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

猛禽 | [一周八卦]2012-03-04

信力建 : 韩寒事件:真相、真知、真理三位一体的检验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2012-03-02 : 韩寒, 方舟子 甚至愿意出2000万元助阵的冰冰,即使她长得那么动人,我最后也只能饱含热泪,生生忍住没去采访她。 哈哈哈 【纽约时报】瑜伽与性丑闻 2012-03-02 : 历史, 瑜伽, 性 阿奴萨拉瑜伽是在全球各地迅速兴起的瑜伽派别之一,最近却爆发出性丑闻。为何瑜伽运动会滋生这么多亵渎女性的男性呢? 南方周末 – 【毕业季】“90后”物语:小清新、卖萌、天然呆 2012-03-02 : 90后 供参考 举一些例子说明香港繁荣的背后。 2012-03-01 : 大陆, 香港 供参考 科学松鼠会 » 小儿头外伤,当心,再当心! 2012-02-29 : 儿童, 健康 学习 “少女毁容”距离你到底有多远? – BWCHINESE中文网 2012-02-29 : 陶汝坤, 少女毁容案, 官二代 一味的将陶汝坤归结为“坏官二代”,这种反思效果接近于零。一份中国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上班族大约1/4有心理不健康症状。 深圳8位川籍坐台小姐联合捐款100万,媒体为什么不报? – 捕鱼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12-02-27 : 地震, 512, 捐款, 汶川 2008年,四川大地震, 媒体关于明星捐款报道多多,哪怕是捐1万的都上报纸表扬,广东深圳的8位川籍夜女联合捐献 100万的发起人林若婷承受不了,要求各大传媒报道她们的善举!有100万票据与深圳慈善总会证书为凭证!中央电视台晚会上深圳慈善总会捐献的1亿中就有 我们的100万。 掀开方舟子的“尾巴骨” – BWCHINESE中文网 2012-02-27 : 方舟子 此文揭示了方舟子的另一面,方舟子不是钢骨坦荡的。说到方舟子的痛处了——抓住了他的小尾巴——确切的说是摸到了他的“尾巴骨”。 由抵制 Elsevier 说开,谈谈盗版与高定价问题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 发现创新价值的科技媒体 2012-02-26 : 版权, 自由, 盗版 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更多八卦请看《 8周刊[第216期] 》

阅读更多

一五一十 | 『网络信笺』寄与空空般若兄

作者: 独园居士  |  评论(0)  | 标签: 所见所闻 空空般若兄: 好。从一五一十网站上相遇,但目前就熟悉度而言,也谈不上相知,只是透过彼此不同的文字,有共识的时候,也有分歧的情形。对于这两种不同的状态,我都无喜无悲。共识是一种对于事物的认知度的契合,非是以党朋相聚又非得攻伐不同声音;分歧也是真实的,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最终会依据你我各自不同的心理动机、个人经历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以及最终我们对事物的内心期许走向,这分歧也是蛮好的。求同存异永远是沟通交流里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也正是基于一个平等对话的方式,一种可以平等对话的身份认同,使之我无悲无喜。 给你写信似乎有些套近乎的嫌疑,也不要紧。其实从许久之前我便认识到,我所说的都只是我所知道的一些事,而阅读者将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答案。这或许就是歌德的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次合谋。我信这句话从无虚妄而是实事求是。 很多时候内心已是波浪起伏,但要具体到文字表述的时候,总需要去进行思维梳理、行文整合,更为重要的是得进行一定量的自我疏离之后再开始讲述。自我疏离是一种保留事物核心元素,又不过量的涉及私人感情和好恶的一种技巧。填空,列一个标题,这和文章未成之前已经先写好框架结构是一样的,我依旧采用这样一个模式。 一、我的一五一十和你的一五一十 前些日子,我到一五一十的QQ群里遇到过一位也是一五一十上的网络兄长。他讲述过一个小担忧,他说:我把一五一十网站推荐给身边的人看可结果并不如意,许多人漠不关心时事。这意思自然他内心是失落的,甚至我还可以假想对于这样一个现实的不堪,他内心必然是愤怒而哀伤又无可奈何。 要讲一五一十,我们就得先从公民记者这个理念去着手。公民记者,原本我是不知道的。就像我在注册之前,也只是长时间的订阅,一个无名的看客。而现在,对公民记者的历史、渊源以及国际上是否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直接套用,我都还是一头雾水。但我愿意把公民记者这个理念理解成一种对自由、民主的试验,考查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具备了公民的意识以及能够使用公民的合法权利并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又不忽略自身的责任。这都是一个公民,一个自由、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记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提炼更精准的元素,要以一个报道者的心思去揭露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同时也要狠批这个世界的谎言、欺诈。 公民记者这样的一个理念,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要么不知道其具体的背景出处,要么和我一样只是凭借自己的理解。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一五一十或公民记者的热忱,我们需要仔细的梳理一五一十的使用群体,年轻化是她不需要详加解释的事实。这个年轻化,如果你觉得不好解读的话,我们可以参照国内的另一个网站乌有之乡来进行参照解读。我讨厌乌有之乡自然是真的,但是我偶尔还是会去转悠一趟,但是转悠之后的结果是恨不得砸烂显示器。陈腐的味道,污蔑的言词,没有经过大脑深思的成文方式,更多的是引用的典故句式根本就是偷换概念纯粹只是为了辩护自己的正确,这些真的都够烂的。但是这样的网站竟然还号称中国网民必须了解的十大网站之一,好笑吗?确实很好笑。当然,如果有需要的话,在往后的时间里我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和你闲聊关于乌有之乡与南方报系的区别。 我和父亲是睡在一个床上的,这个时间是去年至今年的归乡日子里的所有天数。他是一个标准的六零后,对于文革他略有经历,但是这个经历并不是相当的深,文革结束的时候他也只是青涩的年龄。然后我和他谈论到一个具体的话题,那就是:毛润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父亲初时是不假思索直接作答说:伟人。然后我追问:伟大在哪儿?父亲的回答开始变的支吾,然后凭借他所知道的进行回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这也是很有益的一场对话。我先撇掉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下,我给你还原一点我和我父亲之间的交流。 我的答案是:毛润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阴谋家。我得出这个答案与高华先生的红太阳文章无关,事实上我到目前为止翻过高华先生的红太阳文章只是找来看过,细看都谈不上,只能算是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事。我原本就喜欢这些东西,共识网有一篇赞誉朱德元帅的文章,似乎也已经成书并且只是在海外发行的版本,发到共识网是作者自己进行的共享。当然,这样的文章挨骂的也不在少数,更多的人只是纯粹捍卫一个东西那就是不能允许别人说我的偶像错,因为这样从另一个旁证处可以得出答案:我原本是如此愚蠢。这便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私心,而枉顾事实甚至可以颠倒黑白毫不负责的瞎说,还得骂人。 这也只是我愿意举的一个例,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与父亲谈论的毛润之是分两部分谈的,第一部分是建国前。建党之始随着现在的解密或重新谱传,毛的功劳还真称不上大,单纯的从建党来说其创始人从来都是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先驱,而李大钊新近的报道说他竟然是苏俄的间谍且在张作霖时期供认不讳,继而被诛。一五一十的信力建先生有多篇解读共党创始之时全赖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力量,你可以找来一读。同时关于论持久战之类的看似是绝对至上的精妙理论,其实国民党内也有这样的智者。但毛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爬上来的呢?全是厚黑学的功劳啊。建国后的打压,性格的反复等等,都不能让他成为伟人。 毛为什么会成功呢?在于他的赌性。一五一十同样有何仁勇的一篇关于描写蒋公的文章,这里面的区别就我个人视野来看,纯粹只是一条他煽动了一种集体狂热,让愚昧的人为他挡枪弹,为他当屠刀。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人性恶的一条规律,只要隐身大众之中,大家都是这样做恶也没有报应,那么我其实也可以从中参与并分得一定的利益。有了利益驱动,让人才可以疯狂。 瑞金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的收买民心,是真的把农民的需求当成上帝的要求一样对待的,劳动法可以细化到每天到地主家去干几个小时的活得给多少钱,地主家一个月得提供给几双草鞋,还真可谓是体贴入微。农民有什么?当时的农民还真的没有多少可以吹嘘的东西,那么当一个革命的农民有好处没有?有,可以分地主的田地、分钱、分地主的大小房妾,最重要的这种革命被赋于了合法的性质。当然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这是不合法的,这是匪。那么现今这样的恶的驱动还有没有呢?照旧有,仇富就是其中的一种影子。 仇富人打的牌是什么?是共同富裕,这话谁说的?小平先生说的。小平先生伟大吗?就算他只是一个智者,可是为了自己的需要一定会把他推上神坛,他何止伟大,简直就是神仙下凡。如果仇富也能被打开闸门,那瞬间站起来的人就又是一场雄壮的斗地主队伍了。空空般若兄,你先不要着急,似乎我这样的讲法就说仇富完全不对,又或者在替富人辩护。我需要和你说明的是,我没有这样的心愿,这里面道破了另一重文章的玄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那么总需要寻找许多东拉西扯的证据,最终文章就到了这样一个似乎含混不清的地步。一五一十上有没有这样的人?有,房客郭先生是这样的风格,就连我敬佩的知青大叔在论战方韩大战的时候也变成了这样。这确实需要读者的慧眼,一眼认出哪些是写作者自己添加的意思,哪些是真实的故事。 回到年轻化来说,参与到公民记者这样一种大氛围中来的人少,公民记者这个理念是年轻化的。那么参与到这个理念之中的人相应也是年轻化的,不信你仔细的观察,整个一五一十论坛,急于发言的人,十之三四是八零后人。八零后还算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吧?这里面也有你我。我的意思是不管过去如何,也就是清算是一个没完没了的事,我们要面朝以后也就是未来,看看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如何。总不能把我们自己承受的这份罪也像基因遗传一样留给下一代吧? 一五一十相对目前国内的论坛有许多优势,和普通的论坛来相比,不需要没事操心自己的帖子是否被其它垃圾信息给淹没了,起码有报童的审核这一关,而且每一页展开的是25篇文章,下方折叠的是25篇文章,首页也是25篇文章,可以很省心。这个省心的来源于不用灌水,不用没事去发一个表情把帖子顶起来,是真的省心。在言论管控方面还是相当宽松的,比起一些区域性的小网站要丰富,比起诸如共识网之类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甚至和博客中国相比我觉得一五一十还是有优势的,博客中国是林子大了鸟兽齐鸣,唉,我是待不住的。 那么一五一十有没有问题呢?有的,但是这个问题并非出在创建人的理念之上,而是消费的群体之中。路线之争,左右划分等等关于理念上无所谓的争吵让人很难静下来,更没有时间去关注具体的事物。这样,原本想借一五一十这个平台来进行某种弱势关注和区域发声的东西没人关注,也自然会打消公民记者这些潜在势力的激情。例,我写吐鲁番图书馆,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小地方与其它人是毫无关系的,但是我想借助这个平台是真的要替吐鲁番图书馆打一个广告吗?替吐鲁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求一份成绩表吗?就算有,那多微乎其微不值得一提?更重要的想法是借助这样一个平台提示一下,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图书馆,可以通过合作共进的方式让我们在花费没有代价的情形之下,更好的汲取知识的养份。为什么要合作呢?为什么要宣传呢?是因为许多人对免费资源的熟视无睹,当然像图书馆的免费事实上也是虚假,从另一个层面他们靠的就是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本身已经从我们的身上抽走了一部钱,那么我们不该用另一种不需要花费购书费的情形来夺回来吗?当然又有一个层面,要鼓励知识版权要尊重创作人,要购书。可是我也想像冉云飞一样几个月多购些书,也想像王小平先生那样当一个书虫啊,可是我没钱,我买不起,你说咋办?关键是让你一次性买三百本书,你买的起吗?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这样以我在一五一十用注册身份之后来观察到的真相就是,相当多的一批人拒绝发声,这样的沉默让一五一十的繁盛变得很遥远,寡头文章越来越多,如果文章寡头能像王小平、黄慕春等等一批极具特色又富有嚼头的人来撑着,我倒蛮喜欢。关键是还有石三生没事每天一篇腐臭的文章来批韩寒啊。我并非是说韩寒不可以批啊,而是说像他那样的批法,你哪儿觉得他是在批韩寒,纯粹就是自夸我石三生多么的了不起,每次见到他的名字和他的文章我都会进去瞄一眼,瞄完之后我内心的回复是:你伟大你的,你了不起你的,你骗你的咸鸭蛋,可这一切关我屁事啊。 二、私心、私利和公众道义的搏奕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私心、私利的合法性是永远不需要争议的,我有没有私心、私利?有的。做为一个文字的喜好者之一,我也想写出能流传万世的不朽文章,可是这非一时的能力就能做到的。但我想保持自由的闲暇,富足的生活,如果用文字作为工具或媒介,难否?相当的难。怎么去理解这样的难?很容易的,投稿需要经过编辑的审核,再透过报刊杂志的发表最终获得区区稿酬。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又或者似你这样的小人物,要投稿很难的,石沉大海是经常现象。那么有一个平台可以供自己展示自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好不好?自然是好的,需要不需要珍惜这样的平台,自然是要的。 但是同时出现的难题还有一个,网站的创建者,他需要不需要在目前对网络声音进行监管的搏奕之中图谋更大的发展,需要不需要把民主的理论宣传到每一个参与进来人的心中?他们也想。那么我们的私心、私利会不会对这个网站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就是我或你的个人发展,会不会让其它怀揣着同样梦想的人丧失平台?这样的搏奕经常出现在我的内心之中,有时候是真的惶恐,在恐怕会出被删帖的时候,我直接会在文章下附上一段备注:如果需要删帖,勿须招呼,请编辑自便处置。目的就是在公道和私利之间,直接让位给公道,让位给更多的人。 这里面还有一个话题,就是我已经做过的。我说过不需要刻意关注点击率,其内心意思是不需要为了自己的出名而不顾手段的进行,也就是文章应该树立自己的读者群体,而非给文章进行过多的自我标榜。在这一点上,我的学习之师有很多,王小平先生当仁不让的可以坐在头把交椅之上,为何?我们仔细的去研究王小平先生的文章点击率,其实会发现王先生由于文章的各种补充在原创性上十回有九回打了折扣,上首页或被编辑推荐都在少数,那么他的点击率是一种平实里的增长。春节期间有一段时间许久未见王小平先生的文章,我内心很担忧,担心他被某些部门请去喝茶吃饭了。可是见他一发文,后面的诸多仁兄先生们的跟帖,无不反映这样的焦虑,再看王小平先生的每篇点击率会发现都在三四百之间,稍稍不注意就有攀爬上千的可能性,哗,可见这固定的消费群体是多么夯实。这才是一五一十的中坚力量,我比起他们来说,真是自愧不如,又为自己的小算盘而羞耻。 那么我剩下的路是什么,尽可能的朝首页上攀爬。首页又有一个限制,25篇之内同期极少出现一位作者两篇文章,这是我研究得来的,唯一一次我享受过一回两篇同时上首页,当然有一篇已经接近末梢。可是首页不是那么好上的啊,这便提醒了我需要更有耐心,在准备资料和行文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在这方面我有没有师长?有的,如兰草女士,如燕云女士,还有那位英文为昵称的女士,她们都是坚定的走的这一条路线。那么上首页有好处吗?知道首页文章或房客的点击率为什么上升的那么快吗?是因为诸如腾迅邮箱里有推荐,当初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每日消遣,读推荐而来的文章。 点击率过高有没有好处?有啊,真要写的好了,指不定哪天有出版方面的人给看中,那以后文字要集结成册的时候,岂不多了一条路啊。这只能算是个人私心的一种例证,当然我还需要说的是,每一个人内心都有私心啊。 为什么要仇富?为什么要仇官?为什么要莫名的愤怒和激昂?源于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对自己身边事物的不满意。假设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与身边的事物打交道的时候更顺畅一些,似乎这些愤怒都是不需要的了。但是这样的真实缺失,不是运用心灵鸡汤就能平复的了的,真实里的残缺必然需要真实来填补。 我讲另外的例子,或许空空般若兄从未注意到的一些现象。自去年的下半年接近年末的时候,我开始没事替别人捣鼓一些文字,写的也不好不坏吧,供人挂网用,这种挂网和水军的兴风作浪是不一样的,是人家的企业内部网,其目的是创建自己企业文化。每挂成一篇稿费人家全部给我,最重要的是人家企业还有内部奖励,以年终为总结,要是写成一定的量还可以奖励数万元钱。这个机会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吗?或者我就那么没有羞耻之心,一定需要这种自己制假来获得自己的利益,对其它人有没有伤害呢?最重要我想借此来反映的是,假设我也只是一股脑的愤恨,愤恨这样的不公平,如果说他们纯粹是对外招稿,那么我或你(空空般若兄)我们都不可以挣得这个钱吗?我们都不可以利用自己的正常所得来改善生活吗? 于此再讲一个,某国有企业下辖的内部网和内部报纸,但凡上一篇,除稿费之余,单位奖励单篇文章几百。我看过他们的内部报纸,也读过介绍我读的兄台文章,其实真的不值一提,可是这样的公平机会,为什么我们没有呢?为什么我们要充当一个作恶的帮凶呢?这也是私心与公道的一种搏奕。假如我不参与作恶,不兴风作浪,可我的生活怎么办呢?谁又会怜悯一下我呢?反推之,这个社会的公平公正抛却体制之后,是不是缺失的还有很多? 如果关心体制的缺陷和不公平的设计有王小平等先生和前辈们的参与之后,我们是否也应该用另一种角度去撕开一道口子,去表现这个社会缺失里的另外环节?让更多的人都能得到一种妥善的保护和周全?这全然是私心吗? 三、合作、共赢以及共创 一五一十上有顾晓军先生的招徒大帖,截止我今天在这儿发牢骚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投到他的门下。我所诟病的是顾晓军先生个人吗?我似乎还没有这么小心眼,也不值得小题大作。对于偶像的崇拜,只要有人喜欢就好,这和谈恋爱是一回事。别人爱的死去活来又没有碍着我们啥事,我们是没有资格去指责的。 但是如果细观,一五一十的发帖大军中拜服顾晓军先生的人还真是不少啊。如果用朋党集社来形容,还真是不会错的。但他们这样的朋党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利益呢?这个利益比如他们集体来回复,通过投票就否决了我们的全部观点,最后似乎只留下一种标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臆断和猜测甚至是恐惧,目前没有发生,也不能给顾晓军先生或他的徒弟们扣一顶脏帽子。 这样的事情还会在一五一十之外,一五一十成了小团体,好吧,这是合适的,凭什么我们就可以说乌有之乡的小团体、强国社区的小团体是不合适的呢?好吧,又成了站队,又成了党同伐异,又成了对垒叫嚷。有意思吗?我们上当了吗?好像是真上了,不过这当不是他们非要我们上的而是来自于中国的道德传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了给自己顾忌一点君子的面子,唉,伤害不少哟。 最重要的是革命或改良之间的争,站队其实很没有意思。我不喜欢革命,我不认为我自己真的能完全为了公道而奋斗。如果我的媳妇再好一些再温柔一些再勤快一些,我就可以相应的懒散一些。可是她如果不这样,就得我也温柔一些勤快一些。和政府之间是合作还是对抗? 胳膊拧不过大腿,个人对战整个集体,丝毫无胜算。虽然我们可以说他们所谓的集体只是某些人从中作梗,可是我们还没有把这话说完,我们已经到拘留所、监狱里去发牢骚了,他们依旧还在喝茶、打牌、唱K、吃火锅……我们的身后遗憾事,谁来做呢?谁来替我们抱不平呢?如果说没有这样的誓死勇气,个个都怀揣着让他人去冲锋吧,我们坐收渔利,这事就只能不了了之,该在监狱的还是乖乖听牢头的话吧。 合作和对抗,我一向的观点认为要看具体事,有利的,对私人和公道两者之间能兼顾的,就合作。这种合作要彻头彻尾的进行下去,如果有人骂我,我也得这样干。但是对我个人有利的,对公道有害的,这个目前我还不敢打保票自己一定就能抵制。更重要的是政府目前也看不上我这样的小鱼小虾,我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假如我真到了那个时候,还是请空空般若兄一定要坚决的打击我,一定不能让我得逞。 从当下来说,改良也遇到了问题。这也是我一向反对章文先生对朝鲜的推测,他把个期间预测的无限时长,谁受的了这个啊?这就是典型的忽悠。如果你问我:“我(空空般若)会活到一百岁吗?”我只需要笑着回答:“看天意吧!”这和街头摆摊算命的有什么区别。这也是我对余以为先生的改革论点的补充,改革要进行下去,这是对的,我也能迫切的感受到,可是从哪儿入手呢?政府里的一些头头脑脑或社会既得利益的占有者们允许我们改革下去吗?这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陷井,因为从不具备可以执行的可能。这也就是胡适先生说:多谈些问题,少谈点主义,这也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但是我反对以上例举的二位先生,并非要证明自己多么高明或清醒,没这个必要。关键是具体之后,是恐慌还是别的?我曾在政府里帮闲过一段时间,结果撞破一件事,这件事我这么喜欢没事爆料的人都从不吱声。为什么?事太大,一旦爆了料,且不论是否涉及私人利益,就以我这样的身板,他们会随时收了我啊。这也是我对公民记者的喜欢,事情发生之时连同新华社的记者都在场,他们都不吱声,他们都替政府粉饰那你叫我一个小人物能干什么?屈辱吗?正儿八经的屈辱。这是人人自危的时代吗?有时候还真是。我反对例举的二位先生,所以后来我也懒的吱声了,害怕久了,哆嗦是一种惯性啊。 再讲另外的一件事,你和我都在深圳打过工。就这些天的新闻里有一个深圳的河南藉的打工妹为了得到全勤奖600元而丧命,试问你和我都曾在深圳呆过,应该是完全了解全勤奖或600元钱意味着什么吧?截止我写到这儿的时候,一五一十有呼喊的声音吗?你呼喊了吗?准备呼喊了吗?我是准备呼喊还没有喊了。 我们的尴尬在于,不可以代表谁,也不喜欢自己的声音被其它人给代表了。但是我们又忽略了另一层,被代表是生活里的常见现象。关键的还在于,哪些房客会没事替我们这样的群体呼喊?我倒是想他们代表一下我。这也并非攻击一五一十的房客模式,请报童兄审核的时候明鉴。这个尴尬有没有延续?有的,就是我们替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呼喊——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可看到这篇文章的农民工有几人?或者说农民工压根就不关心我们的群体状态是什么?能挣上600元钱,即便手段再黑一些,即便对同类造成的伤害更大一些也无关紧要的。这是最大的尴尬,这个尴尬的危险在于如果我们全心全意的扑在私心上,我们随时都可能是孤独的生命,悲惨的生活。 综合这些散乱的想法而言,我觉得合作的态度还是需要有的,与政府的合作也还是需要有的,但是这个合作应该是有条件的,最终应该朝一个共同进步的方向走去,一点一点的改变现状。但是这个现状要改变起来最简单的需要是耐心,像我给你写这么一点破烂又臭如裹脚布的文字已经花费了我两个多小时,假如我还再考虑一下有没有错别字的话,就需要更久了。 期待你的回信,我承认我自己做的不够好,但是起码还是应该交流。这便是我喜欢在回复的时候用疑问句问你:悲自何来?愤又何出?总需要弄个清楚明白,此清楚明白是对家国天下事的要求,也是对自身情况了若指掌包括灵魂里的沟坎清楚的方向。 独园居士 于新疆吐鲁番家中的问候

阅读更多

中国报道周刊 | 论方韩之争

  最近,因“打假斗士”方舟子指责韩寒作品有他人代笔,引发了方舟子阵营和韩寒阵营之间的一场大论战。我也因为以下原因而关心起这一事件。   第一,方舟子打假的成就主要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他这次却闯入了真伪判断比较困难的文学领域。况且,韩寒成名已久,关注、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 不计其数,他们读过韩寒的东西,与韩寒也多有接触。如果韩寒作品大多数是他人写的,并且他的确如方阵营人士所说的是个草包的话,俗话说文如其人,按常理那 些接触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总是应该有所怀疑才是,但是我们却从未听到他們发出怀疑的声音。基于这些考虑,我的第一反应是方舟子这次很可能走入了误 区,认为方韩之争会成为方的滑铁卢,因此就产生了观察的兴趣。   第二,方舟子打假,以往的命中率是很高的。如果这次再被他命中,如果韩寒真如其所言是被假造出来的,将会有什么后果?如果韩寒是假造的,恐怕这可称得 上中國文坛史第一丑闻了。因为它不仅反映出韩寒和他背后操纵者的诡诈,而且反映了那些追捧过韩寒的媒体和知识分子严重缺乏常识甚至腐败。正是他们把韩寒捧 到了“当代鲁迅”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方韩之争把大量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也放到了天平上。   第三,方韩之争持续发酵,引得无数网友、知识分子、媒体人参加,是一场规模巨大的论战。此前也有类似的公共论战,如汪晖抄袭门,但此事与汪晖抄袭门有 很大不同。汪晖抄袭门的讨论从头到底由意识形态主导。在该事件中我是连一句评论都不敢发的,因为不管你怎么说,你都马上会被定成倒汪派或挺汪派,并进而被 划入中國语境下的自由派或左派,这对培养成熟的“公共空间”没有什么好处。但是方韩之争中大家关心的主要是真假问题,与意识形态关系不大。这就增加了讲道 理的空间。我因此也想从这次方韩大战一窥我们公共讨论的质量与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   本以为,这场争论也许不会有胜利的一方。但是只要凭事实讲道理,争论各方就会从中学习,对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甚至学会对他人观点的尊重。但是到目前 为止的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支持韩寒的一方包括韩本人的表现极其令人失望,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在一些基本常识和是非问题上反应麻木,整个论战就像是鸡鸭对 话。这就引起笔者想说几句话的欲望。   方韩之争的重要性   方韩之争开始后公共知识分子就该事件的性质和重要性发表了不少观点。我在这里针对某些比较具有影响的的观点加以点评。   有人说,代笔与抄袭不同,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代笔的做法,韩寒作品即使有人代笔也不是一件性质严重的事件,不值得大作文章。还有法学教授写文章说:“代 笔本属于著作权的私权范畴,只要著作权人自己没有发生分歧,外界无权置喙。”该教授因此指责方阵营人士“不尊重私权”。我的看法是:代笔问题的严重性多大 完全取決于以下两个环节。首先,代笔人与署名作者之间有没有一个成年人之间的契约性首肯。第二,一旦当人们知道了署名作者的一些作品是由他人代笔时,这一 真相能在多大程度上毁坏署名作者的地位。一般来说,代笔作品在署名作者所获得的地位和利益中所起的作用越关键,署名作者就越不敢把作品的真正作者公布于 众,代笔也就越接近于欺骗。   有了这两个准则后,方韩之争的性质就清楚了。假如韩寒未成年时的作品的确是由一位成年人代笔的话,这里不仅仅有韩寒和那一位成年人在对社会共同进行欺 诈的问题,而且还有这位成年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尚未成年、不能做出成熟判断的韩寒的问题。倘若如此,那位成年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目前有人推断这位 背后的成年人就是韩寒的父亲,于是接着就有人用大人为小孩做作业为类比来为韩寒开脱。然而,为小孩做作业与为小孩写小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韩寒的作品 出版后马上给他带来了荣誉、地位和金钱。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作品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出于一位少年之手。韩寒头上的著名作家、现代鲁迅、最有影响 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等等光环其实都是少年天才光环的延伸。方阵营中有人说韩寒应该回归他赛车手的身份。但是,如果没有少年天才光环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 益,韩寒会有步入赛车手生涯的物质基础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一个家境普通、七门课不及格的中学生在当今中國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什么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韩寒 的早期作品到底是谁写的,或者说韩寒在这问题上是否有严重欺诈行为,就成了方韩之争的关键。方舟子紧抓不放,韩寒又发誓赌咒,又出示文稿,又告上法庭,个 中原因即在此。   有人抱怨方韩之争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更应该讨论的问题,比如吴英的死刑宣判、官员贪污腐败、弱势群体利益等等问题都被忽略了。这个观点我也不能 同意。吴英问题很重要。官员贪污腐败和弱势群体利益问题更要关心。但是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仅能容得下几个议题吗?我们不是在追求多元化吗?多元化的关键 之一就是社会议题的多元化。笔者认为方韩之争很重要,因为它的核心是道德和诚信。没有道德与诚信,何谈治国平天下?更何况,如果韩寒早期的作品的确是他人 代笔的,那就是在利用“少年天才”这一卖点来愚弄和欺骗读者并从中渔利。这和“三鹿奶粉”事件的本质是一样的,而读者群体也是可以以买了假货受骗为理由对 韩寒进行集体诉讼的。当然,不少人是很自私的:三鹿奶粉吃了会生病,因此个个义愤填膺;假作品吃不死人,管他呢!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今天能容忍写作上的欺诈行为,明天就会为了某种便利自己加入欺诈行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只配生活在一个充斥劣质产品的社会 中。   不久前,网上发表了署名为韩寒的三篇博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不少知识分子摩拳擦掌准备展开辩论。这些人士认为方韩之争使得一个更值 得讨论的问题被边缘化了。这我也不能同意。持有这一观点的知识分子缺乏的是如下常识:人文领域文章的力量和重要性往往不在文章本身的观点,而在于这些观点 是以什么方式表述的,以及是谁说的和在什么时候说的。“韩三篇”观点混乱、逻辑不清、表述浅薄,从文章质量来看它是不值得给予任何重视和评论的。“韩三 篇”的重要性在于他的署名作者韩寒是一个著名作家,是一个曾经对时政不断加以抨击的意见领袖。这样身份的作者的言论总是有讨论价值的,更何况这一作者思想 突然趋于保守?背后的原因的确有很大的探讨价值。问题是,韩寒是不是“韩三篇”的真正作者?韩寒是不是他以前所发表的那些抨击时政的博文的作者?如果“韩 三篇”的真正作者另有他人,甚至是一个有某种背景的人士,讨论“韩三篇”还有意义吗?“韩三篇”之所以讨论不起来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方韩之争的特色:常识加逻辑与奇迹加信仰之间的争斗   首先必须指出这次方韩之争中方阵营的特殊性。以前方舟子与他人论战时,他往往是论战一方的绝对领袖,而“方粉”则积极摇旗 呐喊 ,领袖的个性在很大程度 上规定了每次论战的特色。而这次,方阵营中不断有其他人士加入,这些人在其它议题上很可能会站在方舟子的对立面,他们的价值观和知识构成也与方舟子有很大 的不同,他们加入方阵营只不过是因为关注了韩寒的作品后得出了与方舟子相近的判断。他们的加入丰富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方韩之争的性质。所以,本文所指 的方阵营并不是一个“方粉”集团,而是一个以方舟子品牌为平台的松散倒韩联盟。由于是个松散联盟,方阵营所发表的观点和提供的证据始终是参差不齐。但是, 在反复看了韩寒的一些文字和采访视频后,我认为方阵营的以下几点质疑由于证据比较确凿再加上符合常理,放在一起看对韩寒的杀伤力是很大的。   1)韩寒父亲的文章说“韩寒写文章的潜能,其实也是在初二时发现的”,并说此后他给韩寒在县图书馆办了一个证,在那 里,韩寒“接触到众多的少儿报刊”。韩寒的《三重门》是在高一写的。《三重门》中涉及的政治、历史、文学知识无数,直接引用的文本数量非常浩大,其中有些 书籍的内容非常晦涩。如果韩寒是一个初二还在接触少儿报刊的小孩,怎么可能在一兩年之间突然读起来了(并且读懂了)这么多书籍,并且能大量和自如地引用其 中的典故?   2)韩寒公布了《三重门》手稿,并坚称这是他的初稿也是最后一稿。但是,韩寒所展示的手稿十分干净,修改极少。于是方阵营就有人说,任何一个有写作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很难从头到底不经修改就写出来的,韩寒分明是誊写了别人已经写完的稿件。   3)《三重门》明显具有文革和八十年代的话语、场景和思维方式。话语和场景,特别是思维方式是很难从书本中学来的。况且,一本写九十年代末高中生的小 说也完全没有必要大量运用文革时代的话语和思维方式。(这一论点的逻辑可用如下例子说明:即使是在七岁就写下“咏鹅”佳句的天才骆宾王,也绝不可能以他的 生活经历在七岁时去写“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样的词句。这一论点的逻辑非常强大,韩阵营人士至今都采取了回避态度。 )   4)作为《三重门》作者的韩寒拥有大量知识,但是视频访谈中的韩寒却是无知得可爱。比如,韩寒书中用了大量的黨史和文革知识,但是他平时讲话中却能把 姚文元和延安整风联系起来。他书中熟练运用了《红楼梦》中的典故,但是他却在镜头前坦承没有看过《红楼梦》。他成名作叫《三重门》,但却在一次电视节目中 说他忘了书名的意思。他在另一次访谈中说他并不懂儒学和什么学什么家的,但《三重门》却熟练地引用了老子、庄子和荀子的文字。总之,从有关韩寒的视频中人 们看到的是一个热衷谈论赛车和女人等事的青年,而完全不是一个具有大量阅读经历的文学家和一个对时政有自己见解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5)韩寒对方阵营质疑的反应很不正常。到目前为止,韩寒对于方阵营提出的关键性质疑,要不就是回避,要不就是回应前后矛盾。大家所看到的韩寒的回应方 式更多的是辱骂、发毒誓、两千万元的悬赏、展手稿、挑拨离间、上法院,完全看不出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天才青年的内涵。方阵营中更有人说,如果韩寒确 是一个旷世奇才的话,在这么多人对他开始怀疑的情況下,他应该选择与方舟子进行辩论,或者在有方舟子在场的情况下作一篇命题文章和回答几个问题来展示一下 才华。但是,韩寒不用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来正面回应方阵营的质疑,这是非常令人奇怪的。   在论战中,方阵营的人也许逐渐认识到,除非韩阵营中有核心人士出来揭露内幕,通过考证他们是得不到铁板钉钉式的证据的。因此,他们就不自觉地运用了归 谬法 (reduction to absurdity) 来诉诸人们的常识。比如上面第一点,读过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少年在一年多时间是看不完《三重门》中出现的那些书的,并且其中很多书也是一个少年既不会感 兴趣也看不懂的。这一点质疑与一般人的常识十分相符。我自己这辈子就没有接触到过一个能与《三重门》作者的读书能力相比的人。当然,别人不行不等于韩寒不 行,他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天才。国人相信天才的存在就像义和团相信刀枪不入的神术一样,因此中國各路天才比较多,尽管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西方人。 好吧,就让我们假设这世界的确存在天才并且韩寒就是天才。在这一假设下,我们就会得出“在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对人生的洞察力方面,韩寒是中國独一无二的 天才”这样的结论。因为,至少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國,除了韩寒外,我们似乎再没有听说过第二个在短期内看了这么多著作,阅历和思维方式那么早熟,并写出了一 部二十万字的、一稿定型的长篇小说的少年了吧?按这个逻辑推下去,中國出现韩寒这样一个天才的概率(连死去的带现在还活着的中國人加在一起)至少要小于十 几亿分之一。   鉴于篇幅所限,我就不对方阵营五点中的每一点作出分析。总之,以上一、二、三点的内在逻辑是:如果韩寒是天才的话,这样级别的天才出现的概率是极小、 极小、极小的。而四、五点的逻辑则是:如果韩寒的确是个旷世奇才的话,那么四、五两点是不会成立的,但是它们竟然都成立了,那么结论就只能是韩寒不但不可 能是天才,而且还有很大、很大、很大的可能是骗子。方阵营的有效推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逻辑学上的归谬法。笔者想过许多方法试图驳倒方阵营的这些有效证据, 但是都没有成功。因为当我想要驳倒以上五点中的前三点时,我必须通过各种证据和方法把韩寒推崇为一个从少年开始就是在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知识和逻辑能 力样样超群的天才,但是当我想要驳倒方阵营的第四和第五点时,我又必须要强调韩寒是个平常的人、一个普通的八十年代青年、一个读书前看后忘和说话颠三倒四 的人。我把韩寒想成任何一种人都无法全面面对方阵营的核心证据。我碰到的问题也是韩阵营人士所碰到的问题。   现在来分析一下韩阵营在这次方韩之争中的表现。这儿所说的韩阵营主要包括韩粉,发表过有利于韩寒观点的人,以及一些曾经追捧过韩寒并且继续明确或是实质上支持韩寒的一些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这也是一个松散的群体。   对于方阵营的质疑,韩阵营的回应手段也可以总结为两个词,即奇迹加信仰。在支持韩寒的文章中有几篇文章体现了一定水准。其中一篇说只要样本量大到一定 程度(就是人数多到一定程度),类似韩寒这样的天才是有可能出现的,另一篇则是用老舍手稿的整洁程度来说明至少有作家还是有能力写出非常整洁的手稿的。言 下之意,奇迹如果能够发生在老舍身上,那也就能发生在韩寒身上。这两个论点在逻辑上都是成立的。这两篇文章的最大问题是:方阵营的核心推理逻辑并不是小概 率事件不可能原理,而是归谬法。这两篇文章没有回答方阵营所提出的第三点以及他们提出的第四、五两个疑点。关于方阵营所提出的第四个疑点中的一小部分,即 韩寒在访谈中甚至不能说出自己小说书名《三重门》的意思,韩寒辩解说他是不愿意回答,因为现场氛围充满恶意。为此我专门把整个视频再看了一遍。我发觉,在 节目的后来阶段,韩寒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气氛的确是有问题,但是在节目主持人问韩寒这一问题时,当时的气氛是相当友好的。   刚才讨论过的两篇支持韩寒的文章都直接向方阵营的核心论点展开了反击,而且他们都采取了讲道理的方式。在韩阵营中,这样的文章非常少。韩阵营甚至有人 搞政治正确,这种做法令我感到非常不安。比如,网上有一篇我认为是方阵营中出现的立论最为清晰的文章之一,但是其作者却因为他曾经的异见人士身份而被一些 韩粉质疑和辱骂。这篇文章又不是在讲什么政治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把作者的政治观点扯进来呢?当然,这并不是一部分韩粉才有的问题,而是国人的通病。去年司 马南在网上指责 于建嵘 在山东滕州市青年田某“因为强拆自焚”事件上有严重歪曲事实和造谣的嫌疑。我看了之后觉得,如果 于建嵘 真能把事情说得那么离谱而社会 又没有反制的话,那也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我分别找了三个人想了解一下真实情况。沒想到,他们三人回答的核心就是:司马南是五毛,相信他做什么?   我们中國人喜欢赋予自己的言行以一种无上的道德感,自我感觉极其良好;我们中國人喜欢把观点等同于人品,并且不知道人品要比观点更重要;我们中國人只 喜欢、并只能听懂和相信自己想听的故事;我们中國人往往因为相信自己和同仁目标的正义性而漠视、容忍甚至是理解和保护自己和自己同仁手段的不正当性。正因 为如此,在当前中國这样一个失范的国度,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环保主义、左派、关心弱势群体等等一股脑儿都有可能成为流氓和骗子寻租 的大舞台(而不仅仅是塞缪尔。约翰逊所说的“避难所”)。如果韩寒这一品牌真是假造的话,他不就是具有以上弱点的人追捧出来的吗?   韩阵营的其它观点都有以下两个特点:1)他们都回避方阵营对韩寒的一些关键性质疑,2)他们都把韩寒作家身份的真实性作为自己的信仰或者是分析问题的 出发点。除了铁杆韩粉外,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对铁杆韩粉来说,韩寒就是崇拜的偶像,是他们的宗教。我除了对韩粉大规模地用脏话骂人很 有异议外(少数方阵营人士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真诚信仰我完全理解并且尊重。但媒体人和不少知识分子怎么会和铁杆韩粉的立场如此一致的 呢?回答这问题前我们先来听听一些知识分子自己的声音吧:   “无法想象写作这样能够获得巨大快乐的事要交给别人去做。” “我相信我对文字的感觉 …。我的确信现在又多了一个理由——现在韩寒都被众多好事者翻个了底朝天了,依然没有任何靠谱的证据证明韩寒有代笔。”“所有我们至今看到的所谓方韩混战 中的证据,无一例外的全部是无效证据!用无效证据指责人,野蛮啊!”但是这三个评论者都回避了方阵营的关键性质疑。   不少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士在回避方阵营的关键性质疑的同时对方舟子的所作所为乃至人品进行了攻击。有人说:“若说真伪,值得质疑的可不止他(指韩 寒),从领导到各种星都值得质疑。偏盘问他?”“所谓代笔大战,最让我震惊的不是公然构陷,而是构陷者的大义凛然和极度道德自恋,与罗伯斯庇尔如出一 辙。”对于这类言论,我想指出:以往被方舟子质疑的人物中不少还是有一定权势的。更重要的是,虽然社会上许多人都值得质疑,但是作为方舟子个人来说他想质 疑谁就质疑谁,这是他的自由。如果方舟子当上了国家首脑,那也许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方舟子仅仅是一个“打假斗士”,不是集權国家的首脑。再说就证据 看,他对韩寒的质疑至少不是什么公然构陷。   为什么这么多知识分子这次不能就事论事呢?原因很多。曾经捧过韩寒而难改口,在发表意见之前沒仔细作过研究,内心善良加轻信,不喜欢方舟子,不一而 足。但是,我看信力建先生一番直率的言论大概是道出了不少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内心的担忧:“如果韩寒被搞掉,中國将倒退20年;如果连挺韩寒的众多知识 分子都被搞掉,中國将回到文革。”这话是过头了,但里面的意思还是很清楚的:南方报系和大量的知识分子多年追捧着韩寒,他们与韩寒的渊源较深,韩寒如果陨 落的确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儿,我谈一谈近日来我研究方韩两阵营的观点以及韩寒的早期作品和视频采访资料的历程。方韩之争发生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开始关心此事,开始时没有预设立 场,只是好奇。后来发觉方阵营加入了不少獨立人士,而且有些论点非常言之成理,于是我就开始考察韩寒早期的作品和以前采访韩寒的视频资料。起初,我的一个 很大动机就是想看看方阵营的主要论点是否站得住脚。我的学者习惯使我对听上去合理的观点有一种出于本能的质疑心态,虽然我的质疑在调查之后也经常被自我否 定。这一次,在我反复研究韩寒的早期作品和采访资料后,我不但没能找出一套能有效反驳方阵营核心观点的方法和证据,而且还发觉方阵营的核心论点和证据是非 常站得住脚的。   我并不想把自已的结论强加于任何人。但在文章结尾,我想以朋友的身份恳求那些已经公开站在韩阵营一方的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也能和我一样抛开成见、诉 诸常识,认真去研究一下韩寒的早期作品和采访视频。我相信,只要韩寒早期的主要作品真是他自己写的,你们就一定能找出令人信服的能直接驳倒方阵营核心观点 的证据的。如果你们也和我一样最后发觉方阵营的核心论点是合理的话,那就应该慎重了。你们多年来在中國的公民社会成长、法制建设、环境保护和弱势群体保护 等等方面都有过重大贡献。方阵营之所以能在网上对你们进行犀利的抨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你们多年来打造“公共空间”的努力。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方阵 营人员的构成在不断变化。方阵营早已不限于方舟子和他的粉丝了。网上越来越激烈批判你们的人中,许多人都曾经是南方报系的报纸和杂志的忠实读者。这些人都 受到过你们的“启蒙”。因此,一篇如《“差生”韩寒:用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这样的长文不但不能搪塞他们,反而会使他们感到被侮辱,继而愤起从文章中找出 一大堆问题使你们难堪。方阵营自认为通过推理已经把“韩寒早期的主要作品由他人代笔”这一命题的可能性证明到了99.999…%,所以你们的如下逻辑 – 如果不能百分之百证明韩寒早期的作品由他人代笔,那你们就是在诬陷韩寒 – 在他们看来是强盗逻辑。方阵营的信心还建立在拥有韩寒这一忠实盟友这一点上。韩寒不但不敢接受质疑者的要求以在公开场合展示一下才华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 严,而且说话不断前后矛盾,每每在不经意间发表如下思路不清、语法欠通、行文幼稚的文字给方阵营取乐给你们出丑:   石老师,我是韩寒,借用我爸爸的微博登陆一下。感谢你公正的态度,因为 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指控。而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 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新年快乐。   笔者认为,在方韩之争中表述的观点曾经有些误区也不是什么大事。谁又能事事正确呢?但是,如果站在韩阵营的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在知道出了问题后还坚 持下去,手中的道德资源可能就会在方韩之争中消耗殆尽。这是非常不值得的。信力建先生的话做些修改后可作为本文的结尾:如果一旦意识到韩寒有重大欺诈嫌疑 还要继续坚持保护韩寒,并且仅凭手中所控制的一部分媒体就能对韩寒进行成功保护的话,那么中國就不是倒退到文革了,而是倒退到世界历史上都找不到的黑暗地 方去了。   赵鼎新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来源: 共识网   作者:赵鼎新 中国报道周刊 , 2012-02-26.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论方韩之争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2008年,我们奉演什么? (0) 麻将并非天生就是赌具 (9) 马肖兄弟,想说爱你不容易! (0) 韩寒,中国文坛的最大骗局? (0) 韩寒是石头,不是金子 (0) 韩寒——从骂人到被人骂 (0) 除了下跪,只有愤怒 (9) 长歌当哭,笑对人生 (0) 酱缸 (0) 遛自己的鸟,让别人蛋疼去吧! (0) 道上的一点事情 (1) 车轮下 (0) 负责任先生 (0) 调侃士风,调侃世风 (0) 谁为自杀负责? (0) 说说许知远批评韩寒 (2) 语言是公民的权利 (0) 该为“盲流”一词羞愧了 (0) 论荆轲 (2) 虐待“歧见”何时休? (0) 草民与将军--祭洛阳大火活生生牺牲掉的309人 (0) 艾未未事件之随想 (0) 致“十八大”的建议 (0) 老宅变“故居”,何必急于为余秋雨修坟? (7) 罪孽与拯救 (4) 红色旅游该适可而止 (0) 空姐身上的中美差异 (0)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0) 父亲给我留下一道题 (2) 照片门 (2) 泰国华侨许包野的爱党情怀 (1) 杞人为何忧核? (0) 杂侃“平均” (0) 杀人不偿命,欠债要还钱 (2) 有心解决问题,何须追问网友姓名 (0) 无知者无畏 (0) 教我如何再短信 (0) 敌人可恨吗? (0) 摊派—“贡献”—“自愿捐赠” (3)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赵鼎新:论方韩之争

  最近,因“打假斗士”方舟子指责韩寒作品有他人代笔,引发了方舟子阵营和韩寒阵营之间的一场大论战。我也因为以下原因而关心起这一事件。   第一,方舟子打假的成就主要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他这次却闯入了真伪判断比较困难的文学领域。况且,韩寒成名已久,关注、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不计其数,他们读过韩寒的东西,与韩寒也多有接触。如果韩寒作品大多数是他人写的,并且他的确如方阵营人士所说的是个草包的话,俗话说文如其人,按常理那些接触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总是应该有所怀疑才是,但是我们却从未听到他們发出怀疑的声音。基于这些考虑,我的第一反应是方舟子这次很可能走入了误区,认为方韩之争会成为方的滑铁卢,因此就产生了观察的兴趣。   第二,方舟子打假,以往的命中率是很高的。如果这次再被他命中,如果韩寒真如其所言是被假造出来的,将会有什么后果?如果韩寒是假造的,恐怕这可称得上中国文坛史第一丑闻了。因为它不仅反映出韩寒和他背后操纵者的诡诈,而且反映了那些追捧过韩寒的媒体和知识分子严重缺乏常识甚至腐败。正是他们把韩寒捧到了“当代鲁迅”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方韩之争把大量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也放到了天平上。   第三,方韩之争持续发酵,引得无数网友、知识分子、媒体人参加,是一场规模巨大的论战。此前也有类似的公共论战,如汪晖抄袭门,但此事与汪晖抄袭门有很大不同。汪晖抄袭门的讨论从头到底由意识形态主导。在该事件中我是连一句评论都不敢发的,因为不管你怎么说,你都马上会被定成倒汪派或挺汪派,并进而被划入中国语境下的自由派或左派,这对培养成熟的“公共空间”没有什么好处。但是方韩之争中大家关心的主要是真假问题,与意识形态关系不大。这就增加了讲道理的空间。我因此也想从这次方韩大战一窥我们公共讨论的质量与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   本以为,这场争论也许不会有胜利的一方。但是只要凭事实讲道理,争论各方就会从中学习,对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甚至学会对他人观点的尊重。但是到目前为止的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支持韩寒的一方包括韩本人的表现极其令人失望,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在一些基本常识和是非问题上反应麻木,整个论战就像是鸡鸭对话。这就引起笔者想说几句话的欲望。   方韩之争的重要性   方韩之争开始后公共知识分子就该事件的性质和重要性发表了不少观点。我在这里针对某些比较具有影响的的观点加以点评。   有人说,代笔与抄袭不同,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代笔的做法,韩寒作品即使有人代笔也不是一件性质严重的事件,不值得大作文章。还有法学教授写文章说:“代笔本属于著作权的私权范畴,只要著作权人自己没有发生分歧,外界无权置喙。”该教授因此指责方阵营人士“不尊重私权”。我的看法是:代笔问题的严重性多大完全取決于以下两个环节。首先,代笔人与署名作者之间有没有一个成年人之间的契约性首肯。第二,一旦当人们知道了署名作者的一些作品是由他人代笔时,这一真相能在多大程度上毁坏署名作者的地位。一般来说,代笔作品在署名作者所获得的地位和利益中所起的作用越关键,署名作者就越不敢把作品的真正作者公布于众,代笔也就越接近于欺骗。   有了这两个准则后,方韩之争的性质就清楚了。假如韩寒未成年时的作品的确是由一位成年人代笔的话,这里不仅仅有韩寒和那一位成年人在对社会共同进行欺诈的问题,而且还有这位成年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尚未成年、不能做出成熟判断的韩寒的问题。倘若如此,那位成年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目前有人推断这位背后的成年人就是韩寒的父亲,于是接着就有人用大人为小孩做作业为类比来为韩寒开脱。然而,为小孩做作业与为小孩写小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韩寒的作品出版后马上给他带来了荣誉、地位和金钱。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作品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出于一位少年之手。韩寒头上的著名作家、现代鲁迅、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等等光环其实都是少年天才光环的延伸。方阵营中有人说韩寒应该回归他赛车手的身份。但是,如果没有少年天才光环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韩寒会有步入赛车手生涯的物质基础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一个家境普通、七门课不及格的中学生在当今中国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什么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韩寒的早期作品到底是谁写的,或者说韩寒在这问题上是否有严重欺诈行为,就成了方韩之争的关键。方舟子紧抓不放,韩寒又发誓赌咒,又出示文稿,又告上法庭,个中原因即在此。   有人抱怨方韩之争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更应该讨论的问题,比如吴英的死刑宣判、官员贪污腐败、弱势群体利益等等问题都被忽略了。这个观点我也不能同意。吴英问题很重要。官员贪污腐败和弱势群体利益问题更要关心。但是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仅能容得下几个议题吗?我们不是在追求多元化吗?多元化的关键之一就是社会议题的多元化。笔者认为方韩之争很重要,因为它的核心是道德和诚信。没有道德与诚信,何谈治国平天下?更何况,如果韩寒早期的作品的确是他人代笔的,那就是在利用“少年天才”这一卖点来愚弄和欺骗读者并从中渔利。这和“三鹿奶粉”事件的本质是一样的,而读者群体也是可以以买了假货受骗为理由对韩寒进行集体诉讼的。当然,不少人是很自私的:三鹿奶粉吃了会生病,因此个个义愤填膺;假作品吃不死人,管他呢!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今天能容忍写作上的欺诈行为,明天就会为了某种便利自己加入欺诈行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只配生活在一个充斥劣质产品的社会中。   不久前,网上发表了署名为韩寒的三篇博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不少知识分子摩拳擦掌准备展开辩论。这些人士认为方韩之争使得一个更值得讨论的问题被边缘化了。这我也不能同意。持有这一观点的知识分子缺乏的是如下常识:人文领域文章的力量和重要性往往不在文章本身的观点,而在于这些观点是以什么方式表述的,以及是谁说的和在什么时候说的。“韩三篇”观点混乱、逻辑不清、表述浅薄,从文章质量来看它是不值得给予任何重视和评论的。“韩三篇”的重要性在于他的署名作者韩寒是一个著名作家,是一个曾经对时政不断加以抨击的意见领袖。这样身份的作者的言论总是有讨论价值的,更何况这一作者思想突然趋于保守?背后的原因的确有很大的探讨价值。问题是,韩寒是不是“韩三篇”的真正作者?韩寒是不是他以前所发表的那些抨击时政的博文的作者?如果“韩三篇”的真正作者另有他人,甚至是一个有某种背景的人士,讨论“韩三篇”还有意义吗?“韩三篇”之所以讨论不起来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方韩之争的特色:常识加逻辑与奇迹加信仰之间的争斗   首先必须指出这次方韩之争中方阵营的特殊性。以前方舟子与他人论战时,他往往是论战一方的绝对领袖,而“方粉”则积极摇旗呐喊,领袖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每次论战的特色。而这次,方阵营中不断有其他人士加入,这些人在其它议题上很可能会站在方舟子的对立面,他们的价值观和知识构成也与方舟子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加入方阵营只不过是因为关注了韩寒的作品后得出了与方舟子相近的判断。他们的加入丰富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方韩之争的性质。所以,本文所指的方阵营并不是一个“方粉”集团,而是一个以方舟子品牌为平台的松散倒韩联盟。由于是个松散联盟,方阵营所发表的观点和提供的证据始终是参差不齐。但是,在反复看了韩寒的一些文字和采访视频后,我认为方阵营的以下几点质疑由于证据比较确凿再加上符合常理,放在一起看对韩寒的杀伤力是很大的。   1)韩寒父亲的文章说“韩寒写文章的潜能,其实也是在初二时发现的”,并说此后他给韩寒在县图书馆办了一个证,在那 里,韩寒“接触到众多的少儿报刊”。韩寒的《三重门》是在高一写的。《三重门》中涉及的政治、历史、文学知识无数,直接引用的文本数量非常浩大,其中有些书籍的内容非常晦涩。如果韩寒是一个初二还在接触少儿报刊的小孩,怎么可能在一兩年之间突然读起来了(并且读懂了)这么多书籍,并且能大量和自如地引用其中的典故?   2)韩寒公布了《三重门》手稿,并坚称这是他的初稿也是最后一稿。但是,韩寒所展示的手稿十分干净,修改极少。于是方阵营就有人说,任何一个有写作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很难从头到底不经修改就写出来的,韩寒分明是誊写了别人已经写完的稿件。   3)《三重门》明显具有文革和八十年代的话语、场景和思维方式。话语和场景,特别是思维方式是很难从书本中学来的。况且,一本写九十年代末高中生的小说也完全没有必要大量运用文革时代的话语和思维方式。(这一论点的逻辑可用如下例子说明:即使是在七岁就写下“咏鹅”佳句的天才骆宾王,也绝不可能以他的生活经历在七岁时去写“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样的词句。这一论点的逻辑非常强大,韩阵营人士至今都采取了回避态度。 )   4)作为《三重门》作者的韩寒拥有大量知识,但是视频访谈中的韩寒却是无知得可爱。比如,韩寒书中用了大量的党史和文革知识,但是他平时讲话中却能把姚文元和延安整风联系起来。他书中熟练运用了《红楼梦》中的典故,但是他却在镜头前坦承没有看过《红楼梦》。他成名作叫《三重门》,但却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他忘了书名的意思。他在另一次访谈中说他并不懂儒学和什么学什么家的,但《三重门》却熟练地引用了老子、庄子和荀子的文字。总之,从有关韩寒的视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热衷谈论赛车和女人等事的青年,而完全不是一个具有大量阅读经历的文学家和一个对时政有自己见解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5)韩寒对方阵营质疑的反应很不正常。到目前为止,韩寒对于方阵营提出的关键性质疑,要不就是回避,要不就是回应前后矛盾。大家所看到的韩寒的回应方式更多的是辱骂、发毒誓、两千万元的悬赏、展手稿、挑拨离间、上法院,完全看不出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天才青年的内涵。方阵营中更有人说,如果韩寒确是一个旷世奇才的话,在这么多人对他开始怀疑的情況下,他应该选择与方舟子进行辩论,或者在有方舟子在场的情况下作一篇命题文章和回答几个问题来展示一下才华。但是,韩寒不用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来正面回应方阵营的质疑,这是非常令人奇怪的。   在论战中,方阵营的人也许逐渐认识到,除非韩阵营中有核心人士出来揭露内幕,通过考证他们是得不到铁板钉钉式的证据的。因此,他们就不自觉地运用了归谬法 (reduction to absurdity) 来诉诸人们的常识。比如上面第一点,读过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少年在一年多时间是看不完《三重门》中出现的那些书的,并且其中很多书也是一个少年既不会感兴趣也看不懂的。这一点质疑与一般人的常识十分相符。我自己这辈子就没有接触到过一个能与《三重门》作者的读书能力相比的人。当然,别人不行不等于韩寒不行,他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天才。国人相信天才的存在就像义和团相信刀枪不入的神术一样,因此中国各路天才比较多,尽管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西方人。好吧,就让我们假设这世界的确存在天才并且韩寒就是天才。在这一假设下,我们就会得出“在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对人生的洞察力方面,韩寒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天才”这样的结论。因为,至少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除了韩寒外,我们似乎再没有听说过第二个在短期内看了这么多著作,阅历和思维方式那么早熟,并写出了一部二十万字的、一稿定型的长篇小说的少年了吧?按这个逻辑推下去,中国出现韩寒这样一个天才的概率(连死去的带现在还活着的中国人加在一起)至少要小于十几亿分之一。   鉴于篇幅所限,我就不对方阵营五点中的每一点作出分析。总之,以上一、二、三点的内在逻辑是:如果韩寒是天才的话,这样级别的天才出现的概率是极小、极小、极小的。而四、五点的逻辑则是:如果韩寒的确是个旷世奇才的话,那么四、五两点是不会成立的,但是它们竟然都成立了,那么结论就只能是韩寒不但不可能是天才,而且还有很大、很大、很大的可能是骗子。方阵营的有效推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逻辑学上的归谬法。笔者想过许多方法试图驳倒方阵营的这些有效证据,但是都没有成功。因为当我想要驳倒以上五点中的前三点时,我必须通过各种证据和方法把韩寒推崇为一个从少年开始就是在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知识和逻辑能力样样超群的天才,但是当我想要驳倒方阵营的第四和第五点时,我又必须要强调韩寒是个平常的人、一个普通的八十年代青年、一个读书前看后忘和说话颠三倒四的人。我把韩寒想成任何一种人都无法全面面对方阵营的核心证据。我碰到的问题也是韩阵营人士所碰到的问题。   现在来分析一下韩阵营在这次方韩之争中的表现。这儿所说的韩阵营主要包括韩粉,发表过有利于韩寒观点的人,以及一些曾经追捧过韩寒并且继续明确或是实质上支持韩寒的一些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这也是一个松散的群体。   对于方阵营的质疑,韩阵营的回应手段也可以总结为两个词,即奇迹加信仰。在支持韩寒的文章中有几篇文章体现了一定水准。其中一篇说只要样本量大到一定程度(就是人数多到一定程度),类似韩寒这样的天才是有可能出现的,另一篇则是用老舍手稿的整洁程度来说明至少有作家还是有能力写出非常整洁的手稿的。言下之意,奇迹如果能够发生在老舍身上,那也就能发生在韩寒身上。这两个论点在逻辑上都是成立的。这两篇文章的最大问题是:方阵营的核心推理逻辑并不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原理,而是归谬法。这两篇文章没有回答方阵营所提出的第三点以及他们提出的第四、五两个疑点。关于方阵营所提出的第四个疑点中的一小部分,即韩寒在访谈中甚至不能说出自己小说书名《三重门》的意思,韩寒辩解说他是不愿意回答,因为现场氛围充满恶意。为此我专门把整个视频再看了一遍。我发觉,在节目的后来阶段,韩寒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气氛的确是有问题,但是在节目主持人问韩寒这一问题时,当时的气氛是相当友好的。   刚才讨论过的两篇支持韩寒的文章都直接向方阵营的核心论点展开了反击,而且他们都采取了讲道理的方式。在韩阵营中,这样的文章非常少。韩阵营甚至有人搞政治正确,这种做法令我感到非常不安。比如,网上有一篇我认为是方阵营中出现的立论最为清晰的文章之一,但是其作者却因为他曾经的异见人士身份而被一些韩粉质疑和辱骂。这篇文章又不是在讲什么政治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把作者的政治观点扯进来呢?当然,这并不是一部分韩粉才有的问题,而是国人的通病。去年司马南在网上指责于建嵘在山东滕州市青年田某“因为强拆自焚”事件上有严重歪曲事实和造谣的嫌疑。我看了之后觉得,如果于建嵘真能把事情说得那么离谱而社会又没有反制的话,那也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我分别找了三个人想了解一下真实情况。沒想到,他们三人回答的核心就是:司马南是五毛,相信他做什么?   我们中国人喜欢赋予自己的言行以一种无上的道德感,自我感觉极其良好;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观点等同于人品,并且不知道人品要比观点更重要;我们中国人只喜欢、并只能听懂和相信自己想听的故事;我们中国人往往因为相信自己和同仁目标的正义性而漠视、容忍甚至是理解和保护自己和自己同仁手段的不正当性。正因为如此,在当前中国这样一个失范的国度,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环保主义、左派、关心弱势群体等等一股脑儿都有可能成为流氓和骗子寻租的大舞台(而不仅仅是塞缪尔·约翰逊所说的“避难所”)。如果韩寒这一品牌真是假造的话,他不就是具有以上弱点的人追捧出来的吗?   韩阵营的其它观点都有以下两个特点:1)他们都回避方阵营对韩寒的一些关键性质疑,2)他们都把韩寒作家身份的真实性作为自己的信仰或者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除了铁杆韩粉外,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对铁杆韩粉来说,韩寒就是崇拜的偶像,是他们的宗教。我除了对韩粉大规模地用脏话骂人很有异议外(少数方阵营人士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真诚信仰我完全理解并且尊重。但媒体人和不少知识分子怎么会和铁杆韩粉的立场如此一致的呢?回答这问题前我们先来听听一些知识分子自己的声音吧:   “无法想象写作这样能够获得巨大快乐的事要交给别人去做。” “我相信我对文字的感觉 …。我的确信现在又多了一个理由——现在韩寒都被众多好事者翻个了底朝天了,依然没有任何靠谱的证据证明韩寒有代笔。”“所有我们至今看到的所谓方韩混战中的证据,无一例外的全部是无效证据!用无效证据指责人,野蛮啊!”但是这三个评论者都回避了方阵营的关键性质疑。   不少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士在回避方阵营的关键性质疑的同时对方舟子的所作所为乃至人品进行了攻击。有人说:“若说真伪,值得质疑的可不止他(指韩寒),从领导到各种星都值得质疑。偏盘问他?”“所谓代笔大战,最让我震惊的不是公然构陷,而是构陷者的大义凛然和极度道德自恋,与罗伯斯庇尔如出一辙。”对于这类言论,我想指出:以往被方舟子质疑的人物中不少还是有一定权势的。更重要的是,虽然社会上许多人都值得质疑,但是作为方舟子个人来说他想质疑谁就质疑谁,这是他的自由。如果方舟子当上了国家首脑,那也许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方舟子仅仅是一个“打假斗士”,不是集权国家的首脑。再说就证据看,他对韩寒的质疑至少不是什么公然构陷。   为什么这么多知识分子这次不能就事论事呢?原因很多。曾经捧过韩寒而难改口,在发表意见之前沒仔细作过研究,内心善良加轻信,不喜欢方舟子,不一而足。但是,我看信力建先生一番直率的言论大概是道出了不少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内心的担忧:“如果韩寒被搞掉,中国将倒退20年;如果连挺韩寒的众多知识分子都被搞掉,中国将回到文革。”这话是过头了,但里面的意思还是很清楚的:南方报系和大量的知识分子多年追捧着韩寒,他们与韩寒的渊源较深,韩寒如果陨落的确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儿,我谈一谈近日来我研究方韩两阵营的观点以及韩寒的早期作品和视频采访资料的历程。方韩之争发生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开始关心此事,开始时没有预设立场,只是好奇。后来发觉方阵营加入了不少独立人士,而且有些论点非常言之成理,于是我就开始考察韩寒早期的作品和以前采访韩寒的视频资料。起初,我的一个很大动机就是想看看方阵营的主要论点是否站得住脚。我的学者习惯使我对听上去合理的观点有一种出于本能的质疑心态,虽然我的质疑在调查之后也经常被自我否定。这一次,在我反复研究韩寒的早期作品和采访资料后,我不但没能找出一套能有效反驳方阵营核心观点的方法和证据,而且还发觉方阵营的核心论点和证据是非常站得住脚的。   我并不想把自已的结论强加于任何人。但在文章结尾,我想以朋友的身份恳求那些已经公开站在韩阵营一方的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也能和我一样抛开成见、诉诸常识,认真去研究一下韩寒的早期作品和采访视频。我相信,只要韩寒早期的主要作品真是他自己写的,你们就一定能找出令人信服的能直接驳倒方阵营核心观点的证据的。如果你们也和我一样最后发觉方阵营的核心论点是合理的话,那就应该慎重了。你们多年来在中国的公民社会成长、法制建设、环境保护和弱势群体保护等等方面都有过重大贡献。方阵营之所以能在网上对你们进行犀利的抨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你们多年来打造“公共空间”的努力。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方阵营人员的构成在不断变化。方阵营早已不限于方舟子和他的粉丝了。网上越来越激烈批判你们的人中,许多人都曾经是南方报系的报纸和杂志的忠实读者。这些人都受到过你们的“启蒙”。因此,一篇如《“差生”韩寒:用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这样的长文不但不能搪塞他们,反而会使他们感到被侮辱,继而愤起从文章中找出一大堆问题使你们难堪。方阵营自认为通过推理已经把“韩寒早期的主要作品由他人代笔”这一命题的可能性证明到了99.999…%,所以你们的如下逻辑 – 如果不能百分之百证明韩寒早期的作品由他人代笔,那你们就是在诬陷韩寒 – 在他们看来是强盗逻辑。方阵营的信心还建立在拥有韩寒这一忠实盟友这一点上。韩寒不但不敢接受质疑者的要求以在公开场合展示一下才华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且说话不断前后矛盾,每每在不经意间发表如下思路不清、语法欠通、行文幼稚的文字给方阵营取乐给你们出丑:   石老师,我是韩寒,借用我爸爸的微博登陆一下。感谢你公正的态度,因为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指控。而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新年快乐。   笔者认为,在方韩之争中表述的观点曾经有些误区也不是什么大事。谁又能事事正确呢?但是,如果站在韩阵营的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在知道出了问题后还坚持下去,手中的道德资源可能就会在方韩之争中消耗殆尽。这是非常不值得的。信力建先生的话做些修改后可作为本文的结尾:如果一旦意识到韩寒有重大欺诈嫌疑还要继续坚持保护韩寒,并且仅凭手中所控制的一部分媒体就能对韩寒进行成功保护的话,那么中国就不是倒退到文革了,而是倒退到世界历史上都找不到的黑暗地方去了。     作者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易中天:我看方韩之争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本文共阅读 1375 次 更新时间: 2012-02-14 23:19:08 易中天:我看方韩之争 进入专题 : 韩方之争    ● 易中天       韩寒与方舟子的这场“官司”,是“关公战秦琼”,还是“三英战吕布”?要看事态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它已经是一个“文化事件”。要想不沦为“娱乐节目”,而能对社会和公众有些意义,恐怕得说清三个问题:一,方舟子能不能质疑韩寒?二,韩寒该不该起诉方舟子?三,我们要有怎样的言论自由?          一,方舟子能不能质疑韩寒?          当然可以。这是方舟子的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被剥夺公民权,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质疑和批评。其对象,则可以是政府,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公民。说名人必须保护,是不对的。相反,名人更应该接受监督。因此,我支持方舟子质疑韩寒。如果哪天他要质疑我,我也表示竭诚欢迎。     质疑方舟子的动机,则是可笑的。公民行使权利,根本就不必问动机。比如某个台湾人因为喜欢“三只小猪”,就去投蔡英文一票,不可以吗?同样,质疑方舟子的资格,也是不对的。公民二字,足以表明其资格。这就是我主张的“批评三不问”:不问动机,不问资格,不问对象(请参看《李辉、文怀沙与批评的自由》,原载2009年6月30日《南方都市报》,已收入广西师大出版社《书生傻气》一书)。     但,批评权人人都有,“权限”(空间尺度)则因人而异。普通民众的最大,想质疑谁就质疑谁,想怎么质疑就可以怎么质疑。公职人员的最小,因为很难分清他是代表政府还是个人。一旦被认为代表官方,就有公权力侵犯私领域之嫌。也因此,一旦他的质疑失误,不但必须赔礼道歉,还必须辞去公职。     公众人物的空间,介于二者。因为他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大。一旦质疑失误,对被质疑者的伤害也大。这个时候,赔礼道歉都未必管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公众记住的,往往是第一印象。如果被误疑的还是公众人物,他可能一辈子都“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就不能用“公众人物就该如何”来说话了。没错,公职人员最该被监督,公众人物次之,普通民众守法即可。但,该被“盯着”,不等于该被“冤枉”。公众的“知情权”是要满足,名人的“名誉权”难道就一文不值?真相固然重要,善意难道就可以罔顾?     有鉴于此,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首先应持有最大的善意,其次要有过硬的证据。第三,一旦失误,不妨郑重道歉。当然,对此,我只有建议权,也不认为可以强迫道歉。但,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道歉只会加分。死硬到底,则可能“反误了卿卿性命”。          二,韩寒该不该起诉方舟子?          首先要肯定,起诉是韩寒的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包括:说,不说;说什么,不说什么;这样说,那样说。这三条,都自由。而且,既然是权利,就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回应、答辩、起诉,是行使“言论权”。不回应,不答辩,不起诉,是行使“沉默权”。无论哪种,都是我们的自由权。     因此,起不起诉,是韩寒自己的事。受不受理,则是法院的事。这两件事,公众和媒体,都可以议论,可以批评,更可以建议,但不能干涉。议论、批评、建议,是行使“言论权”。干涉,则是“越权”,也“越位”。     起诉是否“不智”,也是韩寒自己的事。何况每个人能够忍受的尺度和底线,是不一样的。自证清白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像节妇断腕、烈女跳楼,虽不宜提倡,却应该同情。把人家逼到那个份上,哪里还谈得上智不智?出于爱护,私下里劝劝是对的,说说也没关系。公开指责,就未免没有心肝。     所谓“笔墨官司笔墨打”,则是扯淡!学术观点不同,艺术评价有异,才是“笔墨官司”。包括《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因为曹雪芹没说是自己,不存在名誉问题,也该“纸上谈兵”。疑人窃斧,也“笔墨打”?说你是“强奸犯”,还弄得谣言四起,大家都将信将疑,也不起诉?这种“大度”,留给阁下自己为好。     没错,名人是应该更宽容,但宽容不是纵容。你们家的宠物,也该善待吧?公园里的草木,也不能践踏吧?名人就可以随便蹂躏,然后让公众消费、媒体狂欢?士可杀不可辱。被逼无奈,也可以拔剑而起,何况诉诸法律?你说韩寒不成熟,是孩子,我看他是汉子。方舟子慨然应诉,也是汉子!     韩寒起诉,是否“示弱”?问问阿Q就知道。阿Q是决不会起诉的。他只会说,这是“儿子骂老子”,或者“方舟子小时候被父母卖掉,没有爱心”。至于把法院等同于“官府”,把起诉看作“打不赢就叫哥哥”,恐怕太不像法治社会的观点。大家若都这么想,法官们真可以去“休假式治疗”了。     韩寒起诉,是否“妨碍了方舟子的言论自由”?当然不是,除非法庭剥夺方舟子的答辩权。但即便如此,那也是法庭的错,不是韩寒的错。相反,正因为韩寒提供了法庭这样一个平台,方舟子反倒有了更好的发言机会。难道在微博上说就是自由的,到法庭上就不自由了?没这道理吧?     还有人说,现在司法不独立,韩寒的起诉,会造成更多的人不敢说话。呵呵,依此逻辑,小白菜就不该告御状,那时可是慈禧当家;秦香莲则要算运气好,因为包公只有一个。那么请问,韩寒是该去找包公呢,还是等到司法独立那天再诉呢?如果大家都这么等,那一天又啥时候能到来呢?     至于韩寒起诉方舟子,是否“滥用诉权”,则要看情况。如果韩寒视清白为生命,那他就是在为生命而战,岂是“滥用”?这事也要看结果。结果不是谁胜谁负,而是能给我们什么启示。也就是说,如果借此机会弄清言论自由的概念,制定批评质疑的规则,那就不但不是“滥用诉权”,还应该说是“功德无量”。          三,我们要有怎样的言论自由?          首先必须确定,言论自由是法律概念和人权概念。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的言论多么错误,多么离谱,都不得因此而被剥夺人权,判处徒刑。其次,自由即责任。任何人在行使权利的时候,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言论权也一样。第三,任何人的言论自由,都不能侵犯他人权利,剥夺他人自由,无一例外。     责任也有种种。比如,一个外交官出言不慎,引起国际纠纷,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要负政治责任;一个教授在课堂上当面骂学生,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要负道德责任。前者可免职,后者可开除,但都不能判刑。至于普通民众,骂爹骂娘,百无禁忌。但被认为素质低下,也得认了。这叫“负审美责任”。     名人责任更重。比如方舟子,是以“打假”闻名于世的。他对韩寒的质疑,如果被证明错了,得负“判断失误”责任。当然,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可以原谅。但前提,是得认账。不认账也行。既不违法,也不缺德,但“没品”。说他“死皮赖脸”或“不像男人”,也得认了,也是“负审美责任”。     另外,由于方舟子是科学工作者,一贯主张科学,因此,如果他的质疑,被发现违背科学精神,不守学术规则,则还要负科学责任和道德责任,即承认有违科学良知和职业道德。这一点,希望方是民先生能有思想准备。     最后要说的是,所谓“言论自由不负法律责任”,是指“不负刑事责任”。由于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不容侵犯,因此,一旦侵权,就必须负“民事责任”。不负责任的言说,决不是自由的言说;不能追究责任的自由,也决不是真正的自由。这正是“韩寒诉方舟子”一案的意义所在。哪怕最后法院判决方舟子不构成侵权,也如此。     因此,正如我支持方舟子质疑韩寒,我也支持韩寒起诉方舟子。但我希望,双方都做好败诉的准备,并表现出良好的风度。“寒战”虽非“选战”,但今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其参选人的表现,是可供参考的。果能如此,则方韩之争,就真是意义深远了。    进入专题: 韩方之争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专题 > 专题文库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005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www.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易中天: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 易中天:我看方韩之争 易中天:中国文化为何不能入世 易中天:当下中国最缺底线 易中天:传统文化不是道德缺失的解药 易中天:韩寒的新衣 易中天:惟其独立,方能妥协 易中天:有根才有底──《易中天文集》第十五卷前言 易中天:“擦桌子的主义”之排列组合 易中天:逻辑与“中国逻辑” 易中天:悼念慈父易庭源 易中天:儒家的限政只能是徒劳——再与秋风先生商榷 易中天: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 易中天:这样的“孔子”不离奇吗——与秋风先生商榷 易中天:流寇路线图 易中天:走近顾准 易中天:顾准的绝望之望 易中天:我们为什么不认错 易中天:请尽快成立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 易中天:改正错误,还要“探索”? 相同主题阅读 李剑芒:打假不允许私设公堂 任意:关于公共讨论中质疑的正当性的一点探讨 薛涌:韩寒的政治投机 易中天:我看方韩之争 肖鹰:从张铁生到韩寒:中国文化的主潮是反智 刘彦伟: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方舟子 ? 信力建:方韩论战的冷思考 许纪霖: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何三畏:“表面现象”看韩寒 郑戈:法律如何规制名利场 张振宇:戏子韩寒与方舟子 陈才天:韩寒是否自己露了“馅”? 韩仁均:说说我自己 韩寒:《光明和磊落》——我的手稿集 方舟子:“天才”韩寒的写作能力 方舟子:韩寒的悬赏闹剧 方舟子:“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 方舟子:再说造谣者韩寒——二答韩寒《人造方舟子》 韩寒:孤方请自赏 方舟子:造谣者韩寒——答韩寒《人造方舟子》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