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媒体

台灣新聞 | 陳德銘:盼花蓮與大陸擴大通航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花蓮縣10日電)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今天說,希望花蓮和大陸更多地方通航。花蓮縣長傅(山昆)萁趁機向陳德銘喊話,期盼開放大陸與花蓮的定期直航航班。 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10日率團訪問花蓮,下午先後參觀光隆博物館和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縣長傅(山昆)萁晚間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太魯閣晶英酒店」設宴款待陳德銘一行。 傅(山昆)萁致詞時說,兩岸直航航班已從逾500班增加到800多班,但花蓮卻不在直航範圍內,到目前都還是採用包機。他希望儘快實現大陸與花蓮的定期直航航班,讓花蓮與大陸民眾能用最短時間往返兩地。 陳德銘表示,此行曾向媒體記者形容,花蓮名副其實是「風景美麗如畫,民風樸實如蓮」,期盼大陸更多民眾能訪問花蓮,也希望花蓮和大陸更多地方通航。 他指出,面對未來智慧化工業革命,大陸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台灣也遭遇同樣考驗,因此此行特別著重精緻農業、生技、旅遊觀光和志工服務等新產業領域,正好在花蓮都能找到參訪對象。 陳德銘提到,上午在台北與台灣媒體主管介紹大陸未來幾年構建全球開放體系的作法,是希望兩岸共同因應明年和未來幾年全球化下面臨的挑戰,也期盼花蓮能在這方面和大陸相向而行,取得更大成就。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致詞時說,全球化和自由化是大趨勢、大潮流,兩岸各方面交流合作雖非常緊密,但互利雙贏還不夠,需要更宏觀,才能讓全球分享兩岸的經濟巧實力和文化軟實力。1031210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人權指標調查 台灣經濟、勞動人權吊車尾

中華人權協會公布2014年台灣人權指標調查結果,針對政治、司法、經濟、勞動、文教、環境、婦女、兒童、老人、身心障礙及原住民等11個面向進行調查,檢視政府在「公民與政治權利」、「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及「少數群體與特殊群體權利」的人權保障程度。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李永然表示,人權指標的調查對於政府未竟之處有督促之作用,對於較完備處,則能予以鼓勵。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柴松林教授針對今年的人權指標調查報告結果,則認為整體有進步,但是政府對重大危機事件的應變能力不足,造成民眾恐慌;政治人權方面,民意代表未能反映民意、監督政府,將無助提升人權;經濟人權方面,柴教授表示,稅制不公、分配不均,造成百分之一的少數人掌握絕大多數的資源,引起人民的不平,近年中東的革命、台灣的學運與香港的佔中,都有此因素,政府應該重視。 在各分項指標評比中,兒童、婦女、老人、身心障礙者、政治、原住民、整體人權等七項指標的評估相對較為正面(正面評價高於負面評價),皆有四~五成正面評價比例;但在文化教育、環境、經濟、勞動及司法人權等五項指標的保障評估較為負面(負面評價高於正面評價),特別是經濟人權,負面評價的比例超過六成五,環境人權負面評價也達到五成三的比例,這也與往昔評價一致,顯示近年民眾對於生存權以及經濟安全的看法持續悲觀。 這項調查於今年10月進行電話訪問,有效樣本1,074個,以百分之九十五之信賴度估計,最大可能抽樣誤差為±2.99的百分點。2014/12/10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人權日 呂秀蓮:終惡業創善業

(中央社記者廖壬楷台中10日電)前副總統呂秀蓮今天前往台中監獄探視前總統陳水扁。她說,今天是國際人權日,也是共同終結歷史惡業,共創未來善業的時刻。 呂秀蓮上午與陳水扁之子陳致中、桃園市長當選人鄭文燦、彰化縣長當選人魏明谷及嘉義市長當選人涂醒哲等人,前往台中監獄探視並聲援陳水扁。 呂秀蓮表示,陳水扁現在已經百病纏身,隨時可能發生不測,沒有人可以承擔這樣的歷史責任。 陳致中表示,上午已請律師以台中榮總11月4日最新的診斷書,再次向法務部提出保外就醫的申請。診斷書中有明確提到,陳水扁的病情主要是腦部神經病變。 陳致中說,希望法務部重專業醫療意見,儘速核准陳水扁保外就醫事宜。未來若保外就醫核准,將會讓陳水扁回到高雄。1031210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人權日 總統:檢討歷史得民信賴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0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說,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成立就是要還原歷史真相,「面對歷史要就事論事,徹底檢討才能得到人民信賴。」 今天是世界人權日,文化部今天上午在台北中山堂舉辦「2014世界人權日」紀念活動,邀請馬總統、文化部代理部長洪孟啟、350名走過1950年代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及家屬,透過音樂、舞蹈、口述歷史紀錄片等,緬懷台灣走過的坎坷人權路。 馬總統表示,66年前的今天,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可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最完整有權威的保障人權憲章,那時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但卻有7000萬至8000萬人因戰爭帶來疾病天災,不幸死亡,國際人權日的宗旨就是希望能消弭戰爭,解決和平。 不過馬總統指出,當時國共內戰已經有一段時間,中華民國宣布戒嚴是為了避免戰爭帶來的災難,政治受難者都是那場戰爭的受難者,因為有戰爭,才會有侵犯人權的勢力,長期戒嚴38年造成許多假案、冤案,而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成立就是要還原歷史真相。 馬總統表示,他在擔任台北市長期間,二二八紀念館進行台北市受難者口述歷史,「面對歷史要就事論事,要徹底檢討改善,才能得到人民信賴。」 值得一提的是,馬總統過去出席人權日活動時,曾有受難者直接站起來嗆聲,但今天卻是聽到受難者家屬說「總統加油」,有別以往。 文化部代理部長洪孟啟表示,德國漢娜鄂蘭提出一個觀念,「有些事情沒有參加,但卻有集體責任」,一個政府對過去所做不當的行為要負起責任,就是集體責任,作為政府一員不僅要承擔起責任,也要作為義務,讓人民不會受到過去的苦難。 政治受難者家屬代表黃新華道出她的父母當年同時被捕入獄,她在獄中出生,是從父親黃賢忠的遺書中才認識父親,「父親的死是時代悲劇,因為威權統治犧牲無數人的生命,父親說,他只是大時代下的一個浪花」,而母親從沒教她恨,而是要她用愛看世界。1031210

阅读更多

聯合新聞網 | 港人蝸居天台 BBC喻「貧民窟」

香港天台「蝸居」苦況,再度引起外媒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最近到港採訪,深入探訪深水天台屋狹小的居住環境,更將天台屋比喻為「隱形天台貧民窟」。有受訪的鐵皮屋男住客因住所面積細小,容不下一張睡床,結果要以報紙充當床墊席地而睡。該記者指「天台貧民窟」與山頂豪宅區有天淵之別,認為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 BBC的記者曾探訪過一名天台鐵皮屋陳姓男住客,他的「家」細小得連睡床也容不下,實際空間小於一個停車位,房間連窗戶亦沒有,BBC記者僅逗留數分鐘已感侷促,但男住客仍需繼續居住。 小小的鐵皮屋內有多個貧窮戶棲身,需七戶共用廚廁及細小的空間,唯一「可幸」的是住戶踏出狹窄的走廊,便能俯瞰城市面貌,恍如「貧民專屬的閣樓景致」。BBC記者在報導中又形容人們走在街上,往往看不見舊樓天台情況,惟數以千計貧民卻正生活於如此惡劣的環境中。 此外,工聯會向政府提出2015年《施政報告》房屋建議,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安居易」夾心階層置業計畫,建議按建築成本定價,售價約100萬元,協助超出公屋入息上限,但又未能負擔居屋首期的家庭「上車」。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