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人人有

“薄谷开来”的称谓可能构成严重政治错误

众所周知,姓名是人的最基本的法律定义,政府和媒体必须正确使用公民的姓名,姓名的使用同时也体现国家国的司法主权。谷开来的户口本、身份证和护照如果没有使用“薄谷开来”的称谓,则新华社的称谓极可能构成严重错误。 如果谷开来以秘密方式取得外国国籍并且使用“薄谷开来”之名,那么,中国政府必须掌握确实证据后,取消谷开来中国国籍并且注销户籍。若谷开来秘密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并且使用“薄谷开来”之名,中国政府也应该和香港协调后取消谷开来内地户籍。 如果没有履行以上相关手续,中办和新华社的称谓涉嫌侵犯谷开来权益,并且构成放弃司法主权之嫌! 最可能的情况是,谷开来在外国使用“薄谷开来”的名字。注意,只要户口本、护照和国籍没变,“薄谷开来”不是该公民正式姓名。司法机关使用时只能是用于说明情况,但是新华社的稿件只使用“薄谷开来”,后面加注是“薄熙来同志的妻子”。这种方式给人的映像是薄谷开来是正式法律意义上的姓名了。希望中共有关机关给出合理的证据,相信这个不是什么难事。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若薄谷开来具有外籍,且中国承认并同时取消其中国国籍,那么薄谷开来涉嫌谋杀被中国公安机关拘捕,中国政府可能有义务通知博谷开来国籍所在国。我们未见到有关消息,不知道博谷开来是哪国公民? 如果谷开来只是非正式在外宾圈子里使用“博谷开来”之名,或者只是涉及海伍德的案子时,英国人只知道有“博谷开来”,那么中办和新华社这种媚外的“附和”不是必有用心就是很卑鄙了。

阅读更多

左三:一个前韩粉的告示:风暴中寄语韩寒

作者:左三 作为80一代最具影响力的华语作家,韩寒你正遭受自从业以来最大的职业危机。 按照我的观察,韩寒你这次遭遇上的危机,其实起源于不久前发布的“韩三篇”。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无非是“素质论”。讽刺的是,作为一名著名的独立 知识分子,你在抛出“素质论”后,恰恰最遭人指责的正是你本身的“素质”问题——你的学识素养大有可疑。又有鉴于时下中国吊诡的时政态势,这一 “素质论”竟不知不觉间直接将一直视你为同路人的自由抗争分子们的奋斗基础同时打击殆尽。 悲乎!多年辛苦才堆砌起来的形象,忽然轰然坍塌。 近十年来,韩寒你一直以机智风趣的文风,针砭时弊,笔论中华,引来无数沉默的大多数追捧。我也是如此。不用怀疑,我曾经在网易跟帖中写下了“我个 人宣布,我认可韩寒是有良心的公共知识分子,并且可以代表我!”这样的字句。对这种行为,我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作为一名沉默的大多数,我缺乏必 要的时间和知识来参与有关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表态,且我也懒于这样做。公共事务纷繁芜杂,派别林立,迷雾重重,一个人真要参与其中,必要的学识素养 和专门时间缺一不可。我这样的碌碌小民,终日忙于糊口家务,哪里还有心力(甚至缺乏兴趣)参与其中? 这当然可以说是借口。但转念一想,没有很多我这样的人,公共知识分子和政客们又如何能生存?代议制又怎会存在?所以我至今不认为我曾经挺过韩寒你 是一件错事——直至你抛出“素质论”。 看到你笔下关于“素质”的论述,我忽然有种血往喉头涌的感觉。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相信曾经爱过小平的人在那年夏天的晚上之后也有过同样的 痛楚。那是属于被背叛者的痛。 “素质论”的出台,同时宣告了你“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在我心中的末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偏偏将来自异端的虚伪枷锁主动套上身,且不讳言要以此为 基础再谈民主——错太大了。 自由是天赋,民主是保障自由手段,怎么还要加上素质作为限制?这本是无须证明、珠玉在前的不争事实,哪里需要这如许多的定语?这完全就是“工农” 不配民主的论调啊。不须提黄豆选主席的典故,就是连当下小孩子玩的“剪刀石头布”游戏都不懂的表现啊。 我随地吐过痰,也酒后在街上小过便,是和台湾友人哈哈大笑着一起做的。你看,他们民主了,还过得很不错,为什么我们这里就不能民主?素质么?狗屁 的素质。初时他们要以经济为基础,现在又说要“素质”为基础,明天还会说什么?妈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借口。 你错太大了。 其实我当时就震惊了:韩寒你今日可以为“素质论”张目,难道明天就不能和郭沫若之流一样,为红太阳舔脚么?我甚至想到了民盟的张澜。当年为了民主 的目标与党同行,后来却只能断了脊骨一样苟且偷生。 难道真的要故事重演吗?不敢想象。 为了捍卫天赋的自由权利,我们中间已经牺牲太多。上溯至辛亥,回眸今日,我们的牺牲实在太多了点。他们总用种种谎言来欺骗我们,蒙蔽我们的眼睛, 我想不到的是,活在并成名于互联网时代的韩寒你竟然也要这样说。诛心一句,实在是在为虎作伥啊。 “素质论”一成,你叫已经牺牲了先烈情何以堪?你叫正在牺牲着的前辈们情何以堪?你叫为此正奋斗着的同路者们情何以堪?牺牲还有价值吗?奋斗还有 意义吗? 果不期然,你的“素质论”引来诸多回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民族主义者”胡锡进更是频送秋波,“求交往”,“愿包养”的言论铺天盖地,求爱 之心赤诚一片。肉麻得叫人掉一地痱子。 韩寒,你那时还不明白吗?真是被“热爱”冲晕了头脑吗? 错上加错的是,你竟又继续表示要“屠戮权贵、屠戮民众”。 我们早已与权贵划下界线,你怎样屠戮我们不管。我们所怀疑的是,以他们的面皮之厚、内里之漆黑,你连看都尚且不能看清楚,到底能屠戮到些什么?真 屠戮得到的话,他们恐怕早已断子绝孙了吧——韩寒,不用怀疑,早在你之前,将笔杆化做匕首投往他们的人,其投掷之力度、其匕首之锋利、之准绳,比 你大得多、利得多、准得多的,大有人在。 后面那一句,更加惹人恼火。民众们来来去去就那些事儿,要的就是那么些东西,能得到也就是那几根毫毛,你要下手屠戮,当然可以屠戮得顺心顺手。我 们既没有枪炮,又没有高墙厚门,赤裸裸暴露着,怎挡得住你?更何况,你动手的时候,那些虎视眈眈的白眼狼必然也一拥而上,我们这些屁民又怎么承受 得起? 我们给了你声誉,买了你的文字,给你送上战斗经费,本想让你“代议”一番,作为我们仅能争取得到的、薄如蝉蜕的一层遮羞布,你却反而要回头屠戮我 们? 良心还在吗? “我永远站在鸡蛋一方。”你曾推崇过那个日本人的这句话,忘了吗? “可以不为自由而战,不能为高墙添砖。”这是你批评那个赴京走台的老家伙的话,也忘了吗? 言犹在耳,人已改,颜又换。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 韩寒你终于亲手将大伙儿为你砌就的高台拆散了。就是这样,一块一块的拆掉。一直以来,大伙儿把你当做“公共知识分子”,你先是抽掉“公共”这块 砖,露出了光腚,然后连“知识分子”这块砖也拆掉了。大伙儿一直认为你有良心,结果你要回头屠戮我们这些“衣食父母”,把“良心”这块砖也拆掉 了。 高台坍塌,真不是我们的错。 现在你站得巍巍颠颠,数来数去,便只剩下一块“作家”的砖头在支撑了。 有人正在这块砖头下起劲的挖着,挖的热火朝天。可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当然既不愿踏上一脚,也不愿扶上一把。韩寒你既不愿为我们“代议”民生疾 苦,又表态要屠戮我们,这世上的作家多的是,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不多,我们又何苦来由参上一脚? 所以,我这里并不是在倒你,或是在黑你。我只想真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我不愿揣度你的动机:是真要翻书变脸;还是一时糊涂,忘记了自己的来路。 其实我更情愿韩寒你是后者,这意味着,我们曾经走过的日子依然是带着真诚的。当然,搞清楚你的“作家”身份对这份真诚具有澄清作用,但我已经无所 谓了。 如果,我是说如果,韩寒你真的是一时糊涂,那请你勇敢地说一句“错了”。或者我会原谅你,或者不会——如果你连“作家”身份都不属实的话,那其实 也没什么可以原谅的了。和此愿望相对,此时此刻,我更希望你能保住最后那块砖,然后能真诚地为自己的糊涂道歉。多读些书,学多些知识。把自己亲手 拆掉的砖一块块捡回来,垒实根基,重新上路。毕竟我们这里还是很缺代议人的。 舒淇脱光了,又一件件为自己穿了回来。她很了不起,不是吗? 我相信她能做到的事,你一样可以。你还很年轻,你完全还有足够的时间为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代上一议。

阅读更多

债台高筑 孰穷孰富(图文)

美国债台高筑,中国解放军入驻。 债台高筑 孰穷孰富(图文) ——冷是风冷,穷是债穷,果真是这样子吗 文章笑权 尽 管毛泽东时代很穷,穷得很多农村人要合穿一条裤子,但直到现在,三五十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人在怀念,怀念那个一穷二白的年头。比如有个文革时期名声籍甚 的红卫兵司令,流窜到海外,热衷于搞内斗,把海外民族运动搞得一塌糊涂。其一生把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奉为伟大的民族主义者,至今还在梦想,梦想中国能 重享“人民文革”的“美好”时光。 毛泽东的海内外为数不少的遗老遗少们,为毛时代沾沾自喜的理由中,其中有一条很给力:那个时候,举目望 世界,能做到“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惟吾大中华!人常说:无债一身轻,果真是这样吗?回首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毛时代,国家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人民生活与发达国家相比,用“水深火热”来形容,绝不过分。 显而易见的,毛时代的中国,虽然没有任何债务,但是个普世公认的穷国。即便经 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今天,江胡统领的中国,尽管已经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现在已经是世界头霸美国最大的债主,可是尚无人敢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 首富,中共领导人至今尚谦卑地声称,中国仍然是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 由此看来,穷富与债务,并无直接的关联。关于欠债,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冷是风冷,穷是债穷”。 然 而,小农经济封建制度下的约定俗成,到了资本主义比较高级阶段,就成了陈规陋习。现在,国家经济越发达,人民生活越富裕,该国债台往往越是高企。这在日本 在美国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现象phenomenon。尽管共产党一贯对资本主义制度百般攻击,但也没有人敢说出:美国日本已变成穷国的这种鬼话。 同 学们知道一个常识:当个人或公司资不抵债的时候,就会宣告破产。当然,从理论上来说,国家也会破产。例如2008年的冰岛,GDP不足194亿美元的冰岛 负债超过1383亿美元。理论上,冰岛已经破产。但是,在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的今天,“国家破产”只不过是一个形容的词汇而已。如果想趁着一国破产的时机买 下一个国家,实在不过是一个赤色的幽默。 前二年,网络就有个著名作家闹了一个国际笑话,据说该作家还是人大天大历史哲学双料博士,且有著作等身。这位自称加拿大的“根正苗红移民”,曾经这样威胁民主派人士:你们这帮卖国贼汉奸不要神,等中国把加拿大买下来的时候,再好好地“清算”你们...... 是的,加拿大和美国日本一样,也是个债台高筑的国家,但是今天的世界,当债主不见得就风光,债务缠身也未必就是什么坏事。为什么呢? 记得去年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离任前,曾接受美PBS专访,记者夏利问周:我们消费,你们储蓄,难道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么?周满面春风地笑道:你知道孔子,他的伟大哲学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中国人有爱存钱的习惯,就是使得我们有种富足的感觉,这不是很好麽。 我的天!这就是中国人的哲学思想,这就是当今世界穷人当债主的“富足的感觉”。义务教育不能普及没有关系,人民没有医疗保险也没有关系,key points 就是要的这种“富足的感觉”,今后尽管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一定要凭着这种感觉走下去…… 而美国呢?竞选政客发出警告:债台继续高筑,当心解放军进驻! 又一个赤色幽默? 公元2011年8月16日 立秋已过半仙斋

阅读更多

妻女空難喪命丈夫跨國境手刃責任人

俄羅斯“復仇者”歸來   一起空難讓俄羅斯建築工程師維塔利刹那間失去了愛妻和一雙兒女。面對試圖推卸責任的航空調度公司,憤怒的他跨越國境,到瑞士手刃失職的調度員。他對妻兒的摯愛,讓無情的司法制度為之動容,輕判他8年監禁。入獄3年後的2007年11月12日,維塔利被提前釋放回到俄羅斯。   莫斯科的夜晚,寒冷的空氣中充斥著潮濕的氣息。空曠的街道上,稀疏的路燈發出慘白的光。卡洛耶夫推開住所沉重的鐵門,家人魚貫而出。片刻後,一輛小汽車卷起地面上的泥水,朝多莫傑多沃機場駛去。一路上,不斷有車輛彙集而來,大家要把卡洛耶夫接回家。11月12日夜,整個俄羅斯注視著多莫傑多沃機場,注視著被稱為“復仇者”的維塔利卡洛耶夫的回家之路。   1.讓人心碎的午夜   “維塔利是個善良的建築工程師。”在俄羅斯北奧塞梯首府弗拉季高加索,熟悉他的人都這樣說。擁有賢慧的妻子,養育著一雙兒女,生活富足……在維塔利看來,這樣的生活足夠了。然而,一個讓人心碎的午夜,讓這樣一位彬彬有禮的中年男子跨越國境,製造復仇血案。   2002年7月1日晚,俄羅斯巴什基爾航空公司的一架圖154客機,正向目的地西班牙巴賽隆納飛去。這架飛機上的主要乘客,是一群準備去度假的俄羅斯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飛機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不過現在,飛機上安靜下來了,經過幾小時的飛行,孩子們有些疲憊,窗外的夜色成了催眠劑。維塔利的妻子斯韋特蘭娜,照顧著兩個孩子,11歲的兒子康斯坦丁和4歲的女兒季阿娜已經進入夢鄉。斯韋特蘭娜和兒女此行的目的,是去看望正在西班牙工作的維塔利。   此時,在瑞士蘇黎士空中管制中心,值班的航空調度員彼得尼爾遜正在兩個工作臺之間巡視。另一位同事臨時離開,他不得不來回照應。   當晚23時29分,德國慕尼克管制中心把對這架客機的管制權,移交給瑞士蘇黎世管制中心。6分鐘前,一架屬於敦豪公司的波音757貨機,獲准飛往德國斯圖加特。   “BTS2937(圖154的航班號),立即下降高度。”當晚23時34分,彼得尼爾遜覺察到碰撞危險後,慌忙向圖154航班發出指令,圖154航班隨即降低高度。但彼得尼爾遜沒有注意到敦豪貨機同時向控制臺發出的下降報告。43秒之後,在德國和瑞士交界的博登湖上空,兩架飛機相撞。   2.他要讓責任人謝罪   噩耗傳來,維塔利失魂落魄地趕往墜機區域——博登湖的德國一側。他是第一個趕到那裏的遇難者家屬,由於沒來得及與現場指揮部門溝通,負責現場保護的員警拒絕讓他進入警戒區域。本來能講德語的維塔利,語無倫次地哭喊著、掙扎著往裏闖,直到德國員警意識到他是遇難者家屬。   目擊者這樣形容這起事故:“兩個巨大的火球從天上掉下來,很多燃燒著的物體甚至屍塊也這樣掉下來。”飛機殘骸和遇難者的遺體分佈在大片的區域裏,維塔利在救援人員的陪伴下,艱難地挪動腳步。當他們找到維塔利4歲的女兒季阿娜的遺骸時,維塔利幾乎崩潰了,甚至失去了看妻子最後一眼的勇氣。   事故發生後,瑞士蘇黎士空中管制中心稱,圖154客機的飛行員對降低高度的指令反應遲鈍,導致客機同貨機相撞。空管中心所屬的空中導航公司透露,他們曾多次要求圖154降低飛行高度,但飛行員對此置之不理。當它終於下降時,迎面飛來的貨機也開始下降。空中導航公司地區控制中心的負責人在記者招待會上稱,瑞士導航員彼得尼爾遜具有多年的導航經驗,他當時“正確地啟動了正常的躲避程式”。   但是,俄羅斯和德國方面的調查報告對此並不認同。維塔利逐漸從痛不欲生中擺脫出來,要為妻兒的死討個公道。維塔利數次找到瑞士蘇黎士空中管制中心,對方的態度從置之不理轉為試圖破財消災。這讓維塔利相信,事故是“人為”的,他決心讓責任人謝罪,為家人報仇。   3.從受害者變成罪犯   2004年2月24日傍晚,蘇黎世郊區克洛騰鎮列巴維戈大街26號門外,來了一個中年男子。“我想找彼得尼爾遜。”通過門口的對講機,尼爾遜太太知道來人要找自己的丈夫。“彼得,門外有人找。”尼爾遜太太上樓讓丈夫出來接待客人。不多時,尼爾遜太太聽見門口傳來爭吵和打鬥聲,當她從樓上跑下來的時候,發現丈夫倒在了血泊中。   隨後趕到的醫生證實,彼得尼爾遜身中數刀身亡。員警迅速封鎖了小鎮。當年2月25日,瑞士員警在蘇黎世的一家酒店裏抓獲了正準備乘飛機返回俄羅斯的48歲的犯罪嫌疑人維塔利,並在他身上搜出了包括彼得尼爾遜在內的瑞士空管人員的資料。   面對員警,維塔利很平靜,他表示自己做了該做的事情。得知尼爾遜太太和孩子們更換了住所時,維塔利平靜地表示:“我不會去傷害他的妻子和孩子,因為過錯是他一個人的。”          4.“拷問心靈”的庭審   為妻兒報仇的維塔利,得到了俄羅斯人的普遍同情,人們發起了一場解救維塔利的運動,甚至向外交部門施壓,希望政府出面為維塔利說話。 俄羅斯官方於是通過多種管道與瑞士政府和司法部門溝通,希望將維塔利引渡回國接受審判。不過,瑞士司法機構沒有同意。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瑞士檢察機構以“蓄意謀殺罪”正式向瑞士聯邦法院起訴維塔利。   2005年10月26日,法院宣判了此案。這天,法院的旁聽席上坐滿了人。德國一家報紙用《對心靈的痛擊》為題,記錄了宣判前法官和維塔利的對話。   “這個不幸事件重創了你的生活。你說過,它把你的生命推到了盡頭。是這樣嗎?”   “是的。”   “你親自鑒別了自己孩子的遺骸?”   “我的孩子是遇難者中最小的,他們的遺骸幾乎不用鑒別。”   “那你妻子的呢?”   “我沒有能力再看她一眼。”   “控告中指出,為妻子和孩子報仇成了你生命中惟一的目標。是這樣嗎?”   “這是我能為他們做的全部。”   “你曾說,每天早晨,你都要把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拿出來看,夜晚也是如此。是這樣嗎?”   “是的。”   這時,維塔利出示了一份2003年11月11日的協定,協定由瑞士空中導航公司出具:“空中導航公司決定為事故的遇難者提供額外賠償,每個遇難的孩子賠償5萬瑞士法郎,遇難的父母,每人賠償6萬瑞士法郎。作為交換,遇難者家屬放棄追究本公司的任何權利。”維塔利表示,正是這份協議,促使他在2004年 2月來到瑞士,向空中導航公司和彼得尼爾遜討個說法。   維塔利向法官和旁聽席上的人們講述了自己與彼得尼爾遜的那次會面。 “我找到了他,但他不準備為過失承擔責任。我拿出了孩子的照片,對他說‘這是我死去的孩子,希望你想一想,如果你看見自己的孩子在棺木中,你是什麼感受’。”   “這導致了你的憤怒是嗎?”法官問。   “是的。他們居然試圖用一紙協議讓我出賣親人的屍體!這絕對辦不到!這是對遇難者的褻瀆!”   “你為什麼要到瑞士來?”   “我要讓空中導航公司向我的家人謝罪。”   “你對與彼得尼爾遜的會面有什麼期望?”   “讓他道歉。”   “你怎樣介紹自己?”   “介紹自己?如果他不知道我是誰,為什麼打我,為什麼扔我裝著照片的信封?當他把我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拋開的時候,我感到妻兒的屍身在墳墓中被翻轉,甚至被從棺木裏拋出來。”   “當時你做了什麼?用刀刺向他?”   “關於這個我不想再說。”   此刻,法庭上沉默下來,可以聽見陣陣嗚咽聲。   5.“復仇者”回家   2005年10月26日,瑞士聯邦法院判維塔利“蓄意謀殺罪”成立,判處他8年監禁。今年6月,法院將維塔利的刑期減至5年零3個月。今年11月8日,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決定提前釋放維塔利。   維塔利被釋放的消息立刻充斥了俄羅斯主要媒體。11月12日,維塔利的大哥尤裏得到維塔利即將回國的消息後,匆忙聯絡親朋,準備到機場迎接弟弟。維塔利的姐姐準備好豐盛的家宴,等著弟弟回來。   在從瑞士飛往俄羅斯的航班上,俄羅斯電視臺的記者採訪了維塔利。“我不覺得瑞士人都是壞人,在監獄裏我交了瑞士朋友。”維塔利說。俄羅斯電視臺還報導了一位元瑞士老太太,3年來堅持給維塔利寫信,勸他好好活下去的故事。維塔利說:“即使不看發信人是誰,我也知道哪些信是那位老太太寫來的,她總在信封的一角畫一個金燦燦的太陽,希望我今後的生活永遠在陽光下……”   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今年11月12日23時24分,隨著閃光燈一片狂閃,眼裏噙著淚花的維塔利出現在眾人面前。   經過兩天的調整,維塔利回到了弗拉季高加索,在下飛機的一刹那,他再次落淚。機場附近站滿了迎接他的鄉親。當數不清的人們陪著維塔利連夜來到他妻兒墓地的時候,維塔利第三次流淚了。他把臉貼在冰冷的墓碑上,用有些顫抖的手輕輕撫摸著墓碑上妻兒的遺像,任淚水流淌。   在維塔利刺殺空管員彼得尼爾遜的3個月後,博登湖空難調查逐漸落幕,瑞士政府正式向俄羅斯道歉。時任瑞士聯邦委員會主席伊奧傑弗戴斯,在一封公佈在瑞士駐俄羅斯大使館網站上的信中寫道:“我代表瑞士聯邦委員會向您表示歉意,瑞士方面在這場空難中犯了許多錯誤。請普京總統放心,瑞士方面將調查事故責任人,並將採取包括刑事訴訟在內的一切措施。”   今年5月在瑞士比拉赫市舉行的法院聽證會上,空難案的8名被告拒絕承認自己的罪過,將責任推到已經被殺害的調度員彼得尼爾遜身上。今年9月4日,比拉赫市地區法院確認,蘇黎士空管中心所屬空中導航公司的4名雇員,在空難中犯有過失殺人罪,其中3人被判處12個月監禁,緩期執行,還有1名被罰款,另外4名被告被宣佈無罪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