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分子

漫画讽刺中国当局打压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是指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通常被寄予具有批判精神和秉持社会公义。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曾评选“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其中经济学家吴敬琏,历史学家秦晖和媒体人胡舒立等人上榜。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公知这一群体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并逐渐家喻户晓。

然而,2012年南方周末献词事件之后,中国当局开始全面打压公知,迫害言论自由,并且动用宣传机器将“公知”一词污名化。公知这一群体也逐渐退出大众视野。2021年,凯迪网被当局整肃,“猫眼看人”等栏目被封杀,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公知”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行动馆真理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茅于轼 | 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之一:片面化

民工的工资差不多。许多人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大学无用。我想,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仅仅选择了工资的多少一个方面来比,但大学生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可比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在大多数方面大学生的工作都要比民工的工作要好。比如在工作的环境方面,民工的工作环境经常是脏、乱、危险、噪杂的,而大学生的工作多为脑力劳动,环境一般更卫生、安静、安全;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民工经常是有时有活干,有时没活干,而大学生的工作一般更为稳定;在发展前途方面,多数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年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工资多年一个样,而大学生的工资一般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更有前途;在年龄方面,很多民工人到中年,打了很多年的工,工资却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刚毕业就拿到了与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民工同样的工资,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的人,当然年轻人更有前途。所以,上大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想法正是看问题过于片面造成的。 过度的片面化就成了极端化,看问题偏激,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 比如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谩骂。 有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 ,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如果真的发生了大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之一:片面化 ,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如果真的发生了大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选自《中国人的思维危机》 作者:宋怀常 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之一:片面化 选自《中国人的思维危机》 作者:宋怀常 茅于轼 推荐 片面化,就是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在评价人时,只看到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不能从整体上对一个人的个性作出准确的评价。认识不到人的性格的立体性和多面性,简单地把一个人的形象扁平化,或好或坏,或忠或奸,或智或愚。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上没有百分百的好人,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人。很多人对待历史人物时,很难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果他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完美无缺,甚至将其神圣化;如果他不喜欢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无是处,将其妖魔化。甚至我们的历史课本也存在这种倾向。 在交际与婚恋中,片面化的思维会给人带来麻烦。一些人总是对周围的人要求太高,不愿意或者是做不到与有某些缺点的人良好地交往。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种个性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个性都符合自己的要求,人在世上,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就要接受各种各样的个性,当然,要除去那些道德低下的、会伤害别人的个性。而在婚姻中,接受一个人,意味着接受了他或她的全部,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我们无权要求对方做一个完美的人或是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人。 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对事物的片面化的看法会影响人的决策。比如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困难,许多新毕业大学生的工资与 茅于轼 推荐           片面化,就是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在评价人时,只看到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不能从整体上对一个人的个性作出准确的评价。认识不到人的性格的立体性和多面性,简单地把一个人的形象扁平化,或好或坏,或忠或奸,或智或愚。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上没有百分百的好人,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人。很多人对待历史人物时,很难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果他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完美无缺,甚至将其神圣化;如果他不喜欢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无是处,将其妖魔化。甚至我们的历史课本也存在这种倾向。       在交际与婚恋中,片面化的思维会给人带来麻烦。一些人总是对周围的人要求太高,不愿意或者是做不到与有某些缺点的人良好地交往。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种个性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个性都符合自己的要求,人在世上,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就要接受各种各样的个性,当然,要除去那些道德低下的、会伤害别人的个性。而在婚姻中,接受一个人,意味着接受了他或她的全部,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我们无权要求对方做一个完美的人或是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人。       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对事物的片面化的看法会影响人的决策。比如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困难,许多新毕业大学生的工资与民工的工资差不多。许多人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大学无用。我想,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如果真的发生了大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仅仅选择了工资的多少一个方面来比,但大学生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可比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在大多数方面大学生的工作都要比民工的工作要好。比如在工作的环境方面,民工的工作环境经常是脏、乱、危险、噪杂的,而大学生的工作多为脑力劳动,环境一般更卫生、安静、安全;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民工经常是有时有活干,有时没活干,而大学生的工作一般更为稳定;在发展前途方面,多数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年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工资多年一个样,而大学生的工资一般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更有前途;在年龄方面,很多民工人到中年,打了很多年的工,工资却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刚毕业就拿到了与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民工同样的工资,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的人,当然年轻人更有前途。所以,上大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想法正是看问题过于片面造成的。 民工的工资差不多。许多人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大学无用。我想,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仅仅选择了工资的多少一个方面来比,但大学生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可比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在大多数方面大学生的工作都要比民工的工作要好。比如在工作的环境方面,民工的工作环境经常是脏、乱、危险、噪杂的,而大学生的工作多为脑力劳动,环境一般更卫生、安静、安全;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民工经常是有时有活干,有时没活干,而大学生的工作一般更为稳定;在发展前途方面,多数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年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工资多年一个样,而大学生的工资一般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更有前途;在年龄方面,很多民工人到中年,打了很多年的工,工资却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刚毕业就拿到了与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民工同样的工资,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的人,当然年轻人更有前途。所以,上大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想法正是看问题过于片面造成的。 过度的片面化就成了极端化,看问题偏激,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 比如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谩骂。 有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       过度的片面化就成了极端化,看问题偏激,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       比如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谩骂。       有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如果真的发生了大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民工的工资差不多。许多人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大学无用。我想,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仅仅选择了工资的多少一个方面来比,但大学生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可比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在大多数方面大学生的工作都要比民工的工作要好。比如在工作的环境方面,民工的工作环境经常是脏、乱、危险、噪杂的,而大学生的工作多为脑力劳动,环境一般更卫生、安静、安全;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民工经常是有时有活干,有时没活干,而大学生的工作一般更为稳定;在发展前途方面,多数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年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工资多年一个样,而大学生的工资一般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更有前途;在年龄方面,很多民工人到中年,打了很多年的工,工资却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刚毕业就拿到了与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民工同样的工资,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的人,当然年轻人更有前途。所以,上大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想法正是看问题过于片面造成的。 过度的片面化就成了极端化,看问题偏激,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 比如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谩骂。 有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3971d0102dqx1.html ) – 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之一:片面化_茅于轼_新浪博客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五岳散人 | 应该给铁道部送一面锦旗

京沪高铁运营两周、出事三次,一次比一次处理得快,也一次比一次在出事的时候对旅客服务的好,想必这是值得表扬的。我们能够理解,无论事先怎么做预案、紧急事件处理流程,每一次事故都是经验累积的过程,尤其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所有不好的消息基本都很难封锁,也算是间接的促进了其软件服务上的改进。 但软件服务可以改进,铁道部的嘴还是相当的硬。在连出三次事故之后,铁道部运输局称,京沪高铁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任何一点故障系统会自动导向安全。也就是说,发生故障后,列车会自动停车,以避免列车事故和保障乘客安全。 其实这个逻辑相当奇怪。如果消费者买了一台热水器,造型优美、蓄水量大、热力十足,就是两个星期漏电三次,但每次该热水器自带的漏电保护装置都起了作用。您说我是给厂家写封表扬信呢,还是臭骂他?这么一说,大概安全性与产品本身质量是否过关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我们不是买了一台带加热功能的漏电保护开关,而是我们想用这东西安全的洗澡。您跟我说它多安全是没用的,那是一种基础设计所必备的条件。 实际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一个商业产品设计的时候,安全性是设计的基础,设备出事儿以后自动停机或者断电,并非是一种高科技的手段,而是相当容易实现的功能,很多设备容易到一个反馈电路加 京沪高铁运营两周、出事三次,一次比一次处理得快,也一次比一次在出事的时候对旅客服务的好,想必这是值得表扬的。我们能够理解,无论事先怎么做预案、紧急事件处理流程,每一次事故都是经验累积的过程,尤其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所有不好的消息基本都很难封锁,也算是间接的促进了其软件服务上的改进。 上一个跌落保险就可以实现这种安全性的程度。当然,高铁要复杂一些,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夸耀的事情。 对于京沪高铁,原本大家并不会如此苛求的。一个巨大的、崭新的系统,确实如很多专家所言要经历一个磨合期,这期间有些事故总是难免的,这点从事过大型工程的人都能明白。但京沪高铁之所以遭到这么多杯葛,最直接的原因是与建设者的态度以及整个程序有关。 我们知道,京沪高铁无论是论证还是上马、通车、出事之前,都是在官方的语境中被夸到了天上。虽然大家也都知道这算是一种常态,那里有花钱还不说自己好的机构呢?一般来说,这样的工程即使出问题也不会马上表现出来,总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撑住门面的。但这次出事儿未免实在是快了一点,与前面自我表扬的反差形成过于鲜明的对比,这就不是撑住颜面,而是直接自己打脸。 而这种磨合期的故障原本未必出现,至少不会在面对大众开始运营的时候出现。京沪高铁是提前几个月竣工的,这种提前竣工是对“七一”的献礼工程。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慢一点、多试试,磨合期事故会不会降临在乘客头上虽然不敢断言,但从工程的角度来说,想必会更为安全。另一个让人心中打鼓的事实则是前段时间铁道部爆出的高铁贪腐大案,按照规律来说,有贪腐的工程很可能不会达标。 有人说过,目 但软件服务可以改进,铁道部的嘴还是相当的硬。在连出三次事故之后,铁道部运输局称,京沪高铁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任何一点故障系统会自动导向安全。也就是说,发生故障后,列车会自动停车,以避免列车事故和保障乘客安全。 其实这个逻辑相当奇怪。如果消费者买了一台热水器,造型优美、蓄水量大、热力十足,就是两个星期漏电三次,但每次该热水器自带的漏电保护装置都起了作用。您说我是给厂家写封表扬信呢,还是臭骂他?这么一说,大概安全性与产品本身质量是否过关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我们不是买了一台带加热功能的漏电保护开关,而是我们想用这东西安全的洗澡。您跟我说它多安全是没用的,那是一种基础设计所必备的条件。 实际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一个商业产品设计的时候,安全性是设计的基础,设备出事儿以后自动停机或者断电,并非是一种高科技的手段,而是相当容易实现的功能,很多设备容易到一个反馈电路加上一个跌落保险就可以实现这种安全性的程度。当然,高铁要复杂一些,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夸耀的事情。 对于京沪高铁,原本大家并不会如此苛求的。一个巨大的、崭新的系统,确实如很多专家所言要经历一个磨合期,这期间有些事故总是难免的,这点从事过大型工程的人都能明白。但京沪高铁之所以遭到这么多杯葛,最直接的原因是与建设者的态度以及整个程序有关。 我们知道,京沪高铁无论是论证还是上马、通车、出事之前,都是在官方的语境中被夸到了天上。虽然大家也都知道这算是一种常态,那里有花钱还不说自己好的机构呢?一般来说,这样的工程即使出问题也不会马上表现出来,总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撑住门面的。但这次出事儿未免实在是快了一点,与前面自我表扬的反差形成过于鲜明的对比,这就不是撑住颜面,而是直接自己打脸。 而这种磨合期的故障原本未必出现,至少不会在面对大众开始运营的时候出现。京沪高铁是提前几个月竣工的,这种提前竣工是对“七一”的献礼工程。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慢一点、多试试,磨合期事故会不会降临在乘客头上虽然不敢断言,但从工程的角度来说,想必会更为安全。另一个让人心中打鼓的事实则是前段时间铁道部爆出的高铁贪腐大案,按照规律来说,有贪腐的工程很可能不会达标。 有人说过,目前这些社会事件,无论是郭美美所牵连出的红十字会,还是对于京沪高铁所表现出的质疑,都不是指向事件的本身,而是有更为深层的原因。我想这个原因大概是这样:原本这些地方出事,我们都应该感到愤怒,因为他们不是用我们的税款就是捐款,但公众有时候的第一反应则是幸灾乐祸。这是因为我们多年都没有监督与批评的权利,即使有一些也不会产生什么实际的效果,最终造成了这样的景象。加之官方一贯善于用这种安全性的狡辩来文过饰非,把检讨会开成表彰会,使得那些可以理解的事件也变得无法原谅了。 说不定我们应该给铁道部也送一付锦旗,上面写:撼民众安全——抄袭故宫锦旗成例,不是错别字。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09ec900102dqo1.html ) – 应该给铁道部送一面锦旗_五岳散人_新浪博客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宋石男 | 我为什么离开新浪微博

请使用支持脚本的浏览器! -. – 该日志尚未公开,你暂时不能查看。 博主可在此 登录 不如去 博客首页 逛逛吧。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1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阮一峰 | 不要在功能上竞争

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易用性(usability)—-简单,美观,容易上手。 它们通常不是功能最强大的,但往往是最好用的。下图的左边是Mac,右边是PC,你觉得看上去哪个更好用? 很多产品经理都想模仿这些特点。但是,一个难题就会随之而来: 很难让一件产品保持简单,同时还具备大量的新功能。 如果你不断为产品添加新功能,在变得强大的同时,它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难度;如果你大力简化产品,在功能上比较单一,那么怎样与竞争对手抗衡呢? 每个产品经理都会面对这个难题。对于新产品,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因为新产品通常很难打开市场,最容易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为它不断增加功能,直到引起市场注意为止。但是,这样做是否正确呢? 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困惑,不知道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哪一个取向优先,多功能还是易用性? 昨天,我读到了硅谷产品经理 Andrew Chen 的文章,顿时醍醐灌顶,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 他说,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要在功能上竞争。 如果你的产品的核心概念行不通,那就重新定位这个产品,而不是为它添加新功能。你必须牢记在心,创造一个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要着眼于它的功能比别人多,而要着眼于它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定位。 如果市场上都是复杂的企业级工具,那就开发一个针对个人用户的简化版;如果市场上都是很正式的高端葡萄酒,那就开发一种便宜的、针对年轻人的、更休闲的酒精饮料;如果市场上都是提供长篇Blog服务的网站,那就开发一个很简单的、每次只能写140个字的网站;如果市场上都是技术性的、廉价的电子设备,那就开发人性化的、高价的电子设备。 总之,你要做的不是添加功能,而是做一个市场定位不同的产品。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你不太可能通过一个更多功能的新产品,战胜现有厂商。因为你开发出全面胜过别人的产品,需要很多时间;而且,等你开发出新功能,别人可能又做出了改进,或者拷贝了你的新功能。 其次,比起新功能,消费者更容易为一个特殊定位的产品掏钱。 所以,更好的策略是,开发一个简化的产品,突出某种不同的市场定位,争夺现有厂商的低端用户。 这样的话,你不用开发一个全功能的产品,节省了时间,而且由于设计目标不同,更容易做出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下面是开发新产品时,几点可行的做法: (1)你不是做一个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而是做一个”不同”的产品。 (2)你只提供部分功能,但是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3)如果新产品的市场反响不好,增加新功能并不能解决问题。你应该重新定位你的产品,想想它能向消费者提供哪些不同的价值。 (4)在产品设计和推广的每一个环节,都突出它的不同定位。 (完) 文档信息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原文网址: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07/dont_compete_on_features.html 最后修改时间:2011年7月14日 09:28 付费支持( 说明 ): |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转载)王学进:且看语文怎样误尽天下苍生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选的是林天宏的《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一文,当其得知此消息后,出于好奇,找来试卷自己做了一下,结果 15 分的题目只做对了一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用调侃的语气说:“这些出高考试题的想得真多!”( 6 月 12 日 《现代金报》) 林先生挺能的,还能做对一半,同是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 2009 年),同样 15 分的一篇阅读文章《寂静钱钟书》的原作者周劼人只拿到了一分。另外,韩寒也遭遇过类似情形,并一针见血地评论说:“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目的人的看法。” 形象大于思维,作者无法穷尽文章内涵,不同读者因而能做出不同的诠释,毫不奇怪,此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但事情糟就糟在这里,命题者不是尊重这一阅读规律——允许不同读者对作品进行多角度诠释,而是要求所有考生选择一个唯一的答案。而为了满足这一答题要求,考生只能按照老师教给他们的应试技巧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从而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技巧性指导,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指导。 笔者做高中语文教师那会儿,对此感受尤深。没办法,高考是指挥棒,既然它要采用标准化考试模式,教师就不能不按照这一模式训练学生。我清楚的记得,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当年我是怎样搜集指导方法和答题秘诀,将每一种题型的解题套路一五一十地教给学生,全然不顾这样做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我自认我不是个好的语文老师,但是个称职的教师匠。当今语文界多的就是这样的教师匠:语文教师自己可以不读书,事实上,很多教师离开教参就读不懂课文,但不妨碍他们照样成为优秀的教师匠。 假如只做到这步,我还能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问题是,更多教师如我一样洞察到了一点,即命题者从来不会把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当做高考的唯一目标,而是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人生观、世界观的考查,因此所选的范文包括作文题甚至选择题,都要突出政治挂帅,讲究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借此达到教育感化考生的目的。——这是高考指挥棒的又一功能。 高明的老师往往能认识到这点,所以常会这样点化学生:高考语文试题尤其是阅读材料大多会选择符合官方意志的政治性强的文章,因此在答题时也要尽量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往“高处”“光明处”挂靠,以符合官方设定的价值标准。说好听点,这叫应试法宝,说难听点,这叫“政治投机”。很多老师平时就是按照这种“主题先行”的模式在指导学生。如此必然导致下列结果:原文的主旨不是被阉割、遮蔽,就是被拔高和强加。这才有了原文作者不懂自己作品意思的怪象:因为命题者已经在作品本身附加了一些意义或者肢解了一些含义。 你说,这样的语文教学哪有不误尽天下苍生的理呢?用机械、死板的解题模式去限制、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更用高度敏感的政治嗅觉、自作聪明地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指导学生去迎合官方意志和当前舆论导向做宏大叙事和宏大诠释,这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意志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呢?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