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

纽约时报 | 中国大城市正被建筑垃圾包围

在中国,为了给城市发展扫清道路而拆除旧建筑的行动,产生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后果,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与逼迫民众搬迁 相关的暴力事件 。不过近些年来,中国日渐面临着拆迁重建运动引发的另一个糟糕的附带后果,那就是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 每年,有数亿吨垃圾会被悄悄地倾倒在中国大城市的郊区,这个问题常常会被掩盖,然而垃圾的增速已经让它越来越无法回避。现在,几乎每周都会有家住在大城市附近的郊区或乡村的居民,一觉醒来后在自家附近发现一座非法的垃圾堆冒了出来。 今年1月,建筑垃圾被倾倒在了西安市的明代皇陵附近。这些垃圾形成了一道围绕陵墓的垃圾“墙”,导致一座有600年历史的官员雕像倒塌,被半埋入垃圾中。在北京的朝阳区,一堆建筑垃圾堆到了超过八层楼的高度,每逢刮风都会让附近扬起沙尘,居民们对此怨声载道。在几英里以外,新地铁线路施工留下的垃圾沿着河岸堆放。这些废物堆积的高度超过了五层楼,这使一些人开始担忧,一旦下大雨,垃圾就会堵塞泄洪系统。 《北京晚报》今年8月报道,在北京五环路沿线,平均每隔一公里,就堆放着半吨垃圾,其中大部分是建筑垃圾。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建筑废料被倾倒在路边和桥下的照片。58岁的退休人员刘小明用 他的新浪微博账号 上展示了他所在的镇上随处可见的倾倒事件,该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 “老刘我对这种故意倾倒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非常气愤!”他在 7月的一条微博中写道 ,还附有一幅照片,显示在距“严禁倾倒垃圾”的指示牌几步之遥的地方,就有成堆的垃圾。随着消费者不断地买了又扔,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各类垃圾的增长也超出了以往任何时候。不过,虽然中国城市拥有广泛的回收网络,蹬着三轮车收废品的人会买卖各种塑料、金属和纸质废品,然而建筑垃圾却几乎被彻底地丢弃了。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吕伟生(Wilson W.S. Lu)说,“所有这些建筑和拆迁垃圾一旦产生,就没有办法再进行处理。”他说,得到回收物品主要是金属,但它们在所有建筑垃圾中只占一小部分。 “至于其他垃圾,还没有系统化的处理办法,”他说,“因此非法倾倒的现象随处可见。” 吕伟生正在研究中国每年究竟会制造多少建筑垃圾。尽管缺少精确的统计数据,但可查到的数据表明,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通常,中国建筑的寿命通常是30年,而美国是75年,欧洲甚至更长。大量新楼是建在被拆毁建筑的原址上的。以建筑面积为衡量标准,过去几年中国的总体建设速度一直稳步上升。上海会发布每年的拆迁数据,根据上海公布的数据推断,吕伟生估计中国2011年制造的建筑垃圾超过20亿吨。吕伟生称,日本的建筑垃圾回收比例高达95%,但在中国,相关数据几乎恰好相反,只有不到5%的建筑垃圾得到重复利用。 通过回收来控制日益增多的垃圾的努力才刚刚起步。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中国企业新奥混凝土集团已在内陆大城市贵阳和兰州建厂,碾磨建筑垃圾,对水泥进行重复利用。 “这件事情看似很小,但却非常重要,”帮助该公司筹划这个回收项目的跨国环保团体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和这家公司及相关专家一起,我们几乎断定,建筑行业应该一点垃圾都没有。这让我们倍受鼓舞。如果是这样,我们必须要问,阻碍是什么。” 吴昌华说,这种回收利用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回收建筑材料有助于中国实现加强环境保护的官方目标,因为它能减轻填埋场的压力,减少非法倾倒垃圾,以及为生产水泥而进行的破坏性采沙作业,比如采挖河床或开山采石。 但因为担心建筑质量不合格,用回收材料修建住宅和办公楼的做法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被普遍接受。 吴昌华说,要想让回收的建筑材料受欢迎,必须让中国消费者相信自己的安全有保障。“在中文里,说‘垃圾’听起来像是‘废品’,”她说,“有很强的负面涵义。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看法。这方面需要做出很大努力。”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阅读更多

刘咚咚 | 现实版《火柴天堂》

日前,贵州毕节发生“5名男孩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事件,引发社会热烈关注,这一事件犹如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现实翻版,网友改编@齐秦 名曲《火柴天堂》,唱谈此事。...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