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关注】“她没有说爸爸在流亡、妈妈在流亡,而是‘我们’在流亡”(外二篇)
“后来我对自己说,中弹的人也可能是我。毫无疑问,我是屠杀幸存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人,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我。在无数的同辈和同道都倒在血泊中之后,我感觉到自己没有资格害怕。”
阅读更多发布者elijah | 6 月 17, 2025
“后来我对自己说,中弹的人也可能是我。毫无疑问,我是屠杀幸存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人,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我。在无数的同辈和同道都倒在血泊中之后,我感觉到自己没有资格害怕。”
阅读更多发布者南方街头运动员 | 6 月 10, 2025
“这些行动依靠统战部、使领馆官员和侨领等协调网络,采用包括物理袭击、恐吓、滥用国际法律系统、数字监控、在线骚扰,以及针对抗议者国内亲属的集体惩罚等策略,以压制海外的批评声音。”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6 月 9, 2025
有人说,蒋雨融其实是被迫成为了中美政治斗争与中国社会愤怒的靶子,人们在批评她的时候,可能是对于“人类共荣共衰”(蒋雨融原话)感到结果上的无比失望——在中国,一方面“协和4+4”这样的特权通道事件层出不穷,很多家庭西方求学、中国接班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当局已经屏蔽互联网20余年,近一代人失去了信息自由的基本人权……
阅读更多发布者不忘初心 | 6 月 4, 2025
当我们在纪念六四时,其实是在说:我们不是彼此的敌人。我们有敌人——一个让人们噤声、制造恐惧、鼓励背叛的体制;一个让真相变成谣言、让正义变成「寻衅滋事」的制度。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6 月 4, 2025
香港媒体《集志社》于2025年6月3日发表了一篇六四主题的文章《历史学者何晓清的自白:我与香港的四个六四时刻》,梳理了何晓清与香港的几段六四故事。从中,可以看到这位学者如何冒着风险于2019年来到香港任教,又如何因为守护六四记忆逐步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最终被香港政府拒之门外的过程。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