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闾丘露薇 | 根

  为了保护这些老房子还有胡同,她曾经用文化和历史的名义,希望去感动那些主管的官员,感动发展商,也感动民间舆论,偶尔也成功地保住了一些房子,但是很快,她决定,她需要的是用法律,因为这里面太多的老房子和土地是有主人的,主人是有所有权的,因此权利是必须去维护的。而最重要的是,只有把已经明确的产权拿回来,才能真正有可能把这些老房子保留下来,不然,土地被卖了,上面的房子被留下来的可能,太小了。   她带着我们去了一家依然坚守在已经被拆得不成样子的四合院里面的人家,站在那堆废墟中,我的周边是现代化的高楼。我知道,我站的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不仅仅关于北京,而是关于中国,这些人家现在的处境,如果我们不停下来好好想想,寻找解决的办法,未来,会发生在其他人的身上。 ———————————————- 本周五,3月23日晚上1920,凤凰卫视中文台“走读大中华”播出相关专题,欢迎收看。周六3月24日中午1125重播。 外滩画报专栏 作“宣南”,大体上为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一片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被称为“宣南文化”。)他和其他同道者一起,编制了一份详细的会馆地图,希望这些地方能够被保留下来。当然,结果只是让他们一次次的失望,曹雪芹故居没有了,梁林故居没有了,就连梁启超的故居,他们收到消息,也要拆除了。在这些北京人的眼中,这些就是构成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当人们谈论古都北京、文化名城北京的时候,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那文化和历史,变成了空壳。   其实不单单是北京,中国的其他城市也是一样,当农村快速地消失,城市变得千城一面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埋藏着历史,我们快速地向前走着,留给我们后代的,是一个他们不知道如何走过来的现在,而在这样的姿态下成长起来的下一代,是不是也会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将来快速地把我们这一代的东西抛弃呢?   一个同样关心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大学教授,讲起她的一个学生居然不知道谁是孙中山,这是让她到现在也无法接受的现实,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生活的地方,是看不到历史的痕迹的,那又如何能够责怪我们的下一代呢?   就好像我告诉教授,我听到后海的银淀桥拆了,我觉得太可惜,她笑了,原来我走过的那座银淀桥早就是复制品,原来的那座在六十年代就拆掉了,而我看到的后海,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周边一米的地方,被填掉了。只是,这些只有生长在那个时候的人们才会有实实在在的记忆,也因为这样,我们走在后海的时候,不会有他们那样的惋惜。   终于见到了华新民,这个为保护北京胡同和老宅子一直四处奔走的老北京,听她讲起2005年的时候,看着自己出生成长的房子被拆掉了,我看到眼泪在她的眼睛里面打转。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她现在住的地方在外人看来也很舒适,但是那是一个家族的记忆,在她看来,根,从此断了。 ——————–         一个北京市民,带着我和我的同事到了菜市口的一个胡同,康有为的故居就在这里。 外滩画报专栏 ——————– 一个北京市民,带着我和我的同事到了菜市口的一个胡同,康有为的故居就在这里。   下了车,经过一个大型的地盘,那里写着极其吸引人的广告标语:“二环最后的小区”,显示着这块地皮的稀缺,也预示着未来这上面盖起来的高楼的价格。走到胡同口,有点疑心这个热心的市民是不是带我走错了地方,胡同夹在好几座崭新的住宅大楼和宽大的马路中间,一副破败的样子,毋庸置疑这个地方的最后结局,那就是很快会被夷为平地。   胡同窄窄的马路两边,到处都是拆迁的标语,鼓励大家快点搬走,早搬可以早分到好房子。走到胡同的中间,我们在一个茅草丛生的门口停下来,门的右边挂着一块牌子,注明这里是“北京市级文物单位”,这里就是康有为的故居。   走进去,一个典型的大杂院,只要能造房子的地方,都盖了大大小小的房子,只不过现在,搬走得差不多了,墙身上用红漆标注着数字。康有为的七树堂门口,变成了垃圾堆,树早就没有了,留下半颗枯树,成为了现成的电线杆。   我真的很惊讶,因为我总是以为,既然已经挂上了文物的牌子,那房子一定是可以留下来的,而现在看看发展商贴在地盘外面的效果图,在角落有一个现代的四合院的图案,想必就是这个地方的将来。不知道是重新设计,然后挂上康有为故居的牌子,还是会变成一个用康有为故居作为招揽的高档会所?   离开康有为故居不远,这位市民带我们走进另外一个大杂院,他说,他在院子里面找到了一个有百年左右历史的牌匾,是当时一位很有名的书法家写的,而这个大杂院,曾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国民党将领住过的地方,不过也很快要被拆了。   这是一个热爱北京宣南文化的北京人,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胡同里面寻找那些有着不同故事的四合院,重新拼凑着宣南文化。(编者注:在清代宣武门以南地区被称    下了车,经过一个大型的地盘,那里写着极其吸引人的广告标语:“二环最后的小区”,显示着这块地皮的稀缺,也预示着未来这上面盖起来的高楼的价格。走到胡同口,有点疑心这个热心的市民是不是带我走错了地方,胡同夹在好几座崭新的住宅大楼和宽大的马路中间,一副破败的样子,毋庸置疑这个地方的最后结局,那就是很快会被夷为平地。    胡同窄窄的马路两边,到处都是拆迁的标语,鼓励大家快点搬走,早搬可以早分到好房子。走到胡同的中间,我们在一个茅草丛生的门口停下来,门的右边挂着一块牌子,注明这里是“北京市级文物单位”,这里就是康有为的故居。    走进去,一个典型的大杂院,只要能造房子的地方,都盖了大大小小的房子,只不过现在,搬走得差不多了,墙身上用红漆标注着数字。康有为的七树堂门口,变成了垃圾堆,树早就没有了,留下半颗枯树,成为了现成的电线杆。 作“宣南”,大体上为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一片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被称为“宣南文化”。)他和其他同道者一起,编制了一份详细的会馆地图,希望这些地方能够被保留下来。当然,结果只是让他们一次次的失望,曹雪芹故居没有了,梁林故居没有了,就连梁启超的故居,他们收到消息,也要拆除了。在这些北京人的眼中,这些就是构成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当人们谈论古都北京、文化名城北京的时候,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那文化和历史,变成了空壳。   其实不单单是北京,中国的其他城市也是一样,当农村快速地消失,城市变得千城一面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埋藏着历史,我们快速地向前走着,留给我们后代的,是一个他们不知道如何走过来的现在,而在这样的姿态下成长起来的下一代,是不是也会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将来快速地把我们这一代的东西抛弃呢?   一个同样关心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大学教授,讲起她的一个学生居然不知道谁是孙中山,这是让她到现在也无法接受的现实,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生活的地方,是看不到历史的痕迹的,那又如何能够责怪我们的下一代呢?   就好像我告诉教授,我听到后海的银淀桥拆了,我觉得太可惜,她笑了,原来我走过的那座银淀桥早就是复制品,原来的那座在六十年代就拆掉了,而我看到的后海,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周边一米的地方,被填掉了。只是,这些只有生长在那个时候的人们才会有实实在在的记忆,也因为这样,我们走在后海的时候,不会有他们那样的惋惜。   终于见到了华新民,这个为保护北京胡同和老宅子一直四处奔走的老北京,听她讲起2005年的时候,看着自己出生成长的房子被拆掉了,我看到眼泪在她的眼睛里面打转。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她现在住的地方在外人看来也很舒适,但是那是一个家族的记忆,在她看来,根,从此断了。    我真的很惊讶,因为我总是以为,既然已经挂上了文物的牌子,那房子一定是可以留下来的,而现在看看发展商贴在地盘外面的效果图,在角落有一个现代的四合院的图案,想必就是这个地方的将来。不知道是重新设计,然后挂上康有为故居的牌子,还是会变成一个用康有为故居作为招揽的高档会所?    离开康有为故居不远,这位市民带我们走进另外一个大杂院,他说,他在院子里面找到了一个有百年左右历史的牌匾,是当时一位很有名的书法家写的,而这个大杂院,曾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国民党将领住过的地方,不过也很快要被拆了。    这是一个热爱北京宣南文化的北京人,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胡同里面寻找那些有着不同故事的四合院,重新拼凑着宣南文化。(编者注:在清代宣武门以南地区被称作“宣南”,大体上为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一片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被称为“宣南文化”。)他和其他同道者一起,编制了一份详细的会馆地图,希望这些地方能够被保留下来。当然,结果只是让他们一次次的失望,曹雪芹故居没有了,梁林故居没有了,就连梁启超的故居,他们收到消息,也要拆除了。在这些北京人的眼中,这些就是构成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当人们谈论古都北京、文化名城北京的时候,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那文化和历史,变成了空壳。   为了保护这些老房子还有胡同,她曾经用文化和历史的名义,希望去感动那些主管的官员,感动发展商,也感动民间舆论,偶尔也成功地保住了一些房子,但是很快,她决定,她需要的是用法律,因为这里面太多的老房子和土地是有主人的,主人是有所有权的,因此权利是必须去维护的。而最重要的是,只有把已经明确的产权拿回来,才能真正有可能把这些老房子保留下来,不然,土地被卖了,上面的房子被留下来的可能,太小了。   她带着我们去了一家依然坚守在已经被拆得不成样子的四合院里面的人家,站在那堆废墟中,我的周边是现代化的高楼。我知道,我站的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不仅仅关于北京,而是关于中国,这些人家现在的处境,如果我们不停下来好好想想,寻找解决的办法,未来,会发生在其他人的身上。 ———————————————- 本周五,3月23日晚上1920,凤凰卫视中文台“走读大中华”播出相关专题,欢迎收看。周六3月24日中午1125重播。    其实不单单是北京,中国的其他城市也是一样,当农村快速地消失,城市变得千城一面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埋藏着历史,我们快速地向前走着,留给我们后代的,是一个他们不知道如何走过来的现在,而在这样的姿态下成长起来的下一代,是不是也会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将来快速地把我们这一代的东西抛弃呢?    一个同样关心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大学教授,讲起她的一个学生居然不知道谁是孙中山,这是让她到现在也无法接受的现实,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生活的地方,是看不到历史的痕迹的,那又如何能够责怪我们的下一代呢?    就好像我告诉教授,我听到后海的银淀桥拆了,我觉得太可惜,她笑了,原来我走过的那座银淀桥早就是复制品,原来的那座在六十年代就拆掉了,而我看到的后海,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周边一米的地方,被填掉了。只是,这些只有生长在那个时候的人们才会有实实在在的记忆,也因为这样,我们走在后海的时候,不会有他们那样的惋惜。 作“宣南”,大体上为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一片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被称为“宣南文化”。)他和其他同道者一起,编制了一份详细的会馆地图,希望这些地方能够被保留下来。当然,结果只是让他们一次次的失望,曹雪芹故居没有了,梁林故居没有了,就连梁启超的故居,他们收到消息,也要拆除了。在这些北京人的眼中,这些就是构成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当人们谈论古都北京、文化名城北京的时候,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那文化和历史,变成了空壳。   其实不单单是北京,中国的其他城市也是一样,当农村快速地消失,城市变得千城一面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埋藏着历史,我们快速地向前走着,留给我们后代的,是一个他们不知道如何走过来的现在,而在这样的姿态下成长起来的下一代,是不是也会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将来快速地把我们这一代的东西抛弃呢?   一个同样关心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大学教授,讲起她的一个学生居然不知道谁是孙中山,这是让她到现在也无法接受的现实,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生活的地方,是看不到历史的痕迹的,那又如何能够责怪我们的下一代呢?   就好像我告诉教授,我听到后海的银淀桥拆了,我觉得太可惜,她笑了,原来我走过的那座银淀桥早就是复制品,原来的那座在六十年代就拆掉了,而我看到的后海,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周边一米的地方,被填掉了。只是,这些只有生长在那个时候的人们才会有实实在在的记忆,也因为这样,我们走在后海的时候,不会有他们那样的惋惜。   终于见到了华新民,这个为保护北京胡同和老宅子一直四处奔走的老北京,听她讲起2005年的时候,看着自己出生成长的房子被拆掉了,我看到眼泪在她的眼睛里面打转。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她现在住的地方在外人看来也很舒适,但是那是一个家族的记忆,在她看来,根,从此断了。    终于见到了华新民,这个为保护北京胡同和老宅子一直四处奔走的老北京,听她讲起2005年的时候,看着自己出生成长的房子被拆掉了,我看到眼泪在她的眼睛里面打转。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她现在住的地方在外人看来也很舒适,但是那是一个家族的记忆,在她看来,根,从此断了。    为了保护这些老房子还有胡同,她曾经用文化和历史的名义,希望去感动那些主管的官员,感动发展商,也感动民间舆论,偶尔也成功地保住了一些房子,但是很快,她决定,她需要的是用法律,因为这里面太多的老房子和土地是有主人的,主人是有所有权的,因此权利是必须去维护的。而最重要的是,只有把已经明确的产权拿回来,才能真正有可能把这些老房子保留下来,不然,土地被卖了,上面的房子被留下来的可能,太小了。    她带着我们去了一家依然坚守在已经被拆得不成样子的四合院里面的人家,站在那堆废墟中,我的周边是现代化的高楼。我知道,我站的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不仅仅关于北京,而是关于中国,这些人家现在的处境,如果我们不停下来好好想想,寻找解决的办法,未来,会发生在其他人的身上。 作“宣南”,大体上为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一片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被称为“宣南文化”。)他和其他同道者一起,编制了一份详细的会馆地图,希望这些地方能够被保留下来。当然,结果只是让他们一次次的失望,曹雪芹故居没有了,梁林故居没有了,就连梁启超的故居,他们收到消息,也要拆除了。在这些北京人的眼中,这些就是构成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当人们谈论古都北京、文化名城北京的时候,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那文化和历史,变成了空壳。   其实不单单是北京,中国的其他城市也是一样,当农村快速地消失,城市变得千城一面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埋藏着历史,我们快速地向前走着,留给我们后代的,是一个他们不知道如何走过来的现在,而在这样的姿态下成长起来的下一代,是不是也会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将来快速地把我们这一代的东西抛弃呢?   一个同样关心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大学教授,讲起她的一个学生居然不知道谁是孙中山,这是让她到现在也无法接受的现实,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生活的地方,是看不到历史的痕迹的,那又如何能够责怪我们的下一代呢?   就好像我告诉教授,我听到后海的银淀桥拆了,我觉得太可惜,她笑了,原来我走过的那座银淀桥早就是复制品,原来的那座在六十年代就拆掉了,而我看到的后海,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周边一米的地方,被填掉了。只是,这些只有生长在那个时候的人们才会有实实在在的记忆,也因为这样,我们走在后海的时候,不会有他们那样的惋惜。   终于见到了华新民,这个为保护北京胡同和老宅子一直四处奔走的老北京,听她讲起2005年的时候,看着自己出生成长的房子被拆掉了,我看到眼泪在她的眼睛里面打转。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她现在住的地方在外人看来也很舒适,但是那是一个家族的记忆,在她看来,根,从此断了。 ———————————————- 本周五,3月23日晚上1920,凤凰卫视中文台“走读大中华”播出相关专题,欢迎收看。周六3月24日中午1125重播。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对比新闻 : 薄熙来丢官 谁该反思得教训?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副市长王立军被免职,成为轰动中国政坛的大事。总理温家宝在其免职前一天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应认真反思。有海外学人评论说,中国人民也应该认真反思王立军事件。 *史镜理:中国人民也应反思王立军事件* 留美学人创办二十年的网络杂志《华夏文摘》最近刊登了署名史镜理的文章说,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14日)针对王立军事件说,重庆领导人必须反思,从中吸取教训。文章说,温家宝总理应该再加上一句话:中国人民也应该认真反思王立军事件,反思我们为什么走不出封建专制这种落后和灾难性的社会制度的恶性循环。 文章说:对王立军事件,中国大陆的人民应该反思的最重要方面是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在中国大陆1949年之后的生活经历,反思自己民族的历史,反思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思考自己今后应该何去何从。 薄熙来的重要副手、一直主管“打黑”的公安局长、重庆副市长王立军2月6日突然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并停留一天,是为温家宝所说的“王立军事件”。中组部长李源潮3月15日到重庆宣布薄熙来、王立军免职,也是说是由于“王立军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 王立军事件引起的薄熙来免职,在中国政坛和民间引起了巨大震动,也引起了海外的极大重视。 *戈茨:美国高度关切王立军事件和高层动态* 二月初创办的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上周末发表资深新闻工作者比尔.戈茨的文章题目是:再见,薄熙来(Bye Bye Bo)。文章说,自从王立军2月6日进入美国领馆以后,美国情报分析人士就一直密切关注相关事态发展和中国高层的动态。 戈茨因王立军事件发表多篇报道和文章,谈到了王立军在领馆内的所作所为。戈茨援引美国官员的话说,王立军到领馆申请庇护却遭到美方的拒绝。戈茨在上星期四发表的文章,援引一位美国国防官员的话说,美方没有处理好王立军事件,给中国领导人发出一个错误信息,因为,把王立军拒之门外,就等于是向薄熙来屈服。报道说,薄熙来派出了警车和安全人员包围了美国驻成都总领馆。 报道援引这位官员的话说:“如今,北京领导人会这样想:美国政府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派几辆警车去,就把它们吓住了,危机也就迎刃而解了。” 报道说,薄熙来得知王立军投奔美国总领馆后,下令派装甲车包围了总领馆。但其手下没有能阻止王立军去了北京。 有关薄熙来派装甲车包围美国总领馆的说法,遭到重庆市长黄奇帆的驳斥。他在凤凰卫视上说重庆方面没有派车去。但成都方面也说,它们没有“派出警力”到总领馆去。 一位没有透露身份的美国官员说,薄熙来被张德江替代,就说明薄熙来这个极左分子太张扬,引发了他同中央高层一帮平庸无趣的独裁者的对决,结果是独裁集体获胜。 报道援引中国问题观察家叶望辉(Stephen Yates)的话说:他们免去薄熙来的职务,就是想提醒愿意听话的人:“要么跟我们站在一起,要么被我们踩在脚下。” *薄熙来VS 张德江* 最新一期的时代杂志刊登该刊驻上海记者站站长汉娜(Hannah Beech)的文章题目是:薄熙来的垮台,从中国最大的一个政治丑闻中得到教训。文章说,中国政治基本还是黑箱操作,不为外人所知。中国问题专家最常用的措辞就是其“不透明”。 文章说,接替薄熙来的张德江,也是一个一本正经的官员,他的简历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他曾在北韩上过大学读过经济。文章说,薄熙来唱红打黑,张德江也搞过类似运动,也打过不少“黑”,甚至连支持张德江的人都承认,张德江打黑不假,但也连带了很多无辜的人。 华盛顿资深新闻工作者戈茨也在其最新报道中,援引了中国问题观察人士谭慎格的话说,张德江也是知名极左分子,他在平壤金日成大学上学,得到经济方面的学位。张德江也是上海帮的人,而不是更具有改革观念的团派一分子。 *中央有关王立军事件的通报,揭开进领馆真相?* 美联社星期二也从北京报道说,薄熙来走人,是同其家人腐败有关。报道援引一份网上广泛流传的一份“中央办公厅对王立军私入美领馆的通报原文”说,王立军之所以同薄熙来交恶,就是因为一月下旬,王立军打黑中遇到了薄熙来亲戚,王向薄反映了这个问题,所以薄熙来要把王立军调离公安岗位打黑第一线。 美联社说,这份文件是海外中国网上流传的,其中包括“通常比较可靠的多维新闻网和博讯网”。 按照这份“中央办公厅对王立军私入美领馆的通报原文”,北京“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现已基本查清了王立军事件的经过和原因。今年1月28日,王立军找薄熙来同志通报有关重要案件和薄的家人有关,由于办案人员为此感到了压力,已经接到辞职信,希望薄熙来同志予以重视,妥善处理。薄熙来对此十分不满,随后找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商量,以多岗位全面锻炼为由,提出调整王立军工作。” 2月1日,重庆宣布免去王立军公安局长职务,改为副市长。2月2日,重庆当局“以各种名义违规审查王立军身边工作人员及其有关重要案件的办案人员。” “王立军认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遂决定出走,并于6日下午在事先未按程序报批的情况下,独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先于美方人员谈了有关合作交流事项,随后提出避难的请求,并根据美方要求写了政治避难申请。7日晚,经中央派出的同志当面做王的工作后,王立军同意自动离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如果这份据说是根据录音所记录下来的文件属实,那这就是中国两会发言人之一赵启正所说的王立军事件拼图中中方提供的最重要的一块。 *胡平:王立军事件让薄熙来仕途从此改观* 长期研究民主理论的留美学人胡平在电台说,“薄王反目成仇,坊间流传多种版本,眼下还难以确认。就算是中南海有人暗施诡计,挑拨离间,促成薄王内讧;以薄熙来的权势和手段,多半还是罩得住的。偏偏王立军一脚迈进了美领馆,于是一切就此改观。” 胡平说,王立军进入美领馆,应是寻求政治庇护。之所以要寻求庇护,是因为他感到有被杀害的危险。王立军在警界几十年,结下众多仇家无数,经历很多风险,决不会有点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去“投敌叛国”的。想来王立军一定掌握有薄熙来要加害于他的确凿证据,一定掌握了极其不利于薄熙来的材料。 *时代杂志:《重庆模式》作者谈王立军事件* 时代杂志驻上海记者汉娜援引撰写“重庆模式”一书的北京经济学者杨帆的话说,薄熙来在中国不是个好的政治人物。“如果在美国,薄熙来肯定就能当选。但是,中国基本没有什么选举,过度张扬,就和中国文化格格不入了。” 杨帆被视为薄熙来唱红打黑的重庆模式的主要支持者。本月初,也就是两会召开时,当时王立军事件已经传得纷纷扬扬。杨帆在“四月网”发表文章说,“我们有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和组织纪律、外事纪律,对于犯错误的干部要给出路的政策,足够处理重庆问题。王立军是公安部一级英模,这次犯了严重组织错误,违反了外事纪律,应该撤职。免于刑事处分保留公职,继续从事刑侦研究和教学。这比扣一个精神病的帽子好不好?”

阅读更多

薄书记已走 黄市长仕途堪忧

美國之音 记者: 海涛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重庆市长黄奇帆 中国的年度两会刚完,北京高层就免掉了薄熙来重庆市委书记的职务和王立军该市副市长的职务。和王立军进领馆事件有紧密相关的三位重庆领导现在只有市长黄奇帆还在位。但也有报道说,黄奇帆去职只是时间问题,中央可能另派大员接替这位薄熙来的亲密搭档。 *温家宝严批重庆市,薄熙来王立军被下课* 自从薄熙来(3月9日)在两会上回答记者问题以来,王立军进领馆事件有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发展。总理温家宝星期三人大年会结束举行记者会上用很重的口气批评了“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他们“反思,认真吸取教训。”。他的话音刚落,新华社就宣布中央派副总理张德江到重庆接替薄熙来,同时,中组部长李源潮到重庆宣布免除王立军副市长职务。 重庆前副市长、公安局长王立军是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运动的主要执行者,他在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第二天走出领馆,跟中央大员去了北京,酿成轰动一时的“王立军事件”。 *李源潮:王立军案“性质严重,影响恶劣”* 北京高层一直没有对王立军事件定性,直到温家宝批重庆、中央决定更换重庆领导之后,中组织部长李源朝星期四(3月15日)到重庆说,王立军事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 61岁的李源潮是团派大将,据路透社分析,身为政治局委员的李源潮,在18大可能进入政治局常委。他对重庆干部说,免除薄熙来职务是鉴于王立军事件造成的严重政治影响。 *张德江接替薄熙来,何挺继位王立军* 以副总理身份兼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张德江今年66岁,也是政治局委员。中国政治观察人士多认为张德江有望在18大进入政治局常委。 北京还决定,调青海副省长、公安厅长何挺来接替王立军的副市长职务。在中国,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都相当省部级。 *薄熙来的好搭档黄奇帆* 到目前为止,同王立军事件有紧密相关的人物,市委书记、副市长已下台,只有市长黄奇帆还在台上。而王立军进入领馆,正是黄奇帆到领馆“劝”其出来的。作为市长,黄奇帆和薄熙来搭档相当默契,黄奇帆给予薄熙来相当高的评价。在北京两会重庆团开放讨论日,他同薄熙来一起,“抵挡”记者连珠炮提问。 这次王立军出事,他在两会召开之前的二月底,就接受了凤凰卫视采访,大谈了王立军事件。这是重庆领导首次对海外媒体谈王立军事件。 黄奇帆的一些讲话,比如王立军如何走出领馆;重庆方面有无派“70辆警车“;还有他带了几个人去美国总领馆;王立军出来后他是否同国安部副部长邱进有所争执等,都和其他相关说法不一致引起了有关方面的不快,所以,凤凰网在3月上旬播出的新闻和视频,很快就被删除。 从经历上看,63岁的薄熙来是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儿子,高学历,属于太子党,在中国高干和高干子女当中,很有人脉和势力。而53岁的王立军是内蒙阿尔山人,从基层干警开始,一路“打”上来当上铁岭、锦州公安局长。薄熙来2007年主政重庆后,把王立军调来担任重庆打黑的“先锋”。 *黄奇帆和朱熔基一样是经济干部* 59岁的黄奇帆是个异数。他和江泽民一样,都是上海干部,又跟朱熔基一样,是一位经济干部。 黄奇帆是上海焦化厂工人,1974年进入上海机械学院当工农兵学员。江泽民主政上海时,黄奇帆进入上海信息中心担任主任。朱熔基主政上海时,他到上海浦东开发办担任副主任。吴邦国主政上海时期,黄奇帆到上海市委担任副秘书长。在黄菊主政上海时期,他一直担任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 黄奇帆在2001年调到了重庆担任副市长,曾服务于贺国强、汪洋等多位书记,直到薄熙来主政这个西南大城市重庆。 在薄熙来的领导下,黄奇帆成了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主管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研究室、编制工作。联系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作。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些年来,他和薄熙来合作无间,是薄熙来的左右手。王立军事件后,他成了薄熙来的主要“挡箭牌”。但是,中组部长李源潮来重庆宣布领导班子调整,黄奇帆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对王立军事件的处理。”黄奇帆还说,坚决和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支持张德江工作,维护重庆稳定,推进科学发展。 *“官运不佳”的孟学农接替黄奇帆?* 不过,海外许多媒体都报道,鉴于黄奇帆在王立军事件中的表现,鉴于他和薄熙来的关系,中央已经决定要让黄奇帆也“退下来”。具体接替他的人选是谁?新浪网北美新闻报道,有可能是中直机关党委副书记孟学农。 63岁的孟学农是北京人,也是团派干部。最近两次担任主要领导是北京市长和山西省长。担任北京市长(2003年)期间,赶上了萨斯风暴,结果,他只在位3个月就引咎辞职下了台。后来到山西当省长(2007-2008),又遇到襄汾县溃坝事件再度引咎辞职。北京和山西不少百姓说,孟学农官运不佳。 *孟学农辞官后赋诗表心迹:心在哪里安放?* 孟学农从山西辞官回京城后,曾在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15日)发表一首诗:心在哪里安放。他在诗中说:“心在哪里安放?流转的时光,叩拜着敬畏的上苍,即使是农田、工厂,即使是商店、学堂,莽莽苍苍,过过往往,民主文明富强,那是人类最终的理想。”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对比新闻 : 薄书记已走 黄市长仕途堪忧

中国的年度两会刚完,北京高层就免掉了薄熙来重庆市委书记的职务和王立军该市副市长的职务。和王立军进领馆事件有紧密相关的三位重庆领导现在只有市长黄奇帆还在位。但也有报道说,黄奇帆去职只是时间问题,中央可能另派大员接替这位薄熙来的亲密搭档。 *温家宝严批重庆市,薄熙来王立军被下课* 自从薄熙来(3月9日)在两会上回答记者问题以来,王立军进领馆事件有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发展。总理温家宝星期三人大年会结束举行记者会上用很重的口气批评了“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他们“反思,认真吸取教训。”。他的话音刚落,新华社就宣布中央派副总理张德江到重庆接替薄熙来,同时,中组部长李源潮到重庆宣布免除王立军副市长职务。 重庆前副市长、公安局长王立军是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运动的主要执行者,他在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第二天走出领馆,跟中央大员去了北京,酿成轰动一时的“王立军事件”。 *李源潮:王立军案“性质严重,影响恶劣”* 北京高层一直没有对王立军事件定性,直到温家宝批重庆、中央决定更换重庆领导之后,中组织部长李源朝星期四(3月15日)到重庆说,王立军事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 61岁的李源潮是团派大将,据路透社分析,身为政治局委员的李源潮,在18大可能进入政治局常委。他对重庆干部说,免除薄熙来职务是鉴于王立军事件造成的严重政治影响。 *张德江接替薄熙来,何挺继位王立军* 以副总理身份兼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张德江今年66岁,也是政治局委员。中国政治观察人士多认为张德江有望在18大进入政治局常委。 北京还决定,调青海副省长、公安厅长何挺来接替王立军的副市长职务。在中国,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都相当省部级。 *薄熙来的好搭档黄奇帆* 到目前为止,同王立军事件有紧密相关的人物,市委书记、副市长已下台,只有市长黄奇帆还在台上。而王立军进入领馆,正是黄奇帆到领馆“劝”其出来的。作为市长,黄奇帆和薄熙来搭档相当默契,黄奇帆给予薄熙来相当高的评价。在北京两会重庆团开放讨论日,他同薄熙来一起,“抵挡”记者连珠炮提问。 这次王立军出事,他在两会召开之前的二月底,就接受了凤凰卫视采访,大谈了王立军事件。这是重庆领导首次对海外媒体谈王立军事件。 黄奇帆的一些讲话,比如王立军如何走出领馆;重庆方面有无派“70辆警车“;还有他带了几个人去美国总领馆;王立军出来后他是否同国安部副部长邱进有所争执等,都和其他相关说法不一致引起了有关方面的不快,所以,凤凰网在3月上旬播出的新闻和视频,很快就被删除。 从经历上看,63岁的薄熙来是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儿子,高学历,属于太子党,在中国高干和高干子女当中,很有人脉和势力。而53岁的王立军是内蒙阿尔山人,从基层干警开始,一路“打”上来当上铁岭、锦州公安局长。薄熙来2007年主政重庆后,把王立军调来担任重庆打黑的“先锋”。 *黄奇帆和朱熔基一样是经济干部* 59岁的黄奇帆是个异数。他和江泽民一样,都是上海干部,又跟朱熔基一样,是一位经济干部。 黄奇帆是上海焦化厂工人,1974年进入上海机械学院当工农兵学员。江泽民主政上海时,黄奇帆进入上海信息中心担任主任。朱熔基主政上海时,他到上海浦东开发办担任副主任。吴邦国主政上海时期,黄奇帆到上海市委担任副秘书长。在黄菊主政上海时期,他一直担任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 黄奇帆在2001年调到了重庆担任副市长,曾服务于贺国强、汪洋等多位书记,直到薄熙来主政这个西南大城市重庆。 在薄熙来的领导下,黄奇帆成了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主管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研究室、编制工作。联系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作。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些年来,他和薄熙来合作无间,是薄熙来的左右手。王立军事件后,他成了薄熙来的主要“挡箭牌”。但是,中组部长李源潮来重庆宣布领导班子调整,黄奇帆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对王立军事件的处理。”黄奇帆还说,坚决和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支持张德江工作,维护重庆稳定,推进科学发展。 *“官运不佳”的孟学农接替黄奇帆?* 不过,海外许多媒体都报道,鉴于黄奇帆在王立军事件中的表现,鉴于他和薄熙来的关系,中央已经决定要让黄奇帆也“退下来”。具体接替他的人选是谁?新浪网北美新闻报道,有可能是中直机关党委副书记孟学农。 63岁的孟学农是北京人,也是团派干部。最近两次担任主要领导是北京市长和山西省长。担任北京市长(2003年)期间,赶上了萨斯风暴,结果,他只在位3个月就引咎辞职下了台。后来到山西当省长(2007-2008),又遇到襄汾县溃坝事件再度引咎辞职。北京和山西不少百姓说,孟学农官运不佳。 *孟学农辞官后赋诗表心迹:心在哪里安放?* 孟学农从山西辞官回京城后,曾在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15日)发表一首诗:心在哪里安放。他在诗中说:“心在哪里安放?流转的时光,叩拜着敬畏的上苍,即使是农田、工厂,即使是商店、学堂,莽莽苍苍,过过往往,民主文明富强,那是人类最终的理想。”

阅读更多

BBC | 中国微博开始阻止未认证用户发帖

北京当局愈加关注互联网的力量和影响力 中国微博实名制3月16日开始生效。微博网站已开始阻止未经认证的用户发帖。 根据去年12月颁布的微博管理规定,从3月16日起,未通过身份证认证的微博用户将不能发言、转发,只能浏览。 截至目前,中国主要的微博服务提供商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均已推出用户认证措施。 腾讯于3月12日推出实名注册系统,并不准没有登记真实信息的用户发帖、转发。 新浪曾经预计,截至3月16日,将有六成用户完成实名注册。 但是,实名制引起的争议仍然没有平息。反对的声音不仅仅来自博客,也来自媒体人士,甚至人大代表。 比如,自从今年一月开始,为表示对实名制和网络监管的抗议,一些知名博客相继离开新浪微博。 实名制可能导致丧失大批用户,也让微博门户网站非常担心。 虽然当局可以通过官方媒体表力挺实名制,但是,一些资深媒体人仍然继续表示反对。 日前,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就曾表示,他理解政府的用心,因为确实有人在网络上污蔑或是造谣,但是,实名制将制约和限制言论方面的自由。 在刚刚闭幕的人大会议上,代表们也表述了对实名制的不同看法。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