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的工资差不多。许多人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大学无用。我想,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仅仅选择了工资的多少一个方面来比,但大学生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可比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在大多数方面大学生的工作都要比民工的工作要好。比如在工作的环境方面,民工的工作环境经常是脏、乱、危险、噪杂的,而大学生的工作多为脑力劳动,环境一般更卫生、安静、安全;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民工经常是有时有活干,有时没活干,而大学生的工作一般更为稳定;在发展前途方面,多数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年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工资多年一个样,而大学生的工资一般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更有前途;在年龄方面,很多民工人到中年,打了很多年的工,工资却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刚毕业就拿到了与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民工同样的工资,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的人,当然年轻人更有前途。所以,上大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想法正是看问题过于片面造成的。 过度的片面化就成了极端化,看问题偏激,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 比如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谩骂。 有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

,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如果真的发生了大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之一:片面化

,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如果真的发生了大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选自《中国人的思维危机》
作者:宋怀常

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之一:片面化
选自《中国人的思维危机》
作者:宋怀常
茅于轼
推荐 片面化,就是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在评价人时,只看到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不能从整体上对一个人的个性作出准确的评价。认识不到人的性格的立体性和多面性,简单地把一个人的形象扁平化,或好或坏,或忠或奸,或智或愚。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上没有百分百的好人,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人。很多人对待历史人物时,很难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果他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完美无缺,甚至将其神圣化;如果他不喜欢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无是处,将其妖魔化。甚至我们的历史课本也存在这种倾向。 在交际与婚恋中,片面化的思维会给人带来麻烦。一些人总是对周围的人要求太高,不愿意或者是做不到与有某些缺点的人良好地交往。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种个性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个性都符合自己的要求,人在世上,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就要接受各种各样的个性,当然,要除去那些道德低下的、会伤害别人的个性。而在婚姻中,接受一个人,意味着接受了他或她的全部,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我们无权要求对方做一个完美的人或是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人。 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对事物的片面化的看法会影响人的决策。比如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困难,许多新毕业大学生的工资与
茅于轼
推荐

 

 

     
片面化,就是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在评价人时,只看到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不能从整体上对一个人的个性作出准确的评价。认识不到人的性格的立体性和多面性,简单地把一个人的形象扁平化,或好或坏,或忠或奸,或智或愚。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上没有百分百的好人,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人。很多人对待历史人物时,很难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果他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完美无缺,甚至将其神圣化;如果他不喜欢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无是处,将其妖魔化。甚至我们的历史课本也存在这种倾向。

     
在交际与婚恋中,片面化的思维会给人带来麻烦。一些人总是对周围的人要求太高,不愿意或者是做不到与有某些缺点的人良好地交往。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种个性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个性都符合自己的要求,人在世上,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就要接受各种各样的个性,当然,要除去那些道德低下的、会伤害别人的个性。而在婚姻中,接受一个人,意味着接受了他或她的全部,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我们无权要求对方做一个完美的人或是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人。

     
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对事物的片面化的看法会影响人的决策。比如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困难,许多新毕业大学生的工资与民工的工资差不多。许多人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大学无用。我想,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如果真的发生了大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仅仅选择了工资的多少一个方面来比,但大学生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可比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在大多数方面大学生的工作都要比民工的工作要好。比如在工作的环境方面,民工的工作环境经常是脏、乱、危险、噪杂的,而大学生的工作多为脑力劳动,环境一般更卫生、安静、安全;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民工经常是有时有活干,有时没活干,而大学生的工作一般更为稳定;在发展前途方面,多数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年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工资多年一个样,而大学生的工资一般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更有前途;在年龄方面,很多民工人到中年,打了很多年的工,工资却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刚毕业就拿到了与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民工同样的工资,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的人,当然年轻人更有前途。所以,上大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想法正是看问题过于片面造成的。

民工的工资差不多。许多人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大学无用。我想,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仅仅选择了工资的多少一个方面来比,但大学生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可比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在大多数方面大学生的工作都要比民工的工作要好。比如在工作的环境方面,民工的工作环境经常是脏、乱、危险、噪杂的,而大学生的工作多为脑力劳动,环境一般更卫生、安静、安全;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民工经常是有时有活干,有时没活干,而大学生的工作一般更为稳定;在发展前途方面,多数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年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工资多年一个样,而大学生的工资一般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更有前途;在年龄方面,很多民工人到中年,打了很多年的工,工资却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刚毕业就拿到了与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民工同样的工资,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的人,当然年轻人更有前途。所以,上大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想法正是看问题过于片面造成的。 过度的片面化就成了极端化,看问题偏激,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 比如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谩骂。 有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     
过度的片面化就成了极端化,看问题偏激,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

     
比如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谩骂。

     
有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如果真的发生了大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民工的工资差不多。许多人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大学无用。我想,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仅仅选择了工资的多少一个方面来比,但大学生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可比的方面还有很多,而在大多数方面大学生的工作都要比民工的工作要好。比如在工作的环境方面,民工的工作环境经常是脏、乱、危险、噪杂的,而大学生的工作多为脑力劳动,环境一般更卫生、安静、安全;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民工经常是有时有活干,有时没活干,而大学生的工作一般更为稳定;在发展前途方面,多数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年只能从事一种工作,工资多年一个样,而大学生的工资一般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更有前途;在年龄方面,很多民工人到中年,打了很多年的工,工资却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刚毕业就拿到了与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民工同样的工资,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的人,当然年轻人更有前途。所以,上大学无用论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想法正是看问题过于片面造成的。 过度的片面化就成了极端化,看问题偏激,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 比如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谩骂。 有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3971d0102dqx1.html) – 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之一:片面化_茅于轼_新浪博客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