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飞

奇闻录 | 肖像中国:“大师”王林

7月3日,一张李连杰、赵薇和马云到访“王府”的照片,让“大师”王林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在江西萍乡,他他用变蛇的绝活和为元首治病的传说,保持着他的“大师”的神话,但同时他又因放高利贷和被指控以收徒骗钱而备受争议。王林究竟是大师还是骗子?本次“肖像中国”将讲述他的故事。 王林与,马云、赵薇的合影 本文原刊于《新京报》,原题为《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作者张寒、付宗恒 王林,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名的气功师。 他一直以来的低调被7月马云的一次拜访打破。网友的质疑让他重回公众视野。在江西萍乡,他一直延续着自己“大师”的神话。他用变蛇的绝活和为元首治病的传说,加上对人心理的精于琢磨,保持着他的神秘和吸引力。 通过不断地被引荐,他成为众多明星和某些官员拜访的对象。这种拜访为他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在圈子里,61岁的他运用各种手段,整合资源,找到了自己生存和获利的空间。这个空间成为他的“金钱王国”。 三辆悍马、一辆劳斯莱斯停在题有“王府”两个字的院子里。 车牌号码是四位或五位的相同数字。 “大师”王林喜欢悍马。他说,“接送朋友安全”。其中一辆“是美军打伊拉克用的悍马,扔15个手榴弹都没事”。 7月,他用悍马接来了马云、赵薇和李连杰。三个人在他家中的照片放在网上,引发了网友对这个“气功大师”的质疑,司马南叫板说要揭穿他的骗术。 王林的安全感被打破了。他习惯了生活在江西萍乡市芦溪县涂成金色、严丝合缝的大门后。他是拥有神秘感、需要别人引荐才能拜访的“大师”。 上世纪90年代气功潮之后,大师纷纷被拉下神坛。当时已成名的王林有着自己的生存策略。这十几年,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经营着名声、财富和权势。 气功还是杂耍? 王林扣好盆子,让马云点燃了纸巾。 这是个仪式性的步骤,纸巾燃烧完,蛇就会出现在倒扣的空盆里。王林从盆里抓出蛇,满屋子甩,引起不断地尖叫。 这些情节出现于王林留存的独家视频里。 空盆来蛇,对他的追随者来说是无可置疑的奇迹。萍乡一家企业的老总谭曙耀特意跑到王林家中,表达他对质疑者的不满。 表演中的王林 谭曙耀曾是萍乡市公安局缉毒支队政委。他向新京报记者强调,看了200多次表演“毫无破绽”,他请求王林向记者表演,“亲眼看了就信了”。 王林矜持地拒绝。他回答起来字斟句酌,不再说这是奇迹。“这和魔术有一定区别,是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杂耍”。 杂耍意味着不是真的吗? 对这种追问,王林露出模棱两可的微笑,“不要深究了。信就信,不信就拉倒”。 他不提气功和特异功能,“都叫我大师,我都不知道我是什么大师”。 这和他之前的说法大相径庭。在他自费印刷的名为《中国人》的书中,提到之所以可以空盆变蛇,是用意念搬运,意念是气功的最高层。 他跟身边人有过更生动的解释:在掀开盆子前的0.01秒中,他的意念出窍,到野地里抓蛇,放入盆中。 对于司马南的叫板,王林最开始不屑一顾。说着说着,突然激动起来。 他站起身,双拳紧握,屈臂横在眼前。大喝一声,打了一套拳。最终的定格是金鸡独立,食指和中指死死地指向一个点。 “你司马南吃几碗饭,敢和我叫板?我用气功隔几十米都能戳死你。”王林说。 采访时,他会提到自己的特异功能在日本经过17个科学家7天7夜测试,被专门报道。美国情报部门请他出国定居,承诺给他70张绿卡,而他舍不得家乡不肯去。 “我不会法术,一个人最要不得的就是迷信”。对于网络的质疑,在追随者面前说一不二的王林显得有点不自信。他多次试探着问新京报记者,“这个快过去了吧?” 他想回到之前的生活。 营造治病传奇 “气功大师,萍乡首富。”在萍乡,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王林的故事。 关于他治愈印度尼西亚第二任总统苏哈托的事,是议论他传奇最好的凭证。“治好总统能是假的?” 王林在芦溪的宅子叫王府,一幢五层别墅,带后花园。与县政府一墙之隔。别墅里,有两层专门放他和官员以及明星的合影。 王林和李连杰、马云、赵薇 明星的合影多到王林懒得一一介绍。他更多地让新京报记者注意他和外国国家元首的合影。 他与苏哈托的合影,以及所谓的苏哈托写给他的题词,时间是1994年,他熟练地背出题词“感谢上帝唤来了大师,治好了我和夫人的病,愿上帝赐福于大师”。 这些合影看上去年代久远。看上去照片里也是苏哈托本人,旁观者很难辨出合影的真伪。 在他的《中国人》一书中,有关于苏哈托会见他的故事。大师拒绝吃苏哈托的米糕,总统周围的文武百官吓得拜倒在地,因为拒绝总统(皇帝)是要杀头的。这一段用来衬托王林的镇定自若、谈笑风生。 他手机里有张照片。是对着俄罗斯国防部长的后背发功的场景。他说这是前不久刚刚见过的。 问国防部长是什么病。王林严肃起来,“这是机密,不要随便问。” 王林常常说,“我治好的病人有5万”。话又不会说得太满,他说病也有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看缘分。 他也不再提用气功治病,而是说用手法和草药。 他的秘书雷帆提到大师的艰辛:用气功给脑瘤患者治病,因为太过用心,7个脑瘤侵入大师的脑子,闭关很久才把脑瘤治好。 跟随王林十多年的李密(化名)说,王林很少给本地人治病。对于王林所说的治病免费,他说偶尔也会免费,但能请王林治病的都是富人,“给钱绝对不会少”。他说,去年曾经有人来找“大师”治病,“大师”见来人没开车,直接拒绝了。 被修改的人生 “大师”的人生经历也是他营造传奇的一部分。 他的官方版本这样叙述:7岁离家,峨眉山拜道士学艺。学艺回来上山下乡,因破坏农业学大寨,“文革”时被关进监狱。中间为了救两个不该死的杀人犯,越狱一次被抓回后加刑。平反后出狱,在深圳开公司,拿到香港身份后回到家乡。 他自己出版的书里会写,他在牢里移来鸡鸭鱼肉,大吃大喝。手铐脚镣一扭就开、形同虚设。 而实际上,和他一起在江苏第四监狱呆了4年的狱友黄招君,对当时的王林印象深刻。 王林家的“王府” 他说王林在牢里常因说大话被揍得鼻青脸肿。他会把子虚乌有的事说得天花乱坠。“听得我脸上都挂不住”。 他在监狱里没有见识过王林有什么功夫,“有就不会被打了”。王林在监狱里变过空杯来酒,在黄看来并不稀奇,那时在监狱里是可以弄到酒的。但在牢里,王林从来没变过蛇。 黄说王林1987年左右出狱。出狱前,他买了台收录放合一的三用机,拧到最大音量,放着音乐出了门。“要让全世界知道自己出去了”。 关于学艺经历,王林常常语焉不详。和他一起长大、一起下乡的街坊欧阳耀南说,在下乡插队前,王林从未离开过芦溪。他跟着街上玩杂耍的人学会了变酒变烟。下乡后,萍乡的杂技团到他下乡的地方表演,看王林在这方面有些基础,教了他半个月。 对于这些,王林觉得不值得一驳。他说一起长大不代表知道他有没有离开芦溪,“那时候谁顾得上谁?” 关于峨眉山学艺的具体地点,问得紧了,王林会感叹,“唉,那地方早就拆了”。 对于“为什么这么有钱”这个问题。他回答,“我没偷没抢,警察没抓我,你管我的钱是哪里来的”。 掮客? 商人邹勇说当时在铁道部确实见到了刘志军,两人看起来很熟悉。当着邹勇的面,王林对刘志军说要帮他办公室弄一块靠山石,“保你一辈子不倒” 除了三辆悍马和一辆劳斯莱斯,王林还有辆保时捷,在深圳、南昌和香港等地都有房产。但现在手中没有实业。 他以香港人身份回到芦溪,芦溪县政府将芦溪宾馆卖给了他。王林说,也没赚到钱,几千万买的就几千万卖了。 而芦溪县政府工作人员的说法是,当时县宾馆卖给王林很便宜,后来他转手给房地产商,“在这中间赚了至少上千万”。 王林的更大能量来自于他和某些官员的关系。芦溪公安局一位负责人说,芦溪常会有一些官员到王林家中,公安会负责一些保护工作。 王林说,“我王林想搞什么项目都搞的来”。他和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宋晨光关系很好。 有媒体称,他是宋晨光的高级顾问,宋常常会找他占卜官运。王林否认。他说两人是好朋友。他常劝宋“千万别为了小利坏了大事”,要好好为官。 去年4月,宋晨光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死缓。 王林自称和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是好朋友。2006年,他引荐本地企业家邹勇去找刘志军,申请下了一个货场——赣西电煤集团。 邹勇说当时在铁道部确实见到了刘志军,两人看起来很熟。当着邹勇的面,王林对刘志军说要帮他办公室弄一块靠山石,“保你一辈子不倒”。 后来两人的说法有了出入。王林说,邹勇为感谢他办成事,给他送了1740万的礼金和劳务费,并给他买了辆车。 而邹勇认为,当时送给王林的是50万现金和在北京花200多万买的一套房。“该感谢的我都感谢了。”他否认那1740万元都是礼金。 王林常常会觉得遇到的都是忘恩负义的人。他说自己曾经帮宜丰一个黄姓企业家买地。领导批准后,他帮企业家送了50斤黄金。 后来他和这个企业家发生纠纷。企业家到他家拉了横幅,并威胁他如果不给他几千万,就将王林给领导送礼的事情说出去。 王林慨叹,为了息事宁人,“拿了1000万给他”。直到现在,那个领导还不知道这件事。“我王林真是做了大好事,那领导听到都得哭”。 放高利贷的秘诀 王林还描述了如何能够避开高利贷的法律法规。他说国家要求借钱的利息不能超过一分二。想要放高利贷除了利息之外,可以设立其他名目,比如保管费、罚款费。这样就能保证不犯法 黄姓企业家否认这一点。 他说所谓的威胁都是无稽之谈。他确实带人去了王林家,不过是带着自己的亲属,希望能要回点钱。最终王林给了他1000多万,还了他的房子。 他说自己走投无路了。他向王林借了1个多亿的高利贷。最后利息到了7分。“最高时一天利息就要300万”。 他自称被追债,最终借了几十个朋友的钱,凑上了公司的股份、家里的房子甚至妻子的嫁妆。“倾家荡产”。 向王林求证此事时,他不愿意多说。他承认曾经放过高利贷,但是“放高利贷又不犯法”。 王林还描述了如何能够避开高利贷的法律法规。他说国家要求借钱的利息不能超过一分二。想要放高利贷除了利息之外,可以设立其他名目,比如保管费、罚款费。这样就能保证不犯法。 王林也曾借钱给芦溪县政府。财政局原局长吴启循说,王林借给县财政几千万,用来修路修河。利息比银行的要低。“他为芦溪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王林常常会说自己支持政府。政府的武功山开发、水泥厂都是他支持资金办成的。 但芦溪县政府已经不再向他借钱了。李密说,王林脾气不好,说好的借款期限常常不算数。他突然说要还钱,在他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还清。因为水泥厂的借钱没有按照他的时间还,他曾经到政府大闹过。“政府再不敢跟他借了”。 而对于借高利贷的目的,王林的说法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赚的钱他要用来做慈善。 “师徒”纠纷 最近,一场官司让王林感觉到世间险恶、人心难测。 身为江西省人大代表的邹勇认为,王林以收徒为名骗他钱财。王林则提起诉讼,要求邹勇归还他的房款。 按邹勇的叙述,王林鼓动他拜师学法术。2008年,邹勇拜师。王林要求他交500万的拜师费以表诚心。后来又要邹勇送他700多万的劳斯莱斯和200多万的保时捷。之后又有黄金和拜师礼的红包。 邹勇崇拜王林,折服于他变蛇、断蛇复活的神奇。而王林和某些官员的交往更让他觉得此人能耐极大。 邹勇记得,王林曾说自己是他的关门弟子。交钱后,王林给了他几本练功心法。其中一本是线装书,上写“万法归宗”四字,里面画了各种符号和口诀。王林要求他熟读。 商人邹勇展示王林送给他的练功心法。邹勇称,王林以收徒为名骗他钱财。 练功时,邹勇红绳系在右手,伸展呼气36下,用小板凳拍前胸和后背各6下,如此往复。“开气门”。 开气门是第一层,到第二层是练意念,第三层是法术。 邹勇什么都没练成。他认为自己受骗了。 王林并不认为邹勇是他徒弟,也没有收他的钱。对于他印刷的书中出现和邹勇的师徒合影。王林笑了,“就是让他风光风光嘛,哪里是什么徒弟?” 对于用小板凳拍胸的说法,王林摇头,“你说他傻不傻,这么拍怎么能有用呢?” 他不承认邹勇给了他拜师费。当被问到邹勇是否送了他一辆劳斯莱斯时,王林回答:“他送我东西我又不犯法”。 两人的经济纠纷从礼金到房屋款、借款和拜师费。关于房屋纠纷的,王林一审胜诉。 两人都在等待二审开庭。 慈善家王林 王林和芦溪县的普通人很少来往。 他更多的是和官员、明星打交道。但他过年会给贫困户捐米、油、肉和鱼。 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局副局长潘忠伍说,在他任上,王林已经坚持了10多年。多时(捐)几百万,少时也有几十万。“这算得上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做了事。”潘忠伍说。 新京报记者到王林家里,他找出那些贫困户的名单,拍得很响,“有钱人多了,谁能像我坚持这么多年?我不放高利贷,哪里来几千万给老百姓?” 他多次向新京报记者提到自己的捐款数据,有时候说一年六七百万,有时候说一年上千万。 除了每年的捐赠,王林还提起他捐给政府的建勋寺。“这个寺庙花了我1.3亿。” 据李密说,寺庙花的钱没这么多。王林张罗了很多名流朋友,“他没花什么钱”。 王林不这么认为。寺庙的功德碑上刻着王菲、李亚鹏等人的名字。王林说虽然有那么多人名,但更多的是他为了给朋友面子。 “钱基本上都是我出的”。他随手拍了下庙门口的石狮子,“你知道这多少钱吗?汉白玉的,200万。” 慈善为他赢得了一些声誉。曾经认为他为人傲慢的人,经过这几年,也会说起,他每年坚持帮贫困户,不容易。 光环渐褪 王林意识到自己老了。 他的光环也不再那么耀眼。芦溪县公安局一位负责人说,他和现任领导的关系不像以前几届那么好了,领导能不去他的家里都尽量不去。 外地的官员也来得少了,不像以前那么大张旗鼓。 他身边的人慢慢意识到,他并没想象中那么神秘。 李密说,曾有人发现他在一个福建人那里买蛇。还有人在他的花园里发现了一大堆被埋的蛇骨。他们想,这也许是他断蛇复活之后的那些牺牲品。 在给马云、李连杰、赵薇变蛇变酒的视频里,能清晰地看到,他在变酒时偷偷换了一个杯子。 对于被拆穿的吹断筷架的视频,王林一摆手,说那本来就是闹着玩的,假的。 曾经有很多人希望在他身上获取些东西。后来发现,除了孝敬一些红包给他,王林并没有真正帮他们改变命运。 网络上的质疑让他感到疲惫。在又一次大骂司马南之后,他靠在椅子上,显得意兴阑珊。“算了,不跟他计较。” 猜你喜欢 李天一:红歌下的蛋 冉云飞:时代的病人 肖像中国:“四五”一代 杨媛:交响诗篇中的柔弱音符 改良派都被抓了

阅读更多

编程随想 | 分享各类电子书(40本)——另告知"第2网盘"启用

  好几天没有发博文了——本周的业余时间都在折腾”第二网盘”。今天总算折腾差不多了,发一篇博文通告一下。顺便把最近1-2月上传的电子书清单列一下。 ★第二网盘的选择   5月底的时候,俺发了一篇《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30本)——另征求”第2网盘”的建议 》。最被大伙儿看好的2款网盘分别是 Dropbox 和 MEGA    容量方面   MEGA 优势明显(默认 50GB),而 Dropbox 只有可怜的 2GB(通过邀请扩容,最多到 18GB)    速度方面   Dropbox 优势明显。俺为了确保安全性(主要是隐匿性),必须走双重代理操作网盘。在这种情况下,Dropbox 的页面载入速度还行,而 MEGA 的页面几乎难以加载成功 :(    商业方面   据说 Dropbox 是全球用户数第一的网盘,不用担心它短期内倒闭。   基于上述几项考虑,最后还是选了 Dropbox ★Dropbox 的容量问题   Dropbox 默认的空间是 2GB,免费扩容的上限是18GB,所以再过1-2年,没准 18GB 空间也用完了,到时候俺会考虑拿 MEGA 当第三网盘。(虽然可以付费扩容,但是”在线支付”容易暴露身份,所以俺不考虑)    欢迎帮俺扩容   如果你今后想注册一个 Dropbox 帐号,可以点击 俺的邀请链接 。通过这个邀请链接注册的每个新账户,可以帮俺网盘增加 500兆 容量。俺的网盘容量越大,就可以分享更多的电子书。 ★Dropbox 的同步问题   目前使用 Dropbox 的客户端把本地的电子书同步到 Dropbox 网盘。刚才说了,俺需要用双重代理来确保隐匿性,所以同步的速度有点慢。估计明后天(20号左右)能同步完。   同步完之后,俺会修改 电子书清单 ,补上 Dropbox 的链接。喜欢 Dropbox 的同学,再耐心等一天。   下面列出新增的政治类电子书和非政治类(心理学、历史、军事、文艺)电子书。   按照惯例,上传的电子书都放到 ” 编程随想的收藏 ” 这个站点。    要下载的话,请用鼠标猛击” 电子书清单 “(需翻墙) ★政治类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社会主义 哈耶克:《 通往奴役之路 》 作者是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最有影响力的成员。 他一贯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 此书阐述了:所有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社会,不管采用什么意识形态,最终都会沦为极权主义。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是如此,斯大林的共产主义亦如此。 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 (此书上次分享过中文版PDF。据说中文版有删节,某网友又贡献了这本英文完全版,特此鸣谢)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六四事件 姚监复:《 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 》 作者是天朝知识分子,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某研究室主任。 此书是他与陈希同八次长谈之后,整理的谈话记录。 陈希同企图通过此书,替自己在六四运动的行为辩护。 (这是继李鹏之后,又一个六四刽子手出书,妄图洗白自己血腥的双手)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文革时期 徐友渔:《 形形色色的造反——紅衛兵精神素質的形成及演變 》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这是一本比较详细的关于红卫兵运动的著作。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郑念:《 上海生死劫 (上海生与死) 》 作者是民国外交官之妻,1949年回大陆参与红色中国建设。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以间谍罪关押六年,独生女被红卫兵殴打致死。 此书相当于她的自传,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 袁红冰:《 自由在落日中 》 作者是持不同政见者、作家。因参与64运动被逮捕。2004年流亡海外。 此书是长篇小说,描写文革期间蒙古族民众反抗中共政权的种族灭绝。 CHM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延安和八年抗战时期 笑蜀:《 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 作者是知名作家,《南方周末》评论员。 此书收录了延安时期,中共喉舌《新华日报》的几十篇社论。 这些社论对“民主自由”的吹捧,俺看了都觉得肉麻。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中共没掌权时,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一旦掌权,立马翻脸不认人。 (此书之前分享过 CHM、TXT 格式,此次增加 PDF 扫描版)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反右”运动 赵锐:《 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 》 此书详细介绍了林昭的生平和家庭背景。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其它) 李洪林:《 中国思想运动史 》 作者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国历史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务。 此书从30年代毛太祖搞“延安整风”,一直讲到80年代邓太宗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 中共历次思想运动,说白了就是打压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而压制自由的思想,最终是为洗脑这个目标服务的。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何清涟(主编):《 20世纪后半叶历史解密 》 编者是天朝知名且敢言的经济学家,因受迫害移居美国。 此书包含多篇论文,介绍中共掌权后不为人知的历史。 包括了文革、大饥荒、中苏翻脸、傀儡宪法、等。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精心排版并分享,特此鸣谢。 王明:《 中共五十年 》 王明是中共早期元老,“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 遵义会议之后,被老毛排挤出领导层。 此书叙述了他与毛太祖几十年的恩怨。通过此书有助于了解中共早期党史。 ◇政治类 / 中国 / 教育问题 冉云飞:《 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 》 作者是天朝作家,民主活动人士。曾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被警方刑拘。 此书不光批判当前的教育弊端,也批判传统教育的弊端。 作者把天朝教育的弊端上升到“危机”的高度,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政治类 / 中国 / (其它) 冉云飞:《 通往比傻帝国 》 作者是天朝作家,民主活动人士。曾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被警方刑拘。 此书是他的随笔集,主要点评天朝的社会百态。 书名中的“比傻”,作者是这样解释的: 谁比谁更聪明,不是聪明本身就能够定夺的,而是因着无上的权力,才能够变得“更聪明”。推尔广之,大臣不可能比皇帝聪明,各级官员随着等级的不同,下级始终比上级更愚蠢一些,直到最愚蠢的底层亦既广大的民众。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黄毓民:《 偽民主派賣港實錄 》 作者是香港知名主持人,立法会议员,绰号“丐帮帮主”。 曾经参与创建香港反对派政党“社民连”和“人民力量”。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政治类 / 苏联 马特洛克:《 苏联解体亲历记 》 苏联解体时,作者是美国驻苏联大使(共担任此职务11年)。 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有助于通过此书了解苏共政权崩溃的经过。 ◇政治类 / 美国 《 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局透视 》 此书从美国国安局(NSA)成立开始说起,介绍了 NSA 的方方面面。 看完之后你就明白,NSA 远远比 CIA 和 FBI 牛逼。 (最近一个月,“棱镜门”丑闻闹得很大,俺顺便分享这本 NSA 的介绍。关于这事儿,俺另有一篇博文《 中美政府信息监控的差异——”棱镜门”丑闻随想 》) ★心理学类 ◇心理学类 / 认知心理学 罗伯特·西奥迪尼:《 影响力 》 非常实用的一本心理学读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知名度。 书中介绍了若干个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掌握这些原理可以有效地对他人施加影响,还可以避免被别人轻易地忽悠。 书中提到的某些心理学原理被专制国家(比如中国)用来洗脑。 俺已经在好几篇博文中提及此书。 (此书之前分享过TXT格式和扫描版PDF,这次增加了文字版PDF) ◇心理学类 / 人格心理学 《 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 》 此书汇集多位知名心理学家的文章(包括:马斯洛、荣格、阿德勒、罗杰斯、等)。 扫描版,字迹有点模糊。目录从22页开始。 ◇心理学类 / 社会心理学 菲利普·津巴多:《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 路西法效应最早是从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出来的。 该效应说的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善良的人在特定的情景之下,也会变得如同恶魔一般。 ★历史类 ◇历史类 / 世界史 贾雷德·戴蒙德:《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 作者是美国生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此书是他的代表作。 此书用通俗的笔法讲述了人类发展史。 书中分析了:为啥只有欧亚大陆的文明一直延续下来,为啥最终是欧洲殖民者征服了全球? 不是因为人种的差异,而是因为地理因素的差异。 (此书之前分享过CHM格式和英文PDF格式,这次增加了中文PDF格式) 贾雷德·戴蒙德:《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 作者是美国生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此书是他的代表作。 此书用通俗的笔法讲述了人类发展史 。 此书是作者继《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后的又一本人类史的著作。 书中介绍了若干走向灭亡的古文明(玛雅、维京、等),并分析了其社会崩溃的原因。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 作者是加拿大知名历史学家。 此书的知名度很高,至今已出到第7版。 此书的特色在于: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全球的角度来叙述各个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许多大学已把此书列为大学基础课程教材。 (此书之前分享过CHM格式,这次增加了PDF格式) ◇历史类 / 中国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 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此书是美国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常用教科书。 由于政治原因,在中国出版的是删减本。 PDF文字版由热心网友分享,初步判定是完全版,特此鸣谢。 吴思:《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作者是知名作家,《炎黄春秋》杂志的主编、副社长。 此书是他的代表作。如今广为流传的“潜规则”一词,就是出自此书。 作者总结出了中国古代政坛/官场的种种隐形规律。 (此书之前分享过CHM格式,这次增加了PDF格式) 叶曙明:《 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关键点。 此书有助于了解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细节。 ◇历史类 / 德国 威廉·夏伊勒:《 第三帝国的兴亡 》 作者是美国记者,世界现代史学家。 此书详细介绍了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从兴起到崩溃的全过程。 作者收集了许多第三帝国的第一手资料,本书是该领域的权威著作。 ★军事类 ◇军事类 / 军事理论 李德·哈特:《 战略论——间接路线 》 作者是著名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 他在战略思想方面的地位,可以跟克劳塞维兹相提并论。 这本书也是最能体现作者战略思想的一本,堪称代表作。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 作者是西方军事理论的鼻祖,此书是其代表作。 书中有很多持久不衰的观点,两百多年后依然没过时。 比如: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马汉:《 海权论 》 作者是美国很有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家,他特别强调制海权的重要性。 此书汇集了作者的4本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欧洲的冲突》、《亚洲的问题》、《美国的利益》 第一本尤其出名,是目前为止关于海上战略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军事类 / 现代军事史 / 二战 阿诺德·汤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大全 》 作者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一生著作颇丰。 这本书实在太详尽了,完全不辜负书名中的“大全”二字。 光凭 chm 文件有10兆,你就能感觉到内容有多丰富了。 CHM 格式类似于压缩的 HTML,而且此书没有图片,全是文字。 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 作者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 此书写于二战刚结束不久,共6卷,300万字。 其内容对于了解二战时期盟军高层的运作,很有帮助。 本书与法国首相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 ◇军事类 / 现代军事史 / 韩战 李奇微:《 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 作者是美国名将,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李奇微在韩战中表现出色,阻止了中国志愿军的攻势,使志愿军遭受重大损失。 这本回忆录有助于从美国人的视角了解韩战。 沈志华:《 朝鮮戰爭揭秘 》 作者是历史学者,对中苏关系和冷战史有深入研究。 此书侧重介绍了朝鲜战争各方(美、中、苏)的高层决策。 ◇军事类 / 现代军事史 / 越战 王贤根:《 中国秘密大发兵——援越抗美实录 》 当初写《 最”纯正”的共产主义政权——红色高棉简史 》参考过此书内容,顺便放上来。 扫描版,字迹有点模糊。 ◇军事类 / 古代军事史 / 迦太基战争 (迦太基战争又称为“布匿战争”,是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霸权的长期战争) 杜普伊:《 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 》 此书着重介绍汉尼拔本人的军事才能,内容相对简略。 王乃新 :《 汉尼拔战争 》 第二次布匿战争又称为“汉尼拔战争”——因为大部分时间是汉尼拔唱主角。 此书的内容比前面一本要详尽。 ★文艺类 高行健:《 灵山 》 作者是小说家、剧作家、导演,首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此书是其代表作,应网友的要求上传。 高行健:《 一个人的圣经 》 作者是小说家、剧作家、导演,首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此书是其代表作,应网友的要求上传。 高尔泰:《 寻找家园 》 作者是知名画家、作家、57年被打为“右派”,64运动后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关押。 此书是作者的自传式散文集。2004年在国内出版时被删节。 俺分享的电子书是完全版。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精心排版并分享,特此鸣谢。 土家野夫:《 看不见的江湖 》 作者是大陆诗人、作家,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 他因为帮助六四学生领袖出境,被自己的好友告发,判刑6年。 此书获独立中文笔会2011年自由写作奖。 PDF由热心网友精心排版并分享,特此鸣谢。 袁红冰:《 文殇 》 作者是持不同政见者、作家。因参与64运动被逮捕。2004年流亡海外。 此书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补充说明 如果你想找某本电子书,可以 翻墙 到俺博客留言,或者 翻墙 到 电子书清单 留言。俺有的话,会分享到网盘。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 (2013年5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30本)——另征求”第2网盘”的建议 (2013年4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5本 (2013年3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6本 (2013年1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2本 (2012年12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9本 (2012年11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0本 (2012年10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5本 (2012年5月) 分享”六四”的电子书6本 (2012年4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6本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马云获赠“马小平”,支持“六四镇压”遭谴责

阿里巴巴前总裁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肯定邓小平“六四镇压”行为,网友赠其新称号“马小平”。多位“八九学运”前学生领袖发起联署行动,要求马云就不当言论道歉。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之声昨日(7月15日)报道了阿里巴巴前总裁马云,在早前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专访时,肯定邓小平在”六四事件”中的镇压行为,并称该决定是”当时最正确的决定”。虽然《南华早报》删除访谈中该段语句,中国官媒”人民网”、”新华网”7月15日转载该访谈时均不见原来内容,但经由媒体和网友传播,此事余波难消,网友赠马云新称呼”马小平。” 至北京时间7月16日零时左右,目前旅美前学生领袖周锋锁、熊焱和”六四事件”被镇压部队坦克轧断双腿的方政执笔发起”关于谴责马云就’六四事件’发表不当言论及要求马云公开道歉的联署”行动,他们表示”‘八九学运’是一场爱国民主运动,事件最终以中国政府宣布北京戒严,且派遣军队前往广场以武力进行镇压及清场而结束。根据官方及民间的统计,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学生和市民在镇压中丧生。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邓小平以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人,对此血腥镇压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领导责任。时至今日,中国当局仍维持对事件的原有结论,亦没有追究任何当事人的责任。” 发起人还认为”马云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军人物,理应肩负起必要的历史、道德和社会责任,但他却称邓小平所作出的镇压学生运动的决定是’这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在当时是最正确的决定’,这种极不负责任的说法完全违背历史事实,违背世界公认的对’六四事件’的定性”,因此发起人对马云的言论深表愤怒并予以严历谴责,要求”马云收回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所发表的不当言论;郑重向所有的’六四事件’的死难者、参与者及世人公开道歉”;该联署行动也呼吁公众在马云未做出回应之前,选择不再支持和马云有关的任何投资、产品及服务。 联署行动至北京时间7月16日下午时,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人签名,包括”八九学运”前学生领袖王丹、吾尔开希,旅美作家、民主人士胡平、中国新媒体人北风、北京维权人士胡佳、学者俞梅荪、作家冉云飞、野渡等皆成为联署人。执笔人之一的熊焱是”六四事件”后被通缉的21位学生领袖之一、现为美国陆军牧师,他亦撰文《幽暗世界的马云》,指责这位曾当选为《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和获选未来全球领袖的企业家,用”与人的生命尊严、良知、正义、人性、慈悲等为敌”的”勇气”,公开肯定”六四屠杀”,显示出他对金钱,权势,利益的崇拜。 “请马云在没头脑和没良心之间挑一个” 胡佳表示:”恪守社会良知是企业家的底线。肯定六四屠杀的企业家,带着中共血腥的专制思维,一定会罔顾公民的权益”;澳大利亚民主人士张晓刚认为:”六四镇压、压制政改,对造成当前中国社会的空前腐败溃烂,有无可推卸的责任。而马云之流,不过是社会腐败中的一个既得利益者”。 目前旅居在台湾的吾尔开希向德国之声表示,他很想向马云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质询一个问题:”他是认为在今天中国这样的环境下还是在更自由的社会中更能赚到钱?如果他认为是在更自由的环境下,他的商业上更成功的话,那么他(说那番话)就是很没头脑,他诋毁一个追求更自由环境、包括工商环境的这样一场运动,居然歌颂一个把中国变成权贵、专制的体制;但如果马云觉得只有在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当今权贵社会中,才能够取得商业的成功,那就是没有良心,等于说他在歌颂一个要帮他赚钱的制度,哪怕这个制度是要牺牲他人的生命,我不知道马云是没头脑还是没良知?让他自己挑一个。” “也许马云在想’没六四就没阿里巴巴'” 吾尔开希也表示,从某种意义上也感谢马云,因其公众身份和影响力,他的言论也将”六四事件”这个被中共当局一直封锁的敏感话题推向公开讨论平台,嘲讽的是,”六四事件”24年之后,以这种方式重回公共视野,这也许并不是执政者和歌颂邓小平”六四镇压”的马云愿意看到的。 吾尔开希认为,24年前,象此次联署的执笔人周锋锁等一大批当年的大学生”精英”人士被迫离开中国,另一批象马云一样几乎与他们同一时代的人,并没有延续”八九一代”的精神,半主动半被动的选择了与利益集团共舞,或者选择了沉默甚至遗忘:”人面对无力感时,是很痛苦的,面对共产党的专制,虽然可能有不满,但因为无力就不断说服自己,说这个环境也不错,这样的一种心态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病态。” 推特网友”范强法特珊瑟希蒲”表示:”有人说最近马云对’六四’的表态是为了商业利益,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无需通过政治正确的表态来得到更好的商业利益。马云是不问自答,自己涉入这个话题,所以他说的就是心中想的,也是由衷地感激之词’没六四就没阿里巴巴’。” 作者:吴雨 责编:洪沙

阅读更多

奇闻录 | 肖像中国:“四五”一代

学者刘小枫曾在1980年代提出“四五”一代的概念,“四五”一代作为历史文化事件来看待,其含义远远超过作为政治事件的“四五”运动本身。当年在天安门广场上满腔热血的一代人,如今又何在?本篇“肖像中国”将向你讲述“四五”一代的故事。 1976年4月,民众自发前往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 本文原刊于《人物》杂志2013年4期,作者赵涵漠、张卓,摄影时会理 像许多60岁上下年纪的人一样,当这些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谈论着子女的近况、白内障手术、怎样避免伤害膝关节,以及朋友刚刚渡过的癌症难关。 只有在很偶尔的情况下,他们的对话里才会透露一些过去的特别经历。比如,当《人物》摄影师请他们以斜线站成一排合影时,忽然有人笑起来,“就像我们在里面跑操似的,周为民喊的‘向右看齐’”。 监狱生活曾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1976年清明节前,数十万民众以悼念刚刚去世的周恩来为由,走上天安门广场。4月5号夜里,工人民兵手持棍棒封锁天安门,逮捕示威者。当时,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四五天安门反革命事件”,北京共有388人被捕,据传其中有49人曾被列入死刑名单。同年,毛泽东去世,“四人帮”随即被粉碎。被捕者先后出狱、获得平反。后来,这些广场运动的参与者,被称作“四五英雄”。 他们曾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可时间过去了37年,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聚会,他们甚至很少跟身边人讲起这段经历。 “多少年了,我从没这么倾诉过,聊它干吗?37年了,谁还记着它?”此前在接受《人物》记者采访时,毕谊民先生曾经这样说。他的表情似乎显得很平静。 但在3月24日夜晚的聚会上,他激动地举杯致开场词:“前两年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你们这代人还有理想吗?我想了想告诉她,还就是有理想。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也不会磨灭,我们那批人的理想,永远是青春的!” 听者寥寥。当年被捕的388人如今大多失去音讯。作为这次聚会的组织者,毕谊民本想找到十几位四五运动参与者,可因各种事由,除家属外,最终只有4人参加。 当年的英雄们正在老去、死亡。过去几年,常常是因为某个人的讣闻才将他们重聚在一起。2008年,曹志杰去世,他是当年第一个在广场上贴出悼词并提出“血战到底”的抗议者。毕谊民试图联络他的家人,但他发现,就连曹家的电话都已经成为空号。 总得应该有一批人站出来吧? 坐在圆桌前,这些1949年后的第一批广场抗议者总是强调,历史具有偶然性。也正因如此,他们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运动参与者”,而非“英雄”。 陈吕蒙 那一天,陈吕蒙(化名)本来打定主意做一名旁观者。“天安门事件”发生3天前,他刚刚因反“四人帮”而被开除团籍、学籍,并将在4月7日被遣送农场劳改。他难得获得几天自由,当然要到广场上亲睹这历史性场面。“但是,在广场上,我一直十分谨慎。我深知,如果我再次被捕,等待我的将是什么。” 但这种“谨慎”被轻而易举地击破了。当陈吕蒙站在广场西南角的汉白玉栏杆前时,他面前贴着第一篇点名批判江青的檄文。他正在看,后面有人喊:“请前面的同志念一念!”于是,一只手在陈吕蒙肩膀上拍了拍。 他回忆起那个时代特有的革命激情:“我当时早已是个‘反革命’了,但那位不知名同志的轻轻一拍和群众焦急的请求声,使我从犹豫中醒过来。我是一名受过‘伤’的战士,但我决不能以此为借口当一名看客,人民需要我挺身而出。” 他和身边的一个年轻人齐声朗诵起来。可声音还是太小了,于是便由他念一句,周围的十几个人齐声重复一句,用人声组成了广场上的“扩音器”。 此后,他还与孙庆祝等人作为谈判代表,与官方在广场上的联合指挥部进行谈判。离去时,他们被要求留下名字,但已经经历过政治风波的陈吕蒙没有留名,由此免于被捕,按原定计划被遣送到农场劳改。 同样偶然被写进历史的还有刘迪。那时的青年往往更熟悉他另外一个名字——“小平头”。在当时的广播里,他被称为“几个理着平头的家伙”、反革命行动的组织者。可在现场时,他本来也只是普通一员。一个戴黑边眼镜穿蓝衣服的青年正拿着话筒喊话,刘迪发现有警察逼近,他一把夺过话筒,让蓝衣青年赶快跑。之后,他才承担起组织现场秩序的责任。 自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广场上以悼念为名的抗议就开始了。清明前夕,《北京日报》发文称“清明是鬼节,悼念是四旧迷信活动”。一夜之间,官方将广场上所有花圈、悼词和祭品没收。这激怒了抗议者。 当时的清华大学工农兵学员周为民与几位同学一起,用十几张白纸扎了一朵白花,粘在一个竹架子上。这朵并不起眼的白花,是当天广场上唯一一个来自“左派大本营”清华大学的花圈。“当时我们的落款就是:清华几名工农兵学员。”周为民笑着回忆。 他亲笔写下一篇悼词,贴在花圈下。“当时我们在纪念碑前宣誓,要与反对周总理的人血战到底。4月3号、4号是周末,我们不用上课,整整两天不吃不喝,就在那里游荡。我们的花圈放下以后十几分钟,那里就变得人山人海起来,大家都在朗诵那篇悼词。” 说到这里,他一直很平静的情绪变得高昂起来。直到今天,他还可以背诵悼词的一些段落:“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向您献上这朵表达我们心意的白花,我们把我们全部的爱、全部的恨、全部的怀念之情、全部的愤怒之心全扎在这朵白花中。” 工人贺延光也带着花圈和80多名青年工人组成的队伍前往天安门。在悼词里,他将江青称作“穿着资产阶级奇装异服的野心家”。围观的人们向他鼓掌、欢呼,最后,几百人一起在广场上唱起《国际歌》。 那时,贺延光已经是崇文区工业局党委委员,组织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但即便在党委会上,他也不愿意说违心的话,“长时间中国就是这样,两面人,这是一件事、两件事培养的,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培养出来的。‘四五’那时候我就想,总得应该有一批人站出来吧?那我就要做这一批人”。 脑子里所有的理想都被现实击碎 如今,他们可以在饭桌上谈起毛泽东,谈一些回忆录里写到的“四五”运动对毛的影响,谈毛晚年的心理状态。但在“文革”年代,这一切不可想象。 “文革”初期,贺延光、周为民、毕谊民、陈吕蒙都是红卫兵中的普通一员。贺延光曾和同学去天津“破四旧”,他们抄了一座天主教堂,把“象征腐朽生活方式”的一柜子高脚酒杯砸得粉碎,还抱着一堆教袍在院子里焚烧。 己过花甲之年的毕谊民也曾参与过抄家。他还记得出发前的兴奋劲儿,他们将整栋房子翻得乱七八糟,还在地上刨了个大坑,可仍旧一无所获。最后,红卫兵们就往坑里扔了根电线,随口诬告这家是“敌特”,藏有电台。 陈吕蒙对政治的热情源于毛泽东。“他教导我们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推动我们关心政治,这个应该是很小就打下基础了。‘文化大革命’那年,我14岁,但是我非常关心政治,当时毛泽东号召长征,所以我经常到八大院校步行转一圈,一天转一圈。” 贺延光、毕谊民、陈吕蒙、周为民都曾当过知青,当他们回忆起上山下乡前的心态,没有人会感到自己“被迫远离学校与故乡”,相反,他们斗志昂扬,带着一箱子行李和铺盖卷,计划从此扎根农村。当毕谊民到达黑龙江福利屯火车站,看到广阔的黑土地时,他冲着接站的干部一挥手臂,“我一定要把这里建设成新的北京”! 不少运动参与者都来自干部家庭。当贺延光想起父亲17岁就跑去延安,自己17岁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去之前,他曾对北大荒充满向往,课文《可爱的草塘》里就写过,“棒打狍子瓢舀鱼”,“心里就想,北大荒肯定是个特别浪漫的地方”! “到了之后一看就傻了,脑子里所有的理想都被现实击碎。”贺延光说。他还记得,团里的一个北京知青大姐嫁给了当地一位脸上长满麻子的农工。 毕谊民下乡时曾遇到大风雪,本来这样的天气不应该上山伐木,可是指导员为了让知青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硬是把大家轰上山。风一刮,树倒的方向变了,粗壮的树干砸死了一名北京知青。追悼会上,指导员赞其死得其所,家人甚至不敢公开流泪。下葬的时候,他们还把半导体放在死者手中,要让他听到来自北京的声音。 这场长达10年的“革命”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曾经的干部很快就受到冲击。王洪文曾带人软禁周为民的父亲,连续8天不让他睡觉。绝望的母亲走进公用厨房,打开所有煤气,试图自杀。但她还是被救醒了。孩子们去医院看她,其中最革命的一位兄弟并不同情她,反而质问她:“你怎么能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呢?”那个兄弟还要与母亲划清界限。 插队后期,周为民已经不害怕谈起对江青的不满。他在呼和浩特当工人的一位朋友还曾集结枪支,组织暗杀江青,结果险些被枪毙。但即便是在那样激进的小圈子里,他们也尽量避免谈论中国的最高领袖,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用“那个人”代替。 陈吕蒙是知青中较早产生思想变化的一批。他的朋友曾经回忆,知青的蒙古包里大多放着“雄文四卷”,最时髦的也不过《法兰西内战》或《哥达纲领批判》,可陈吕蒙的书架上却“赫然放着一本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或许也正因如此,在“四五”发生一年前,陈吕蒙和朋友就以“反革命小集团”的罪名被捕入狱。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决定性的转变发生在1971年的“林彪叛逃”。那年9月14日,贺延光所在的兵团接到一级战备命令,睡觉时不能脱衣服、铺床,还要一直抱着枪。贺延光每晚兴奋得睡不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妈的,总算要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动真格了”! 战备状态延续了20多天,却丝毫没有开战的动静。终于,团长传达了林彪叛逃、坠机的消息。空气瞬间凝固。就在大家突然一愣神儿的当口,贺延光和战友们坐的这一侧通铺“哗啦”一下塌了,几十个人随着铺板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顿时人仰马翻。可由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后来,一位北京四中的知青悄悄与他议论:“你说,不会是林副主席被人绑架了吧?”贺延光记得,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对政治产生怀疑。 随后,贺延光、周为民、毕谊民等分别以办理“特困”、工农兵学员、“病退”等渠道回到城市。 在他们回到北京后,邓小平曾短暂复出,生产恢复,反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极左路线。可没过多久,邓再次被打倒。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官方压制悼念。这一决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人们最终走向广场。 陈吕蒙后来回顾,认为那时的勇气来源于绝望,大家实在“想象不到有什么更差的局面了”。 “后来想,在中国不坐牢,人生不完整” 几十年后,当这些人重聚时,那段监狱生活是最经常的话题,就像大学同学谈论当年的寝室生活。他们将4月5号之后一段日子被捕的人,称作“大拨儿”。 “小毕(毕谊民)什么时候进去的?”餐桌上,有人问。 “他比大拨儿进去得晚,他七七年一月进去的。”旁人代答。 毕谊民笑起来,他总是将此称为“搭了末班车”。“四五”那天他也在广场,但因为封锁前离开,虽遭审查,并未被捕。第二年周恩来忌日,他又去天安门写诗,呼吁为“四五”运动平反,这次他进了监狱。 毕谊民 甚至直到进了陶然亭附近的半步桥监狱,他们彼此也不认识,平反大会后才知道。当年的政治犯大多住进了二层“王八楼”——狱警待在中央,四周有6条放射性通道,通道里是一个个小隔间。 令人窒息的牢房大概只有六七平方米,贺延光按对角走个“8”字形,大概只能迈上8小步。毕谊民曾在这样的牢房里想起波兰革命者伏契克的狱中书简,“从这里到这里只有7步”,而自己的牢房,只能走上3步。 两个月里,贺延光被提审了40多次。他出狱后才知道,警方想从干部子弟里找到黑手,一直查到中央。但走上广场是他的自发行为,警察实在问不出什么。即使如此,他与另外两名同事也被定成“贺、孙、陈反党小集团”。 他完全无法预测自己的结局,生怕在寂静的牢房里“待傻了”,就趁每天看报纸的20分钟时间,背新华社字头。“布宜诺斯艾利斯,我背了百十多个国家的首都。”他哈哈大笑起来,“后来想,不要有什么怨言,在中国不坐牢,人生不完整!” 毕谊民当时则是个浪漫主义型的革命者。小时候看《红岩》,所受的教育是进监狱的革命者都是英雄,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还记得,当自己被提审的时候,他穿着军大衣,像电影里的革命者一样昂首挺胸,做出大义凛然的姿态。在叙述“犯罪动机”时,他甚至还认为会感动审问者,“悼念敬爱的周总理,声讨万恶的‘四人帮’,要求为‘四五’事件平反”。 他还没说完,对方一拍桌子:“对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定性,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毛主席定的,你翻得了吗?” 他当即哑口无言。 与毕谊民的乐观不同,周为民自从被捕后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按照一个由当时中央警卫团派驻清华的领导的说法:“给周为民判无期都是轻的!” “不害怕,不准备活着出去了,所以他问我任何东西都承认是我的,但是我绝不牵连任何朋友、亲人。”周为民回忆。 在这些普通人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中国的政府高层正在进行激烈的角力,直至粉碎“四人帮”,华国锋宣布“文革”“胜利结束”,1978年,“四五”运动才获平反。 可在很多经历“文革”的人看来,自己并没能真正走出那段历史。周为民形容自己,“一生都受到‘文革’话语系统的影响”。而当贺延光出狱,要给父亲发电报,报平安时,他字斟句酌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华主席给了我新生命!” 这是一种赎罪的过程 如今,人们不大提起这场运动了。据陈吕蒙的观察,“四五”运动3周年时,《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人民万岁》,是对这场运动的最高评价。此后,这段历史被搁置在书架角落的《天安门诗抄》里,图书馆几本在香港出版的繁体文献里,以及这场聚会上参与者们讲述的故事里。 “300多人还健在多少人?还能不能找到他们?”席间,有人问,“工人代表韩志雄在哪儿呢?” 当年,《中国青年》复刊后第一期就将韩志雄的故事作为“四五英雄”的典型。但另外几个人几乎同时回答,“一直都找不到”。 他们同样找不到王立山,他既是“001号反革命案件”的主犯,也是《天安门诗抄》中最著名的一首诗的作者,“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几年,只有一家北京媒体报道过他,其中写道:“他的人生在平凡中前行。只是卧室墙上依然挂着那首广为流传的诗。” 席间,他们谈论起“小平头”刘迪。“天安门事件”结束后,他错过了考研时间,此后一直没有工作。他总是穿着蓝色的、洗得发白的劳动服,骑着自行车往来;当他说喜欢一本书,他会微笑着形容:“看完你的手稿后,特别饿,总想吃饭。” 刘迪的姐姐说,刘迪很少跟家人谈论过去,他也很少找朋友帮忙,因为“去哪儿都是给人添麻烦”。陈吕蒙记得,刘迪的表达很少,更极少成文。一次陈托朋友去采访刘迪,整理后仅有 4页。在其中,他提到自己参与“四五”时并不抱乐观看法:“当时许多参加运动的人他们把自行车的车牌都摘掉,这种行为本身就表明了他们意识到这种抗议行动是要失败的,如果要认为是会胜利的话那还摘车牌干什么?” 他一生没什么物质要求,除去追求阳光和氧气。他曾赞叹过一个朋友家里明亮的、宽大的窗户,感叹“屋里空气充足,不缺氧”。没多久,人们就听说他其实得了肺癌,常常感到憋闷、缺氧。 他一直住在一间阴暗的屋子里,像个隐士一样活在世界上。直至2011年因病去世。他的朋友曾说:“虽然我一直认为,大手笔当是写在人心中和山河上,而不是在纸张上。但刘迪,如果我们不写,他就真的消逝了。” 关于刘迪的很多问题都是无解的。那位朋友最终也没能说清,刘迪为什么一直选择隐身,那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在现在能够找到的“四五英雄”里,几乎无人从政——尽管他们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机会。 根据时任中组部部长胡耀邦的指示,粉碎“四人帮”后,共青团第一次恢复活动,召开“团十大”,一定要有一批反“四人帮”的年轻人参加进来。贺延光、周为民等人被选为共青团第十届中央委员。20多岁的周为民还回到清华任团委副书记、校党委委员,作为“第三梯队”培养。 他被政治推到这个位置,也同样被政治拽了下来。1980年代初,由于参与一次政治活动,他的副书记职务被免。后来,蛇口工业区的总指挥、改革家袁庚来到北京,骑着自行车到清华,亲自将周为民等一批青年游说到蛇口去。 但即便在远离内陆的蛇口,周为民也无法免于政治对其的影响。他当时是“内控对象”,不能到深圳这样的边境地区,深圳市委的一名官员几次要求袁庚将周为民遣回原籍。 1984年,胡启立视察蛇口,袁庚带着周为民一起去见他。周为民还记得,袁庚当时说:“周为民到蛇口没有问题,他无非就是过去那些事情。所谓年轻人在当时的那种背景下,对党犯错误的历史背景了解得不深,说了一些过头的话,哪怕是做了一些过激的行动,都不应该把他推到敌方去。”胡启立为此事批示,周为民最后得以留在蛇口。 周为民在蛇口曾任职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招商局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直至1997年离开蛇口。如今他在一家投资公司做职业经理人。此后有关他的新闻大多与商业有关,比如2008年的一条:他所在的公司“正在筹备一个大概10亿至15亿人民币的产业基金投资清洁能源”。 对贺延光来说,远离政治是主动的选择。进入团十大后,他成为北京市青联副秘书长。但那时不少参与镇压“四五”的人仍在岗位上,贺延光感到自己就像个政治舞台上的“花瓶”。 他便申请到《北京青年报》当摄影记者,两年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在“文革”中听到了太多谎言,因此他格外向往真相。可那时的新闻摄影,“为政治服务”才是原则。1983年暑假,他要拍一张胡同里学生的照片。去之前,还特意在办公室里画了张图。到了现场,就按照草图找几个孩子,“你往这边站站,你往那边站站,就这么拍,天经地义”。 “那时候摄影记者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像拍解放军的战鹰飞长城,战鹰飞过去,那都是靠专门调度的。我们的新闻照片都是这么拍的。在照片的拍摄过程中你都可以看到,权力无所不在。”他大声说。 其后,西方新闻摄影观进入中国,摄影记者开始意识到真实的力量。“胡同里的学生”是他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张假照片。 在过去62年的人生里,他意识到“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会使人分化”。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四五”运动里相当有名的一位代表。他下自行车与对方打招呼,跟他说了几句有关时局的话。可对方变得很害怕,连说,“算了,咱们不提这个话题”。此后,这个人也再没有出现过。 “可能有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但是你不能说你没有历史,哪怕影响一个人。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些人的责任。”贺延光说,“所有政治运动所付出的代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现在坚定地推崇普世价值的信念,对我们这一段有经历的人,这是一种赎罪的过程。你明白吗?” 这群人是上帝赐予人生的礼物 如今回顾“四五”,周为民觉得那个时候人们的“民主水平并不高”。“包括现在我自己说话动不动就启用毛主席语录。那就是我们熟悉的语言体系。我们这代人,带着太多那个时代留下的痕迹。我们这代人要翻过去,不要期望。” 现在他不大谈政治,不过,他对现在的年轻人感到乐观,“还有80后、90后,好一些70后,我是挺看好这批人。这个社会一定属于年轻人,不属于老年人,社会就是这么发展,像我们年轻时所受的迷信教育,他们身上更少”。 从左到右分别是陈吕蒙、毕谊民、孙庆柱、周为名 两年前,周为民开通了微博,而他的第一条微博里写道:“年过五十仍然对世界充满好奇,理想主义因此想看到世界变得更好。” 贺延光是极少数活跃在公众视野里的“四五”运动参与者之一。因为常在微博上对公共事件发言,他被一些人称作“老愤青”,对此他并不开心:“不会吧,什么叫愤青?我就觉得他这个评价不准,我挺讨厌愤青这个词的,我是多温和一个人。微博上表现的,不认识的人以为我多严肃,一天到晚的愤世嫉俗,全错了,我是太快乐的一个人。” 他将“四五”前自己的动机看作“常识的判断,就是社会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可那场运动之后,他开始意识到,“制度其实比人更重要”。 学者刘小枫曾在1980年代提出“四五一代”的概念。在陈吕蒙看来,“四五一代”从总体上说是民主的拥护者和推进者。这一代的主体是那些还在初高中、思想未定型时期就经历“文革”和插队的人。“插没插过队的差别很大,插过队的等于都是端着泥饭碗的。这期间你没有依靠,将来怎么吃饭都是问题。所以思想活跃程度就高。中国现在的最高领导人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 而今,毕谊民经营着一家从事节能环保业务的企业,同时还在进行“三农”问题研究,他把精力主要放在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上,比如,如何将农户组织成小经济体,帮他们进行市场营销、深加工。 他总是精力充沛,喜欢和80后、90后一起爬山,正准备征服7500多米的慕士塔格峰。在拍照片时,他会秀秀自己的肌肉。当摄影师请他表情更放松一点时,他立刻活泼起来:“明白,明白,Smile!” 在“四五英雄”的种种聚会上,他总是热心的组织者,他称这群人对自己而言是“上帝赐予人生的礼物”。他说:“在走上广场之前,我是独自一人;可是离开广场后,我融入了一个群体。” 在接受《人物》采访时,毕谊民毫不犹豫地表示,“四五”影响了他的一生。1976年时,他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和对体制内一些坏人的反感,走上广场,可这样的诉求并未被接受,他还因此进了监狱。“从那时开始,我不再只是控诉一些坏人,而是开始思考整个制度架构。”他也认为,体制改革与制度设计,不能只靠讨论理论,更要靠解决实际问题。 即便在聚会里,他也不大谈论“四五”往事,只是热心地张罗。出门喜欢穿户外装、戴着顶礼帽的他,笑起来像个孩子似的,“我来做联络人,因为我就是这样的性格。你看,大家都叫我‘小毕’,我就是小帅哥的性格”。 聚会临近尾声,有人点起了一根烟,问道:“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推进民主应该是渐进式的,像‘四五’这样走向广场来产生这种突变,到底对中国历史有多大意义?”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带来了一段长长的沉默。 毕谊民曾告诉《人物》记者,他极少花费时间谈论什么“主义”或“意识形态”。他一直参与乡村建设的研究,只想关注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寻求其解决的路径并为之努力。“与其泛泛空谈,我还不如实实在在做点事,只谈‘三农’问题。” 但对于那人提出的问题,其实他早就给出过自己的答案。在一篇回忆‘四五’的文章末尾,他曾写道:“我们回忆‘四五’,是为了不能忘记历史。我们反思‘四五’,是为了不再走向广场。” 猜你喜欢 刘伯勤:红卫兵的忏悔 肖像中国:“草民”陈水总 肖像中国:左翼青年 崔卫平:“持不同生活见解者” 冉云飞:时代的病人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望我天真如初 愿你善良如昨

一周语文‖2013〈27〉‖2013-7-1~2013-7-7 右 为本周单字“看”。汉字“看”为会意字,《说文-目部》里的解释说,看,睎也,从手,下目,本义为远望,引申义有瞅,瞧,细看,估量,认为,想,探望,看待,小心,测试,试一试看守,守护等……本周一,去年底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该法案中“家庭赡养与抚养”一节被解读为“常回家看看”……这种解读意味着,此后若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属“违法”……本周,“常回家看看”入法成为热议话题。 学者赵耀辉在博文里说:让子女多回家“ 属于贵的方式 ”,国家应该多想办法减少阻碍老年人迁徙的障碍,让老年人多前往子女住的地方。“现在的健康保险不可携带。比如子女在北京打工,老人常居老家,但如果老人在北京看病,回到老家是不可以报销的。而老年人是需要经常看病的群体。所以光这点,就阻碍了大部分老年人随子女迁徙的脚步。” 评家冉云飞在微博说:“将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写进法律,是为了盘剥纳税人的血汗钱后,又金蝉脱壳地不为纳税人的养老负责。把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这是用法律来强奸日常伦理和干涉民众的家庭生活,此种对亲情的强硬干涉只起 伪饰 作用而已。” 律师丁金坤在博客说:“如果有一部法律规定‘公民每天应该吃三餐’,你一定会认为这法律管的太宽了,立法的人吃的太空了。因为,每日三餐,是最基本的常识,不需要法律来引导,而且这个法条,根本没有操作性,违反该法条,也没有任何责任。这样的法条,显然是作秀的,多余的,毫无意义的。按照奥卡姆剃刀原则, 多余的即是有害的,因为会扰乱主题 。” “由于平时加班,小刘某个周末忘记回家,被父母一怒之下告上法庭,小刘就被判刑一年。在一年服刑期间,小刘不能回家探望父母,又被判刑两年……那两年他仍不能探望父母,so……你懂得……小刘再也没有出来过”……前面这个以归谬修辞编纂的段子本周被广泛 转发 。 ————————————————————————————————————————— ● 「 倒逼 」 汉语熟词,来自饭友金融界人贩子本周推荐:“这两天‘ 倒逼 ’一词甚为火爆,洒家于是以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我中华上国经济必须转型是基本共识,但经济很操蛋,自己不主动转,非得被逼,而且是倒逼”……熟词“倒逼”本来自“倒逼机制”“成本倒逼”等专用词组,其语用边界泛化后,“倒”字所含“反身”“自下而上”等忽愈发有力。在此语境中,被逼者之“被动”已大于“被逼”,已逼近被动状态最高级。 ● 「 我其实就是喜欢吃剩菜 」 语出媒体编辑奶猪周二微博:“一直有吃剩菜的喜好。小时候爸爸吃面的时候总会给我剩一口,轮到喝酒就让我喝第一口,白酒泯一下,啤酒喝泡泡。后来爸爸得了癌症,一碗面吃不完,剩下的面渣和汤汤顺手就递给了我。妈妈和哥哥都拦,说怕我被传染癌症,我没理他们。我放下碗的时候,记得爸爸在哭。 我其实就是喜欢吃剩 菜”……此语段中的“轻松”很“重”,同理,它的“至甜”也是“至酸”。 ● 「 蛋蛋后 」 网络熟词,“00后”变称之一。所谓“蛋蛋后”“00后”“千后”“双0后”等,均指2000年至2009年出生一代,属“80后”代际之称的习惯性延续,但因双“0”并置,有点拗口。 ● 「 让想象力如同甘霖落下 」 语出作家和菜头周一博文,原题“荒野写作”。和老师的新文探究新媒体语境里的写作之困:“我相信这荒野广泛存在……对于创作者而言,手法圆熟意味着犯罪和堕落。这里需要一点点探索,需要一点点生涩,更需要一点点勇气。如此,才有可能在荒原上播撒种子,种出点风景出来,好让目光能够得以延伸,让手指能够有所期待。正因为荒野上一无所有,因此作家才应该为了荒芜而写作, 让想象力如同甘霖落下 ,让时间从这一刻重新开始。” ● 「 外向孤独症 」 网络熟词,指那种看上去很明媚开朗、骨子里狭隘紧张的人格类型:“‘外向孤独症’的‘孤独症’就不可能和医学上那些定义一致,准确点说应该是‘外向的孤独’……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在大家的面前总是喜笑颜开、快快乐乐的样子,给大家以乐观、开朗、热情、自信、进取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外向’;但是,这种人的内心往往很丰富 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们不喜欢将之表现出来,不喜欢刻意地找人诉说,周围人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而没用心关心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孤独’”……前面阐述来自豆瓣网友 川水小龟 ,她(他)去年夏天的这段阐述释今夏天已有更多“外孤”因躺枪而转发,因认同而转发。 ● 「 把我曾经也大肆挥霍过的青春渐渐地抛在身后 」 语出网友杜易桥微博:“这几天健身房停电,今儿一大早去工体跑了三圈,全是老头老太太……新铺的兰色跑道弹性很好,比水泥地省劲儿。出大门,撞见一哥们背把吉它,带副墨镜,晃晃悠悠的在路边打车,一脸宿醉。经过他的时候,我深呼吸,加了点速, 把我曾经也大肆挥霍过的青春渐渐地抛在身后 ”……此语段中的末句里藏着一丝丝淡墨无痕似的伤逝之慨,是吧? ● 「 689先生 」 来自网友 推荐 ,所谓“689先生”指本届香港特首梁振英。将其换称为“689”,来自其他当选特首时的赞成票票数。 ● 「 可能顺便踩到你的脸了 」 来自网友小题大作周一推荐,语出剧作家史航。上周末,新片《小时代》上线引起两极反响和争论。网友刘豆豆127不满史航微博所列观影感,微博留言:“大爷,别在这羡慕嫉妒恨了,好好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人吧,这么大年纪了,别跟疯了,想红想疯了吧!”针对如此,史航回复:“我就是走自己的路啊, 可能顺便踩到你的脸了 。” ● 「 失恋急救箱 」 来自《外滩画报》本周的创意设计推荐,名为“ 失恋急救箱 ”的这款创意玩意儿的设计来自美国某设计师,在“急救箱”内,被安排摆放1瓶止疼药、1小瓶伏特加酒、1瓶泡泡浴液、1块黑巧克力、1张治愈CD……猛一看,此设计创意不过停留在过家家状态,可那款标为止疼药、实为爱心砂糖上的短语“fuck it”,则让整个创意级别升至成年或准成年。如此诙谐设计旨在帮助使用者缓解失望感……“设计师为那些爱得太深的可怜儿准备了一份纸巾,让他们能在大哭一场后把悲伤和沾满泪水的纸巾一起丢入垃圾桶,迎接新的一天。” ● 「 我们将保持沉默直至我们翻开下一个篇章 」 来自作者小拍拍载于“钛媒体”的新文,原题“煽情不如改名”。作者就摩托罗拉公司新近发布的一组“告别”广告说起,上即该广告文案中的一句。“我们不擅告别,无人擅长。他们艰苦,悲伤,但时日已至。经过一个世纪的创新,我们必须说再见了。对首部移动电话说再见,对Razr说再见,对贪食蛇游戏说再见,对今日今时的Motorola说再见……当然我们还有些工作要做,所以在我们准备好之前,我们将暂时离开。无新广告,无新微博,无网站更新, 我们将保持沉默直至我们翻开下一个篇章 ”……读此文案,我的歪想是,将其挪到辞职信末段,想必也是极好的。 ● 「 致中国富二代 」 来自饭友经典语录本周推荐,本周流行段子之一:“突然发现原来《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富春山居图》 《不二神探》和《小时代》五部神片的合称是:‘ 致中国富二代 ’。” ● 「 差评营销 」 语出评家郦亮时评: “‘ 差评营销 ’的本质就是‘不怕被人骂,就怕没人理’……不拒绝被骂的作家海岩一语道破天机:‘你可以使劲地骂我,就怕我的作品没人理。现在是夸你,你成功了;骂你,你也成功了;没人理你,你就失败了’。” 郦亮时评中开列的图书差评营销案例是作家余华新著《第七天》,电影差评营销案例为《富春山居图》。 ●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 作者吕露新书 书名 ,属超常书名类,此类书名多为完整句子,因其长度逾矩而尤显特别,并因特别而给人印象深刻,像马尔克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像伍迪艾伦“出了什么事,老虎百合?”像福尔格姆的“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儿园里都学过了”等等,就都是……最后那本的书名也确实太长了吧?,总计21字,还有更长的吗? ● 「 轮流性关系 」 来自媒体报道,李天一旧案的后续新闻,亦称“轮流发生性关系”。此闻引发网友疯转,吐槽、造句接踵而至。 如 :“如果轮奸不叫轮奸,叫轮流发生性关系,那么杀人也不叫杀人,叫终止对方生长进程;贩毒不叫贩毒,叫兜售有瘾食品;赌博也不叫赌博,叫有奖励性娱乐。” ● 「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 来自佑想同学本周推荐,语出歌手宋冬野作品《董小姐》,是句歌词,本周,这个原本知晓度偏低的歌词因快乐男声参赛者左立的翻唱而翻红,成为热议话题。《董小姐》歌词中有句:“董小姐,我也是个复杂的动物/嘴上一句带过 心里却一直重复/董小姐,鼓楼的夜晚时间匆匆/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所以那些可能都不是真的 董小姐/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爱上一匹野马 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这让我感到绝望 董小姐”……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71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