使得挟舆论之名谋取私利的现象,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近年来,许多被炒起来的网上舆论热点,有不少是有组织、有目的、精心策划、精心导演的。其中一些,具有明显的商业利益或政治意图,甚至出现了利益集团用“黑金”操控网站言论、影响政府决策、进行恶性商业竞争的现象。如果管理不力,黑恶势力、敌对势力、恐怖势力、分裂势力等,就有可能通过制造虚假的网络舆论来操纵民意,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六)负面性     在网上,常常是负面舆论占上风。主要原因有:一是负面新闻、负面事件、负面话题等,更容易诱发人们的好奇本能,引发人们的探究讨论。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发表批评性意见的意识要比发表赞扬性意见的意识更强。二是网上人群的特征所致。一些现实境遇不好的网民对社会有情绪、心态负面,往往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社会、解读现实,网上成为他们发泄不满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些网民,往往把批评作为展示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形式,甚至“为批评而批评”,这是网络舆论负面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三是负面舆论场一旦形成,就会自行强化。由于肯定性意见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加上大多数网民选择沉默,就造成了批评性意见一边倒的态势。这种负面舆论场又形成一种压力,进一步削弱了网民发表肯定性意见的意愿和勇气,使得正面舆论更加式微。四是由于网络舆论比传统媒体要宽松得多,网络媒体常常通过大量登载、炒作各种负面新闻来吸引眼球,提高网站点击率,这是网络舆论负面性形成的基础。            四、科学引导舆论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语言风格、传播特点、受众群体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级领导干部要了解这些特点和差异,对症下药,积极运用新兴媒体,科学引导社会舆论。     (一)积极运用,寓管于用     新兴媒体是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新生事物,我们必须积极面对、主动接受。应该积极运用新兴媒体,为我们的事业助力。     一是运用本地论坛,集思广益。目前,在百度、天涯等知名网站上,早建立了各省、各市以及多数县市的论坛,有的办得很红火。有些网友确有真知灼见,观点很深刻,意见非常好。各地党委、政府应该重视,指定专人,每天浏览,取其精华,以资政事。同时,及时回复,激发网友的热情,努力形成论坛建言献策、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使论坛成为重要的执政镜鉴、智慧源泉。另外,政府部门、大单位,可以尝试在本地门户网站上,建立自己的论坛,努力办好,以吸引关心本地发展的网民。网民在论坛发言,主要是为了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在哪里发言有效,就在哪里发言。所以,在现实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畅通言路,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最基础、最根本的。     二是重视单位贴吧,化解矛盾。与地方论坛一样,著名网站上建立的贴吧更多,各地、各县、各大单位几乎都有。贴吧远比论坛红火,内容也更负面化,多数贴文都是揭短亮丑、反映问题,最让各级领导头痛。经分析发现,发帖的网友,多数是因为矛盾长期积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才发帖泄愤,其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针对这个情况,注重关心群众,多进行沟通,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另外,要关注论坛,收集意见,尽快处理;问题妥善解决后,政府和单位及时回复、回帖。另外,在影响大的网站,各级党委、政府和单位,主动开设本地、本单位的贴吧,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三是开办官方微博,服务群众。2011年12月12日,新浪网发布的《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政务微博已近2万。其中,党政机构微博为9978个,发达的省份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位列前四位;政府官员微博达8354个,北京高居榜首。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干群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其中公安系统的微博,占政务微博总数的1/3左右;前20位排名中,公安的政务微博就有15个。我们应积极总结各种政务微博的优势,使其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顺应形势,注重策略     在新闻管理和舆论引导上,我们要适应形势发展和传媒出现的新变化,注重策略,讲究方法。     一是坚决摒弃封堵思想。新闻管理以疏为主,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地讲,就是想堵,也堵不住。目前,新闻报道的时间界限、空间界限、属性界限等,都被打破了,一些新闻资源和新闻事件,根本无法封堵。堵得住地方媒体,堵不住中央媒体;堵得住国内媒体,堵不住境外媒体;堵得住传统媒体,堵不住新兴媒体。而且,新闻媒体和记者本身固有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你越是堵,他兴趣越高;你越想掩盖,他越是盯住不放。你不通过正当途径提供新闻信息,他就会从旁门左道挖掘小道消息,甚至凭空猜测,主观臆断。所以,有时权威部门如果不及时主动地向媒体发布新闻,很可能会使事态急剧恶化,甚至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出现负面事件,公开比封堵好,主动比被动好,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     二是彻底打消侥幸心理。当前是信息时代,几乎无秘密可言,在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若不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6小时内就可能形成新闻热点,12小时内就可能传遍全国,24小时内就可能传遍全球。出现了问题,如果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心存侥幸,试图欺骗媒体,欺骗公众,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会陷入被动。特别事件发生后,最明智的做法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媒体的支持与合作,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消除影响。面对媒体,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有责任,就老老实实地认账,认真负责地处理,千方百计地纠正和补救,取得媒体和公众的谅解。否则,立即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造成更大的被动。     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要运用好新兴媒体,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闻发布管理机制。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重视新闻工作是关键。应该把新闻发布工作纳入核心决策内容,事先统一新闻口径;让新闻发布人员旁听重要会议,理解领导的意图,熟悉有关情况。事发后,快,是核心和关键。一方面,要“快报事实,重报态度,多报举措,慎报原因”。另一方面,处理要快,决不能拖。事发后,要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争取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形成强大的首声效应。决不能等到有了最终结果再报道,一定要边调查、边处理、边报道。     另外,在新兴媒体发布新闻、引导舆论,一定要讲究策略。比如,要用客观事实,说明我们的观点;要用讲故事的方法,赢得广大受众;要用新闻的形式,实现宣传的目的。     (三)善抓关键,依靠网民     新兴媒体的论坛、微博等传播结构中,“节点”最关键、最重要。这些“节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这些人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们的影响范围丝毫不在一些传统媒体之下。一些名人微博的粉丝超过1000万,而且备受关注、备受追捧,博主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获得积极的响应。     一要重视网络精英。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应该注重争取这些“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同时要着力培养我们自己的“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讲究策略、注重方法。稍有不慎,就可能适得其反。开展这项工作,一定要小心谨慎,严防被人误解,招致恶意攻击。     二要依靠网民。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说是一种返璞归真,是原始的“口口相传”传播模式的延伸、拓展和升级,借助现代高科技,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要想打赢这场新兴媒体的舆论战,仅靠新闻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发动群众。只要扎实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握舆论传播的主动权。     三要注重发挥党员的作用。领导干部,是引导社会舆论的骨干;近8000万党员,是占领新兴媒体阵地的主力军。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值得认真研究、大胆探索。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必然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各级领导干部不要害怕挫折和失败,要真心实意地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实践和尝试。     (四)大力扶持新兴媒体     在万众嘈杂、空前火爆的混合舆论场中,建设我们自己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兴媒体,是夺取和掌握话语权、有效引导舆论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培育骨干网站。目前,在我国除了新浪、搜狐、百度、腾讯、网易等少数商业网站外,在国际上知名的、有影响的新闻网站和社交网站,还少之又少。这是绝好机遇,又是严峻挑战。这一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提出要大力支持、建设人民网、新华网等重点网站。在网站建设上,我们既要培育新闻网站,又要培育商业网站;既要培育国有网站,又要培育民营网站;既要培育综合网站,又要培育专业网站。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特色突出、覆盖面广的新兴媒体发展格局。     二是培植网络文化。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还不成形,更不成熟,正处在十分重要的奠基阶段,亟待强化建设。要以我国得天独厚、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大力推进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文化、民俗文化等数字化和网络化工程建设,树立我国鲜明、独特的网络文化品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空间,让积极正面的舆论、健康良性的信息,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最大限度地挤压不良信息。            (作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进入专题: 领导干部 新兴媒体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新闻传播学 > 新媒体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322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陈光诚事件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文/彭涛(博士) 自4月27日中国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进入美国驻华大使馆之后,中美双方就陈光诚及其家人的安全和去留等问题迅速地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了协议,最后在陈的要求下同意他和家人赴美。这件突发的“人权事件”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继王立军事件之后的又一起搅动中国政局的大事。该事件被某些媒体喻为,是一件将对中共十八大权力分配(包括对薄案的处理)和中美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保守派占上风,政改声音被淡化     陈光诚事件暴露了中共维稳安全系统的漏洞和该系统对法制和人权践踏的劣迹,在世人面前大伤了中共的脸面,也让中共感到的极度恐慌,害怕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骚乱。这种被美国人在自家的地盘“玩弄”的羞辱感和害怕民众生乱的恐惧,促使中国高层的中间派和改革派的一部分向保守派靠拢,并联手为维稳而加强对异议人士和社会舆论的控制和打压,同时也让保守派重新在中共高层权力的构成中增加其分量。在这种“一致对外”和“捍我河山”的氛围下,政治改革的声音便自然而然地被降低和淡化了。 据报道,北京就陈光诚事件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四二七事件处理小组”,胡锦涛为组长,副组长是周永康和令计划,成员有杨洁篪等,但温家宝却没有被纳入该小组。这说明,一向被称为改革派的胡锦涛现在却向保守派靠拢,将激进的温家宝排斥在处理陈光诚事件之外,因为胡锦涛“不愿意让此事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改革的契机”。另外,保守派的喉舌还纷纷发起对陈光诚和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攻击。《环球时报》称陈光诚咎由自取,斥责他“为性情多疑、出尔反尔的小人”。 《北京日报》也连续发表评论,严厉谴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以文革式的语言警告骆家辉不要插手中国的事务,称“骆家辉是祸乱中国的鸡鸣狗盗之徒”,等等。中共外交部发言人也谴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要求美国道歉。同时,陈光诚的家人继续遭到威胁并与陈失去联系,陈光诚的朋友们也仍然受到中共安全部门各种各样的监控。 考验改革派的政改诚意和能力     如何处理陈光诚事件,目前已成为考验中共高层改革派是否对政改真有诚意的一块试金石。至今为止,改革派在陈光诚事件上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作为。对陈光诚的三个请求(依法严惩犯罪,保障家人安全和依法惩治腐败),总理温家宝尚没有做出什么正面而积极的回应(至于北京答应调查山东地方政法委违法行径的允诺是否最终被履行还是个问号),温家宝也没有公开关心过陈光诚事件和直接与陈光诚接触过。 这就让外界对中共高层改革派(特别是温家宝)在政改上的诚意和能力提出了质疑。相反,温家宝却要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尊重中美双方的差异”。改革派在陈光诚事件上的退缩不前和被边缘化,说明他们在中共高层权力角逐中再次处于劣势,以及他们在“大敌当前”(维权人士和美国政府搅局)的情势下也不得不向保守的“维稳派”低头,并与之联手而“从速处理”陈光诚事件,以保证中共十八大前后的绝对稳定。 另外,在陈光诚问题上,温家宝也曾长期“容忍虐待陈光诚及其家人”,而且到迄今为止,他也从未在政改上有什么真正的建树,尽管他长期以来呼吁从事政治改革。人权和法制在中共改革派的权力和利益权衡中究竟有多大的分量,这次就让人们在陈光诚事件中对其略知一二了。 中美关系不会因此而受重大影响     陈光诚事件正好发生在新的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前,给此次对话和中美双方带来了摩擦和麻烦。为了减少对这次对话的干扰,中美两国均努力合作,试图尽快解决陈光诚问题和尽量减少该事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因为双方有比陈光诚问题“更大和更重要的”事情要商榷(如促进中美经济增长、北朝鲜导弹发射、伊朗核武、叙利亚内乱和南海黄岩岛等问题)。 美国虽然让陈光诚进入了美国驻京使馆,但不久又迅速让他离开使馆而再次落入中共安全部门手中。美国接纳陈光诚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完全是出于真心。这可以从美国使馆开初唐突而草率地处理陈光诚一事上看出来。美国向来在中国人权问题上多是作秀,在重大利益的诱惑下从来不想因为人权问题而真正得罪北京。而美国相信中国政府会履行其保证陈光诚及其家属安全和公民权利的承诺,这本身就是在自欺欺人。在陈光诚事件上,连中共改革派都不敢和不愿为其说两句公道话或为其打抱不平,谁还敢相信北京的诺言?美国人是不了解中共还是在装傻?因此,陈光诚事件不会象一些媒体所认为的那样,将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两国关系造成什么重大的影响。 今后,美国将跟以往一样,尽量避免在人权问题上与北京发生冲突,以维护自身在经济和战略上的利益。最近,美国甚至已宣布,不插手北京和马尼拉在南海问题上的纠纷。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在南海动武,美国也不会干预。可见,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默契和共识有多大。一句话,不管陈光诚是赴美还是留在中国,赢家都只是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共高层的保守派。因为,中国人权不会因为陈光诚的去留而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改善。到迄今为止,人权在中共政治中没有价值,没有分量,也没有市场。而中国的改革派又太软弱,太模糊和太没有底气。 政改前景渺茫,民众才是希望     陈光诚事件再次让人们看到,中共党内改革派与保守派在人权和维稳问题上的立场的一致性。中共内部各派对人权和维稳问题其实一直都有共识。维稳高于一切,高于人权。因为只有“稳定”(这只是个借口而已)才能保住中共既得利益集团(不管是哪一派)的权力和利益。 在中国大陆,象陈光诚这样受到非法迫害的异议人士比比皆是,他们的遭遇不会因为陈光诚事件而真正得到好转。在中共不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着手改善人权和法制的情况下,官员滥用权力和违法迫害异议人士的现象就不会停止。一旦陈光诚事件在媒体冷却下来,一切又都会恢复到过去,冤假错案将照常发生而无人过问,上访民众的队伍将一如既往地越来越长。中共高层的保守派也将继续利用陈光诚事件向党内自由派发难,甚至追究其责任,并将变本加厉地打压和控制异议人士。 保守派还有可能利用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争端来刺激党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转移其对他们违法犯纪的视线,为自己在十八大上争取更多的席位和话语权。另外,保守派也有可能借陈光诚事件来给胡温处理薄熙来事件制造难题和增加变数,使薄案变得更加复杂化。 但是,与中共高层各派势力形成鲜明的对照,很多大陆民众在网络上对陈光诚却给予了广泛的人道与政治声援,并对保守派喉舌对陈光诚和骆家辉的攻击予以了严厉的斥责。网民对中共左派宣传机器对陈光诚的抹黑感到忍无可忍,对中共官媒为官员腐败和高高在上作风的辩解感到荒唐至极。大陆民众看清了陈光诚事件的真相,并对中国人权和中共体制问题作出了鲜明的表态。由此看来,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希望不能单单寄托在中共党内的“改革派”身上。 中国民主化的动因是民众。 中国未来的希望在民间。

阅读更多

陳光誠事件告一段落 美中深思熟慮、理性決策

過去一週陳光誠事件的發展,不只困擾著美中相關單位,更緊扣海外關心華人的心弦,大家擔心的是,萬一雙方政府都容許太多的情感與衝動,去刻劃不合邏輯思考的想法,影響到主事者的判斷,那麼在北京舉行的高層對話,成果會功虧一簣;特別是美國面臨總統大選,中國也將舉行18大世代交替,而且整個世界經濟疲軟欲振乏力,美中的穩定合作方能維持國際秩序,危機能得到妥善解決,經濟方有可能復甦。 綜觀世界局勢,歐洲情況不容樂觀,原因不在經濟而在政治(特別是法國大選),東南亞情勢詭異,所有爭端都源起於經濟太差,大家暗中都在尋找資源;民以食為天,老百姓能過安穩日子,各國領袖才能安邦,延續執政的命脈。值此之際,倘若各國政府在對外舉措上有「突槌」表現,其實是在扭怩作態,卻冒擦槍走火的風險,美中的相互理解,是唯一化解的良方。 《陳光誠事件始末》 中國的胡溫體系在世代交替之際,竟面臨內外多事之秋:薄熙來案件仍未劃下句點,陳光誠事件接踵而至,尤其陳光誠訴求的是對弱勢人群的保障,而不是國家的大方向,抗爭的也是地方官員惡勢力的胡作非為,關心的是民眾的權益。這樣的事,是在什麼樣的操作之下,使他登上國際版面、世界舞台,實在匪夷所思! 山東地方政府,每年花費數千萬元人民幣,用六十多人日夜看守陳光誠一人,他的居處外修築好幾道水泥牆,房屋四週安裝了監視的閉路電視;平時政府派許多公安、交警、村中守衛駐紮陳家,並威脅或毆打想靠近住處的人,據了解,每天光是監視陳光誠的成本是人民幣一萬元,且整整做了二年時間,難怪事件一出,許多從事看守的人憂心自己失業下崗。 問題是:北京中央為何容許山東地方政府如此做?這麼大的開銷誰來支付?若把錢用來改善民生,適當讓陳光誠的訴求有所進展,豈不皆大歡喜?六十多個明眼人看管一個盲人當成職業,真是荒天下之大唐!再者,在如此嚴密監視下,這位盲人竟能摸黑逃走,連跌二百多跤還能計算清楚路況,接應幫助者真有如「虎膽妙算」,使山東臨沂市東師古村鎮一夜成名,令人震驚。 更妙的是經過長途奔波,陳光誠順利進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一夜間成為美中關係的絆腳石,給奧巴馬政府帶來內政、外交上的大難題。 《美國無端捲入危機》 就在美國國務卿喜萊莉準備前往北京,與中共展開對話,希望建立有效與建設性關係之際,陳光誠事件搶先登台插花,造成可能影響關係的敏感點;為避免雙方未談即衝突,遊副國務卿勃恩斯和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先與中方進行外交磋商,避免損害雙方關係並做合理善後。對奧巴馬政府而言,無端捲入外交危機,特別是在總統大選前夕,是對白宮外交處理能力一大考驗,也可能製造機會讓共和黨乘機攻之。 喜萊莉在北京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無可避免的提到尷尬話題,她認為所有政府都應該回應其公民對尊嚴法治的嚮往,任何國家都無法否認這種權利,她同時呼籲美中應加強在涉及朝鮮、伊朗和蘇丹等問題上的合作。 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也四兩撥千斤在開幕式上回應,雙邊關係的最重要點是尊重對方的主權,維護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根本在於遵守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在這裡就是尊重中國的主權、核心利益和對社會制度的選擇。 喜萊莉在離美之前,就有美國媒體強烈放話,強調美國政府必須堅持原則,如果陳光誠尋求庇護,白宮應採取對方勵之一樣的保護措施。而當美國助卿坎貝爾與駐華大使駱家輝陪同陳光誠走出大使館,前往接受醫療檢查時,大家以為事件已圓滿落幕。 因為中國保證不會對陳光誠進行法律追究,並答允調查此前他所受的非人待遇,陳光誠的意願是留在中國,繼續保持人權鬥士的形象;如此一來,美國既解決了人權問題,內政上也得到加分,中國方面主權得以維護,也可藉此契機展開政治改革。 殊不知不到一天,身在醫院的陳光誠突然反悔,認為自己和家人沒有人身安全,要求美方儘快安排他們全家離開中國。事情急轉直下,美國國內,共和黨人嚴詞批評,指責國務院官員缺乏前瞻,在未能確定陳光誠能獲得真正安全保障前,就將他從大使館送去醫院,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說:「美國行政當局必須支持陳光誠,可以自由選擇他和家人能夠安全生活的地方。」 事情演變至此,有人說陳光誠事件是美國一手策劃與安排接應的,這種說法合理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說,目前對中國政府最好的方案就是達成秘密妥協,讓陳光誠出去;他強調,陳光誠不出國,會觸及很多中國麻煩事,如計劃生育、地方維穩,加上陳光誠本身的事多年沒有解決,已成為燙手山芋。 《項莊舞劍志在胡溫》 我們知道,茁壯中的中國,到處都有令領導人擔憂的地方,若完全站在中國角度看事情,胡溫是非常優秀的領導人,近十年來他們內有江澤民勢力的為難,對外要拓展中國的世界,且有兩岸、西藏、新疆的問題;一方面又看到「政治改革」的迫害性,有人把康熙初登基的清朝比做胡溫的現狀,就是這個道理,難能可貴的是在處理美中關係上,胡溫是謹慎的,可圈可點。 過去18個月中,中國船艦與日本、越南、韓國及菲律賓,頻頻發生衝撞事件,爭議的焦點是領海與島嶼蘊藏豐富的資源。去年十月「環球時報」的文章稱:「如果那些國家不改變與中國交往的方式,那麼就要做好準備,聽大砲的轟隆聲;我們也要做好準備,也許這是唯一解決爭端的途徑。」北京的領導人能不顧一切,把問題民族主義化嗎?美國的出面是在使事態惡化,還是在無形中化解中南海所面對解放軍中「義和團」的壓力呢? 陳光誠事件絕對是有人在對即將「畢業」的胡溫下套,首先,他能順利離開重重監視進入美使館就有點天方夜譚,況且剛結束冰島、瑞典、波蘭訪問的溫家寶,在波蘭一座納粹集中營時曾強調:「歷史告誡人們,要反對戰爭、恐怖、種族滅絕和一切罪惡,維護人的自由、尊嚴、安全和幸福。」而陳光誠則用視頻呼籲溫總理,希望他採取行動懲治那些對他和家人濫用權力的人,保護他的家人並調查臨沂政府的腐敗。 陳光誠在接受治療時突破轉變態度,是因為接到另一位維權律師的電話,告訴他留在中國非常危險,大多數網友希望他能帶著家人到美國去生活;中國強硬派通過手段,刻意對陳光誠製造恐慌,藉此嚴重打擊胡溫改革派,使可以柔性解決的陳案落空,也讓美中戰略經濟對話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公布今年全球新聞自由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和朝鮮沒有新聞自由,使得亞太成為全球表現最糟的區域;中國網友說「一開電腦,就覺得社會黑暗、官員腐敗、惡勢力橫行,一開電視,就覺得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天下太平。」 《智慧結晶》 紐約大學邀請陳光誠做為該校訪問學者,提供獎學金,讓陳可帶太太和子前來美國進修,中國相關單位也承諾,儘快辦理一切手續,讓陳和家人到美國留學。是「留學」而非「政治庇護」,用心良苦的項莊,「舞劍」再等下一次的機會吧!

阅读更多

朝鲜日报 | 中美对话/胡锦涛:这颗星球容得下中美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昨天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多次强调,中美须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重申对人权与自由的重视。 代表中方参与对话的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美国代表为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纳。昨天双方代表在开幕致词后,由胡锦涛发表谈话。 上午开幕式笼罩在大陆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事件影响中,但仔细观察,中国官员表现积极。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和商务部长陈德铭一进场就频频与美方官员寒暄;相较美方官员举止保守,很少主动与中方代表互动。 希拉里致词表示,两国人民都希望政府能为其谋求更多福祉,各国也都有责任让人民过更好的生活。她并重申美国对人权和人民基本自由的重视,强调每个政府都应回应人民对尊严和法治的追求,不能加以否定。 胡锦涛在简短谈话中,四度强调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说中美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必将为世界带来巨大损害;中美应打破大国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双边关系的新路径。他并说,“这颗星球足够大,可容下中美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他还引用唐诗中的“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说明中美关系正面临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新挑战。他说,中美国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必须平等互谅,相互尊重,“把共同利益蛋糕做大”;对存在的分歧,应透过对话交流妥善处理。 希拉里提到两国在重要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包括伊朗核武问题、北韩局势、南北苏丹议题,以及双方在缅甸问题上的合作,都对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她强调,中美关系非“零和游戏”,应加强合作。 戴秉国指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各国主权与核心利益,以及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有权选择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任何人都不应指望中国人民不走自己的道路”。 新华社报道,王岐山在开幕中说,当前全球经济复复苏乏力,“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欧债危机不断反覆,新型经济体成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在此形势下,中美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办好。 来源=台湾《联合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阅读更多

法广 | 要闻解说: 看陈光诚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冲击和影响

中央社引述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分析师葛来仪的话说,陈光诚事件如果处理得不好,美国可能加深中国“内心深处的怀疑”,怀疑美国藉机动摇中国。美国售台湾战斗机一事,可能如火上加油。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可能使美国目前与中国在广泛议题上的合作关系更形複杂。可能影响双方在伊朗、叙利亚和重要经济议题上的合作,不过双方都想控制此事影响范围,避免馀波盪漾。葛来仪怀疑,美国是否会就陈光诚事件向北京当局道歉。不过她告诉法新社,中国决定如期派国防部长梁光烈访美,会见美国国防部长潘内达,这是个“好兆头”,显示中国希望限制这场事件对双边广泛关系的影响。 中国拒绝美国所呼吁的对伊朗採取更多制裁,不过发布数字,显示减少从伊朗进口原油。中国似乎也在结束叙利亚血腥暴力上,与美国更形合作。中国也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此举可能有益美国产品进口。 美国智库“美国进步中心”研究员贺琪珍说:“在美国在意的议题—伊朗、人民币汇率、智慧财产权执法和气候变迁上,中国缓慢但有意义地往前迈进。”她告诉法新社,如果陈光诚事件「拖上数週,可能影响某些议题」。贺琪珍说:“直到事件落幕前,这会是造成双边关系紧张的重要源头。”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奥巴马总统也受到美国国内反对派的强大压力。美国共和党总统大选候选人罗姆尼表示,如果报导证实属实,即美国未能保护中国维权人士陈光诚,对总统奥巴马政府来说可谓是“蒙羞之日”。罗姆尼表示,奥巴马政府可能力劝陈光诚离开大使馆,以试图讨好中国当局。 人权团体对美国的做法提出批评,中国著名异议人士魏京生表示,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知道美国的软弱立场,美国对经济的重视甚于人权。魏京生认为,如果美国一开始就强调,若是在陈光诚事件上没有适当的处理,将取消这次的会谈,如此一来,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今年一月才离开中国大陆的异议作家余杰也认为,如果目前的美国总统是里根或是布什,将会给陈光诚更大的支持,但奥巴马与希拉里的表现实在太软弱,他不认为陈光诚目前的处境安全。维吾尔族流亡领袖热比娅则指出,美国可能面临经济上的压力,例如中国可能威胁调高关税;但陈光诚的事件目前已经引起全球的瞩目,如果陈光诚无法获救,将导致人们失去希望。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华盛顿表示,人权问题永远是中美间讨论的重要议题,「但不是只有对陈光诚」。茅于轼说,中国法制透明化很重要,因为可以保障人权,中国这些年持续进行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却远落后于经济改革,人权方面虽然有改进,但还是很落后。 究竟美国会如何处理陈光诚的去留问题?美国总统府拒绝就是否给予陈光诚政治庇护做出表态。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在每日记者会上被问及如果陈光诚寻求政治庇护,美国该如何对应,卡尼不予置评。卡尼强调陈光诚未曾要求政治庇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与华盛顿可能正在寻找一条能够让双方都保全面子的途径来解决陈光诚的离境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今天表示,陈光诚想出国留学,可像其他中国公民一样,依法透过正常途径办手续。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