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昌海:“骆家辉热”显示出中国大陆价值观的崩溃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近日发表社评,对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平民化作风冷嘲热讽,指他应致力发展中美关系,而不是以巧妙的方式干预中国舆论。这篇以“希望骆家辉好好做驻华大使”为题的社评指,骆家辉轻车简行、素衣节食的个人“生活骚”近期得到部份中国媒体的追捧和称赞,是这些媒体太了解国际的情况。社评认为中国严重的官僚作风,一些官员喜欢前呼后拥,确实为“骆家辉热”创造了条件。骆家辉不知是出于他个人偏好,还是美国给予的“新的使命”,他似乎很享受自己在中国的“廉洁骚”,使自己成为“政治明星”,但这已大大超过一个大使的本份。社论又称,在中国积极炒作骆家辉“廉洁骚”的媒体也应当自重;社论批评中国官场的腐败和官僚主义尽可以找其它的场合和角度,过度美化一个外国驻华大使,尤其是当他在中国的使命“十分复杂”时,非常不恰当。 这篇社评引起海外媒体一片哗然,中国网民更是强烈炮轰,指《环球时报》应改名为《环球施暴》,没说骆家辉涉嫌颠覆政权已算给美国面子了!网民和一些媒体人批评,指中国官僚不好好检讨自身的种种恶行,反而把矛头指向别人,是不知民心所向,缺乏反思能力。有网民称,欢迎中国高官也大搞“廉洁骚”,跟骆家辉大使比拼一下。 中国官媒为什么要批骆家辉,是授意而为、还是借骆家辉故意鞭挞一下中国官场?不得而知。但其效果比直接宣扬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影响要大得多。中国网民在思考和比较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这篇社评担心的是美国价值观渗透中国,但起到的作用正相反,媒体报道和网民热议,显示美国价值观正在为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和接受。在《环球时报》批评前,也有《光明日报》对他进行攻击。不过网络一面倒地支持骆家辉,甚至微博上出现“骆家辉让中国感到恐惧”的专题讨论。 自由撰稿人箴言表示,“像骆家辉这样仅仅用吃饭走访北京胡同的形式,就获得了中国国民的高度赞扬和认可,你把中国大陆的高官置于何地?!要知道,中国大陆的高官们想要获得这样的效果,那不知要花费多少心思,动用多少人力,耗费多少银子啊,而且最后的结果还不出所料的是,中国大陆的高官们接见的下层民众全是手下人安排扮演的,得到的民情民意与‘首长好,首长辛苦了’没什么两样,中国大陆胡帮主下基层了解北京廉租房77元月租就是最好的说明。”箴言表示,《环球时报》恼怒地指责骆家辉成了一面镜子,说得对极了。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镜子?结合中国大陆的中纪委视察组8天行挥霍十几万,我们十分轻易的得出下面的结论:这是一面廉洁自律的镜子,它使得中国大陆官员的贪腐现象无处藏身,什么三个代表,什么八荣八耻,在这面镜子的照耀下,全都无地自容;一面执政为民的镜子,它使得中国大陆官员欺男霸女,执法犯法,做虚弄假,假公济私……等等丑陋行为统统原形毕露;一面普世价值的镜子,表现出两种社会制度的截然不同,让中国民众看到了一党专政下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罪恶,在普世价值的环境中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和能力。 北京一位律师说,该社论反映了中国式的官场思维模式,本来骆家辉的平民作风在美国官场是极为寻常的事,在中国却成了另类。他认为反倒是中国的官场人物应该好好反省反省,不要把自己锁在深宫里,高高在上,好像高人一等。“大概这篇时评又是在中宣部的人授意下或者是有官方思维模式的人想做什么舆论导向吧!”他还说:“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政府官员都是纳税人养活的,本来就应该亲民,就应该平民化。”他举例四川省厅级官员去汶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重建,警方都要清场,还打了一个北京去的民间慈善人士,这是中国目前官场的真实写照。官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严重对立起来,一个县级公务员都可以高高在上的凌驾于小民之上,比中国5千年的封建王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介绍律师办案时也经常遇到各级各类司法、行政官员甚至是他们门卫保安的重重刁难和阻碍,要见一个主要的负责人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倒是希望中国的官员们都能像这位美国大使先生一样平民化一点才好。应该是急选民或纳税人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才好。” 时评人柯卫东撰文表示,人家骆家辉大使坐经济舱,我们的“仆人”们坐专机不说,还可以提前起飞,说停就停、说飞就飞;人家自己打车,我们的“仆人”随时随地空运专车,哪怕是个七品芝麻官,都是上百万的豪华车,下乡成群结队,耀武扬威;人家副总统与骆家辉大使等五人午餐才吃79元人民币,我们的“仆人”呢,小小的红十字会几个工作人员居然一餐吃掉一万多元,什么拉菲、茅台,九五至尊之类的,对于我们的“仆人”来说是常事……谁是谁非还需要你《圆球时报》颠倒是非、指鹿为马吗?! 《环球时报》社评要求炒作骆家辉“廉洁秀”的媒体自重,认为骆家辉在中国的使命十分复杂,要求媒体以平常心看待骆家辉的私生活。箴言表示,“这是笑话,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中,人们见惯了中国大陆官员的贪婪胃口,见识了中国大陆官员一饱私囊残酷压榨百姓的暴行,以至于爆出官员贪污的金额上亿也不愤慨了,太多了,太平常了。好不容易来了个外国大使,还是个具有中国血统的大使,有着如此清廉的行为,非常罕见难得,太珍贵了,凭什么让我们保持平常心?!这时候不平常心的出现正好说明大陆在中国大陆黑暗统治下,人们猛然看见一丝亮光而怦然心动的感情。”中国大陆官媒不只一次的曝光外逃贪官有多少,但几次曝光又几次予以否认,担心激起民愤。2004年8月16日《法制晚报》报导说,据商务部首次披露的数字显示:我国目前尚有4,000多名贪官外逃,共卷走资金高达500亿美元。尽管商务部近期否认,但分析认为,这个数字至少不多。经济学家何清涟表示,中国政府通过大外宣努力塑造一个繁荣似锦、前途无限的“中国模式”,却始终无法解释一点:为什么这个繁荣中国的既得利益者,即富人与官员纷纷弃国而去?据说子女家属已定居国外的“裸官”已高达118万,如果说官员们是担心其腐败曝光,那富人们却是用脚投票,光明正大地通过移民等方式,并很清楚地解释移民的第一位理由是为了安全、子女前途。她说,无论北京的外宣经费投入多少,精英们弃国而去这一事实都展现了一幅清晰的画面:中国这艘外表华丽的巨船已经被掠夺得千疮百孔,了解船况的“大副”、“水手”正想方设法弃船逃生。这一切再次应验,极权体制下权力导致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导致必然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当年“打天下”和今日“坐天下”的,与艰苦朴素已经毫无瓜葛。今日中国大陆之整体沉沦与腐败,即便让丧命于“打天下”的那两千万烈士泉下有知,也定然怒目而视、怒发冲冠,恨不能从阴曹地府起而推翻。 网络活跃人士殷德义认为,骆家辉在国内身体力行传递美国官员的为官之道,这让国内的官员脸有点挂不住。国内媒体和网上的传播,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当局越来越难堪。《环球时报》终于按捺不住了,站出来发表社评文章说:“炒作的媒体应自重”。我揣摩了一下,能说出这句话来,说明《环球时报》意淫的程度很高,自诩为传媒老大了。《环球时报》凭空捏造骆家辉大使“在中国的使命十分复杂”,其实是中国大陆权贵们出于对普世价值能够造福于人民而有损于独裁的惧怕,出于对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结果的后怕,而发自内心的恐惧心情。全球有多少独裁国家正在解体,有多少独裁者已经或正在走向灭亡,民主浪潮铺天盖地的呼啸而来,但《环球时报》却在掩耳盗铃。作为中国大陆的喉舌,愚弄人民,欺骗世界舆论,其手段卑鄙、毒辣,但人民不会永远沉默下去:“你们下场一定是可悲的。利用篡夺的权利,对一个民主国家的大使指手画脚,不代表13亿人民的意愿,用你们常说的一句话,更是一种‘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请好自为之,‘混球时报’!” 骆家辉从其可能成为美国驻华大使那一天开始,中文世界里“为伊颠狂”的文字全是中国人自个的心结所致,与美国白宫并无瓜葛。因为无论是中国方面暗中猜度华裔任美驻华大使将有利于中国对美外交,还是《光明日报》发表“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这种“大彻大悟”的文章,都好有一比,即中国那句有名的禅语所说,“风未动,旗未动,是尔等心动”。问题发生在哪里?问题发生在北京的“文化中国”战略。 至今被中国尊为座上宾的哈佛某著名华人教授,多年前给北京献上一策,要好好利用海外华人的力量,用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比如儒家文化做为凝聚华人的亲和力,开展统战工作。北京的宣传官员与官方学者一直在苦思,如何塑造海外华人对祖国的认同感?最后找到的办法就是要认真宣传海外华人与“祖国母亲”那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浓于水”的关系。中国多年来春节文艺晚会上都有一套不变的节目,即五大洲的华人们为春晚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此节目给国人造成的印象是:华人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海外孤儿”,那煎心的思乡之情只有在“祖国母亲”怀抱里才能尽情释放。当年张明敏在春晚上一曲“我的中国心”一晚上红透长城内外,其背后的政治文化密码尽在此中。也因此,中国政府不喜欢用各国对移民的标准化名词比如用华裔美国人来称呼在美华人,而喜欢用美籍华人、乃至“海外华人”名之。华裔美国人的内涵是这些移民虽然有外国背景但已经归化美国,是美国公民;所谓华裔无非其本人或父祖辈的出身地而已,归化美国时他们都已宣誓效忠于美国。而美籍华人一语则强调,即便他已入美国国籍、宣誓效忠美国,但他永远是个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相对应的是“祖国母亲”,其效忠对象是统治中华民族群居之地的政权。 从美籍华人、“海外华人”这样的概念出发,中国大陆政权理所当然地断定:全世界的华裔外国公民都应归它管辖。这并非编造,美国一人权组织负责人乃英国殖民地时代出生在香港、幼年移民美国、几十年前就已是美国公民,前些年随欧盟人权代表团到北京,险遭中国国安绑架;在欧盟官员与外国记者“围观”下,国安绑架未遂丢下一句狠狠的话:“不是你是哪国人,也不管你会不会说中国话,只要你是华人,我们中国政府就管得着你!”也正是出于这观念,不管华人入的是哪国国籍,只要进了中国,很容易成为外交牺牲品,比如被当作某国间谍抓起来。这点也已经成为各国对华外交官的“常识”,有时他们会劝告某些从事中国当局不喜欢的工作,比如人权、环保、爱滋病防护的华裔工作人员,在某敏感时期内不要去中国大陆,以免被捕。 一个巴掌拍不响,若只是中国政府有这种“祖国母亲”心态,而没有各国华裔那种“海外孤儿”式的响应,二者之间的互动是不可能形成的。目前在美国的第一代移民们,由于其社会化过程(从出生到16岁以前的成长及受教育经历)是在中国完成的,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交友方式,无论是“心”还是“胃”,都无法摆脱母文化的影响。以美籍华人为例,由于在美国从政需要依靠为选民服务,从微渺的社区服务干起,得到认同,然后才能从镇到县到州一级级参选。这对于喜欢权势的第一代中国移民来说很不适应。如果习惯做个普通人倒也罢了,但如果想要在华人中“出人头地”,不少人就开始“挟中自重”,以自己与北京的“关系”在美国的华人社团中占居一席之地为傲。而北京将“华文报纸、华人社团、华文学校”一向视为“海外统战三宝”,让亲北京的各国华裔在“三宝”里占据一席之地,双方皆大欢喜,“孤儿”找到了组织“母亲”,“领导”找到了被领导者。但社会化过程在移居国完成的第二代与第三代移民就不一样了,他们当中许多人已不能熟练地使用母语,比如会听、会说但不会写,他们在所居国形成的价值观注定使他们不喜欢中国大陆那一套。许多华人家长交流的经验是:在孩子12-15岁以前带他们回国,孩子们会很高兴;但过了这年龄想带他们回去很困难。“第二代”不喜欢中国的理由有许多,比如脏,尤其是祖父母辈在小城镇与农村的,连个干净的厕所都没有;比如中国人的不排队,不礼貌;比如公共交通的混乱。有的第二代回去参加夏令营后谈体验,说“我知道什么叫集中营了”。大多“心系祖国”的父母辈在教育子女“爱国”时,可能会遇到子女的顶撞:“I’manAmerican,notaChinese.” 一个生在美国、父母在台湾、祖籍是浙江的美国官员曾说,当年她参加与中国的WTO谈判,因为她是谈判中的唯一一位华人,中国官员的一句话让她很困扰:“你是中国人,这下好了,我们是自己人。”她说,这话让她产生的感觉是,她必须站在中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是她所代表的谈判方。而骆家辉是美籍华裔,而且是第三代。他的行事、价值观首先是必须与美国主流社会一致,如果是北京希望的“黄皮红心”,绝难在美国从政,因为美国政府没必要为自己找一位“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余则成”。所以有关骆家辉代表什么,主张什么,中国大陆所有的期待全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对于骆家辉而言,“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 因为骆家辉在中国大陆的言行,和中国大陆官方心目中“海外赤子”“黄皮红心”的期盼落差太大,于是官媒就气急败坏了,开始对他进行反右派时期似的围剿,指责骆家辉“或者出于他个人的偏好,或者出于美国驻华使馆‘新的使命’,他似乎很享受自己在中国舆论中的‘廉洁秀’,尽管他最清楚,他并没有中国互联网上宣传的那么‘朴素’。” 本来,骆家辉作为美国驻华大使,属于省部级大人物,按照中国官场文化,别说是省部级大员,就是县太爷出行,都是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好不气派!中国数千年的官场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来中国人也早已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可骆家辉作为“海外赤子”却“黄皮白心”,偏偏为西方文化打开了中国大门,让西方价值观一直冲击中国的官场文化,也让中国人渐渐开始懂得人人平等价值观,罪莫大焉! 然而,美国价值观代表了西方价值观。“人人生而平等”是美国的立国精神,这种精神牢固的树立在每一个美国人的心目中。骆家辉轻车简行,背背包、拿行李、坐经济舱以及用优惠券买咖啡,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是官场所为,是美国文化使然。骆家辉让人想起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的一些花絮。媒体报道说,2007年8月,默克尔访问南京,获安排入住市内“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楼的四百多平方米、可以看到南京全景的总统套房。但默克尔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入住七十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客房,房价一千八百元,只是总统套房的二十分之一。第二天早上,酒店本来准备了两套方案,房内用餐或是在只为贵宾服务的46楼行政楼层索菲特会所用餐,但默克尔谢绝去专门为其准备的私密性强的索菲特会所,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到7楼西餐厅吃自助早餐。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她也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此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在取一种燕麦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面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惯例,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帮客人捡起来换一个,而默克尔却拒绝了服务人员,并弯身捡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并放进自己的餐盘里。 骆家辉也好,默克尔也好,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习惯的自然行为,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价值观的自然体现,在西方社会里很正常,并不是什么刻意的“作秀”;但中国人就难以理解了,因为中国官场没有人“作秀”,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还八九不离十是“作秀”。 骆家辉在中国“人气”很旺,许多中国媒体,尤其中国网民,对骆家辉表示了敬意,赢得了中国人心,砸了中国的“官场”,让经常自诩“人民公仆”的中国官员无地自容,这无疑对中国当局是不好的兆头,因为这就是美国价值观的“渗透”,“渗透”的意义在于试图改变中国。 中国大陆官媒的社评气急败坏,,恰恰反映了中国官员的心态。前些天,中国媒体报道了“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秭归县巡视期间花费80余万元”。“巡视是个好制度。用普通老百姓的眼光看,巡视员就像古时候的钦差大臣”,秭归县宣传部长说。但巡视组走后,给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县留下一张80万元的账单:接待费37万,礼品11万,考察费13万,设备10万。十几个人,20余天,怎么花这么多?其实这种官场集体腐败在中国大陆俯首皆是,暴露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这边厢,美国高官骆家辉的”朴素行为”,那边厢,中国普通官吏的奢华浪费之风,两厢一比较,中国大陆制度的落后显而易见。 骆家辉上任中国大使致辞中说,“在个人层面上,能作为中国移民的孩子代表美国——我出生的土地,以及我的家庭珍视的美国价值观,站在你们面前,我感到既谦卑又荣幸。……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们的孩子——我们本人都直接代表美国以及美国作为自由、平等和机会之土地的希望。我,以官方身份,作为服务于总统和美国人民的美国驻华大使,将代表的正是这永久希望和这些价值观。”骆家辉作为华裔,毫不掩饰对美国价值观的忠诚,映照了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批评。 冷战时期,“和平演变”是中国一直警惕的所谓“西方阴谋”。百度百科上这样注解“和平演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 “消灭”或者“颠覆”这种字眼看起来非常恐惧,但其实就是“改变”。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土崩瓦解,靠的就是美国价值观或也称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中国大陆一直在警惕“西方阴谋”,正如毛泽东曾经预料:帝国主义说,对于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的话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灵。毛泽东的担心已经在前苏联和东欧变成现实,在中国大陆呢,也是或早或迟的事情,首先就是中国大陆的官员已经抛弃了他们口头上主义和信仰,从社会主义进入了权贵资本主义,而权贵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只不过是资本主义中最落后最腐朽的一种罢了;其次,民主自由制度是国际大趋势;意识形态依然决定世界格局,由于中国大陆事实上已摒弃了共产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坚守的不过是权贵专制,所以中国大陆与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也就是一步之遥了。“骆家辉热”,就显示了美国价值观已经在中国蔓延。 《环球时报》气急败坏酸溜溜的社评,只不过显示了大陆权贵的焦虑和不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