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缀分类

Shirky:信息过载不是问题,缺乏过滤机制才是问题

Clay Shirky 是纽约大学新媒体方面的教授,同时也是作家,研究互联网科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他在今年年初发表了关于信息过载的演说,或许能够给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带来一些灵感。 我们如今所面对的信息世界,是由无数个“实时信息发布工具”和无数个“多媒体设备”构成的。面对狂潮一般的信息过载,很多人都没办法管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真实信息。新媒体大师 Clay Shirky 说:“现在的问题不完全是信息过载而导致的,而是由于糟糕的信息过滤器而导致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致力于提供有效的信息过滤服务,例如 iPad 上的 FlipBoard ,但适用范围还不够广。 举个例子,SourceForge 上有超过 18 万个开源项目,哪一些是对你有用的,你如何找到它们?这就是缺乏信息过滤器的后果。 还有一个例子是,假设你有了一台印刷机,那就可以印出很多书籍。有人买书,你就赚到了钱,没人买书,你就赚不到钱。前提是你必须先把书印出来,才能知道它是否好卖。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你既是一个擅长印刷的人,又是一个擅长挑选内容的人。你同时承担了两个角色:信息过滤和信息传递。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递信息的成本降到了最低点,任何人都能以低成本传递信息(手机和移动数码设备立功了),那就意味着下游需要更加优质的信息过滤机制。 Google 解决了“搜索”的需求,但未必能解决“发现”的需求,一种更精细化的信息过滤器成为当前比较迫切的事情,Shirky 的观点也许能激发下一个 10 亿美元的生意。 via cnet © 张恒 for 爱范儿: 拇指资讯小众讨论 , 2011. | Permalink | 5 comments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info , Shirky

阅读更多

信息图:LinkedIn

LinkedIn,这个成立于 2003 年的社交站点一直在稳定而又快速的发展着。凭借其商务方面的突出应用,LinkedIn 成为发展最快的社交站点之一。就在上周,他们在官方博客上宣布 网站用户数突破 1 亿 。为了更好地资本化运作,LinkedIn 方面正在谋求上市,IPO 目标为 1.75 亿美元。针对这一话题,Soshable 和 Online MBA 携手带了这幅 LinkedIn 价值几何 的信息图。一起来看下吧。( 点此查看大图 ) LinkedIn 用户数突破 1 亿,差不多是纽约人口数量的 5 倍(纽约人口数量约为 1940 万)。 LinkedIn 花了 494 天迎来了第 100 万名用户;而现在他们只需 12 天就能轻松赢得 100 万名新注册用户。 让我们把这个 12 天再细分下:即每天 83333 名新用户;每小时 3472 名;每分钟 58 名;每秒钟 1 名。 LinkedIn 在商务方面的应用很突出。2010 年,财富 500 强的企业高管都能在 LinkedIn 上被找到。 1% 的用户承担了 LinkedIn 34% 的流量。 用户年龄分布和学位能力方面,35 岁以上的大叔级用户占到 68%;4% 的用户拥有本科或以上文凭,其中 26% 拥有研究生学历;76% 的用户没有孩子。 先前提到了 LinkedIn 有可能会在今年谋求上市。那 LinkedIn 现在的股东都是些谁呢?答案在这里: 联合创始人/天使投资 Reid Hoffman (22%) Sequoia 资本 (19%) Greylock Partners ( 16%) Bressemer Venture Partners(5%) 现任 CEO, Jeffrey Weiner (4%) 其他 (34%) Soshable 还不免俗的把 LinkedIn 和社交网络的当红炸子鸡 Facebook 作了一下粗略对比。当然,这只是最最简单的比较,仅针对两家的运营情况: 如上图所见,Facebook 赚钱吸金的本事要远远高于 LinkedIn。这也很正常,LinkedIn 的势力版图目前也就是在商务社交领域比较拿手,而 Facebook 则是全面开花。最近据传他们正在做搜索引擎。 有人会问,LinkedIn 的利润主要产生自哪里呢?回答是——雇用解决方案。这包括招聘服务、职位刊登服务和其他一些订阅服务。这些内容占到了 LinkedIn 全部营收的 41%。 最后来看下关于 LinkedIn 的展望: LinkedIn 预计在 2011 年公开上市 我在前文提到 LinkedIn 的 IPO 方案初定 1.75 亿美元。如果他们把这一数字提升到 2亿,那么整个网站的估值将达到 20 亿美元。 乐观的现金流:直到目前,LinkedIn 仍未动用他们在 2008 年募集到的资金。 LinkedIn Toady:网站已经有自己的内建新闻聚集器。 source: Soshable | 转载请注明原站及 ifanr 原文链接 © April for 爱范儿: 拇指资讯小众讨论 , 2011. | Permalink | 2 comments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infographic , LinkedIn

阅读更多

ifanr 访谈:跟 Fred 聊泼墨书房—— iPad 时代的数字出版

傅瑞德(@ffred),是一位有着“读者,作者,译者,部落客,潜水人,机车旅行者”个人标签的前 Macworld 杂志总编。他是真正的苹果粉丝,也经常发表关于拇指设备的评论。今年年初,他创办了 iPad 平台的出版和制作公司“ 泼墨书房 ”。围绕如何从传统出版物跨越到电子出版物的话题,ifanr 采访了 Fred 。让我们听听他的思考和感受吧。 我们也将持续进行国内创业团队的报道,这个板块我们命名为 iSeed,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创新的种子,如果你希望在 ifanr 展示你的创业理念和有趣之处,欢迎联系我们 info@ifanr.com 。 Fred 是互联网和出版界的前辈,从业经验超过 20 年。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 Macworld 中文版总编辑,而且他在十年前还创办一本名为 MacZin 的电子杂志。在今年创办的泼墨书房(puomo),又瞄准了以 iPad 为主的平板电脑杂志。 跟 Fred 聊天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他还推荐我们去看看他的 Flickr 相册 ,有很多很棒的照片,例如下面这一张,相当文艺吧。 ifanr:iPad 作为电子阅读工具,它的作品应该带有自己强烈的特征,例如炫丽的色彩和动画。泼墨书房在这方面的探索如何? Fred: 其实我们所 著 注重的,是从纸本和其他传统媒介(影片、声音、以及互动等等)转换到新一代阅读体验的过程。 从书报、广播、电视、网页,我们接受资讯的媒介越来越多,但媒介传承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书报有数百年以上的历史,广播电视数十年、而网页只花了十年时间就成为阅读主流之一,威胁到其他媒介的主导地位。 于是我们思考的是:如果用新的媒介模拟旧的方式,结果会是如何?有什么样的优势?如果有全新的资讯媒介出现,会是什么样子?用阅读机模拟纸张好读吗?用平板电脑看电视精彩吗?用网页听广播又如何? 经过许多思考,我们决定在携带式的设备,尤其是平板电脑上发展全新的阅读体验,而 iPad 只是现今在整体表现、市场接受度、以及开发的便利性上最符合我们需求的平台。至于色彩、动画之类的特色虽然很重要,但只是附带的优点;但既然有这些优点,我们当然希望在作品中尽情发挥。 我们最近的作品「 The Tour:纵贯线经典旅程 」就是个不错的例子。「纵贯线」是由李宗盛、罗大佑、周华健、张震嶽四位歌手组成的团体,在 2009 年全球巡回演出一年之后解散,而我们的这份作品就是「纵贯线」这一年 42 场演唱会的记录;其中包含图文和影音等经过授权的内容。 这是先前已经有纸本书的作品,但我们取得内容之后,并没有把它变成 ePub 格式、也不是转成 PDF 档,而是把纸书内容全部打散、加上当初因为篇幅无法容纳的照片、再申请演唱 MV 和记录影片的授权,以适合 iPad 的形式全部重新打造。 或许某些类型的书籍适合以 ePub 或 PDF 格式来数码化,因为成本相对较低、跨平台兼容性也高;但兼容性高的代价就是无法发挥各个平台的特性,只能取平台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换言之就是妥协,而妥协并不是我们想做的事。 于是,我们从头打造的「纵贯线」也许受限于经验、技术、以及iPad本身的条件,不敢说尽善尽美,但我们相信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它已经提供了过去一切媒介所没有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我们一切努力的目标、也是起点。 当然,这中间也有附带的收获,那就是「纵贯线」的舞台照片和影片,在 iPad 上的效果比在纸上好太多了。 ifanr: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周围有很多用户抱怨 iPad 上电子书的体积太大,例如每一期《 连线 》就超过 500 MB,需要耗费太多下载时间。那么,泼墨书房在出版时会怎样考虑体积的问题? Fred: 这是另外一个让我们最近伤透脑筋的问题。我们的「纵贯线」完整版因为容纳大量影音内容的关系,第一个测试版档案体积高达 1.3GB;后来在制作人员的努力之下,以不影响整体品质为前提,将档案减到了 1GB 左右。 目前「纵贯线」当然是个特例,不过往后应该会不断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因为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将影音档案大幅缩小。我们也考虑过将影片部分放上网络,以流媒体的方式减少对 iPad 储存空间的需求,但有几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办法妥善解决: 无法保证仅有购买「纵贯线」的读者能观赏 放上网络等同于「公开播放」,会造成授权方面的问题 使用者必须在连网、而且传送速度理想的状况下才能观看 如果作品销路良好,长期支持后端的播送机制与带宽需要可观成本 所以,在权衡这些条件之下,我们只能暂时向读者说声抱歉,必须多占用一些 iPad 上的空间。不过如果暂时不阅读的话,可以暂时移除,想要观赏、或是更新内容的时候再重新安装,由于不必再付费,所以应该不致影响读者权益才是。 ifanr:“互动类图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 iPad 上根据用户不同的选项,书籍的情节(或内容)朝不同方向发展。您喜欢这种构想吗?泼墨书房会不会在这个方面有所尝试? Fred: 如果作者是朝这个方向写作,技术上不是问题,只是有没有适当的视觉表现材料,能和这样的故事设计相得益彰。 也有人曾经问过我们,会不会考虑在内容中加上一点小游戏、或是和外部 SNS 连动的功能。我相信往后的数码出版品都会有越来越多和读者互动的部份,从触控、视觉效果、游戏、分享、甚至读者之间的讯息交流等等;这些都将是未来拉开「进阶」出版品和「仿纸」数码出版品距离、区隔不同读者和市场的关键。 至于泼墨书房会不会尝试,当然会。究竟我们现在已经在前面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当然希望继续不同下去。 ifanr:那么泼墨书房在社会化营销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地方?利用 SNS 做推广吗?现在的战果如何? Fred: 一开始总是辛苦的。就整体营收而言,现在是一个纸本已经往下掉落,但数码化阅读还没有崛起的市场;所以,目前无论是怎样的手法,都很难让营销努力直接变成销售成绩(其实多年来所谓「Web 2.0」市场不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现阶段的方向是这样的:首先花一点时间,让读者了解我们在出版方面的做法(例如不走「海量书城」、不走「直接数码化」、只精选制作适合 iPad 表现的作品等等),也让有规模的纸本出版者了解,我们和他们是站在互助、而非对立的立场。 其次,我们透过在SNS上与读者直接沟通、并且发行免费试阅版 app 的方式,让读者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的作法、看到制作的过程、也提供直接回应意见的渠道;如果作品有缺点,我们就改进,如果有好东西可以额外提供,我们就提供。换言之,我们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和读者沟通的工具;虽然过去的媒介也多少有这样的功能,但我们相信,这一点在网络时代可以做得更好、更直接。 接下来,就看这样的努力是不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看到成效了。 我们观察了简体中文市场一段时间,发现能在排行榜上占据前面名次的,多半还是「以量取胜」的作品;所以预期得到我们这样「逆势而行」的作法还有很多硬仗要打。我们会以持续推出有趣的、与众不同的、带来不同阅读体验的作品来持续尝试。 因为人力和预算的关系,我们在现有的 SNS 方面是从开设新浪和腾讯微博帐号入手,先让大家认识我们,其次再谈营销;不过我们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已经活动了一段时间,也有一定的读者群。 然而我们还是觉得,读者下载的每一份作品都是一个沟通和营销的渠道;只要读者觉得是好作品,这个渠道就会发挥无比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ifanr:就是说泼墨书房在简体出版方面已经有计划了?能透露一下吗。 Fred: 只要是适合的作品,我们都会推出繁简两种中文版本,甚至英日文版本。这是数码出版相较于纸本出版的优势之一;过去纸本时代,即使有适当的作品,也不见得能推出其他语文版本,就算制作出来,也不一定能送到适当的市场去销售。 但数码出版的技术、以及 iTunes 商店的机制,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单一语文版本可以在全球上架,多语版本也不必担心通路、代理、运送之类传统上会遭遇的问题。 不过在这过程中也还是碰到过困难;例如我们的第一个作品「阿星的吐蓝奔潜水游记」,在繁体版完成之后不久就推出了简体版,也顺利上架销售;但之后的「纵贯线」简体试阅版,却被苹果以「内容与繁体版重复」而退件,后来经过申诉之后才过关。 往后,多语版本将会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苹果开启了跨市场、跨语言出版的道路,自己又要兼当审查的裁判,然而不可能每个人都了解语言文化之间的微妙差异与需求,所以难免会出现这种状况。 所以究竟要一个 app 同时容纳多种语文呢,还是要一种语文一个版本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随著出版者、读者、技术提供者、甚至审查者的改变,找到自己最好的答案。 ifanr:您的意思是,泼墨书房还是会跨平台发展?例如 Android 的势头非常迅猛。 Fred: 我们不排除任何一个适用的平台,包括 Android 在内。 然而如同前面提过的,以目前的技术而言,要完全发挥平台功能,多少会牺牲不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而这一点也必须假以时日让技术来解决。 目前 Android 市场由于机种和系统版本众多,要做到完全兼容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我们以「pad」类型的大屏幕机种为主,而目前 Android 市场还没有一个共通的标准出现,例如某一品牌、某一尺寸和分辨率的屏幕、以及 Android 3.0 系统的组合等等,可以作为我们制作时的基准。 只要有这样的基准出现、Android pad 的市场崛起、开发成本和技术方面也能够支持,我们就会尽快投入。 ifanr:从已经发布的作品来看,泼墨与演艺圈艺人的关系应该不错吧,在出版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值得分享一下吗? Fred: 我们因为过去累积的人脉、以及一些因缘际会,原本就有一些演艺和文化圈的朋友,今年初承蒙「纵贯线」原作者的青睐,给了我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而看到的朋友们也都给予肯定。所以,我们接下来已经谈妥(或正在洽谈)多位艺人和名人的作品,会在接下来几个月陆续推出。目前已经确定的是插画家平凡、陈淑芬的多部作品,包括二月份新出版的「童话标本」一书,以及歌手许茹芸的古巴旅游摄影作品「对照」。可以看看 Flickr 相册 ,有最近活动的照片(例如台北书展等等),也有其他好玩的照片。 至于其他几位正在洽谈的作者,必须在确定合作、并且得到他们的许可之后,才能提他们的名字,所以这点就容我们先卖个关子。 ifanr:一个轻松的问题,作为资深苹果用户,您平时在iPad上喜欢阅读哪些杂志?玩哪些游戏? Fred: 因为研究的需要,在 iPad 上叫得出名号的欧美杂志我大概都读;另外,我也会看日本出版的作品,因为日本作品往往能展现出一种不同于欧美设计的东方介面哲学和风貌,像是文字的排列和间距设定、留白、版面变化等等,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中文市场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品,不过目前似乎多半还是以欧美为模仿对象,还没有完全走出自己的风格;这一点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所以也还要继续努力。 游戏方面,我自己常玩的并不多,主要是 Bejeweled 、 X-Plane 飞行模拟、以及 FlightControl HD 这几个。其实我还蛮想看看 iPad 上会不会有 Ultima III 或 SunDog 这类老掉牙的游戏出现。(笑) 最后,推荐大家在新浪微薄上关注 泼墨 和 Fred 。拥有 iPad 的朋友,可以 点击这里 下载「The Tour:纵贯线经典旅程」简体试阅版。 【iSeed】是 ifanr 持续关注和报道创业团队和个人的项目,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创新的种子,有价值的闪光,如果你希望在 ifanr 展示自己的创业理念和有趣之处,欢迎联系我们 info@ifanr.com。 © 张恒 for 爱范儿: 拇指资讯小众讨论 , 2011. | Permalink | 6 comments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Fred , iPad , iSeed , puomo

阅读更多
  • 1
  • 2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