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台湾: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映後連線艾未未視訊現身

【2012年3月17日讯】由台灣誠品書店和香港陽光衛視合作舉辦的「我們的二三事」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在17日晚上播放《一個孤僻的人》,內容是艾未未工作室歷時兩年追蹤和拍攝楊佳案的發展。影片放映之後的座談,藝術家艾未未艾未未作為神祕來賓以Skype連線與主持人張鐵志及現場觀眾對話。座談問答中,艾未未除了談論這部紀錄片之外,也評論去年與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合作,並對近日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生袁禎禧裸體抗議的事件表示肯定。 艾未未提到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他以「官僚」、「沒有文化感」、「不具熱情和責任感」等評語來評價主辦單位的表現,並舉出溝通時館方一再以「種種原因」來作為延遲的回覆等狀況為例。他認為北美館的表現是有「政治」因素,因為他們在辦其他展覽時就「辦得像樣一點」。 去年艾未未遭中國政府扣押,在被問及那段經驗時,艾未未自嘲「其實我是罪有應得,做了很多事情讓很多人不愉快。」他認為那段經驗為他帶來「真實感和實在性」,讓他「跟現實有更加清楚的關係」,並表示他「不相信自由是可以沒有痛苦就可以得到」。 此外,艾未未還提到聽說了大學生裸體抗議被校方處分,他表示「贊同年輕人的反叛和質疑」,認為這表現了台灣的活力。他所提到的大學生,指的就是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生袁禎禧。袁禎禧因不滿國樂系官方刪除其發表聲援樂生療養院的留言,演出裸體音樂行動劇《跟著我做:向艾未未致敬》,遭到校方懲處。 除了這次影展中放映的《一個孤僻的人》之外,艾未未的新紀錄片《平安樂清》目前也已經完成,還有其他紀錄片在進行中。 来自:http://zh.wikinews.org/wiki/%E8%8F%AF%E4%BA%BA%E7%BE%A4%E5%83%8F%E7%B4%80%E9%8C%84%E7%89%87%E5%BD%B1%E5%B1%95%E6%98%A0%E5%BE%8C%E9%80%A3%E7%B7%9A%E8%89%BE%E6%9C%AA%E6%9C%AA%E8%A6%96%E8%A8%8A%E7%8F%BE%E8%BA%AB

阅读更多

潘采夫 | 台湾也是我的乡愁

2012年03月18日 21:10:06   (凤凰网专栏) 两会闭幕了,温家宝总理对自己心境的描述,让今年的记者会有了告别演出的悲剧味道,而他关于重庆和政治改革的言论,更是震撼了所有关心中国政治的人。 我也是心潮起伏的听众里的一个,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听他对台湾问题的回答,每年都会谈,这次又谈了,退休后愿意去台湾自由行,但是还得看条件。他这次引用了台湾诗人林朝崧的诗:“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还说了很动情的一句话:“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 我相信温家宝一再坦陈心情,并非全为所谓统战,也体现了他的个人情感。我之所以关注他说这些,在于我也想去台湾,我甚至感觉到,也许他和我一样,也有一种文化上的乡愁? 中学时代,我最爱的课是语文课,每学期结束语文课本都翻得稀烂。那时我有一个爱好,统计哪个作家在课文里出现次数最多, 鲁迅 高居第一,好像有十六七篇, 毛泽东 排名第二,其次就是秦牧、吴伯萧、杨朔这几位散文家,其他印象深的还有《长江三日》、《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这些课文。当时读鲁迅并不觉得好,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写“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当时就觉得这很像一种革命文体。学生们也偷懒,写作文动辄就“他的背影高大了起来”。毛泽东的文章自不必说,“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只让人学会了霸气。吴伯萧、杨朔他们的散文,更是真情不见,趣味全无。学这样的文章,跟古代秀才读八股没区别,让人乏味得不行。 所以就读各种杂书,金庸的小说九岁就喜欢上,初中偶然看到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里面的“男人”、“女人”笑得我肚子疼,原来还有这样幽默又不逼人学道理的文章,高中读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更是惊为天人,原来少年人可以这么特立独行,直接向老权威们叫阵,里面《妈妈的梦幻》尤其让我爱不释手。课文里也有最喜欢的,虽然不多,林觉民的《与妻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能想得起来的几篇。李乐薇这篇文章不在考试范围,但恰好高中语文老师超喜欢,挺长一篇文章,要求我们午饭时间背会,下午上课就挨个背诵,我是唯一一个能够背诵全文的,可知对这篇文章的喜爱。 这种乏味与有味的比较,直接左右了我一生的趣味走向,从梁实秋、李乐薇、李敖他们出发,我开始对台湾大感兴趣,钟理和的《原乡人》,龙应台的《野火集》, 胡适 殷海光雷震他们的掌故,《自由中国》杂志,蒋经国的治台历史,直至台湾民主进程。到现在,竟然反认他乡是故乡,把台湾当成了自己的文化故土。越读台湾人写的书,就越发现自己学养浅陋,文字粗糙,越看赖声川王伟忠的长相,就觉得自己实在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长恨此身非我有,自卑情绪蔓延。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他们曾骑马穿越中国》,梳理了倪匡、金庸、黄沾他们历尽艰辛到香港,从此北望神州,胡适、雷震、殷海光、李敖、许倬云、余英时、唐德刚等一大批文化人,经历与黄沾他们相似,只不过走了另一条路,到了台湾。还有的到了美国。这些人离开故土,成为海外游魂,他们的踪迹,可绘成一幅文化流民图。 当内地的文化革命造成了文化大荒芜,是那一批逃难的人,为中国文化存续了香火,使故国文脉不致最终断绝。所以,港台,尤其是台湾,成了我多年来思念的“文化故土”。学者王晓渔说过一句话:“台湾是我的美丽乡愁。”我常拿这句话向台湾朋友表白。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观点,内地和台湾的政治差别确实很大,但两岸同根同种,文化传统是一样的,文化认同必将反推政治进程。我觉得他们太乐观了。对于温家宝记者会上那句反问式真情告白:“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我想我的回答是:总理有所不知,虽然只几十年的政治恩怨,却已经让我们的文化大不一样了。文化固然可产生认同感,但如果缺少政治智慧和胸怀,文化就不可能推动政治,政治反倒会改造文化。 记得高中时,课文里有流沙河的一首诗,好像是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唱和,“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 • 七月》里唱过,在《唐风 • 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诵读这首诗的时候,既能读出高山流水,也能读出浓浓乡愁,但是谁的乡愁呢?余光中的?流沙河的?温家宝的?抑或是我的?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许我们都有吧。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大陆应与台湾各界保持接触和互动

马英九认为坚持九二共识对台湾至关重要 令人好奇和想问的是,大陆曾经口口声声说不排除也不排斥愿意和民进党进行交流接触;而民进党人士也不断说过在不影响「主权和国格」情况下,愿意和中国进行交流互动。特别是在二0一二总统大选期间,代表民进党参选的蔡英文亦说过几次愿意和中国接触互动的谈话。 这表示共产党和民进党之间,其实都有和对方交流互动的意愿和需求,只是双方迄今都还在犹豫与周旋在「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的争执与坚持中打转。使得民共之间的籓篱和芥蒂一直打不开,这是双方的损失,也是两岸问题一直难以大开大阖前进的原因。 民共之间的问题当然双方都有责任,但身为大国的中国,似乎更应该以接纳与包容的心来和民进党进行接触与互动,亦应广泛全面地和台湾各界保持交流互动。这将是两岸关系能否往良性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值得大陆深思以对。 大气大度接触民进党。大陆国台办在二月十五日上午举行例行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称:民进党在败选的检讨里面,他们提到了“九二共识”部分,他们说这个“九二共识”像着西装的Party一样,民进党坚持不穿西装,就没办法来参加Party。对于这样的检讨,请问国台办有什么样的回应? 对于记者的提问,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表示,“九二共识”客观存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两岸协商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范丽青的说法确实是目前两岸关系客观维持互动与稳定的基础,但坦白进一步剖开来看,这应该说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目前交流互动的基础。 对另外拥有百分之四十五至四十七支持度的民进党而言,却仍然不承认、不接受这个相对还不够稳固与全面的「两岸基础」,亦可以说是两岸之间的「半套基础」。而这个基础其实可以说是有一定的脆弱性与浮动性。 这对两岸关系全面与稳固地发展是不足与不耐的「间歇暂时平衡」现象。长久而言,不足以恃,不足可取,亟待调和与整合,才能使两岸关系往一个全观与稳固的方向前进。这虽然难度很高,但若大陆能够在现行的「两岸基础」上与民进党坦承检视、理性研商、互惠各求,或将有磨合与开朗的机会出现。 毕竟,民进党此次大选失败,两岸关系已经被认为是其中的大碍。此时,大陆若能大度大气地与民进党接触,或许将有机会找到适合双方的方式出现,亦说不定,值得大陆三思而行。 友善大方接近绿营支持者。前述建议大陆大气大度接触民进党,其实也正是建议大陆亦要友善大方地接近绿营的支持者。毕竟,民进党一直以来都拥有百分之四十五至四十七的民意支持度,这其实已是接近半数民意的支持事实,已经和国民党不相上下,竞争与抗衡之激烈,在历次的选举中均历历可考。 由此可见,大陆除了接触民进党之外,亦应该跳脱有色眼光与绿营支持者广泛亲切地接近。其实从此次大选中,不能排除完全没有绿营支持者因为担忧两岸关系的倒退与失和,将会造成台湾的经济境困加深,使得生活不好过,无法安心经营家庭和个人起居。正因为这个现实的问题,使得马英九能够在激烈与危险的选举当中获得胜选,这当中谁也不能说马没有获得一些求安稳的绿营选民的支持呢?这个人心思安思变的考虑,其中的关键因素正是两岸关系安稳与否的显然证明。 因此,大陆应该一边与民进党接触,亦要一边与绿营支持者接近,只要抱着友善与大方的态度与人交流,相信绿营支持者未必是会排斥的。大陆对此应该早有所知,若能具体而为,对两岸关系良性与全面地开展,将帮助良多。 诚心诚意靠近广大的台湾民众。近四年两岸关系的有效与友善改变,确实让台湾人民体会与领受到一个稳定与健康的两岸关系,的确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也是台湾混乱政局的一颗安定剂,如果没有这颗两岸之间的良药,恐怕台湾的政治局面与社会层面,将不会有现在的稳定态势出现。 从此次大选期间的激烈对峙与竞争,原本各界还担忧会不会有「子弹选举」的骨牌效应出现,会不会有不甘心败选的社会运动和街头抗争出现。所幸在人民冀求安定、安心、安康的需求下,这场激烈而平顺的大选终究安然、安静地结束了。这是台湾人民的骄傲,也可以说是稳定两岸关系的成果。 由此可见,广众的台湾人民是期待与殷望两岸关系走向稳健与有望的发展途径,许两岸人民一个安和乐利的生活。是以,大陆应该积极诚心诚意靠近广大的台湾民众,给台湾人民一个目前维持现状,未来期待有好而渐康的发展的想象空间。这应该是大陆各方应该深思熟虑的要务。 人是理性也是感性的动物,需要理性的安稳保障,也需要感性的窝心安抚。大陆一直倡导的「以人为本」,用在经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维护上,应该是最好的一句潜台词,若能转化为最好的一件对台的具体政策,将是两岸人民的幸福与安稳的支柱。 大陆要如何把握时机与良缘,使两岸人民都能够享浴在理性与感性的氛围和事实之上呢?这必须智慧与格局来决定,而关键就在为与不为而已!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法广 | 特别专题: 台湾漫画家群参展蓬皮杜文化中心漫画星球展

日本漫画影响全球漫画深远,台湾等亚洲各国的漫画创作也不例外地受其影响。因此蓬皮杜文化中心此次特别要求参展的亚洲各国能提出摆脱日风的漫画原创作品,此次亚洲漫画沙龙总共展出2500件漫画作,包括日、台、中、韩等国的漫画作品。本次展览中,也特别向法国观众介绍了兴旺的台湾漫画及动画发展,总共14名漫画家参展。蓬皮杜中心特别安排在四月十八日起举行一项“台湾动漫周”活动,届时台湾漫画家群将亲临现场与法国民众互动。 本次特别节目,本台(法广)为大家采访里策划本次台湾漫画家群参展活动的顾问,旅居法国的漫画家 林莉菁。 法广:请您谈一下这次台湾画家参展的起源及策展的经过。 林莉菁:此次除了我策划,还有台湾的陈弘耀工作室负责人之一AMIGO(郑詠中),她也有协助策展工作。本次参展的14位漫画家中有7位受邀来巴黎,14位都有数位方式的展出,而受邀的7位就参与展览现场的工作坊,也就是一个与法国民众互动的教学活动。 法广:你们当初怎么会想到要发起这项集体参展呢 ? 林莉菁:当初并不是从一个团来发起活动的。记得在2010年的9月,是因为法国总策展人BORIS TISSOT先生的邀请,不知道他从哪里获得我的联络方式,他打电话来找我,所以我就想可以协助他。因为一开始本来这是应该由官方来负责的活动,不过后来因为种种的元素,变成民间自己来策划。这个展览虽然叫做PLANETE MANGA,希望日本方面介绍他们的MANGA,但也希望其他的亚洲国家介绍他们自己的原创漫画,而不是那些属于日本风的漫画。于是,我就请国内的朋友帮忙,也是民间自己先自行购买了一些台湾原创的漫画、非日本风格的漫画,然后我们就把他们寄给TISSOT先生,接着再由他从中挑选,十四位漫画家就是这样挑选出来的,然后其中有7位受邀来巴黎参加互动的教学活动。 法广:你们当初挑选漫画作品时的大方向是什么 ? 林莉菁:基本上还是挑选非日漫风的亚洲本土的原创漫画,所以有比较早期出道画家如:陈弘耀,麦人杰,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年轻一代的,如我本人,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如:BULLETA及李龙杰等人,有很多位,也就是横跨台湾的各个世代,目的是提供法国读者一个比较全面的台湾原创漫画观点。 法广:您在策展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林莉菁:最大的困难还是经费问题,因为法国的展览与台湾习惯的动漫展不太一样。台湾的动漫展一般主要是签名会,也会邀请贵宾;而蓬皮杜中心比较特别的是他们要举行工作坊,也就是请受邀的漫画家就自己作品的内容,提供一个比较具台湾本土特色的东西,然后与当地的年轻观众做一个互动。那这就表示需要有7张来回机票,以及住宿等所有的费用。而一开始,因为展览的方式很特殊,而台湾的官方其实并不很了解国外的这种新式展出方式,这里不是只把书摆出来展览就好了,它并不是一个买书的书展,而且是采取数位输出的方式,并要提供一些比较传统的原稿展出。这表示现场需要有人看守,还需要保险,以及支出运输费等的问题。而蓬皮杜本身因预算有限制。所以他们的选择是数位的输出,以及投影等很多方式的工作坊,这整个的费用并不高。主要花费高的还是在于邀请漫画家到现场,一个礼拜下来的费用。可是,因为这是个新式、综合式展演的方式,再加上台湾去年年底正在激烈大选期,得等到今年一月中旬才能尘埃落定,所以很多事情停留在不确定状态。而且当时,台湾的主管单位即将升格到文化部,所以很多事情变成未定数,所以在整个经费上的申请就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法广:据说,本次展览中还将放映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影片是吗? 林莉菁:对,因为此次受邀的漫画家中包括邱若龙先生,他本身就是激发这部影片拍摄构想的“漫画巴莱”作者。当初,也是计划邀请魏德圣导演来,不过这涉及到电影范围,而他本人也刚好碰上其他影展的邀请,所以很可惜不能来,本来的构想是邀请漫画的原作者与影片导演一起在巴黎蓬皮杜相见,并一起向法国的观众介绍作品,不过未能实现,只能请到漫画作者,很可惜!不过邱若龙老师本身不只是漫画的原作者,他还参与了赛德克这部影片的美术指导,所以我相信由他来讲电影或漫画应该都还是蛮有分量的,所以我也非常期待听到他的演讲,以及他与法国观众的会面。 法广也采访了在台湾当地负责本次展览的筹备工作小组负责人AMIGO,她向我们谈到次台湾画家参展的起源及策展经过。 AMIGO(郑詠中):其实,一开始,我们与蓬皮杜中心总策展人联络时,他就说过,是在做日本动漫展,因为所谓法国对亚洲漫画就是MANGAS,但是他在进行的过程中发现亚洲有其他国家如台湾中国韩国等的漫画都有他自己的特色,不同于日本漫画。所以他开始与我们接洽,但也很诚实地告诉我们,他已经有日本漫画作品,所以你们如果提供,就必须是有自己原创风格的作品,作为此次台湾周的展项。所以,我们就以此为大原则,开始与各年代,很有自己风格的创作者接洽。不过,当然,由于不知道事情能成功否,所以忐忑不安,一开始我们只是默默地进行,因为怕我们搜罗的作品最后并未被挑选上,所以就自己自费把作品搜集起来。等到确定有好消息时,我们才告诉这些作者,“我们要一起去法国展览了!”,没想到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真是亦步亦趋地做,如拼图般地,事情就慢慢成了,觉得“天助自助者”,政府的资源也开始成形,代表处也帮助我们,在巴黎开记者会。 本台也采访了参展漫画家陈弘耀(AMIGO的丈夫)。2011年初,他代表台湾首度参加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惊艳现场读者,受到欧洲漫画界的瞩目,被法国漫画媒体誉为“漫画变色龙”。 法广:大家都说你画风独特,你个人认为是什么因素使然?你画风属于什么派系?走什么绘画路线?怎么选择题材?此次准备如何与法国观众互动? 陈弘耀:因为过去生活比较困难,所以画过比较多不同风格的绘画。画漫画在台湾是比较辛苦的,因为仅靠绘画养活自己很难,所以自己就接了一些插画及动画的工作,这也就让我的画风比较宽广。至于选题材,就看自己是否有感觉、是否觉得故事有趣来决定,我比较喜欢科幻故事,不过,其他如重建历史,以及用不同角度诠释我们遗址神话及历史故事,我也蛮感兴趣的。 另外绘画上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们在视觉、图画上的表现形式,比如:电影电视、图画书及漫画,其中大概只有漫画,它的每一个格子的形状可以不一样,电影的格子比例从头到尾是一致的,而漫画的格子可以长,可以短,可以是方形,如果你高兴,还可以画成圆形,用这些格子的组合来表现它特有的节奏,这是我觉得漫画独特美丽的地方。 法广:介绍一下此次你展出的作品及你准备怎么与观众互动? 陈弘耀(AMIGO帮腔):因为他们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所以我提出的大部分作品是给青年以上,甚至成人的观众群,这并非因为分级制的问题,而是因为读者诉求的对象比较年龄高一点。我的“大西游”这部漫画就比较适合他们。“大西游”是我在服完两年苦闷的兵役后的作品。这是改编自古典文学的第一部连载作品的创作,改编成科幻及恶搞的漫画,把天空里面的玉皇大帝,神仙,都变成了反叛角色,带有青少年的反叛及解放的态度。由于知道作者是当完兵回来,引起策展人的注意,很有年轻人受压迫之后,想要突破铁幕的状况。所以,我届时会介绍自己如何从一个既有的,大家已有印象的古典经典的东西,如何用自己年轻人的角度去说,去改编这个故事,如何重新用漫画造型去表现你想要说的故事,你自己创造的英雄形象。互动中,可以告诉读者如何走故事线,介绍书中人物,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都成了反叛角色,与现场参与观众分享这些角色的造型设定意义,如何透过角色,去说我想说的画。 另外,本台也采访了此次参展的台湾漫画家邱若龙先生。他的漫画创作也激发了台湾导演魏德圣制作拍摄电影“赛德克巴莱”的灵感。邱若龙2011年10月,以“漫画巴莱” 获得阿尔及利亚国际漫画节单行本组最佳绘图奖,为亚洲第一位获得此奖的创作者。 法广:请您说明一下为何选择历史题材创作漫画,以及你如何在展览会场上与法国读者互动方式。 邱若龙:当初,我一个一个地接触赛德克族硕果仅存的先辈元老后,才知道原来台湾有这么感人的历史,但却很少人知道。那时,我就想用自己的专业—-漫画来将它表现出来。我大概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去画这个主题的系列漫画。这段历史牵涉到的是台湾原住民与日本占领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在考据部分花了我很长时间。画出来之后,许多人也是透过这个漫画作品才比较清楚知道这段历史。过去虽然有文字的记载,但很多人无法想象到,尤其是原住民的文化与一般所谓的汉族有很大距离,而透过影像化的东西,人们才比较能感受到这段历史。 当年,魏德圣导演就是看到我这部漫画,才发现,竟然有这样的历史故事,他于是发愿要把这段历史改拍成一部剧情片,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赛德克•巴莱”影片。 至于展览现场与观众的互动,我会透过自己的漫画作品《漫画.巴莱》介绍赛德克文化中的“黥面文化”,然后,由学员挑选喜欢纹面图,让他们自己或由我帮绘在脸部。 备注: 一 » 林莉菁生于台湾南部乡下,高中北上就学,由于逐渐意识到台湾失落的历史环节,探索岛屿过往的过程让她开始自省,她以此为本,2011年在法出版《Formose》一书。 林莉菁与一名法国女孩,漫画家Johanna,两人将以台湾这个共同的故乡为题在展览现场进行对谈,并教导现场的工作坊学员刻印,寄发来自福尔摩沙(台湾)的风景明信片。Johanna也是「出生在她方」一书的作者,书中描述这位在台湾生长返回法国,他日成长后“返乡”,台湾带给她的阵阵乡愁。 二 » 漫画家Bulleta的展览现场互动主题是特色鲜明的“台湾庙会神明脸谱八家将”。 三 » 漫画星球展中还设立了台湾动画电影院,推出下列影片: ◎「魔法阿嬷」动画长片:本片总监麦人杰先生,也将与观众进行问与答的互动。 ◎ 台湾动画短篇单元:导演谢珮雯小姐策划放映台湾优秀的原创自製动画短片,共有两场不同的主题。 ◎「赛德克.巴莱」台湾史诗电影:魏德盛执导,改编自邱若龙先生漫画作品的【赛德克.巴莱】, 四 » 漫画星球的14位各具特色台湾漫画家:1亚洲画神—郑问,2笔的魔术师—曾正忠,3史诗的起点—邱若龙 ,4天才顽皮鬼—麦人杰5,漫画变色龙— 陈弘耀,6 城市狂想曲— 杰利小子,7永远的宅男—艾尔先生 8幽默大顽童—邱若山,9,实验到回归—扬若笙,10吞食人心的怪物—Fish ,11注定是明星—Bulleta,12,柔软坚韧—GRIZZLY MONSTOR,13狂飙骑士— 李隆杰,14一切的起点—林莉菁。

阅读更多

BBC | 台湾来鸿:台日之间的感恩情谊

谢谢台湾311地震支援日本的感恩活动(中央社图) 在没有任何设备下,从去年三一一隔天,就以手写方式撰写新闻,发送「手写报纸」给受灾民众的石卷日日新闻总编辑武内宏之,在三一一大地震周年,写下了:「台湾,感谢」四个字。 岩手县的木职工人中村稔,利用废弃的木头制作椅子,他在木椅上,也刻下「台湾,感谢」。 宮城縣氣仙沼市,去年受到海嘯侵襲的被害船,船長三浦兼南如今已重新揚帆出發,他一邊出航,一邊高喊著:「台灣,ありがどう!」 宮城縣松島水族館的海豚訓練員佐藤直子,用她溫柔而開朗的聲音說:「台灣,ありがどう!」 宮城縣石卷市雄勝中學一群學生,利用廢輪胎,打著「復興太鼓」,他們高喊:「台灣,ありがどう!」其中一位男孩,還用台灣民間常用的閩南語大叫一聲:「多謝!」 大阪道顿崛商店街会长今井彻,率领着商店街内多位店主与店员,一起用中文齐声说:「台湾,谢谢你!」 日本交流协会拍摄感谢台湾影片 这是日本交流协会在三一一地震周年,所拍摄的影片中出现的画面,这支影片在台湾网友间广为散发,许多台湾民众,看了之后,都深受感动,因为在影片里,日本受灾民众毫不保留地传达出,对台湾浓浓的感谢。 其实,不只是影片中的人物,这一年来,日本的艺术家、马拉松选手、大学生、演唱团体、身障者……,陆陆续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台湾参与各种活动,表达对台湾的感谢。 日本人向来是一个不吝于表达对他人感谢的民族,但会有这么多日本民众不约而同地表达他们对台湾的感谢,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去年三一一地震之后,台湾是最早向日本伸出援手的国家,台湾官方与民间加起来的捐款,高达两百亿日圆,不但是捐款最多的国家,同时,台湾的救难队,也是最晚离开灾区的一支队伍。 当时台湾民众看到那一幕幕日本东北地区被海啸吞噬的画面,踊跃地向日本灾民伸出援手,绝对没有想到,日本民众今天感谢台湾的情意,是如此巨大,这份感谢之情,甚至巨大到可以超越台日之间的外交困境。 日本首相为冷落台湾代表道歉 就因为日本政府主办的追悼仪式中,台湾代表虽然出席,但没有受邀上台献花,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参议院接受质询时,即遭到日本议员的强烈质疑。 据日本方面的解释,台日之间因属「非政府间事务关系」,台湾驻日机构被定位为「经济文化机关」,所以才会被安排在会场的二楼,与民间企业、团体坐在一起,不像一些国家的大使被指名上台献花。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后来为了台湾代表受到冷落而公开道歉,他表示,如果日本有伤害到台湾的心意,他真的觉得非常抱歉,他并表达,对于此事没有处理周到,将深切反省。 事实上,台湾在去年向日本灾民伸出援手,在十三年前,1999年,台湾遭遇九二一大地震时,也深刻地感受到,日本对台湾的援助。 九二一大地震日本积极援助台湾 当时日本派出了145名救难队员来台湾,是世界各国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同时也是日本史上援助海外的队伍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依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网站的公告,当时日本的红十字会,接受日本民众捐款协助台湾,在所有的姐妹国红十字会中,也是捐款额度最高的一个。 在台湾重建的过程中,日本专家也不吝于把他们在神户大地震中,所获得的经验分享给台湾,甚至还把神户大地震后,日本建筑师为抚慰灾民心灵所设计的纸教堂,整个拆卸到台湾南投来重组,如今成为台日之间,在灾后协助交流上的一个见证,甚至进一步成为观光客喜爱的一个景点。 台湾在三一一地震时,会那么积极地对日本提供援助,或许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于感谢日本当年在九二一大地震时,对台湾的协助吧!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