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 | 以生命为代价 余杰《刘晓波传》香港出版
流亡海外的中国作家余杰所著的《刘晓波传》星期三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正式发行。这本传记记录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的个人经历及其思想成长历程。余杰对美国之音记者说,这本书虽然出版就成禁书,但是他相信……
阅读更多刘晓波,图片来自人权观察
刘晓波,是中国最知名的人权活动家之一,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也是作家、社会活动家、文学评论家,《民主中国》网刊主编、《零八宪章》主要起草人之一。他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位身陷囹圄的诺奖得主之一。
根据美国之音的报道,1988年6月,刘晓波北师大文学博士毕业,毕业论文为《审美与人的自由》,同年被聘为中文系讲师。
1989年春天,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回来之后,参加六四学运,并向北师大“学生自治会”转交了海外留学生捐款,共计数千美金和万余人民币。
1989年6月初,天安门广场学生运动进入最后阶段。6月2日,刘晓波和学者周舵、高新以及歌手侯德健,开始绝食并发表《六.二绝食宣言》。6月3日当晚,解放军包围天安门广场,刘等四人与解放军谈判,学生撤出,避免了流血冲突,史称“广场四君子”。
1989年6月6日,刘晓波被捕,并被中国官方媒体打成天安门学运背后黑手。9月被开除公职。
1991年,北京法院开庭审理刘晓波“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案,他因“重大立功表现”被免于刑事处罚而获释。
1996年,刘晓波因同广州异议人士王希哲发表涉及两岸统一、西藏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钓鱼岛等问题的《双十宣言》而被判3年劳教,在1999年10月获释。
刘晓波获释后,虽然也可以出国旅行,但是在国内的时候长期处于软禁和控制之中。
2008年12月8日,《零八宪章》起草后,刘晓波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事拘留。
2009年6月23日,刘晓波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经中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2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此罪名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之后,刘晓波在病逝之前一直处于被关押的状态。
2010年10月8日,刘晓波在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期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逝,致死未获得自由。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6 月 21, 2012
流亡海外的中国作家余杰所著的《刘晓波传》星期三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正式发行。这本传记记录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的个人经历及其思想成长历程。余杰对美国之音记者说,这本书虽然出版就成禁书,但是他相信……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6 月 20, 2012
由流亡美国的中国作家余杰创作的,描写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成长历程的《刘晓波传》,这个星期三将正式在香港出版。一些评论认为,该书对认识刘晓波这个中国异议运动的主要人物,对认识近年中国社会变化的宏观背景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刘晓波传》的书名为“精神旅程、反省与忏悔”,作者余杰和刘晓波关系密切,近年以来,也和刘晓波一起参与了不少公开抗议活动。 这是第二本出版的有关刘晓波的传记,也是第一本中文的主要描述这位中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书籍。去年,中国诗人贝岭主编了德文版《刘晓波传》,已经在德国出版发行。 1955年出生的刘晓波,八十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八十年代因其言辞激烈的文学批评而受到关注。1989年因为参与八九六四运动被捕入狱,出狱之后长期关注中国政治和社会问题,撰写了大量批评时政的文章。2008年底,刘晓波参与主编零八宪章,再次被捕,后被判刑十一年。2010年,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当年诺贝尔和平奖颁与刘晓波。 美国中文的《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认为,刘晓波是最近十多年以来,中国异议人士群体和知识分子群体中最活跃的人物,余杰的《刘晓波传》不但介绍了刘晓波的个人故事,也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大背景。 “刘晓波也是现代当今中国异议运动的主要组织者。这么多年来,中国异议群体发表了大量的公开信、抗议信、呼吁书、纲领、宣言,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刘晓波起草的,或者发起和组织的。包括零八宪章。这当然是因为他思想敏锐,笔头来得快,另外也因为他在群体中有比较高的声望,人脉广泛。” 为本书作序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认为,《刘晓波传》是一本关注当代中国的人应该读的书。 “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他不是天生的政治人才,他是磨练出来的。他是在各种阶段的苦难以及很小的时候经过文革,一直到文革以后慢慢地发现自己才能在什么地方。也是应该很好出风头的一个人。但是很快他那种毛躁的脾气就改进了,原因就是在精神上有往上走的这种过程。” 余英时教授介绍说,《刘晓波传》也介绍了刘晓波引起争议的个性,他从一个激烈的文学和社会批评学者,转变成为一个理性和温和公共知识分子,其变化的道路可为当代关注中国人士的很好的参考。 “他最初是对文学有兴趣,在文学上是出出风头的。在思想文化上发表各种各样的议论都很激烈 。但是慢慢地可以看他的言论从激烈变成温和。但温和之中有个特色,就是他对坚持人权自由民主这些东西一步一步地更坚定,而不是说软话。原则上没妥协,找到的路子是和平甘地式的要求改革。我认为在刘晓波的生命中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今年早些时候,另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缅甸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访问欧洲,并于二十一年之后,在挪威领取了诺贝尔奖。 胡平认为,余杰的这本新书取名为《精神旅程、反省与忏悔》,确实描述了刘晓波过去多年来的心路变化过程,而刘晓波也确实是中国民主化过程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这也是第一步很完整的《刘晓波传》记。他自己尽管写了好几百万字,但是他没写过什么自传。另外以前也没有什么人给他写传记。余杰做了更多的调查采访,他长期以来也是刘晓波的好朋友,掌握了很多的材料。那么人们对刘晓波感兴趣不光是对他的思想观念感兴趣,也对他的生活经历感兴趣。人们很想知道他的思想观念是怎么样来的,他经历怎么样的心路历程。另外在他发表各种政治见解 ,参与各种异议活动的背后还有些什么故事。我想这些都是广大读者非常感兴趣的。” 《刘晓波传》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共有四十多万字五百多页,这个星期三,正式在香港出版发行。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6 月 19, 2012
事实上,这并非昂山素季第一次脱离软禁,从1989年到2010年,她多次经历了软禁-释放-再软禁-再释放的循环,但是这一次似乎不同以往,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活动空间。与此相应地,昂山素季出访欧洲,也显示了她对缅甸现政府的善意和信心。历史似乎向“夫人”这一边投下了压倒性的筹码。 在领奖演说中,昂山素季感谢世界对缅甸和她本人的长期关注,并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称当年得知获奖后感觉并“不真实”,但感觉诺贝尔奖在自己心里“打开一扇门”(opened up a door in my heart),以此来表明,在当年孤立和隔绝的环境中,外部世界的关注对于良心犯维持信念,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昂山素季在演说中并没有刻意严辞批判曾下令软禁她的缅甸军政府,相反,她呼吁“不要忘记缅甸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良心犯、流亡者和身处困境者。切近的压迫和外部世界同情疲乏,是对这些人的双重伤害”,因为“遗忘,就是向死亡迈进了一步”(To be forgotten is to die a little。)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缅甸的民主进程或许过于生疏,但是昂山素季却仍然是一个具有巨大道义感召力的形象,她的呼吁也更能引起共鸣,因为她提醒我们:中国同样具有众多处于类似困境的良心犯,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和昂山素季一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此刻正身陷锦州监狱的刘晓波。2009年12月25日,中国当局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2010年10月8日,狱中的刘晓波被授予该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像昂山素季和刘晓波一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却无法亲临现场领奖的并非孤例。1936年的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1975年的苏联异见人士萨哈罗夫、1983年的波兰团结工会领袖瓦文萨都无法亲自到场。不同的是,萨哈罗夫、瓦文萨和昂山素季尚有亲属代为领奖,而真正堪和刘晓波境遇相提并论的,正是在纳粹德国统治下身陷狱中、且被希特勒下令禁止任何德国人代为领奖的奥西茨基。 这种不是巧合的巧合,尖锐地折射出两种体制的深层相似性。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狱中获奖者”现象的荒谬性,在奥西茨基和纳粹、昂山素季和军政府之间,无可争辩地展示了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但这种荒谬却没有因此终结,它依然延续在刘晓波身上。和纳粹开动宣传工具抹黑奥西茨基一样,刘晓波也遭到了种种口诛笔伐。所有极权体制的一个共同点是,都幻想自己与众不同,可以借国情的特殊性,来改写正确与错误的标准。 法学家们津津乐道于“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但是从历史来看,“迟来的正义”同样是正义,甚至正因为它和邪恶的坚韧对抗,更增强了自身的正义性。正如大陆宪法学者童之伟所言,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牢坐得越久,受欢迎程度越高,越有公信力。 如果说昂山素季的正义已经是完成时态,刘晓波的正义仍然处于进行时态中,不仅他本人仍然身陷狱中,妻子刘霞也在住所被软禁,朋友探访一概被挡驾。在公共舆论界,刘晓波的名字是最大的禁忌。和《零八宪章》有关的参与者,至今仍被不同程度地监控、骚扰和约谈。 而将和平奖授予刘晓波的诺贝尔委员会,也时时感受到中国政府被羞辱后的敌意。挪威前首相邦德维克近日申请中国签证被拒,虽然他仅在1997-2005年间担任首相,且此前曾多次出入中国,这一事件再次被解读为,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近两年,中国对挪威依然恨意未消。 无论如何“倾举国之力”,反人性的制度是无法持续长久的。代价高昂的维稳体制一旦沦为常态化,则不可避免地漏洞百出。当“喝茶”不再是针对个别人的警告,而成为群体身份识别象征时,它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威慑力。当昂山素季的看守者对她也以“夫人”相称时,高墙的倒下,只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迟来的正义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在漫长的受难岁月中,姑且不论奥西茨基身死狱中的悲剧,曼德拉和昂山素季的圣徒式经历看上去也更像是例外,正如后者在获奖演说中提到的,“战争并不是唯一能致和平于死地的竞技场,受难同样使人堕落、怨恨和愤怒”。幸运的是,暴风中心的刘晓波未必更加激进,他在庭审最后陈述《我没有敌人》中,平静地感谢了作为专政机器螺丝钉的每一个警官、检察官、法官和看守,甚至流露出某种宗教式的悲悯。 但是,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社会大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中愤怒情绪的升温。在刘晓波的同道人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激进化倾向,他们放弃了对体制的“幻想”,转而投身改良与革命的争论,并拒斥任何同当局合作的可能性。这种激进姿态和未来形势的不可知混合在一起,使当局者发现,他面临的转型困难会与日俱增。压力积聚得越久,反弹的力量也将越大。 正义迟来的代价,更体现在社会宏观层面。从长远来看,压制思想及其传播的行为妨碍了一个“思想市场”的形成,社会将会逐渐变得僵固而偏执。正如2010年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在颁奖词中援引苏联教训所警示的,“强迫和管制民意,阻碍了这个国家参与上世纪70 和80年代的技术革命。整个专制体系最终崩溃。如果能够在早期就与萨哈罗夫这样的人士开展对话,前苏联肯定会受益匪浅。”而当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因为可能传播狱中获奖者的言论,而持续地被关在中国防火长城之外时,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正在重演。“畏惧技术进步的人,最该畏惧的其实就是未来。”(亚格兰) 从奥西茨基到昂山素季再到刘晓波,历史的经验或许是,尽管正义或许迟来,哪怕20年甚至更久,但它终究会到来。问题毋宁是:在正义来临之前,我们如何能够在体制朽坏的同时,维系社会和人心之不坠?而不放任种种“堕落、怨恨和愤怒”,在正义来临之际制造新的不正义?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6 月 17, 2012
今年67岁的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周六在挪威奥斯陆领取她在1991年获得的的诺贝尔和平奖,而这是她被缅甸军政府解除软禁之后首次再次登上欧洲大陆。昂山素季此程共对欧洲开展17天的访问行程,她领奖后表示感谢西方国家对缅甸的民主事业贡献力量,并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诺贝尔奖使得国际社会意识到缅甸对民主及人权的追求,我们并不会被世界遗忘。” 昂山素季1945年生于缅甸仰光,是缅甸提倡非暴力的民主政治家,1990年她带领民主联盟赢得大选,却遭军政府打压,之后她被软禁在家中,直到2010年底才被释放。 昂山素季21年之后补领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在中国官方虽然没有报道此事,但不少网络媒体都有提及,微博中也有不少民众关注她的消息,有的网民认为,和平奖经过21年,意义或许变得更大。 昂山素季说:一个良心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太多了,许多中国网民对此感到感伤。因为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异见人士持不同政见者遭到打压。 在美国的北京作家余杰告诉本台记者:这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情况持续恶化,中国那么多良心犯还有很多倍判重刑。其中还有很多没有被外界注意到的比如刘贤斌,贵州的陈西等,他们都被判非常长的刑期,我们一方面需要对他们家人更多的帮助,另一方面我们要打破对改革的幻想,特别是从年初薄熙来案,无论是西方媒体,政界,还有国内的民众对他们重新抱有希望,如果他们不能被释放,这个就是一个非常虚幻的事。我十分认同刘晓波说的,中国未来在民间。 在中国也有一位与昂山素季相同命运的人士,北京学者刘晓波2008年因为发起《零八宪章》连署活动,被当局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获刑11年,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贾格兰德(Thorbjorn Jagland) 在这次补发给昂山素季诺奖期间也表示“我们希望刘晓波不必像她一样,等了那么久才能到奥斯陆来。”他表示“无法亲自到奥斯陆来领奖的得奖人,仍在历史取得一席之地。 ” 四川作家冉云飞向本台表示许多人认为刘晓波情况会比昂山素季乐观,但现实情况未必如此:虽然对这个国家不要那么悲观,但是也不能对这个国家太乐观,没有无中生有的事情,昂山素季是不会那么快的,说白,中国的前赴后继一点都不比缅甸差,刘晓波就像昂山素季,一个国家要变化,不仅仅是反对派的动作。 刘晓波2010年被诺贝尔奖主办方授予和平奖,此后中挪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不断加强对挪威产品的进口限制。挪威前首相邦德维克原计划本周到中国参加“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会议,但是上周五他接到签证被拒签的消息。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6 月 16, 2012
诺奖主席:希望刘晓波不要等21年 诺奖主席:希望刘晓波不要等21年 奥斯陆 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德(Thorbjorn Jagland)欢迎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昂山素季前来,并表示希望2010年度的得奖者刘晓波有朝一日也能亲自来奥斯陆领奖。他在向缅甸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致欢迎辞的时候表示,在得奖20多年之后,“昂山素季终于来了”,但他希望“刘晓波不用等待这么多年就可以来到奥斯陆”。21年前,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被软禁在缅甸,因此无法亲自前来领奖,而是由儿子代领。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起草“零八宪章”之后被捕,并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2010年,诺奖委员会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将和平奖授予刘晓波,但是刘本人及其妻子都无法前来领奖。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