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动

德国之声 | 2011年中国人权大事记

“中国茉莉花革命”引发的镇压潮 2月19日,博讯网上公布了中国”茉莉花革命”集会地点为北京 、南京、上海、西安、成都、长沙、武汉等12个大城市的广场,这一消息使中国当局如临大敌,先是屏蔽和封锁网络信息,其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抓捕行动。 据”人权观察”组织在5月间对外发布,中国当局从2月中旬起对异议、维权人士及行动者展开十多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打压行动。有200余人先后遭到强迫失踪、逮捕、软禁、监视、传唤及暴力威胁。至少39名律师、维权人士和博主被刑事拘留。七人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正式逮捕,18人被强迫失踪。 这其中包括四川成都作家冉云飞、维权律师唐吉田、滕彪、江天勇、唐荆陵 、刘士辉、李天天;维权人士陈卫、丁茅、佘万宝、李宇、陈西、黄燕明、糜崇标、廖双元、华春辉;青年公民行动者魏强、刘德军等人; 目前多人被以”保外就医”、”监视居住”等理由获释,但四川维权人士陈卫依然处在监禁中,被控罪名为”涉嫌颠覆国家政权”。 Bildunterschrift: 艾未未获释后与家门外的记者见面 艾未未:九死一生的81天 在中国2011年人权大事记中,艾未未被秘密关押为最令人震撼的个案。近年致力于关注公共事件的艾未未曾参与”5.12四川地震遇难学生调查”、”杨佳案”、”上海11.15大火调查等” 2011年1月11日,艾未未在上海的工作室遭闪电强拆; 2011年4月3日,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被警方带走;4月7日中国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艾未未涉嫌经济犯罪,公安机关目前正在调查,中国是法治国家,公安部门将依法办事,他同时警告其他国家无权干涉。 从4月3日艾未未被”秘密关押”起,中国当局严禁媒体和网络上出现关于艾未未的信息。在中国门户网站的微博上”艾未未”成为严禁 的”敏感词”。艾未未”被失踪”后,多个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政府及国际人权组织等呼吁中国政府释放艾未未。 6月22日,中国当局以”取保候审”之名释放艾未未,但要求其在一年内不得接受媒体采访出离开北京。其后,他的母亲及姐姐对媒体表示,他在81天里,受到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视和”洗脑”等另外一种酷刑 11月1日,北京当局对艾未未进一步施压加力,向其出具了1522万元的天价税务处罚;11月17日,又指艾未未”涉嫌色情”;目前的艾未未依然处在警察对其住宅和出行的监控中。 陈光诚:依然身处”密不透风的监狱” 山东盲人维权律师因揭露临沂当局的”计生黑幕”和为弱势群体维权系狱四年零三个月,2010年9月9日获释后,山东当局雇佣30余名看守将他一家与外界隔绝,陈光诚在狱中遭受酷刑患有严重的肠道疾病也不得救治。 2011年2月,陈光诚录制的视频经由特殊渠道传出,随后陈光诚因偶然机会与外界通话被看守发现,遂遭遇暴打。 一年间,先后有近三百位中国公民行动者、维权人士等前往临沂探访陈光诚,几乎所有探访者都遭遇当地看守和警方的暴力对待。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探访者能够见到陈光诚。美国国会曾通过陈光诚特别法案,敦促中国政府给予陈光诚一家应有的自由和权利;包括美国、瑞士、瑞典等国家也正在响应国际追责呼吁,考虑对参与迫害陈光诚的中共当局官员限制入境等。 王荔蕻:做真正的公民成为当局判罪理由 现年56岁的王荔蕻因为长期致力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特别是在”福建三网友案”中,与中国其他几百位网友一起前往福建围观,此举也启动了中国网民之后的一系列围观行动。 今年3月21日,王荔蕻被正式刑事拘留,理由是”寻衅滋事“,4月22 日,王荔蕻被正式逮捕,罪名为”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9月9日,王荔蕻被以”寻衅滋事“罪名判刑9个月。10月20日上午,北京第二中级法院驳回维权人士王荔蕻的上诉,维持原判。 在王荔蕻被庭审时,也中国当局持续的高压时期,依然有几百位网民前往围观,被称为”公民接力”行动。 西藏:燃烧的火焰 自2008年”3.14事件以来”,中共当局在藏区实行持续的高压政策,藏族僧尼近年来发起多起自焚抗议,自今年3月份以来,仅在阿坝地区就发起11起自焚事件。12月1日,位于美国的”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对外公布,一名西藏昌都原嘎玛寺的喇嘛丹增平措自焚,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现年46岁的丹增平措是首位在西藏自焚的喇嘛。 美国使馆在2011年4月8日发布的《2010年人权报告西藏篇》,指在”3.14事件”后,藏人的言论、宗教、集会、行动等自由遭到中国当局更严重的打 压,其中非法枪决、刑求、逮捕、收押、软禁等,都是中国官方持续镇压西藏的手段。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在2008年3月至4月间,西藏共有4434人被拘 留。而国际组织估计遭拘捕的人士超过5600人。很多囚犯被判处劳改或以其他方式囚禁,不经司法审核。 内蒙:民族、人权问题继西藏新疆之后被国际关注 中国内蒙自今年5月份以来,蒙古族牧民莫日根因为维护草场被当地矿产公司的汽车碾压致死,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早前蒙古异议人士哈达在被释放后一直下落不明,其妻子和儿子也被当局抓捕;另有作家高玉莲持续遭受迫害,一系列的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对内蒙古民族问题和人权问题的关注。 11月21日至22日,”蒙汉民族与民主问题研讨会”将在德国科隆近郊的勒沃库森举行。内蒙古人民党主席席海明表示希望在内蒙建立”文化特区”。保护草原应该成为特区的核心。 新疆:绝望中的挣扎 7月18日,新疆和田市一处派出所遭到袭击。”世界维吾尔人大会”周二表示,有20人在冲突中死亡。中国官方媒体称这起事件为暴徒袭警,流亡维吾尔人组织则指出,冲突的原因是当局之前对抗议活动的武力镇压。 7月30日晚11时和31日下午4时,新疆喀什连续发生两起爆炸和袭击事件,据法新社最新报道称,两起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19人,数十人受伤。中国官方则称,袭击者大约有14人,其中5人被击毙,5人被捕。 7月31日下午,新疆自治区常委紧急召开常(扩大)会议,党委书记张春贤主持会议,会议部署严打”暴力犯罪”,以维持全疆大局稳定。新疆喀什政府8月1日也发布了通辑令,高额悬赏追捕”嫌疑人”。  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认为出现目前的多起袭击事件,是由当局一直以来的系统性镇压造成的:”这种镇压导致维吾尔人根本无法利用任何和平的形式,来进行抗争,表达各种意见,这是一种’绝望中的挣扎’,维吾尔人的抗争遭到长期的镇压,其后演变为采取不该采取的手段,这也是中国的政策将他们直接推向这一步。 言论这个最基本的人权在中国缺失空间 5月12日,《南方都市报》发表纪念”5.12地震”的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因为文中提及艾未未和豆腐渣工程,该文章主笔宋志标被解约;9月份,原《山西晚报》记者李建军因为发表揭露山西公安系统腐败的文章遭报复; 据纽约保护记者委员会于12月8日发布报告称,截至12月1日全球有179名记者、编辑和摄影记者被判入狱,为15年以来被抓人数最多的一年。其中中国有24人,24人中有很多为自由记者; “7.23动车事件”后,中宣部如同其他公共事件的表现一样,连对媒体下达禁令,要求只做正面歌颂式报道和不许反思性报道; 在当局对记者和媒体打压的同时,更加封锁公民的网上言论,在中国最大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目前雇佣一千多名微博管理员,对”敏感信息”进行屏蔽和删除。 中国的”防火长城”政府网阻隔网民登陆海外网站,被称为”防火长城之父”的中国邮电大学方滨兴,5月份时到武汉大学进行演讲活动遭网友扔鸡蛋和鞋子以示抗议。 纸面上的民主,步履维艰的独立参选人 中国在今年涌现出一大批独立参选人,德国之声早在5月份起就曾报道江西刘萍、魏忠平、上海作家夏商、成都评论人李承鹏、湖北选举专家姚立法等人,先后被中国当局打压的经历。 江西独立参选人刘萍曾愤怒表达:”这不是人大代表选举,而是党代表选举。”,香港的出版人鲍朴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也表示,当局对独立参选人的打压,反映了中国的”人民民主”远 没有实现。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驻京记者也在北京实地采访了独立参选人,该报认为,选举就是中国纸面上的民主。 另外在2011年,德国之声还曾关注中国土地维权、和宗教被打压、法制的现状等, 有人权团体认为相比较以往,2011年中国人权并没有进步,反而呈现倒退的态势。目前旅美民主人士杨建利也正在和联合国及国际组织联系,认为中国并没有履行人权责任和义务,呼吁取消中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理事资格。 综合报道:吴雨 责编:苗子

阅读更多

颜昌海:怎样面对伊朗和叙利亚危机?

目前,伊朗与西方国家的矛盾正在升级。自2011年11月29日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到抗议者冲击后,欧美反应强烈。12月1日,欧盟外长会议决定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在新一轮制裁中,进一步冻结了143个伊朗在欧盟的实体资产。当天,美国参议院以100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新的对伊制裁措施。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西方国家联手行动,是“扼杀”伊朗经济命脉的最有效办法。有迹象表明,伊朗并没有示弱,且高调与西方对抗。 伊朗的底气何在?答案是除了中国大陆官方的撑腰外,还有就是它手中握有一张王牌——石油资源。人们注意到,就在欧盟外长会议讨论对伊制裁时,由于希腊长期依赖伊朗石油,明确反对对伊采取措施,因而欧盟未能就向伊朗施加石油禁运达成协议。本来是欧美与伊朗的博弈,可是有的西方媒体却把他们制裁伊朗与中国联系起来。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的文章称,外国金融机构将不得与伊朗央行往来,否则将被隔绝于美国金融体系之外,理论上这将影响到中国——伊朗石油和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 中国大陆官方过去支持了四轮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的制裁,而当欧美目前对伊进行新的制裁时,中国大陆官方却一直保持沉默,至今未看到中国大陆官方官方发表任何看法。显而易见,在日益激化的西方与伊朗的矛盾中,令中国大陆官方不可避免地卷入进去。 其实,中国大陆官方在这场较量中受到来自双方的压力:一方面,中国大陆如果在制裁伊朗上执意与西方作对,将落个外交上更加孤立的境地;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已经超越欧盟成为伊朗的最大贸易国,尤其在石油交易中,大陆官方不会轻易放弃伊朗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能否有效制裁伊朗,大陆官方模棱两可的态度势必成为他们争取的对象。近几年来,为了制裁伊朗,美国把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例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石油出口国团结起来,向大陆官方保证,如果中国大陆支持西方对伊朗实施制裁,这些中东国家将弥补中国大陆官方石油进口的损失。一个突出的例证是,2011年5月,由维基解密的美国外交密电显示,美国联合沙特阿拉伯增加对中国大陆的石油供应,以牺牲伊朗为代价。此举旨在伤及伊朗,并希望赢得中国大陆对制裁伊朗的支持。而大陆官方一直担心,若中方因伊朗问题而与西方合作过密,伊朗可能切断对中国大陆的石油供应。但由于沙特阿拉伯过去几年增加了对中国大陆的石油供应,大陆官方连续四次支持了联合国对伊的制裁措施。 中国大陆这些举动引起西方的好感。但这一次大陆官方没有在“制裁伊朗”上与西方共舞,说明中国大陆官方在对伊政策上已开始转向。回过头来看,虽然过去中国大陆官方数次支持对伊制裁,但得到的回报却是屈指可数的。表面上大陆官方好像受益,其实受益最大的是西方。如果长期制裁伊朗,中国大陆官方有可能损失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换句话说,中国大陆丢失伊朗,就意味着丢失石油。现在,除了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为中国大陆提供石油外,中国大陆官方还能依靠谁?况且在向中国大陆出口石油的国家中,伊朗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安哥拉,排名第三位。2010年,中国大陆官方从伊朗进口石油2314 .7万吨,2011年上半年,从伊进口石油同比增加50%,达到1350万吨。虽然伊朗不是中国大陆进口石油的唯一渠道,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石油经济学家菲利浦•弗莱杰最近在一份名为《世界准备好应对伊朗石油停产了吗?》的报告中阐述了这个问题。他警告说,中国大陆是伊朗石油的大买家,来自伊朗的出口中断,在全球可能引发一场石油竞购战,油价也会飙升,中国大陆受到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大陆官媒评论说,由此可见,西方制裁伊朗,中国没有必要随之起舞,正确的做法是当一个认真的旁观者。如果中国继续跟随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制裁,那么中国将有可能付出沉重代价。想想看,如果伊朗怀恨在心和我们解除石油贸易关系,那么我们就正好中了西方国家的计谋,届时,中国不仅丢掉了盟友,而且将失掉一个重要的石油供应渠道。 然而,这种论调如果能蛊惑人的话,也就仅仅是“唯利是图”四个字解释罢了。这种唯利是图,早已经在利比亚被碰得头破血流。因为“唯利是图”的宗旨,中国大陆才被“围堵”;因为“唯利是图”,中国大陆才被谴责为“伊核”“朝核”的幕后黑手,也因为“唯利是图”,中国大陆的人权状况才江河日下,群体事件每年十几万起,官民对峙也来越激烈。 卡扎菲被击毙后,伊朗和叙利亚危机相继浮上台面。叙利亚正面临着类似利比亚政权垮台前的危局。而伊朗核危机发展到空前危险的阶段。 2011年11月18日国际原子能总署有史以来首次公开证实伊朗正在发展核武器,触发国际社会对伊新一轮制裁。同时伊朗袭击英国大使馆后,欧盟多国(包括英国)与伊朗中断外交关系。国际社会对伊朗动武的呼声再度高涨。 伊朗核武和朝鲜核武问题是当今世界上并列的两个最大安全隐患。伊朗核武是中东安全和稳定的核心问题之一。伊朗是哈马斯、真主党等恐怖组织和叙利亚的幕后支持者,并声称要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一旦其获得核武器将很可能会疯狂地孤注一掷,也可能把核武器转移到其他恐怖份子手里,贻害无穷。所以美国、欧盟和以色列都竭尽所能要阻止伊朗获得核武,以色列甚至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攻击,将祸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正是基于伊朗获得核武和以伊冲突的危险性的认知,在埃及革命中,美国的关注点与其说是穆巴拉克的命运,倒不如说是以色列与伊朗的反应和穆巴拉克之后政权对平衡以伊的作用。从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一直到目前叙利亚的危机,美国与欧盟一天都没有放松对伊朗的压力和警告。伊朗与朝鲜一样,明里从不停止抵赖发展核武,但暗中抓紧浓缩铀与核武的研发。联合国至少已有4次就伊朗进行浓缩铀发出制裁决议,国际上对伊朗发展核武“狼来了”的呼声不断。这次国际原子能总署的报告和决议用可靠证据显示伊朗已经进行过核武设计项目,正在秘密制造核弹头。一些专家认为,伊朗已获得制造核弹的所有部件,组装成完整武器只差临门一脚,因此中东局势空前严重。 伊朗核武危机为何能发展到今天如此严重的状态?为何联合国和西方和西方各国的严厉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基本无效?连美国前防长盖茨也认为,美国除动武外,欠缺有效对策。伊朗局势扑朔迷离。伊朗危机背后的玄机何在? 从根本上说,正是中国大陆官方一手导演了伊朗核武危机。中国大陆官方表面上强调伊朗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并和国际原子能总署合作,也反对伊朗取得核武,实际上想尽办法扶植和保护伊朗躲过国际制裁,导致伊朗核武从无到有,面对国际制裁有惊无险。 首先,中国大陆官方利用巴基斯坦和朝鲜向伊朗转移了关键的核武技术。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陆官方已向巴基斯坦转移核武技术。在1979年前,伊朗巴列维王朝曾从美国得到了建造核电站的核技术。但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美国交恶,核电站计划就停顿了。从这时起,中国大陆官方就利用巴基斯坦将核武技术转移给伊朗。当事人巴基斯坦“原子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后来发表声明承认了这一点。巴伊还共同组成专门技术小组研发核武和导弹技术。另外,韩国媒体曾报导,数百名朝鲜科学家和工程人员在伊朗核武器以及导弹设施中工作过,也有伊朗人被发现在朝鲜核武器试验场地。这说明,伊朗曲线得到过巴基斯坦和朝鲜的帮助。但顺藤摸瓜,核扩散的总根源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大陆。 其次,中国大陆官方在联合国多项决议对伊朗铀浓缩活动进行经济制裁时非但不配合,反而乘机跟伊朗大规模发展贸易。大陆官方曾与伊朗签署160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协议,伊朗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大陆官方还向伊朗输送了大量常规武器,成为伊朗第二大常规武器供应国。这样,伊朗获得了必须的资金和武器,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被大陆官方破坏殆尽。 再次,大陆官方不但通过接见伊朗官员和外交部公开发言为伊朗张目,而且利用联合国为伊朗提供保护伞,甚至与伊朗共同对付联合国制裁。2006 年美英法德联合提案要求制裁伊朗时,大陆官方与俄罗斯极力反对,逼迫最后美英法德提案在安理会通过时减弱制裁条件,达到让伊朗顺利过关,损失达到最小的目的。2006年5月,在西方国家的制裁提案送达伊朗之后不久,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立即与伊朗副外长在北京商讨应对措施。在中国大陆的帮助下,联合国的经济制裁屡遭软化,而且使伊朗始终避免了联合国的军事制裁。 中国大陆官方的撑腰使伊朗气焰嚣张,利令智昏。伊朗胆敢公然违反国际公约、挑战联合国和西方强国而无所顾忌,能够几乎完成核武器。 大陆官方培养和扶植伊朗和朝鲜这类小邪恶成为核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必要时牵制美国力量。在目前大陆官方受到空前孤立和遭到美国和绝大多数亚洲国家联合“围堵”时,伊朗和朝鲜用核威胁闹事,替大陆官方解危的意图和作用尤为明显。 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并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 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大陆官方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也自然而然地,中国大陆官方也把美国当成自己的“最大威胁”,从官媒到五毛,无一不充斥着“反美”论调。然而,事实上,美国并不是“最大威胁”,所有的危险都来自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并不是美国可以一手导演的,也并不是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的。 12月10日,是国际“人权日”。尽管至今仍在继续的阿拉伯之春在推动人权活动方面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但世界各地的活动人士说,他们受到了这个运动的激励,要在各自的国家为改革而斗争。在今年的国际“人权日”,全世界都在准备庆祝这个日子。 突尼斯的独裁者被赶下台后新当选的议员和埃及终于可以参加自由公正选举的民众,都是阿拉伯之春带来的一些可以看到的变化。 一年前开始的抗议活动,让中东和北非的集权政府感到惶恐不安。如今,冲突仍在继续,甚至在像埃及这样的长期执政的统治者被推翻的国家也是如此。叙利亚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反而发生了很多暴力事件。其他国家,例如巴林,由于政府未能兑现他们所做的承诺,因此反覆爆发了许多争取民主的抗议活动。巴林这个君主制国家的当政者最近表示,要研究一个政府委员会提出的一些新建议,扩大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 不过,国际特赦组织在巴林的研究人员萨伊德·布默杜哈仍然对庆祝巴林取得人权胜利持保留态度。他说:“国际组织、地方团体对巴林的许多问题都提出了建议,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建议都未被采纳。所以现在人们对巴林政府是否要实施任何建议持怀疑态度。” 万里之外,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位叫杰西卡·玛祖尔的女士正在参加她的第一次抗议活动。她想让美国各地所谓“占领”派抗议者,都到她所在的爱奥华州去。美国下届总统大选的候选人提名活动明年1月将在那里进行。玛祖尔说,中东地区的抗议者激励了她为寻求美国政府的变革做出不懈的努力。她说:“每当他们想让我们闭嘴的时候,我们都会更加大声地疾呼;如果我们为自己的诉求高声呐喊的话,他们最终会认识到,这对民众来说是重要的问题。”尽管这场“占领”运动没有一个具体的纲领,但是,美国的许多抗议人士都说,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希望看到收入更加平等,希望减少财富对政治的影响力;这些愿望与中东地区民众的诉求十分类似。 活动人士扎伊德.贾拉尼是设在华盛顿的组织“进步思想”的博客撰写人。他一直密切地关注世界范围的争取民主浪潮,“2011年这一年最好的就是,我们看到了全球范围的争取民主的呼声和抗议。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在说,他们的国家领导人没有真地为百姓做事,他们的社会也没有帮助他们。他们的生活状况一团糟,因为经济不好。大家都说,要想改变现状,就得上街游行,展示草根民主、公民行动和反对现状。使用这种方法,就能不只是依靠投票来解决问题。” 抗议人士说,假如户外的抗议营地被迫要被关闭、官方要对他们进行反覆打压的话,那么,这些通过社交媒体的促进而兴起的维权活动就将长期进行下去,显然会延长到明年以后。…… 所以,能改变世界的,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而是这个世界的所有人。当所有人都觉醒到自己是人而必须拥有人的权力的时候,就成为所有政府的最大的威胁——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只不过,响应和顺应潮流、重视和履行人权的政府,要更加先进和文明而已。

阅读更多

临沂征婚相亲团实时报道(3)

  (维权网信息员方芳报道)截至今天(12月4日)20:30分,前往临沂的征婚相亲团前线网友,几乎全部失去联系,情况不明。 第一拨是于今天10:00刚到临沂就被便衣跟踪的20多名网友,他们响应刘萍的“带墨镜去广场相亲”前往临沂人民广场,一路被便衣跟踪,在广场被录像并控制,12:30分后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 另一拨是多次去临沂的@海涛1975,@刁民难当转世008 ,@赵未ABC和@十三亿四人,在广场就被跟踪,他们带了条幅到现场。今天下午14;30分在临沂人民广场做宣传,@刁民难当转世008 在广场被警察抓走了,网友@十三亿、@海涛1975和@赵未ABC跑掉了,当时没被抓到。 19:20分,网友@黎学文在北京打通了@海涛1975 的电话,电话是网友十三亿接的。他说,@刁民难当转世008 被抓了,估计很麻烦。 海涛手机他拿着,他现在在离开临沂的路上,他们尚未汇合。他目前很安全。 @刁民难当008 今天在临沂人民广场被非法绑架,激起了网友的愤怒,有网友网上贴出临沂市法制办主任惠东波:13605390529.18605390529;维稳办主任杨晓东:13905391006;公安局长姓张,18705390006。銀雀山派出所0539-7305035等电话号码,呼吁网友给他们打电话声讨、要人,声援前线战友尽我们的良心义务!

阅读更多

彭晓芸 | “有组织地不负责任”:风险社会的政治隐喻

《中国报道》杂志12期年终特刊 约稿:这一年的公共危机: 决策机制的封闭,不再意味着全能政府的包办能够一如既往地说服公众,资讯和技术的全球化使得公众轻易便可以获得独立于政府决策之外的智力支持。面对公共安全问题,无论大小,应该逐步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处理方式,而摒弃“花钱买稳定”的维稳路径依赖,避免“会闹的孩子有糖吃”导致的补偿机制的随意性。                   “有组织地不负责任”:风险社会的政治隐喻    彭晓芸 关于孩子的记忆总是容易调动人的悲悯与恻隐之心。 2008年,四川地震中那“在这个世界上开心地生活过七年”的小女孩,数千个孩子的书包铭刻着沉甸甸的哀痛。2010年,上海大火之后,自发献花悼念的人群中,一个镜头让人难以忘怀:一位可爱的小女孩,骑在父亲的肩膀上,手里拿着一朵小白花。这张照片成为许多报刊的封面或专题配图。 2011年7月,温州动车事故致40余人死亡,而一位小女孩的偶然得救成为生命的奇迹,刺痛着人们的神经,成为事故问责的一个重要导火索。10月,小悦悦悲剧再引公众关切,在媒体的议程设置下,路人成为众矢之的。11月,甘肃校车超载事故导致19名幼儿丧生。 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截取与儿童相关的镜头,是因为稚嫩的生命、天真的眼神更能引起成年人情感上的震颤与自责。而事实上,仅就2011年来说,各类公共安全事件频发,获得的关注度却不尽相同,这与自媒体时代下公共治理的新特质不无关系。 微博时代的舆论发酵 不作特别提示,人们恐怕只会记得“7·23”温州动车事故,却未必能够想起就在此前一天,7月22日京珠高速客车燃烧事故导致了不相上下的死亡人数。被烧成空壳的灰色车皮孤零零,仅是一张陌生的新闻图片,指向的似乎只是一场意外灾难,而没有引发公众情绪上那般强烈愤慨。 换一场景,一节长长的动车车厢斜跨在高架桥上,人们几乎可以马上想起一段视频,车厢被粗暴地掷下桥,轰然倒下,随后传出车厢内还有人生还以及车头被掩埋等说法。正是这些细节在微博的传播,引起舆论对事故处置的极大不满。当然,往深层次挖掘,则是客车与动车运营背后所代表的全然不同的机制,一个是市场化程度相对高的公路运输业,一个则是常常引起生理性反感的“铁老大”及其垄断地位。人们更相信,动车事故是体制缺陷和人为因素所致,另外,由于铁路运输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安全预期较高的交通工具,一旦出事故,更为挑战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温州动车事故引发的舆论沸腾空前,从微博自媒体到传统媒体,完成了一次议题的生成到发酵过程。这一方面是赶上了新浪微博的成长期,参与热议的人数广泛,另外可能与媒体人自身也多有乘坐动车、高铁相关,“感同身受”让媒体对此事的追踪热情有加。 舆论产生了叠加效应,感染着微博上的每一个人。《环球时报》发出“所有人都是舆论河流上的船”的警示,表示“在这个新时代里,谁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引导’舆论”,《经济观察报》以题为“做有良知的媒体”一文对温州动车事故中媒体同行的犬儒和无为严厉批判。 这一切,都显得前所未有。人们甚至认为,温州动车事故激起的舆论高潮几乎超过2008年汶川地震,外媒甚至期待,中国媒体有望借此突破管制,走向更为开放的舆论环境。但这轮热潮终究还是退散了,一切回到原状。 直到11月份的甘肃校车事故,这次的舆论热度已经明显不如动车事故,对微博的舆论效应、对灾难的愤慨程度,皆有所减弱,人们开始意识到了些什么。账号为“@冬眠熊2010”的中国改革杂志社原社长李伟东在微博上发出议论:“『群情激愤,不了了之』60多个孩子像沙丁鱼一样挤在薄铁皮围起来的所谓校车里被强力撞击,20个孩子没了,受伤不详。举国群情激愤,有呼吁捐校车的,有呼吁废公车以代之的。但你会发现与512、723一样,最后不了了之。” 有所谓“不了了之”的抱怨,即说明社会普遍对这些公共安全事故的善后有着基本预期,而目前看起来,显然很多人并不满意。 社会协同与治理成本  一场公共危机的治理,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指标才算“了了”?温州动车事故,在舆论的咆哮与拷问之下,遇难者赔偿金额从17万一直提升到91万,这算不算是民意“赢”了?还是民意输了——“当卖大白菜呢”(一位家属对温家宝总理语),讨价还价? 而11月发生的甘肃校车事故,达成的赔偿额是43.6万,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没有“稳控人员”包管到户,家属“情绪不稳定”地出来控诉,舆论予以配合,这个数字会变化吗?无从判断。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被安排着,有人概括说:孩子们的身体塞满了一辆校车,官员的名字挤满了一张纸。 这是一种封闭式的处理路径,依循的仍然是自上而下、层层“高度重视”的指令贯彻,公民的参与被基本排斥在外。当然,决策者多少吸纳了民意,但这种吸纳的方式随意性较大,治理成本当中包含着稳控成本,往往在并无厘清责任人的时候,就已经由全民买单了,且受舆论左右,并未形成制度化危机应对机制。 这种封闭式危机处理方式,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看起来比较可控,往往能够达到较短时间结案的目的。在温州动车事故中,人们得知有关部门曾下令尽快通车,这引起了舆论的震怒,但是,对于官员来说,没什么比排除障碍、通车、恢复秩序更能符合官僚体系在危机应对当中的一贯思路了,在官场逻辑那里,恢复秩序便意味着“搞掂”,“搞掂”便意味着最大限度保住基层官员的乌纱帽。 决策机制的封闭,不再意味着全能政府的包办能够一如既往地说服公众,资讯和技术的全球化使得公众轻易便可以获得独立于政府决策之外的智力支持,公众已经开始自行搜寻与事故相关的信息,并且依据这些信息作出他们自己的判断。如果能够赢得媒体的支持,他们还能够做到很快进行国际经验的比较,对事故的每一个可疑细节重新检视。德国、日本专家提供的经验,推翻了中国动车技术上的神话,而掩埋车头、粗暴排障、过早停止搜救的处理则遭到严厉谴责。 专业壁垒、信息垄断已经不构成公众持续追责的障碍,当公共安全可被分解成无数个环节和不同责任人的时候,呈现的是一种协同治理的局面,这实际上就已经决定了完全的封闭式治理的不可能。 事实也证明,舆论对动车速度的质疑是被官方注意到的,温州事故之后,多条线路降速50公里,票价下调5%。而在甘肃校车事故中,公众的关注方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官方议程。譬如,尽管在报道规模方面严控,但甘肃庆阳方面很快作出废公车建校车的决定,庆阳市承诺将停止2012年公车更新计划,将预算资金全部用于购置标准化校车,这与舆论的一致呼吁不无关系。 危机处理制度化与信任求解 官方的上述决策只是在有限程度上缓解着公众的愤怒情绪,但聪明的老百姓不再相信这一切仅仅是偶然,他们发挥强大的检索能力,找到一段“九座面包车塞进64名儿童”的视频,该视频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网民们热议着校车超载背后的社会问题,有归因于贫富差距,留守儿童监护失察,有归咎于教育投入的不足,有怪罪在民办教育监管缺失,有认为中国人规则意识差,交通违规惩罚轻…… 从动车到校车的安全事故,提醒人们重新关注就在身边的社会风险,这些事故与一般性的偶发灾难事故显著不同,它们都有强烈的人为因素,属于本来可以避免的人祸。正因此,舆论对这些事故的反思很快上升到体制层面,也就是公共安全问题被高度政治化了,这一方面由于事故确系人为原因,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结构紧张的激化。 所谓“社会结构紧张”,是指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协调,而使得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一种对立的、矛盾的或冲突的状态下,或者说,社会关系处于一种很强的张力之中。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社会矛盾比较容易激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比较容易发生。譬如校车问题很快被强化为阶层对立,城乡分配不均的问题,而公众搜索出来的关于当地政府大楼的气派景象以及公车使用状况,则彰显着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他们发现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豪华的政府大楼、档次不低的公车以及年终的突击消费现象,无一不在打击政府的信用,公民开始对自己作为纳税人的身份敏感起来。 恰在这时,一位网民因对官方新闻通稿中家属“情绪稳定”陈词滥调的不满,发了一条配图微博,但由于此次事故对新闻报道的限制,该网民没有找到本次事故的家属恸哭场景图片,便随意配了其他事件中家属痛不欲生的照片,随后,这一行为遭到网站停止他发微博半年的惩罚。众多网民对这一惩罚表示不满,有的则建议,今后应当将“家属情绪稳定”这样僭越民意的报道语言去掉。 可以说,在一轮公共安全危机处理中,封闭式治理并不能阻止公众的“说三道四”和参与愿望,有的甚至在讨论启动捐赠校车的民间行动,有的则强烈反对,要求继续对事故追责,敦促政府承担更多。 在这种微妙背景下,庆阳市委市政府于11月18日决定,“在未来三年内投入6.8亿元,新建155所公办幼儿园,希望能够解决民办幼儿园的教学和安全问题”,这一天,距离事故发生的16日,仅仅是第三天。这样的决策“高效”得有点令人心生疑窦,让人联想到另一场景,2011年8月大连发生的3万市民抗议化工项目的建设,市长在现场直接向示威人群喊话,并承诺搬迁工厂。这样一些决策,“看上去很美”,却带着浓重的人治色彩,丝毫看不见一个政府机构透明的决策过程以及由此呈现的程序正义,似乎地方长官拍脑袋就可以决定可观资金、大型项目的用途。 这不能不让人心生疑虑,联想到日益升级和僵化的“维稳逻辑”治理,在地方官眼里,群众聚集起来的抗议行为均被视为洪水猛兽,甚至是可导致其被“一票否决”丢掉乌纱帽的致命威胁。于是乎,为应对舆论的沸腾,官员尽可能赶在群情激奋的公民行动之前,以利益换稳定,以一时的妥协消弭公民抗议的蠢蠢欲动。 当一切为维稳服务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利益博弈应当照顾到的可持续性、公平性、透明度均被搁置,难怪熟悉基层治理的学者于建嵘在微博发出这样的喟叹:“最近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出现了严重的退步。为了所谓的发展或稳定,可以无视人权和宪法,把一些违法乱纪的手段都作为工作方面了。” 法治缺失的背后,往往是“不惜血本”买稳定。不过,不是每个地方政府财政上都有此魄力和雄心,有的地方政府已经作出一律不准搭乘校车的指令,宁可让孩子走漫长的山路也不再提供校车,以此推卸责任。事发地的决策和其他省市地方的措施一对比,更加反馈出这种决策的随意性,这样的社会治理,是非制度化而低品质的。风险社会相关理论中有个概念叫做“有组织地不负责任”,尽管这个概念在民主社会更多的是指公司、政策制定者和专家结成的联盟制造了当代社会中的危险,然后又建立—套话语来推卸责任,这是现代治理形态在风险社会中面临的困境。而中国的情况则是,在公共治理问题上,地方政府以闭门决策、牺牲程序消解了责任。 闭门造车,对公众屏蔽信息的,绝不是个案。 距离温州动车事故发生120天后,也是动车事故调查报告递交的截止日期,2011年11月20日,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透露,技术层面的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已经于9月底完成并递交,调查结果颠覆了此前认为信号技术存在缺陷导致事故的说法,并提出组织和管理不善是动车事故形成的主因。这个姗姗来迟的结论并没有化解公众疑窦,反而强化了公众在对安全事故追责方面的无力感:裸露于风险之中,却不能参与遏制风险。 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再造政治”以应对风险。在他看来人们必须告别一些错误观念,即行政机构和专家能够准确地了解对每个人来说什么是正确的和有益的,要破除专门知识的垄断。他还提出应对风险社会,团体参与的范围不能由专家来定,必须根据社会的相关标准开放,实现管辖权的开放。所以参与者必须意识到,决策不是已经制定好的,要实现决策结构的开放。另外,专家和决策者之间的闭门协商必须传达到或转化为多种能动者之间的公开对话。 “再造政治”对中国社会的启发则是,面对公共安全问题,无论大小,应该逐步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处理方式,而摒弃“花钱买稳定”的维稳路径依赖,这一方面是让公众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中得到处理危机的锻炼机会,以便在诸如非典甚至日本核危机那样更为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降临时,不至于造成社会混乱,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唯有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和公共决策才能照顾到社会不同群体的公平与正义,避免“会闹的孩子有糖吃”导致的补偿机制的随意性。                                                            《中国报道》杂志12期                                            

阅读更多

老军医项目: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公民行动模式

【注:原文在米博已被删除。此内容来自 自由光诚 博客的转载】 说明: 1、本文仅提供一种思路,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您开动想象力,用您自己的智慧制订更精彩的计划。如果你打算全盘照搬本文,那就你输了,因为空城计只能玩一次。 2、欢迎转帖、转发,建议保存到硬盘,本文迟早会被河蟹。 一:想法...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