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录 | 复兴指数增至65.3%
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发布的最新测算数据显示,2012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由2010年的62.7%增至65.3%。同时,他还回应了网民对这一指数的争议。2007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发布了第一份民族复兴指数报告,以2005年数据为基础,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中国已完成46%的复兴任务。该“专家”用量化指标衡量“复兴进度”的方式引发广泛争议。 以下为官方媒体中新网报道选摘: 由杨宜勇和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谭永生共同完成的论文《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提出,中华民族复兴至少应该包括:第一,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现代化。第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各个领域整体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医疗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秩序良好。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第五,实现祖国统一,并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该论文通过建立三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分析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一级指标是复兴指数;二级指标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国际影响等六项指标;通过对二级指标进行分解,最终确定了GDP与人口份额的匹配度、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城市化水平、万人拥有专利申请量、国际竞争力等28项三级指标,从而构成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杨宜勇表示,中华民族复兴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的内容可以量化,有的内容甚至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还不能用具体的指标来量化。鉴于此,本着尽量少用定性指标的原则,对于不易量化的复兴内容,尽量用可以反映其大致内容的一些可量化的侧面指标来代替。 杨宜勇举例,在反映国际影响的三级指标中,选择了国际竞争力这样一个可量化的指标,原因在于: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年度《全球竞争力年鉴》中将竞争力分为三个大项,即:宏观经济、制度和技术。而具体的竞争力指数则由8大要素组成,分别是开放程度、政府、金融、基础设施、技术、管理、劳动和法律制度。这实际上涵盖了国际影响的内容,选用了这样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国际影响的情况是合适的。 杨宜勇介绍说,运用这一指标体系测算2012年的数据,得出的结果表明,2012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65.3%。这一指数2010年为62.7%,2005年为46.4%。 杨宜勇强调,研究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不是哗众取宠,是想通过对指标的监测,发现复兴过程中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不能对中华民族复兴盲目乐观,因为复兴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起伏和波动,要锁定目标,顺势而为,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无所作为。” 杨宜勇特别指出,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和内容不是完全静止、绝对不变的,其提出的指标体系也是一个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的体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选择更多的时间点和更加有代表性的指标,来更加客观地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来源:中新网 猜你喜欢 军区神炮手“鲁一发” 业界良心张主任 团购新娘 把批评和自我批评风气吹到联合国 你们体会一下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